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護理在闌尾炎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效果中的 應用研究

2022-11-29 02:42王生麗唐妍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26期
關鍵詞:闌尾炎機體切口

王生麗 唐妍

(華池縣中醫醫院普外科,甘肅 慶陽 745600)

闌尾炎是一種由右下腹部疼痛、嘔吐、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外科常見病癥,多由細菌感染所致,患者若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導致闌尾穿孔、闌尾膿腫等嚴重并發癥[1]。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疾病的主要措施,但是受術前麻醉藥物、手術過程中腸管牽拉操作以及手術后禁食臥床休養等因素影響,患者的胃腸功能顯著下降,減緩胃腸蠕動,延長術后胃腸功能康復時間,提高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生風險,對術后機體康復存在嚴重不良影響[2]。除此之外,患者術后在胃腸功能尚未恢復階段需禁食,影響營養物質補給,延長術后機體康復的時間[3]。為促進患者術后機體康復,將麻醉、手術所致應激反應對患者機體康復產生的影響減小。本文主要分析闌尾炎手術患者接受中醫護理的效果,具體內容整理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均選自接受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共200例,均 為2019年1月 至2021年12月收 治,施以計算機隨機分組處理,對照組、觀察組納入例數均為100例。對照組患者中47例男性,53例女性;年齡20~59(35.86±1.27)歲;腹痛至入院時間30 min~8(2.51±0.94)h。觀察組患者中51例男性,49例女性;年齡22~57(35.69±1.33)歲;腹痛至入院時間35 min~9(2.65±0.97)h。組間于研究中呈現的資料信息比對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有右下腹轉移性疼痛、明顯反跳痛以及麥氏點壓痛癥狀表現,經過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者;年齡在60周歲以下且同手術指征相符者;心理狀態、精神狀態正常,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工作者。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高血壓、糖尿?。ú∏槲传@得有效控制)者;患有臟器功能衰竭疾病者;患有傳染病或有傳染病史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手術前將急性闌尾炎相關知識向患者詳細介紹,完善備皮等手術準備工作;同患者溝通交流,舒緩其負性情緒,以促使其治療依從性提升;針對手術方案、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等展開詳細介紹;術后患者返回病房以后,由主管護士協助其調整體位為舒適狀態,針對術后飲食、護理相關注意事項等展開宣教,認真落實切口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工作,遵醫囑開展疼痛管理。

觀察組患者應用中醫護理,詳細內容如下。

(1)情志干預:由于疾病在患者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發生,加之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缺乏認識,極易有緊張、焦慮等情緒出現。護理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緒狀態,明確情志護理干預開展的必要性,主動同患者溝通,期間注意管理自身的面部表情和態度,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受與需求,根據其心理狀況以及護理需求等,落實情志護理工作,與此同時,加強支持和安慰護理力度,向患者介紹手術的優勢,有減輕其內心的恐懼感,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針對疼痛的誘因向患者詳細介紹,告知其該癥狀為正常表現,以免疼痛應激影響情緒穩定性。囑家屬落實患者的陪護工作,增加情感溝通力度,給予患者鼓勵與關懷,以消解其負性情緒。

(2)中醫手段: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開展穴位貼壓干預,取闌尾穴、大腸穴、交感穴、肺穴實施按壓處理,每日3~4次,各穴位按壓20次左右,隨后取穴位貼留置,夏季留置時間為1~3天,冬季的留置時間為3~7天;患者肛門排氣以后,遵醫囑為患者提供內服中藥,即蒲公英取5 g,甘草取6 g,赤芍取9 g,桃仁取10 g,牡丹皮取10 g,金銀花取10 g,連翹取10 g,黃芪取10 g,黃芩取10 g,金銀花取15 g,延胡索取15 g,取水煎煮,取400 mL藥汁分早晚服用,以促進血液循環狀態改善,減輕機體疼痛程度,加速切口愈合。針對嘔吐患者,囑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用藥,觀察患者的脈搏、舌象等變化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并且向上級醫生匯報。中藥貼敷護理即為川芎取10 g,歸尾取10 g,厚樸取10 g,枳實取10 g,丁香取10 g,吳茱萸取10 g,冰片取5 g,組成穴位貼敷方,取藥材研磨成粉,以蜂蜜、醋調制為糊狀,分別貼敷于中脘、神闕、天樞、氣海穴,維持6 h后去除,一日一次。

(3)切口管理:密切監測患者的切口情況,若切口有滲出、滲液等表現,需要及時更換敷料,期間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維持切口清潔,以降低感染風險。

(4)辯證護理: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與特征開展辯證分型,并且根據分型開展護理工作。針對氣滯血瘀患者,需鼓勵其盡早下床活動鍛煉,以促進術后機體恢復;針對瘀滯化熱患者,主張以通腑匯熱、化濕清腸為原則實施系列干預,增加患者的臥床休息時間,囑其臥床6 h后下床活動鍛煉,于患者腸蠕動恢復以后合理管理其飲食,主要攝入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針對熱毒熾盛患者,主張以通里攻下、清熱解毒為原則進行干預,對其病情變化情況展開密切監測。

(5)排便管理:認真落實腹部熱敷、按摩護理,將按摩方法、按摩要點等告知家屬,囑其合理按摩患者的腹部,以促進腸蠕動改善。若患者有排尿障礙,可開展艾灸干預,即取關元、中極和氣海穴施治,各穴位艾灸15 min,以促進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復。

(6)活動鍛煉:護理人員于患者絕對臥床過程中,每間隔4 h協助其翻身,同時對受壓部位的皮膚開展按摩處理,以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狀態改善;于患者身體狀況好轉以后,指導其伸展四肢,屈伸膝關節等,隨后逐漸過渡為床邊活動、下床活動。

(7)腹脹、腹痛護理:手術后患者極易因腹腔當中殘留氣體對膈神經產生刺激,促使腹痛以及腹脹等病癥發生,護理人員需認真落實氧療工作,實施背部按摩和肩部按摩護理,與此同時加強運動鍛煉指導力度,以促進體內氣體吸收,緩解疾病相關癥狀;若患者的腹痛、腹脹癥狀嚴重且難以忍受,指導其取膝胸臥位,必要情況下落實鎮痛管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后腸功能恢復情況,即記錄手術結束后患者的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首次進食、首次排便時間。

分析兩組疼痛程度變化情況,應用視覺模擬評分表,分別于術后12 h和24 h患者靜息狀態、活動狀態下評估疼痛程度,滿分為10分,以得分越低代表越占據優勢。

記錄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腹脹以及粘連性梗阻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統計兩組炎性反應指標變化情況,分別于護理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對血清C反應蛋白(CRP)指標水平、白細胞介素-6(IL-6)指標水平、白細胞介素-8(IL-8)指標水平展開測定。

分析兩組護理滿意度變化情況,于患者出院前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包含心理護理滿意度、護理態度滿意度、護理技能滿意度、健康教育滿意度、病情管理滿意度維度,評分范圍均為0~10分,均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據優勢。

1.4 統計學處理

自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數據均以SPSS 20.0施規范統計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述,施χ2檢驗;計量資料應用(±s)表述,施t檢驗。若P<0.05則代表數據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術后腸功能指標相比

觀察組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同對照組相比較,均明顯更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腸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h)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腸功能指標水平對比(±s,h)

組別 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首次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對照組(n=100)24.95±1.17 31.49±2.28 32.18±2.54 50.72±4.43觀察組(n=100)15.08±0.96 19.57±1.35 20.69±1.83 42.19±3.73 t 65.216 44.986 36.703 14.729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組間疼痛程度相比

觀察組術后12 h、術后24 h靜息狀態疼痛評分、活動狀態疼痛評分同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疼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時間點疼痛評分對比(±s,分)

組別靜息狀態活動狀態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12 h 術后24 h對照組(n=100)3.19±0.55 2.25±0.16 6.43±0.81 4.38±0.29觀察組(n=100)2.61±0.39 1.33±0.09 5.26±0.57 3.15±0.15 t 8.602 50.116 11.813 37.673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 組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所表現出的發生率同對照組患者相比較,明顯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4 組間炎性反應指標相比

各項護理工作開展前,組間IL-6測定值、IL-8測定值、CRP測定值相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以上各項指標測定值均呈現下降表現,且觀察組的降幅更大(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反應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s)

表4 兩組患者炎性反應指標水平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IL-6(pg/mL)IL-8(pg/mL)CRP(mg/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100) 160.75±10.63 82.29±5.04 280.14±15.81 183.39±10.76 10.26±1.07 5.54±0.48觀察組(n=100) 160.58±10.39 69.17±3.38 280.45±15.96 140.91±8.84 10.39±1.13 2.09±0.35 t 0.114 21.620 0.138 30.505 0.835 58.076 P 0.909 0.001 0.890 0.001 0.405 0.001

2.5 組間護理滿意度評分相比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量表中的各維度評分值同對照組相比較,均明顯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 心理護理評分 護理態度評分 護理技能評分 健康教育評分 病情管理評分對照組(n=100) 8.09±0.37 8.11±0.54 8.29±0.43 8.08±0.55 8.14±0.38觀察組(n=100) 9.15±0.52 9.27±0.61 9.19±0.64 9.26±0.58 9.19±0.54 t 16.609 14.239 11.673 14.763 15.90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討論

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闌尾炎的主要方案,雖然療效理想,但是治療過程中存在大量侵入性操作,加之炎癥感染、麻醉藥物阻滯等因素影響,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胃腸功能障礙,誘發腹脹、嘔吐等并發癥的同時,可能導致術后進食時間延長,影響營養攝入以及術后機體康復[4-5]。

常規護理干預僅可滿足患者術后的基本需求,未針對腸蠕動、腸功能康復等開展護理干預措施,對其術后機體恢復不利[6-7]。

中醫學將闌尾炎劃分為腸癰等范疇當中,認為病癥的發生同氣滯食積、飲食不節等因素有關,主張開展利尿散結、情志疏導等干預[8]。中醫護理當中的情志護理措施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其心理狀態改善[9];穴位貼壓干預措施可以穩定患者的心境狀態,轉移其對疼痛癥狀的注意力,減輕焦躁程度[10-11];切口以及疼痛管理措施可以緩解機體疼痛癥狀,促進切口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切口痊愈,降低切口感染風險;通過穴位按摩和刺激護理,可促進排尿和排便功能的恢復;合理的活動鍛煉可加速運動功能恢復,對預后改善有利[12-13]。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炎癥因子水平、疼痛評分值、腸功能指標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中醫護理應用于闌尾炎手術后患者中,可以縮短其腸功能恢復時間,緩解機體炎癥程度以及疼痛癥狀,對術后機體康復、和諧醫療環境的建立均有重要作用。分析其原因,遵醫囑為患者提供中藥方劑內服,可以獲得化瘀活血、通腑行氣等作用,有效改善腸蠕動狀態,減輕腹脹癥狀;在此基礎上配合按摩、中藥貼敷、針灸等措施,可促進機體當中殘留的二氧化碳吸收,減輕肋神經、膈神經刺激,緩解腹脹、疼痛癥狀,對患者術后機體恢復有促進作用[14-15]。

綜上,在闌尾炎術后患者中開展中醫護理的效果理想,具有進一步推廣應用于今后臨床中的價值。

猜你喜歡
闌尾炎機體切口
金湖縣為僑服務“小切口”打開“大格局”
術前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在老年復雜性闌尾炎診斷中應用
Ω-3補充劑或能有效減緩機體衰老
奶牛瘤胃健康、機體健康和繁殖性能的關系
闌尾炎有哪些分類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車大難題
闌尾炎能自愈嗎?
闌尾炎一定要用手術治療嗎?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風向
鄧俊峰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