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對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價值

2022-11-30 17:43侯萬鑫
醫藥與保健 2022年12期
關鍵詞:經皮心血管冠心病

侯萬鑫

(南陽市中心醫院 心血管內科介入手術室,河南 南陽 473000)

冠心病是全球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國冠心病約有1100萬人,死亡率位居首位[1]。目前臨床多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術后患者容易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2]。研究發現[3-4],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慮心理,是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和康復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冠心病患者焦慮水平與患者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關性對預測患者手術預后有著重要價值。本文對南陽市中心醫院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分析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焦慮水平,進一步探究焦慮水平與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關系,從而為臨床治療和預測患者預后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間在本院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1)經檢查和診斷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5]的患者;(2)年齡在18~80歲的患者;(3)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由于病情原因需要擇期進行手術的患者。

排除標準:(1)既往有心臟手術史的患者;(2)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3)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等無法配合研究者;(4)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1.2.1 收集一般資料

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體質指數、學歷水平、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心功能、肝功能等。

1.2.2 焦慮水平檢測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各時間點的焦慮水平,該量表共20個條目,Cronbach's α為0.89,分值越高,焦慮水平越嚴重[6]。

1.2.3 隨訪方法

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每個月使用電話聯系患者1次,3個月上門隨訪一次。每個患者出院后均隨訪3個月時間。

1.2.4 資料收集時間

將本次圍手術期觀察時間分為4個時間點,即患者入院時為T1;患者等候手術時為T2(術前3 d);患者術前1 d入院完善各種準備為T3;術后1 d為T4。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況。對比術后發生和未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資料,將有差異項目代入Logistic回歸方程,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觀察擇期手術患者各時間點的焦慮評分,采用ROC曲線評估圍手術期4個時間點焦慮水平與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共有72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12例(16.67%),未發生60例(83.33%)。

2.2 兩組血管不良事件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者在體質指數、糖尿病、心功能、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固醇中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其余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管不良事件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2.3 冠心病患者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

將有差異項目代入Logistic回歸方程計算發現,體質指數、糖尿病、心功能、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均是冠心病患者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

2.4 兩組不良事件患者各時間點的焦慮評分比較

兩組在T1和T4時焦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生心血管事件患者T2、T3時焦慮評分明顯高于未發生心血管事件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患者各時間點的焦慮評分比較(±s)單位:分

表3 兩組不良事件患者各時間點的焦慮評分比較(±s)單位:分

項目 例數 焦慮評分T1 T2 T3 T4發生心血管事件 1248.12±5.4559.14±6.1956.74±5.6851.79±5.28未發生心血管事件 6048.26±5.5154.38±5.8251.25±5.3351.47±5.19 t 0.0802.5603.2230.194 P>0.05 <0.05 <0.05 >0.05

2.5 圍手術期焦慮變化對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價值

ROC曲線評估圍手術期的4個時間點焦慮水平對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結果顯示,T2和T3預測價值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圍手術期焦慮變化對擇期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價值

3 討 論

研究證實[7-8],冠心病患者因疾病本身和認知不足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其中焦慮較為常見,冠心病患者合并焦慮的發生率約為15%~20%。在本文研究中發現,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在T1時,焦慮評分較低,這可能是由于患者還未將關注點聚焦到手術中,焦慮水平較低[9]。T2和T3時刻患者焦慮評分明顯升高,這是由于術前3 d,患者居家等待手術,已經開始將關注點聚焦到手術中,手術應激源帶來的心理負擔加重,焦慮情緒開始。在術前1 d后患者接受了醫生、護士等醫務人員對病情的介紹,對手術的擔心焦慮有所減緩[10]。T4時患者焦慮評分明顯下降,由于手術已經結束,患者對手術的焦慮水平明顯降低??梢娛中g所導致的焦慮與手術的不確定性有關[11-12]。

本研究還通過對患者進行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了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結果顯示,體質指數、糖尿病、心功能、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均是冠心病患者術后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本研究發現,T2、T3與焦慮評分有密切關系,表明焦慮情緒可能會影響冠心病患者的預后,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3-14]。本研究證實了圍術期焦慮是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通過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從而判斷各時間段的焦慮水平對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T1至T4各時間段的ROC曲線的AUC分別為0.54、0.89、0.82、0.48,僅T2和T3具有預測價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靈敏度分別為80.0%、85.5%,特異度分別為90.2%、80.8%。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高,能有效預測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情況,可作為預測擇期手術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重要預測指標[15-16]。

綜上所述,擇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圍手術期焦慮能有效預測患者術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

猜你喜歡
經皮心血管冠心病
經皮迷走神經刺激對抑制控制的調節機制*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心血管權威發布”公眾號簡介
經皮耳迷走神經刺激抗抑郁膽堿能機制的探討
冠心病心絞痛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觀察
COVID-19心血管并發癥的研究進展
sST2水平與冠心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經皮椎體成形術中快速取出殘留骨水泥柱2例報道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