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傳學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2-12-14 02:09李圣純
生物學通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子囊葉綠體果蠅

李圣純 劉 會

(1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2 2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血液內科 湖北武漢 430060)

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學專業的重要必修課。遺傳學自1900年誕生至今,已由早期的經典遺傳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遺傳學發展為各個層次的組學。在這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不斷涌現,使遺傳學成為生物學領域中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遺傳學的飛速發展,必然要求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本文探討教學過程中困擾學生的幾個遺傳學問題,例如,果蠅(Drosophila)的連鎖群數、粗糙鏈孢霉(Neurospora crassa)的基因連鎖關系和質-核型雄性不育,旨在拋磚引玉,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有益的參考。

1 果蠅的連鎖群數

連鎖群指同一染色體上具有一定連鎖關系的基因群,實際上就是一條(對)染色體上的所有基因(座位)。生物的連鎖群數,一般等于該生物單倍體(haploid)[注意對于多倍體生物,其配子型單倍體包含數個一倍體(monoploid)]染色體數。例如,玉米有10個連鎖群,粗糙鏈孢霉有7個連鎖群等,都與染色體的對數是一致的。遺傳的染色體理論揭示: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特別要注意的是,具有異形性染色體的生物,其性染色體不是嚴格的“成對”關系,分別形成連鎖群。人及其他哺乳動物的連鎖群為24個,包括22對不同的常染色體,以及1對(X和Y)性染色體[1-2]。談及人的連鎖群數時,學生往往會對果蠅的連鎖群數產生疑問,果蠅的連鎖群數是幾個?

在回答此問題前,教師應先讓學生弄清楚為何人的連鎖群數是24個。這是因為在人的Y染色體上也發現了少數連鎖基因。例如,外耳道多毛癥,該類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X染色體上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基因,因此,這些基因表現為限雄遺傳。在部分遺傳學教材中均寫明黑腹果蠅(D.melanogaster)的連鎖群是4個,沒有Y連鎖群。而理解此內容需要了解遺傳學的歷史。早在1914年,摩爾根等就已發現果蠅有4個連鎖群。至1942年,在果蠅中至少測定了494個基因,分別屬于這4個連鎖群之一[1-2],并沒有Y染色體上的基因,染色體雖在,連鎖群卻未“出現”。果蠅的Y染色體上是否也有特殊的連鎖群?目前,在果蠅Y染色體上確實已鑒定出10多個蛋白質編碼基因[3]。因此,果蠅的連鎖群是5個,而不是4個。在Tamarin主編的《遺傳學原理》中認為果蠅具有5個連鎖群[4]。筆者建議科研人員編寫遺傳學相關教材或引述此類問題能與時俱進,更新歷史概念。

2 粗糙鏈孢霉的基因連鎖關系

遺傳學教材中[1-2],在對粗糙鏈孢霉2對連鎖基因進行遺傳學分析時指出,2對基因的雜交能產生36種子囊排列方式,如果忽略半個子囊內的基因次序,此排列方式可合并成7種基本的子囊排列形式(表1)。

表1 nic+×+ade得到的7種不同的基本子囊型

在進行子囊型分析時,常舉例提到基本子囊(5)型包括4種子囊型(表2),而對其他6類基本子囊型各包括多少種子囊型并未詳細介紹[1-2]。為了讓學生能正確分析此類問題,教師在授課時,首先,應強調順序四分子直接代表了子囊中基因排列次序,由于子囊很窄小,子囊內由于減數分裂產生的細胞核是嚴格地按一定順序排列的,著絲粒有隨機的趨向。正如基本子囊(5)型中,不論是nic+孢子對在“上面”,+ade孢子對在“下面”,還是+ade孢子對在“上面”,nic+孢子對在“下面”,僅反映了著絲粒的隨機趨向。根據基因型相同的子囊型可進行合并的原則,在此列出所有的36種子囊型(表2)。

表2 nic+×+ade得到的36種不同的子囊型

3 質-核型雄性不育

在“植物雄性不育”章節中,會講授由細胞質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類型,即質-核不育型,又稱為胞質不育型(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CMS的不育性由細胞質不育基因(S)和相對應的核基因決定。當S基因存在時,核內必須是相對應的純合隱性不育基因rf rf,個體才能表現不育[1-2]。學生往往對S基因的定位有些疑惑,即S基因在葉綠體還是線粒體?

葉綠體作為自主遺傳信息的重要細胞器,與核基因組和線粒體基因組相比,葉綠體基因組是基因密度最大的,在120~210 kb的基因組中含有120多個基因。在功能方面,葉綠體基因主要分為3類:①光合作用相關基因;②負責轉錄和翻譯的相關基因;③其他功能相關的基因和開放閱讀框(例如,ycf基因)[5]?;谕粗亟M原理的葉綠體轉化技術,能實現目的基因的靶向敲除,因此,該技術在反向遺傳學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6]。分析煙草突變體的表型,目前,還沒有關于CMS的突變體報道[5]。雖然基于葉綠體轉化技術的靶向基因敲除會受限于少數物種的研究[6],但細胞器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發展[7],將有助于人們更深入地研究葉綠體DNA是否與CMS相關。

CMS植物中的S基因是否定位于線粒體中?2019年,日本科學家利用線粒體靶向的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物核酸酶(mitoTALENs),特異性地敲除水稻品種BTA線粒體中的orf79基因和甘藍型油菜品種SW18線粒體中的orf125基因后,均恢復了雄性可育性。此研究結果驗證了這些基因的功能變化是CMS產生的基礎[8]。

4 結語

面對遺傳學迅速發展的現狀,從事遺傳學教學的一線教師會遇到各種新問題,在此情況下,學科教學的交流和探討格外重要。本文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探討了教學中困擾學生較多的幾個問題。通過此探究,有利于將教學重點和難點系統化、簡明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子囊葉綠體果蠅
果蠅遇到危險時會心跳加速
破壁方式對冠突散囊菌有性繁殖體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響
2021年大櫻桃園果蠅的發生與防控
冠突散囊菌繁殖體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粗糙脈孢菌7種子囊型歸類教學探究
人不吃飯行嗎
小果蠅助力治療孤獨癥
基于改進果蠅神經網絡的短期風電功率預測
子囊霉素生物合成的研究進展
南方紅豆杉葉綠體非編碼序列PCR體系優化及引物篩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