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16 16:36彭軒明
中國巖溶 2022年3期
關鍵詞:石漠化巖溶水文地質

袁道先先生,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水文地質學家、工程地質學家、巖溶學家。1933 年8 月,出生于浙江諸暨的一個教師家庭,幼年的成長環境使他養成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探究不息的科研熱情。童年時代正值抗日戰爭,被迫輾轉于浙、湘、黔、渝各地,鑄就了能吃苦、不怕挫折的性格。1943 年,進入中央大學附中,為日后成長打下堅實基礎。1950 年,考入南京地質探礦??茖W校地質礦床科,受教于謝家榮、徐克勤、郭文魁、業治錚、宋叔和、賈福海等著名地質學家,先后在甘肅隴東煤田地質隊、白銀廠銅礦地質隊實習,自此與地質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2 年畢業后,在南京地質學校任教,一年后調入地質部水文地質局,先后擔任了黃河中游清水河隊小組長、三門峽隊副分隊長、國務院西藏工程勘察隊技術員、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烏江隊地質工程師、山東水文地質大隊副總、云南水文地質大隊技術負責人、南江水文地質大隊總工、廣西第六水文地質大隊技術負責人等職務。1978 年,調入巖溶地質研究所,這是先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前期20 余年的野外一線工作,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數據,從此開始系統的總結研究,形成了很多有影響力的重大成果。1991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第一位專門從事巖溶研究的院士。1996 年榮獲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主席獎,2022 年榮獲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巖溶委員會終身成就獎。在長達70 年的地質生涯中,先生堅持致力于巖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為世界巖溶研究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開啟現代巖溶學研究。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先生引入地球系統科學,創立了巖溶動力學理論體系,提出巖溶動力系統的科學概念和四大功能,建立國際上第一個巖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率先開展巖溶動力系統與全球變化研究,揭示了巖溶動力系統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敏感性,發現地質過程中短時間尺度的碳匯效應,開辟了人工增匯新途徑,為國家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提供重要依據。實現以年際精度重建氣候變化石筍記錄和周期性過程,揭示第四紀以來的極端氣候事件及其演變趨勢。提出巖溶環境學理論,闡明巖溶環境的特點、類型以及巖溶區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發展、分布規律和防治對策。先后主編《巖溶環境學》《巖溶學詞典》《全球巖溶對比》《中國巖溶學》《現代巖溶學》等專著和《巖溶地質術語》國家標準,形成并發展了現代巖溶學研究。

深化巖溶區水文地質研究。針對巖溶區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問題,通過全面梳理總結,提出分類指導原則,發表《論巖溶水的不均勻性》論文,出版《巖溶地區供水水文地質工作方法》專著,主編國家《巖溶地區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規程》,因地制宜,抓住在巖溶區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的關鍵問題,保證水文地質普查工作的質量。通過調查研究,揭示不同生態環境下表層巖溶帶對水資源的調蓄功能以及對地下河水系統的影響,成功地指導了廣西馬山弄拉、平果果化、都安三只羊以及湖南龍山洛塔、重慶南川等地的巖溶水開發,為推動我國巖溶區的水資源調查評價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率先開展西南巖溶區地下河水污染調查,明確地下河污染現狀、演變趨勢、污染指標,提出治理對策,牽頭7 位水文地質領域的知名學者聯名向國務院遞交了《防止我國西南巖溶地區地下河變成“下水道”的對策與建議》院士建議書,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為西南巖溶區地下水保護做出巨大貢獻。

投身巖溶區工程地質工作。幾十年來,先生為我國水電、鐵路等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20 世紀50 年代,主持了拉薩第一座水電站、貴州烏江沿線的水能資源以及黃河三門峽壩初步設計的地質勘探工作。20 世紀60 至70 年代,在成昆鐵路金沙江以南200 km 的線路上,組織勘察了幾百個工點,查清地質隱患,保證了成昆鐵路順利建成通車。

提出巖溶生態系統理論。通過對中國西南巖溶生態系統的研究,發現巖溶動力系統運行過程驅動元素遷移形成特殊的巖溶生態系統,提出巖溶石漠化的科學概念,深入分析巖溶石漠化的成因、危害和類型,提出因地制宜的石漠化綜合治理對策和措施,對國家發改委《西南巖溶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6-2015)》的編制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為西南巖溶石漠化綜合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率先開展巖溶領域國際合作。先生高度重視巖溶研究的國際合作,利用自身英語與地質專業的優勢,走出國門。1980 年,首先赴前南斯拉夫考察,這成為中國巖溶研究走向世界的起點,先生先后到過45 個國家考察交流,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將中國巖溶研究推向了世界,同時也將國外最新的成果引進中國。組織國際同行,通過連續執行5 個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形成了中國巖溶研究特色,成功地將我國巖溶研究的地域優勢轉化為學術優勢,使我國的巖溶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在前期良好國際合作關系和豐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先生的努力下,2008 年,中國政府代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簽署協議,將國際巖溶研究中心落戶中國桂林,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地球科學領域批準成立的第一個國際地學二類中心,現在中國桂林已然成為國際巖溶研究的中心所在地。

致力于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通過全球對比研究,先生總結提出中國巖溶的四個特色,即:中國巖溶發育的基礎-碳酸鹽巖古老堅硬,是形成挺拔俊美巖溶景觀的前提條件;中國地處東亞季風氣候區,雨熱配套,為巖溶發育提供了強大的水動力和水化學環境;中國新生代以來地殼的強烈抬升,使我國在不同的海拔上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巖溶形態,巖溶發育更加多樣;中國西南巖溶區沒有經歷第四紀大陸冰蓋的刨蝕破壞,多樣的地表巖溶形態得以保持并發育至今。在先生的指導下,由云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共同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于2007 年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2014年又增補了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和廣西環江。成功申遺給這些地方帶來了極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巖溶研究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先生在人才培養上也成績斐然。如今,先生年逾古稀,依然站在教育一線,堅持給學生授課、指導論文,親自帶領學生野外地質實習,利用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和多所高校擔任導師的機會,著力培養巖溶領域人才。先生培養的200 多名碩士和博士中不乏有影響力的巖溶研究者,他們中的大部分成為了巖溶相關領域的中堅力量,也將會是未來巖溶研究的扛鼎者。

“人生不知足,奔馳竟朝夕?!边@是先生當下的真實寫照。雖然先生已年近九旬,滿頭華發,但先生仍然時刻站在世界巖溶研究的前沿,不斷地耕耘、探索和思考……

值此先生九十華誕、投身地質事業七十年之際,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指派《中國巖溶》編輯部組織出版本次???,以表達對先生的敬重之情,對先生高壽和健康的衷心祝愿!撫今追昔,七十載辛勤耕耘鑄就輝煌豐碑;繼往開來,一百年持之以恒永葆國際巔峰。借作序之機,謹祝先生春秋不老,鶴松長春!

猜你喜歡
石漠化巖溶水文地質
覆蓋型巖溶注漿路基施工技術
礦業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石漠化信息提取與時空演變分析
——以貴州威寧縣為例
滇東北巖溶地區石漠化時空演變過程分析
魯甸縣石漠化發展趨勢及綜合治理對策
土木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危害及應對措施
開陽縣三口河水庫(巖溶地區)溶洞處理
淺議水文地質工程中地質環境的影響
廣西南寧市巖溶土地石漠化狀況及動態變化分析
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危害與相關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