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角色探索及研究

2022-12-07 04:12劉小倩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39期
關鍵詞:輔導員育人心理健康

劉小倩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部43號令規定的輔導員九大工作職責之一,要求輔導員應當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心理健康普測,根據普測結果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并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和設計宣傳活動,從而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1]

一、明晰學生問題,認識職業特點

“00后”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且是網絡“原住民”,此階段的大學生自小就備受關注,但成長中的自主性、孩子間交往的互動性卻大大減少,快節奏生活讓家庭的親子模式、教養模式、親人間的相處模式等更多傾向于“快餐式”和“碎片化”,這導致當代大學生童年期的習得性心理行為、自我意識發展等心理建設存在不足,且這種影響長期存在;同時,激烈的社會競爭也讓低齡化競爭愈演愈烈,大學生往往在學齡前就開始面臨極大的學業、社交壓力,進入大學后學業發展、經濟壓力、就業競爭、理想目標的尋求與構建等壓力更為突出,先天心理建設不足的大學生,往往缺乏有效的應對方式,極易產生心理問題。[2]

因此,輔導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高等教育健康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重大責任,身負光榮使命。同時,輔導員要加強政治領導、思想引導、情感疏導、學習輔導、行為教導、就業指導,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旗幟鮮明,體察入微,引導學生科學做好人生規劃。因此,輔導員職責決定了工作內容的千絲萬縷,輔導員要求決定了工作思路的千端萬緒,學生個性化問題決定了工作性質的千變萬軫,學生人數決定了工作范圍涉及千家萬戶,而教育培養目的決定了工作成果的萬紫千紅。在多樣化要求中輔導員應當承擔多種角色,做好“統計員”“組織員”“通訊員”“服務員”“研究員”工作,落實“細心”“精心”“用心”“貼心”“專心”管理,爭做學生的引路人、筑夢家和守護者。

二、承擔“五員”角色,落實“五心”管理

(一)承擔“統計員”角色,細心分析測評數據

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普測預防與摸清底數相結合。據測評數據顯示,心理普測參測2120人,篩查出疑似問題學生717人,占比總人數為33.82%。其中紅色預警20人,占比總人數為0.94%;橙色預警93人,占比總人數為4.39%;黃色預警604人,占比總人數為28.49%(具體見圖1)。根據統計分析,男生預警人數為388人,占比預警人數為54.11%;女生預警人數為329人,占比預警人數為45.89%,且男生檢出率略高于女生檢出率,而這一數據與全體數據的男女比例呈相反態勢(女生人數1165人,占比55%;男生人數955人,占比45%)(具體見圖2)。經過測評訪談及日常觀察可知,在傳統觀念影響下男生的社會期望比較高,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所感受到的來自學習、人際關系、情緒等方面的壓力都要稍大于女生。另外,男生在測評過程中更容易出現消極對待和敷衍填寫的情況,這可能也是導致男生檢出率略高于女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應當轉移談心談話重心,加強對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統計年級檢出率數據可知,大一預警人數為163人,占比22.73%;大二預警人數為195人,占比27.20%;大三預警人數為170人,占比23.71%;大四預警人數為189人,占比26.36%(具體見圖3)。由上述數據可知,年級預警率大二高于大四高于大三高于大一,經過分析可知大二學生容易出現“大二現象”,集中表現為人生規劃迷茫,學習動力不足,人際交往淡化等情況;大四學生面臨考研失利落榜及疫情就業不暢等情況,易出現心理壓力;大三學生存在考研復習壓力和就業方向選擇等困惑,也會產生一部分問題;而大一學生目前正處于適應期,壓力源稍小于其他年級。因此,要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評價的實效性,必須關注到教育對象的個體差異與實際需求,[3]從而根據不同階段以及各層次、各學科門類學生和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圖1 預警人數圖

圖2 預警人數男女比例圖

圖3 年級預警人數圖

(二)承擔“組織員”角色,精心設計多元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發揮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用,借助活動等載體普及心理科學知識,傳授心理調適技能,識別心理異?,F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靈活做好“組織員”角色,組織動員學生黨員及學生干部精心設計各級各類活動?;顒影▌撔聞撘忸惢顒?,這類活動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同時也挖掘了性格內向學生的閃光點;心理技能類活動專業性強、準備期長,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可直接有效幫助學生轉變思路,減緩壓力;志愿服務類活動著力培養學生具有感恩社會、融入集體、吃苦耐勞的精神;時事結合類活動緊密結合時代主題、實時把握當下熱點,可以促進學生感知社會,了解時事,進一步深化家國集體情懷;情緒調適類活動可緩解學生某類情緒困惑并側重于直接幫助學生解決疑慮,在短期內能體現心理調適的顯著成效。根據不同類型活動設計具體項目活動,創新創意類活動主要包括“紙為你,剪世界”剪紙活動和“三行情書”等活動;心理技能活動主要包括每年的新生團輔活動和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活動;志愿服務類活動主要包括“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文昌小學、啟智學校團體輔導活動和“溫暖夕陽紅,我知老人心”敬老院服務等活動;時事結合類活動主要包括“以夢為馬,涂繪青春”疫情主題T恤涂鴉活動和“以勞育德,一‘勞’永益”勞動教育主題班會等活動;情緒調適類活動主要包括“分享考研心得,傳承優良學風”考研經驗交流會和“傳遞溫暖,關愛心理”解決心理困惑等活動,活動類型充盈豐富,利于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三)承擔“通訊員”角色,用心整理學生檔案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積極落實“學?!獙W院—班級—宿舍”四級響應體系,全程跟蹤學生的實時動態。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積極做好“通訊員”角色,及時將學?;顒油ㄖ?、測評安排、宣傳講座等信息傳達給學生。另外,輔導員也需要通過日常觀察、談心談話、查閱檔案、與家長聯系等方式了解學生心理發展動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或采取轉介手段。情況嚴重者需上報學院及學校,并第一時間聯系學生家長,做好應急預案,事后盡快整理學生信息檔案進行上報歸檔,總結個案經驗教訓進行集中學習。同時,輔導員個人也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臺賬,方便后期整理學生資料及匯報學生情況。

(四)承擔“服務員”角色,耐心解決學生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解決心理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踐行在久久為功的日常行動中。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應當耐心做好“服務員”角色,針對具體情形解決造成學生心理壓力的實際問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點應放在人際關系教育、學習教育、安全教育等適應性教育的內容上,幫助他們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與適應。二、三年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幫助他們了解心理科學基礎知識、初步掌握心理調適技能以及處理好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人格發展等方面的困惑為重點。對于畢業生要進行畢業生教育,配合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職業特點,客觀分析自我職業傾向,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針對學習困難學生建立一對一幫扶,成立英語學習小組、數學學習小組以及專業課學習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具體學科學習困難問題。針對經濟困難學生做好自強、自信教育,同時給學生積極推薦勤工助學崗位、解讀獎助補貸政策。針對受處分學生做好教育轉化工作,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在思想上引導、學習上幫助、生活上關心,堅持嚴管厚愛。

(五)承擔“研究員”角色,專心涉獵業務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堅持育心和育德相統一,培養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輔導員應充當好“研究員”角色,主動廣泛涉獵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方法及相關學科知識,開展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不斷拓展工作視野和渠道,提高職業素養和能力。另外,輔導員應當專心鉆研學生工作,全面鍛煉與學生相關的業務能力。

輔導員應當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據“四級八化”理念指導,通過運用承擔“五員”角色、落實“五心”管理的思路,學院踐行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維護了學生心理健康穩定和學??傮w安全穩定,同時學生具備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具有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三、賡續隊伍精神,提升業務能力

(一)強化咨詢服務水平,切實提升心理健康隊伍能力

為了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組和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小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制度、輔導站值班人員工作制度、心理檔案管理制度等,進一步明確心理健康工作隊伍職責和任務。積極踐行學?!獙W院—班級—宿舍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級響應體系,落實“一生一檔案”制度,并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中,組織班委會和心協成員協助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于自身層面不斷加強知識學習,積累工作經驗,掌握認識與識別心理異?,F象及心理保健常識的能力,于學生層面堅持把管理的嚴格要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利用主題班會、談心談話、入課堂進宿舍等形式宣傳普及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心理調適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使學生認識自身的心理活動與個性特點,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心理健康對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二)精心設計特色活動,構筑心理健康實踐育人體系

活動是構筑心理健康體系的重要載體,為了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和問題,應以心理健康教育月為龍頭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普及活動。尤其在疫情常態化管理背景下,學院通過開展“放飛理想的風箏”活動引導學生走出宿舍,走到戶外;通過開展“以勞育德,一‘勞’永益”主題班會釋放學習壓力,緩解負面情緒;通過開展“漫步心靈,暢想設計”的口罩創意設計活動培養動手能力,消解緊張氛圍,同時可教育學生感知社會、了解時事,進一步深化家國集體情懷。目前活動主要以常規活動為主,接下來活動應當堅持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為了吸引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首先活動需要具有趣味性,其次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進行相關心理健康知識的科普;堅持可操作性與體驗性相結合,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體驗活動的趣味性和理論性從而做到“行思并進”;堅持獨立性與合作性相結合,心理團輔等活動凸顯合作性的特點,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幫助學生解決個人焦慮不安等癥狀;堅持獨特性與可遷移性相結合,獨特性體現在活動開展需要具有創新性,可遷移性體現在活動形式和內容利于拓展實施。[4]

(三)充分發揮朋輩力量,深入夯實心理健康育人網絡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座獨木橋,輔導員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力量,利用朋輩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朋輩心理助人者與同輩開展談心交流,一般沒有太多說教,更多的是理解與共情。朋輩之間有著相似的困惑矛盾、共同的奮斗追求,朋輩心理助人者可以憑借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按照與輔導員確認的談心工作方案,與同輩深入交流,拓展應對困難的思路,分享應對方法,從而改善同輩管理和理解情緒的能力。[5]因此,為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發揮朋輩力量,通過輔導員引導、學生干部示范、班級同學影響相結合,深入夯實心理健康育人網絡。學院利用二級心理輔導站開展朋輩專題訪談活動,針對畢業班學生開展學生黨員一對一指導心理訪談活動;針對考研復習學生開展“以老帶新”心理解壓疏導訪談活動。同時,朋輩力量應當加強科學引導,朋輩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幕后指導教師隊伍的悉心指導和正確方向的指引,需要嚴格執行選人、用人標準,選拔優秀人員資源構建加強朋輩育人指導教師主體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組成,同時也涵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干部、專業課教師、校友會、高校學術團體,社會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育人資源。[6]

(四)豐富活動宣傳載體,積極探索云端傳播育人模式

“00后”為網絡“原住民”,結合互聯網+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亦是疫情背景下開展工作的要求。運用抖音、微博等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推動傳統方式與新媒體方式結合。利用云端方式開展育人活動首先需要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嚴格審核內容質量,給予學生意義大、理論強的內容;其次,要培養學生文明自律的網絡行為,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應當利用網絡傳播積極健康思想及內容;再次,要豐富網絡道德實踐,借助網絡力量積極開展道德宣傳等活動;最后,要營造網絡良好環境,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有責任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從而構建良性循環。在疫情背景下積極探索云端育人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解壓大學生活,沖破內卷情緒”的線上主題班會,借助靈活的網絡方式開展班會,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同時云端模式可以克服時空限制,進一步豐富活動載體,有利于構筑工作格局,搭建育人體系。

四、完善基本原則,改進工作方法

(一)堅持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基本與家庭環境、學業壓力、人際關系等學生實際問題相關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解決心理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通過家校合作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從源頭著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結合學風建設工作等手段開展學業壓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緩解學生學業壓力,助力學生學習提升;通過開設人際交往課程等方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際交往、掌握人際交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寬容理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堅持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既要發揮線下活動、校園廣播、校報??葌鹘y方式的作用,又要適應網絡時代要求推廣平臺宣傳運營、創建線上咨詢訪談方式、打造網絡文化產品,形成線上線下合力。線下方式可以面對面交流,進一步細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線上方式既可以打破溝通壁壘又可以創新方式方法。例如,開發推廣小程序或公眾號等線上心理咨詢訪談方式,解決不愿展示內心世界和實際困惑學生的心理問題,進一步拓展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工作方式。

(三)進一步發揮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四位一體”的全員參與、責任明確的育人體系。在學校層面,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全體教職員工,特別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應當結合教學過程,守好一道渠、種好責任田,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同時,應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授課教師進行業務學習交流、觀摩學習、隨堂聽課等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效果。輔導員、班主任要在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升學生心理素質中發揮積極作用。組建學生宣講團,定期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宣講心理調適技能。另外,心理健康教育需構建全程育人工作體系,從學生入學到畢業,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始終,滲透到學生入學教育環節、日常教育環節以及畢業教育環節。

(四)開展案例研討和打造品牌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升心理咨詢服務水平,堅持全面教育與個案分析相結合,可定期組織開展“案例匯”等特殊案例督導和研討活動,針對心理問題嚴重或情況特殊學生研究制定運行個案。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影響力和感染力,應當構建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動,將活動開展落地。例如每年通過開展校級心理情景劇大賽和學生集中宣講月等活動,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

輔導員隊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和學生健康成長中肩負神圣使命。輔導員身上體現出的愛國奉獻的堅定信念、情系學生的高尚師德、甘為人梯的思想品德、育人育才的素質能力、嚴謹高效的工作作風、科學務實的工作態度,值得年輕輔導員學習和借鑒。[7]因此,在接下來的總體工作中應當繼續承擔“五員”角色,落實“五心”管理,堅持理論學習,讓思政教育立起來;積極探索實踐,讓管理服務亮起來;勇于開拓創新,讓立德樹人活起來。

猜你喜歡
輔導員育人心理健康
光榮啊,少先隊輔導員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時代訴求與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