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微循環阻力的影響

2022-11-30 17:43李莉
醫藥與保健 2022年12期
關鍵詞:糖化冠心病血糖

李莉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內分泌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是臨床常見、高發的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冠心病的病理基礎,膽固醇升高、脂肪沉積等均會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相對較高,這說明高血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檢測中的常用指標,能對患者近期8~12周的血糖控制情況進行有效反應,且應激反應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較小。

冠狀動脈微循環一般是指毛細血管、細動脈、細靜脈等直徑小于150 μm的血管組成的微循環系統,是人體心臟正常運作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環節[1-2]。冠狀動脈微循環具備很多重要功能,例如心肌灌注和血流的調節作用,同時也是心肌代謝的主要場所,在近年的研究報告[3]中,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術后不良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術后微循環受損。臨床研究報告顯示冠狀動脈微循環系統出現異常是導致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微循環阻力指數(IMR)是評價冠狀動脈微循環及患者病情控制狀況的客觀指標,IMR與機體微血管阻力具有較好的相關性[4]。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糖與血紅蛋白相結合后所生成的產物,測定前8~12周內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都可以得到反應,而且在數周之內[5]。測定結果幾乎不受患者的用藥、飲食等因素的影響。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6],糖化血紅蛋白能夠很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發生狀況。本次研究根據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lc)反應患者血糖水平并探討其對冠心病2型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前瞻性研究方案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22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糖尿病組和非糖尿病組。糖尿病組172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55例;年齡34~67歲,平均(56.35±7.07)歲;病程3~14年,平均(7.68±1.28)年。非糖尿病組56例,男性31例,25例;年齡32~66歲,平均(55.39±7.41)歲;病程2~13年,平均(7.78±1.34)年。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符合相關倫理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并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年齡18~65歲,臨床資料齊全;(3)糖尿病患者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 后2 h血 糖3.9~7.8 mmol/L;(4)患者意識清晰,認知功能良好;(5)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合并惡性腫瘤;(2)患者有嚴重肝臟、腎臟功能性損傷疾??;(3)患者有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4)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婦女;(5)排除存在腦血管疾病患者、繼發性高血壓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液樣本采集與檢測

患者入院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液5 mL行常規離心操作,離心速度為1500 r/min,離心時間為20 min,操作完成后取上層清液進行檢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檢測:采用高壓液相法(上海浦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檢測血清HbAlc指標水平,對比不同組患者HbAlc指標水平 異同。

1.2.2 IMR值測定及計算

調整壓力傳感器主動脈壓力為0,并將壓力導絲體外零點進行校正。從冠狀動脈口送入6 F指引導管,并向冠狀動脈內注射250 μg硝酸甘油防止患者出現血管痙攣,此時將壓力導絲送至冠狀動脈口。校正壓力導絲頭的壓力和導管壓力保持一致,并調整至與主動脈平均壓力基本接近。調整完成后將壓力導絲頭伸入至機體冠狀動脈狹窄病變遠端2/3處,從指引導管中注入0.10%氯化鈉3 mL,通過顯示的熱稀釋乳腺得出傳導時間,共測量3次。通過上述方法得出靜息狀態下的平均傳導時間(bTmn)、充血狀態下的平均傳導時間(hTmn)、Pa、Pd。Pw為冠狀動脈契壓。IMR值計算:當機體冠狀動脈為輕度狹窄、中度狹窄且患者血流儲備分數(FFR)>0.80時,IMR=hTmn×Pd;當機體冠狀動脈重度狹窄、FFR≤0.80時,IMR=hTmn×Pa[(Pd-Pw)/(Pa-Pw)]。

1.3 觀察指標

1.3.1 各組一般資料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采集各亞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包括性別、年齡、BMI、吸煙史、高血壓史。

1.3.2 IMR值、HbAlc指標

觀測及采集各組IMR值、HbAlc指標數據并進行比較。比較包括:(1)進行兩組(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比較;(2)進行糖尿病組內各亞組(亞組A:4.00%≤HbAlc<6.00%組,36例; 亞 組B:6.00%≤HbAlc<7.00%組,49例;亞 組C:7.00%≤HbAlc<8.00%組,51例; 亞 組D:HbAlc≥8.00%組,36例。4個不同HbAlc水平亞組)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將采集到的數據再Excel 2016中進行整理歸類,使用SPSS 23.0進行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觀測資料中的計量數據,均通過正態性檢驗,以±s描述。兩組間的比較為成組t檢驗。多組間的比較為單因素方差分析(統計量為F)+兩兩比較LSD-t檢驗(統計量LSD-t)。計數資料以%描述。組間比較為χ2檢驗。統計推斷的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糖尿病組不同HbAlc水平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糖尿病組不同HbAlc水平患者年齡、體質量指數(BMI),采用卡方檢驗分析糖尿病組不同HbAlc水平患者性別、長期吸煙史、高血壓史,對比所有組別的基礎參數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糖尿病組不同HbAlc水平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糖尿病組不同HbAlc水平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組別 例數 性別 年齡/歲 BMI/(kg/m2) 長期吸煙史 高血壓史男性 女性A組 3623(63.89) 13(36.11) 56.06±7.2623.65±7.417(19.44) 11(30.56)B組 4928(57.14) 21(42.86) 57.37±7.1224.61±7.0310(20.41) 15(30.61)C組 5130(58.82) 21(41.18) 54.92±6.9825.39±8.149(17.65) 16(31.37)D組 3625(69.44) 11(30.56) 56.06±7.6223.24±7.108(22.22) 12(33.33)χ2/F 1.5940.9600.7030.2960.089 P 0.6610.4130.5510.9610.993

2.2 兩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比較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糖尿病組與非糖尿病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結果發現糖尿病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IMR HbAlc/%糖尿病組 17228.70±9.357.30±1.56非糖尿病組 5618.47±3.474.21±0.24 t 12.02925.082 P<0.001 <0.001

2.3 糖尿病組不同HbAlc指標水平患者IMR值、HbAlc指標水平比較

將糖尿病組不同HbAlc指標水平患者的IMR值、HbAlc指標水平進行比較后發現:不同HbAlc水平患者的IMR值具有顯著性差異,四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糖尿病組不同HbAlc指標水平患者IMR值、HbAlc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糖尿病組不同HbAlc指標水平患者IMR值、HbAlc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A組比較,①P<0.05;與B組比較,②P<0.05;與C組比較,③P<0.05。

組別 例數 IMR HbAlc/%A組 3618.47±3.545.03±0.62 B組 4924.36±9.16① 6.51±1.04①C組 5131.84±12.47①② 7.49±1.25①②D組 3640.39±13.68①②③ 10.36±2.18①②③F 30.46096.389 P<0.001 <0.001

3 討 論

HbAlc是機體中血糖與血紅蛋白結合的一種產物,一般能夠直接反映患者測定前10周左右的平均血糖水平,且測量時不受患者3周內飲食、用藥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臨床常用來作為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的檢測指標[8]。HbAlc與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關系,能夠起到一定的預示作用,且臨床研究[9-10]表示機體HbAlc指標水平每增加1%,患者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上升20%左右,因此對HbAlc指標密切觀察并制定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能夠對患者的疾病狀況進行評估。多項研究[8,11-12]表明,冠心病患者發生糖代謝異常的風險較高,而反過來血糖水平的持續性上升又會使得冠心病發生風險大大增加,血糖水平的升高也是冠狀動脈發生病變的重要因素之一,會使患者出現不良循環,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IMR值隨著HbAlc指標水平的逐漸增高,不斷增加,其中D組IMR值與HbAlc指標水平最高,A組IMR值與HbAlc指標水平最低。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HbAlc指標水平明顯升高時機體血糖對內皮細胞的毒性顯著增加,導致機體血管彈性嚴重下降,此時血液中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削弱明顯,最終導致患者發生血栓,因此表示患者冠狀動脈微循環的IMR值有所上升[13]。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的患者相比,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的患者,出現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的風險更高,這可能與高水平糖化蛋白容易引發炎性反應有關,因此本研究建議冠心病患者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應當對自身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嚴格控制,并且在手術完成后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嚴格治療,從而確保獲得良好的預后。

此外,糖尿病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組IMR值、HbAlc指標水平。究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對鈣離子、甲腎上腺素、起搏性心動過速等導致的血管擴張反應較非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輕,提示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上升會導致機體冠狀動脈微循環的調節及平衡機制的明顯下降[14]。同時使得黏附因子的表達上調,對單核細胞移入管壁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過程產生明顯促進作用,最終形成粥樣斑塊和泡沫狀細胞,導致冠脈硬化的發生以及阻礙冠狀動脈微循環。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可能會對冠狀動脈微循環的自我調節機制下降產生影響,從而使得基礎冠狀動脈血流量出現下降的現象,同時減弱了冠狀動脈的非依賴性擴血管作用和內皮依賴性擴血管作用[15]。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下降對血管內皮釋放產生抑制作用,內皮依賴性擴血管功能下降可能與此作用相關,最終發生了微循環障礙。由于波動性高血糖也會對血管的內皮功能造成損傷,因此應將患者的血糖調整在正常范圍內,血糖控制的加強能夠使得經皮冠狀動脈術中發生冠脈微循環損傷的風險有效減少[16-17]。有研究[18-19]表明,僅適用藥物治療所能取得的療效有限,尤其是既往有心肌梗死且血栓負荷較重的患者,因此在實施經皮冠狀動脈術時本研究建議冠脈內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能夠有效減少冠脈微循環阻塞,改善心肌灌注狀況。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選取例數較少及年限較短等造成樣本數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在往后的研究中不斷完善[20-21]。

綜上所述,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能夠有效降低患者IMR值,即改善患者冠狀動脈微循環阻力情況,臨床醫師發現患者HbAlc指標水平較高時應該密切關注患者冠狀動脈情況,必要時實施治療方案。

猜你喜歡
糖化冠心病血糖
冠心病心絞痛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觀察
細嚼慢咽,對減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餃子血糖就飆升,怎么辦?
居家監測血糖需要“4注意”
sST2水平與冠心病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糖尿病患者為何要做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院外延伸干預模式對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自護行為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應用安琪釀酒曲糖化工藝的研究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