?

農村薄弱高中班主任工作淺探

2022-11-27 01:55莫福文
中學生學習報·教研周報 2022年9期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高中農村

莫福文

摘要:不同于義務教育,高中不再均衡招生,招生政策決定了每間高中的生源質量的不同。與其他生源不好的高中一樣,我校的高中生,其學習基礎極其薄弱,多數學生在參與高中學習活動中,對自身學習能力有著極強的自我懷疑,難以具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不愿意主動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與教導工作。同時,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質量、學習效率等均不理想,甚至有極個別同學要多次補考才能拿到畢業證。本校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加以教育創新與整改使本校的學生一般都能低進高出,高考成績在同類高中靠前。本文依據農村基礎較差的高中生為背景,展開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探討。

關鍵詞:農村;高中;班主任工作

引言:在農村學校高中生的管理工作中,學生參與班主任實際教育管理活動時,由于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相對較低,面對復雜的高中知識時,其學習思維活躍度難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不佳,無法充分理解教師針對高中知識的講解內容,長此以往,更加導致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排斥,甚至厭惡心理。對此,班主任應通過農村學生高中生的實際心理需求,以及學習認知發展規律,展開探索,設計科學性、實踐性較強的工作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進而提高學校的升學率。

一、農村學校高中班主任工作現階段問題分析

(一)農村高中生學習基礎有待增強

本校高中生普遍是中考排名相對落后的學生,學生在小學階段,或者初中階段時,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模式、學習能力等相對較差。學生自己對于學習活動,以及學校相關管理活動存在著心理層次與行為層次的排斥、叛逆情感。然而,高中階段,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教育輔導工作活動時,部分教師面對紀律懶散、基礎能力薄弱的學生時,其工作態度也較為懈怠,不愿意管教學生,甚至個別教師放縱學生不參與學習活動,進行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學生無法建立夯實的學習基礎[1]。

(二)農村高中生學習態度有待規范

由于農村高中生長期處于自我學習能力差、自我知識基礎不足的認知世界中,作為班級的差生而成長,導致學生始終無法掌握真正的學習態度與習慣。而常規教育活動中,部分教師習慣以全班多數學生的學習表現、行為特征代替全班學生,導致學習各方面都有待加強的個別學生,難以得到教師有效的教育指導。這些現狀,均不利于高中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在面對高中多樣復雜的課程學習時,即使最初有的學生存在一定積極性與研究興趣,然而在長期沒有得到理想的成果時,也逐漸產生不自信的認知,懷疑自身是否適合學習,產生是否放棄學習的心理。而在高中階段,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這一心理缺乏關注度,面對成績不好、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通常加以嚴厲的批評,更加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學習活動[2]。

(三)農村高中生學習興趣有待提高

農村高中生的學習行為存在不足,其核心原因是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一件枯燥、無趣、無意義的事情。高中生厭惡學習、學習興趣較低的心理因素,不僅包括教師因素,還有家長和學生自身因素。家長讓學生步入高中生活,主要為了提高學生的自我學識,鍛煉學生優秀的學習意識,端正人品,完善人格。卻忽略學生自身的意愿,為學生施加的負擔較多,導致學生被迫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而學生自身,是因為沒有學習目標,對于自己的未來較迷惘,未能樹立遠大的理想,缺少學習驅動力。

二、農村學校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提效途徑

(一)應用家校共育,強化學生學習基礎

家校共育是現代化教育領域中相對先進且實用性較強的教育手段,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養成具有積極影響,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能夠將學生送往高中學校,讓其接受高中教育的家長,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極強的期許,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過學業的形成走向成功。因此,班主任在農村學校的高中生管理過程中,可以應用家校共育的模式,與學生父母建立互動交流環境,溝通學生的最佳教育理念與方案,為高中生創設良好的家校共育的學習環境,實現班主任在校、父母在家的雙管教育機制。高中生在此種環境中,能夠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行為意識。另外,教師與家長在為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教育工作期間,也要對學生的心理環境加強關注度,疏導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其在內心深處感知來自教師與親人的關懷與溫暖,更加有動力參與學習研究[3]。

(二)結合科學理念,規范學生學習態度

班主任為學生開展教育工作活動時,還應注重教育理念的轉變。摒棄傳統教育活動中不良的教育思想,應用科學的理念,規范學生的學習態度。班主任應充分意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管理工作開展的核心與主體,設計的工作內容主要圍繞高中生內心實際需求、行為愛好等,才能夠保證學生愿意主動改善自己不良學習行為與習慣,使其逐漸養成優秀且端正的學習態度。

(三)采用多元模式,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多元管理模式,包括信息化、生活化、趣味化教育等。教師通過應用信息化手段,能夠將為學生構建的學習空間更加豐富,充滿活力。再引入學生的愛好元素、生活元素,使得學生愿意主動參與、探索學習空間中存在的知識與問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總結:基于新課改背景下,逐漸強調教師針對高中生的素質教育工作質量提高與改善。對于本校的高中生而言,多數學生都存在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學習自主性等低的現狀。班主任需要從學生的內心深處需求作為切入點,設計的工作內容與教導形式,都應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另外,在信息化技術發展下,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智能化、多元化的教育工作理念與模式,將高中生的學習態度規范端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愿意積極配合班主任教育工作活動的展開,提高學生自律、自控能力,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游邦.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高中班主任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1(09):82-83.

[2]張毅.農村高中班主任管理與理念創新思考[J].山海經,2019(16):105.

[3]張曉霞.淺談農村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班級管理工作[J].新校園(中旬),2018(10):75.

猜你喜歡
班主任工作高中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愛在字里行間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