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生成肌理、制約因素和發展路徑

2022-12-17 10:07闞京田夏翠萍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濟南市空間旅游

闞京田 夏翠萍

(山東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空間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場域,人們對空間的認知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漸深入。早期亞里士多德的永恒空間、笛卡爾的幾何空間、牛頓的絕對靜止空間、黑格爾的空間物質不可分、康德的先驗的直覺的觀念的空間等都闡述了空間的客觀存在性。馬克思注意到了空間的作用,但沒有進一步詳細論述。法國哲學家列斐伏爾提出了空間是有生命力的,“每一種生產方式都生產出一個空間,它自身的空間”[1]??臻g的力量開始受到重視,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空間的作用被賦予了深刻的內涵,文化空間的概念被提出,開始時主要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特指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的文化活動或展現的場所[2]。后伍樂平、張曉萍等對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地理學、都市研究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和反思,擴大了“文化空間”的概念范疇,走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局限,把空間理論廣泛應用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3]。

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通過文化旅游業來拉動城市經濟增長,提升城市競爭力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做法。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省會,以其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而著稱,但是卻沒有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旅游名城。濟南市作為一個“空間”,在追求空間內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時,迫切需要新理念指導以突破目前發展的困境。鑒于此,本文從文化旅游空間視角對濟南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進行研究,拓寬文化旅游發展的新思路,以期達到理論和實踐都有所創新,實現新思想的啟迪、戰略的啟蒙和智慧的啟示,從而對濟南市文化旅游發展有所裨益。

一、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生成肌理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出現必然遵照實踐邏輯。文化旅游的生產載體是空間,消費者主要通過空間的轉移或變換進行文化旅游活動,對不同地域的文化進行審美交流,在空間的轉換過程中完成“自我”與“他者”的轉變以增強文化旅游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營造健康和諧發展的文化旅游空間才能有效促進文化旅游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動濟南市經濟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肇始于空間理論和文化旅游的結合

空間作為被感知、認識和實踐的場域,具有客觀性、歷史性、社會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隨著生產和社會發展,空間的力量被充分肯定和應用,許多新思想新觀點得以產生,成為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新視角和新方法。文化旅游空間把空間理論與文化旅游有機結合,把原來分屬不同學科和研究范圍的經濟學、哲學社會科學和旅游學放在一起,強調相互之間的融合性、協調性。它走出了單純的地理學、旅游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研究層面,尤其是近年來國家在經濟社會管理事務方面加強了對各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視,鼓勵因地制宜、分類發展以盤活地方經濟和文化產業,使文化旅游空間漸漸成為一種理論研究范式。

文化旅游空間作為文化旅游在空間的生產與再生產場域,需要關照空間與文化旅游的相互證成關系。一是注重研究空間中的“文化旅游”,突出文化旅游對空間的作用;二是注重研究文化旅游中的“空間”,重點關注空間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因此,必須厘清二者的相關概念,才能闡釋好、理解好文化旅游空間。

空間中的“文化旅游”是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創新文化力量,主要探討文化旅游在空間中的邏輯關系,體現了文化旅游的產品屬性,既有價值又有使用價值。價值主要指消費者在進行文化旅游時的收獲;使用價值主要立足于文化資源以滿足消費者對文化體驗、增智和精神享受的有用性。因此,文化旅游具有地域性、多樣性、互動性、傳播性、文化性、商品性等特點,主要是為了滿足旅游者在不同文化空間內體驗不同文化生活經歷、感受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性,從而增加文化附加值,提高旅游品質,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

文化旅游中的“空間”主要指文化旅游活動所在的場域,是空間賦能文化旅游、促進文化旅游的生產和再生產的活動場所。在這個空間內,要調適文化旅游的空間布局,調適消費者、居民、政府和旅游行業、企業在空間中的和諧發展關系,拓展文化旅游的空間,增加文化的厚重和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提升經濟增長力和賦予空間新生命力,才能有效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滿足消費者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消費力,增強文化自信、自強和吸引力,增加城市知名度,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增長,進而促進地方經濟和諧健康發展。

(二)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得益于濟南市豐厚的文化滋養

濟南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厚重,自新石器時代就有跡可循,有齊長城、隋代大佛、各種佛寺和名人故居等;自然資源豐富,有趵突泉等七十二名泉、大明湖、千佛山、紅葉谷、跑馬嶺、蟠龍山森林公園等;名士資源薈萃,有李清照、辛棄疾、李開先、張養浩等名士;紅色文化資源深厚,有濟南戰役紀念館、英雄山革命烈士紀念塔、山東黨史陳列館、濟南市黨史館、解放閣等。得益于其雄厚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和已有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成就,濟南市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文化旅游取得新突破,……建成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盵4]這里非常明確地提出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發展目標。

文化旅游空間的靈魂是文化。文化引領空間的發展和走向,必須堅持穩定的文化輸出,才能讓文化旅游創新持續推進,這就需要文化旅游各要素、各環節有穩定順暢的文化價值傳遞通道。這是實現文化旅游空間增量的實踐基礎。文化旅游產業正是通過文化消費體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挖掘濟南市優勢文化資源,統籌做好文化產業、文化資源開發等工作是開發文化旅游空間的核心工作。正如沙朗·佐京在《城市文化》一文中提出:“文化越來越成為城市的商機——它們的旅游勝地與獨特的競爭優勢的基礎,文化消費與滿足這種消費的工業的發展,給城市的象征經濟,即它生產象征與空間的可見能力,提供了動力?!盵5]

濟南市在長期的文化旅游開發中形成獨特的文化旅游空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文脈、城脈。首先,獨特的泉水文化。濟南市以“泉水”聞名天下,核心空間就是泉、城、水相互交融的文化旅游體驗,不僅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風趣,也具有歷史和現代交融的文化旅游魅力,通過泉水景區的建設和“濟南泉·城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把濟南市歷史文化古城與泉水文化緊密結合,凸顯齊煙九點、鵲華煙雨的古城風韻和泉城空間特色,讓“泉水之都”的稱號享譽世界,形成了濟南市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核心空間。第二,齊魯優秀傳統文化。濟南市作為省內傳統文化的核心軸線城市,借助“山水圣人”中華文化樞軸,突出展示了濟南市歷史文化資源的豐厚底蘊和風采,與泰安、曲阜、淄博等地形成互聯互通、一體協作的文化旅游空間,并賦予新時代需求和內涵特色,增加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的生機和活力,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文化旅游的整個空間。第三,黃河文化。黃河在山東省流經9個城市,濟南市作為省會,有責任和義務牽頭其他8個城市,“聯合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4],因此要講好黃河文化故事,創新黃河文化宣傳,挖掘其中蘊含的優秀文化精髓,發揮濟南市在山東黃河文化旅游聯盟空間的建設示范和引領作用。第四,賡續紅色傳統。濟南市是全國建立共產黨組織最早的地區之一,紅色精神內涵豐富、事例鮮明,要講好革命前輩王盡美、鄧恩銘的革命史,講好黨的百年奮斗史,講好黨與人民的風雨與共史,充分利用好濟南市各種戰役紀念館、黨性教育基地、黨史陳列館等,總結提煉大量文獻資料和宣講材料,詮釋好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讓濟南市紅色文化綻放出更加燦爛的時代光輝,滋養孕育紅色文化旅游空間。

(三)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架構得益于繁榮的文化旅游實踐

為促進濟南市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濟南市提出了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都市建設目標,抓住黃河流域國家戰略和強省會戰略重大機遇,提出“文化濟南”建設目標,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濟南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秉持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夯實文化旅游產業,旅游收入逐年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成就斐然?!叭菨稀甭糜纹放瞥尚э@著,推動文化旅游深度發展,提升濟南市文化發展軟實力。

濟南市南接泰安、曲阜世界性旅游資源,北靠黃河文化資源,先后被評為“中國文化和旅游網紅目的地”和“東亞文化之都”,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空間,根據各區域自己的特色文化資源進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探索。繁榮的文化旅游實踐架構了濟南市獨特的文化旅游空間,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濟南市文化旅游豐富的實踐活動構筑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核心競爭力,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旅游內容、有豐富多彩的現代文化旅游體驗、有棲居泉水看楊柳的老濟南獨特的民俗文化旅游項目等。不同的文化旅游內容形成了絢麗奪目的文化旅游空間,豐富的文化旅游業態和消費模式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住、長見識、玩得好、能點贊、愿再來,主要按地域空間劃分如下:濟南市中心城區,聚焦老濟南市生活民俗和突出泉水文化特色,彰顯歷史文化底蘊;東部以歷城區、章丘區為重點,著力發展文旅科創融合新業態、東部生態文旅走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推進國家全域旅游與示范區升級,培育研學文旅、會展文旅、體育文旅、休閑文旅等產業,形成“智造濟南”功能定位;南部以山區為重點,建設“大南山”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南部休閑度假產業、森林康養、萊蕪全域特色旅游等,構建覽勝山水、文化體驗、康體休閑三大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度假區;西部以槐蔭區、長清區、平陰縣為重點,著重發展康養產業,塑造文化康養品牌,打造文旅康養體驗游、鄉村體驗游;北部以濟陽、商河為重點,建設高品質溫泉度假勝地、黃河文旅綜合體等,帶動濟南市新舊動能起步區、黃河文化樣板區和濟陽、商河文旅高質量發展[6]。依據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形成的不同文化旅游空間內容,形成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產業興旺的文化旅游空間新格局,使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旅游空間更精彩和更具有吸引力。

二、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制約因素

濟南市文化旅游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國內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在逐漸成為濟南市國民經濟體系發展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但是還存在著短板弱項,與“文化濟南”的發展目標定位還有一定差距。與省內外一些城市相比,濟南市文化旅游產業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特色不突出、吸引力不夠等問題。

(一)創新發展動力不強,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發展,人們對文化旅游的需求也產生了多樣性的變化,從物質的欣賞層面逐漸過渡到精神的滿足層面。面對人們的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必須找準發展的痛點、堵點,才能有效促進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進一步發展。

1.創新發展的動力不強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因其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而富有特色,因空間而聞名,具有強大的產業發展潛力,但是文旅產業大而不足、內容多而不精的現象比較突出,凸顯了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首先,產品結構不合理。文化旅游發展模式重在產品研發、項目創意,但是濟南市文化旅游產品比例不協調,傳統觀光旅游產品多,有些項目產品還停留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初步階段,旅游創新產品比例小,想法雖多但是創新不足,參考借鑒多,復制模仿多,研發新產品、新業態、新空間不足,尤其是冬季旅游、夜間旅游產品不足,存在明顯的短板,雖然這幾年也在逐漸轉變,但是進展緩慢,特色不強;而且文化和旅游融合沒有形成很好的文化旅游項目,文化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有效融合不夠。其次,體制機制、財政支持、“依法治旅”等創新不足,存在多個部門重復管理的旅游行政權。政府急于品牌培育而加大了對旅游市場的干預,增加了市場主體運行成本,干擾了旅游市場的活力和創新力等現象;財政支持力度需要加強,尤其是要完善旅游行業法律法規體系和社會監管體系等。再次,管理創新手段不完善??萍紝ξ幕糜萎a業發展的支撐力不強,尤其是面臨疫情防控情況下有效創新的科技手段、服務規范、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存在因為怕出事重管理重程序而輕服務現象。最后,綜合創新管理能力需要加強。文化旅游空間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它的創新發展應該包括文化、交通、住宿、飲食等方面,尤其存在交通體系還沒有做到快捷通達、無縫連接,沒有建立軌道交通、機場、高鐵與市內交通零換乘的體系,存在來回換乘車比較復雜的現象,或者是等待時間比較長也時有發生;在旅游公路連接景區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有待完善,老年和無障礙交通設施太少。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配套設施不完善等,限制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發展潛力。

2.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文化旅游業的核心內容是文化,缺失文化賦能的旅游注定沒有靈魂,缺乏持久魅力。首先,特色優質文旅資源挖掘整合提升不足。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最大特色就是“泉”文化旅游資源,七十二名泉、大明湖荷花飄香,酈道元、李清照、劉鶚、清康熙、乾隆等文人留下的筆墨佳句。但是,由于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交通擁堵、居民生活空間與公共文化空間的爭奪等,使泉文化開發偏離了優秀傳統文化方向,失去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風韻,丟失了“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特色游覽風光,進而失去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靈魂競爭力。其次,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如借鑒的外來文旅項目,一擁而上的民宿旅游、科技文旅等產品同質化,消費者來到濟南市的空間位移感受不到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的變遷以及古城文脈的熏染,弱化了對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直接感受和文化交流的享受,不能實現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與消費者個體在文化和精神上的共鳴,讓濟南市文化旅游的文化價值無法充分展現。再次,文化創意產品缺乏特色。在挖掘濟南市方言歷史文化、文化創意產品等方面缺乏特色,借鑒模仿的多,與特色文化結合的少,無法體現文化賦能旅游的作用,存在著消費者慕名到濟南市看一看、走一走而帶不走的現象,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無法激發消費者進一步探索濟南市地域文化價值和購買文化創意旅游產品以增加對濟南市歷史文化的認同感、體驗感和獲得感。

(二)空間優勢發揮不夠,市場預期有待提高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作為一個整體空間,需要立足本地放眼全國,尤其是要做好本地旅游資源的統合利用、和諧發展,突出特色和多樣化展示,進而延展外部發展空間,找出困擾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發展的因素,才能對癥下藥。

1.空間優勢發揮不夠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沒有串珠成鏈、連片成面、整體優勢發揮不夠。主要表現:一是沒有很好地融入省內文化旅游空間。山東省文化旅游資源多,不僅有世界性旅游資源泰山、孔廟等,也有海洋文化城市青島、煙臺、威海等,不同資源吸引眾多外來消費者,比如國內外游客奔著山東世界性旅游資源而來,登泰山拜孔廟賞泉水;還有消費者去海邊體驗海洋文化旅游等都需要借道濟南中轉。這本是濟南市文化旅游發展的地域交通機遇,但是濟南市作為山東省文化建設的引領,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引領作用不突出,沒能充分利用省會交通便利優勢,以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空間吸引更多的游客駐留濟南市。二是沒有利用好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濟南市山泉林河湖以及人文資源豐厚,泉水特色鮮明,但是開發不夠,缺乏核心吸引力,濟南市各項文化旅游資源均衡,如泉水旅游、紅色旅游、古城旅游、民俗旅游、研學旅游等都做得不錯,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是沒有很好地串珠成鏈、連片成面,整體優勢發揮不夠,形成了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產業發展格局,導致濟南市文化旅游資源集約化程度不高,文化旅游空間利用質量亟待提升。

2.市場預期有待提高

首先,對外吸引入境游客數量有待提高。通過分析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清晰發現濟南市旅游收入大部分來自境內游客,占比高達90%以上,而國外入境游客收入占比低。以2019年為例,濟南市當年入境游客數量45萬人次,遠低于青島超過100萬人次,也低于煙臺65萬人次和威海51萬人次。所以,無論從提升文化旅游收入還是挖掘開拓市場潛力,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迫切需要打開國際市場,提升文化旅游國際競爭力,進而提高境外文化旅游收入,增添濟南市文化旅游發展新動力。其次,濟南市重大活動對外影響力有限。一般來說,會展、重大節慶日、民俗節日等旅游活動對外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濟南市的各項會展和重大節假日地域性特色濃厚,影響力不足,比不上青島的上合峰會、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博鰲亞洲論壇等世界級影響力大會,也不如泰山、孔廟等世界性旅游資源知名度高,濟南市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也怕巷子深,需要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文化體制和對外文化旅游交流平臺。

(三)空間創新業態較少,科技人才支撐不強

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對文化旅游產生了極大的發展變數,無論從文化旅游的新業態、科技應用于文化旅游空間的發展還是文化旅游對創新人才的需求等都有了新要求。這是時代和科技帶來的新變化,我們必須及時跟進,找到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在新時代發展的制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機遇。

1.新業態空間發展不足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層次多樣,但是發展理念滯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旅游新業態、新消費形式等創新發展不足,而且受外來文化旅游模式沖擊,濟南市文化旅游在拓展特色文化旅游空間時面臨本地文化及地域性特色文化被同化消解的過程,消融了本地居民和外來消費者的情感依托和文化審美。如遍地摩天輪的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等統一模式的旅游項目,尤其對外來文化不加鑒別的吸收復制,遍地統一模式的現代化文化旅游項目,讓濟南市本地特色無處可尋,難以找到濟南市泉城獨特的生活鏡像和審美體悟。

2.科技空間支撐不強

首先,進入互聯網時代,智能化的發展使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要求文化旅游業要適應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積極發展智慧旅游,但是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帶來的時代變化和文化變遷,讓好多人的思想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尤其是疫情后,消費者減少使文化旅游企業面臨經營困境,更需要培育數字化旅游新業態,通過網絡吸引無法親歷的消費者進行網絡文化旅游的審美體驗,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對科技的需求。其次,濟南市智慧旅游服務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是還存在網絡平臺缺乏整合和有效監管的不足,現有智慧旅游平臺沒有做到全部景區、旅游度假區以及高鐵、機場、公路服務區全覆蓋,旅游信息沒有實現一網通,科技在文化旅游空間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信息深度拓展和科技支撐能力。

3.科技人才支撐不強

互聯網、智能化的發展對文化旅游業態、產品、消費模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旅游空間內涵、內容和標準有了更豐富更具體的要求,文化旅游的這種發展特點需要人才的支撐,才能為文化旅游產業提供智力支持和創新發展。疫情的持續讓人們原來能隨時進行的文化旅游有了很多限制,面對疫情后的經營困境,文化旅游企業轉型自救更需要科技人才、經營人才等進行創新發展模式探索。面對日益增長的文化旅游競爭和創新發展要求,新技術、新業態、新消費模式不斷涌現,而原來魚龍混雜的從業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適應現代社會飛速變革帶來的變化,限制了濟南市文化旅游的創新轉型發展之路,尤其是國際性復合性旅游人才、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人才、網絡技能人才短缺等現狀亟待解決。

三、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發展路徑

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文化旅游對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日益凸顯,成為中國建設現代化文化強國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中國軟實力發展的重要路徑,必須更好地實現空間對文化旅游賦能發展作用,實現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空間結構優化、經濟社會效益增加等目標。面對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存在的問題,創新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發展思路,提質增效、存量優化成為當前面臨的重大實踐課題,尤其是面臨國家和省市發展戰略給予濟南交匯疊加的機遇,更凸顯了探尋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發展路徑的緊迫感和主動性,為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和新時代現代化省會貢獻發展力量。

(一)提升空間文化內涵,激發創新發展驅動力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離不開濟南市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必須立足當地特色,創造性轉化濟南市優秀傳統文化旅游資源,創新性發展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激發文化旅游生命力,守正創新,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拓展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深度、廣度以及知名度。

1.深挖特色,發揮泉水文化優勢

立足山泉湖河城一體共生的城市空間格局,深度開發泉文化旅游產品。要創新發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手段,依托濟南深厚文化歷史底蘊和綿長文脈,打造文旅發展新項目,如“明湖秀”“一湖一環”“濟南泉·城文化景觀”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等;要融合發展,推動各個產業向文化旅游產業滲透、融合,如教育、體育與旅游融合互動,培育“泉水詩詞之旅”“泉城紅色之旅”“泉水地質研學”“讀著課本游濟南”“博物館之旅”、濟南國際泉水冬泳節等項目研發;要精品發展,如圍繞品泉、賞泉、嬉泉、聽泉、畫泉、詠泉、命泉、尋泉、樂泉、釀泉等主題,深度整合泉水旅游資源,推進泉文化深度開發力度;要科技發展,圍繞泉文化創作適合現代網絡傳播的文化旅游產品,尤其要聚焦演藝編創、智能演藝等方向,加快推進數字智慧文旅,如“云上博物館”“云上非遺”“非遺購物節”等線上展播活動等,運用科技增強參觀者感知體驗,滿足在線文旅需求。

2.守正創新,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文藝事業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7]。守正需要堅守地域優秀傳統文化,聚焦文化旅游特色資源,傳承當地歷經風雨變遷和歷史關照而留下的地方文化靈魂和精神。濟南市的優秀傳統文化已深入到居民日常生活領域,作為儒家文化、黃河文化,龍山文化、齊文化的重要中心享譽天下,必須傳承濟南文脈,如加強對濟南市傳統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傳統藝術如快書、呂劇、柳琴戲、梆子戲等線上發展,與互聯網平臺結合,推廣濟南市的文化風韻,增加文化旅游空間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創新就是以新理念和新科技為支撐,推動傳統與現代融合發展,賦予歷史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性敘事表達;也要讓現代與歷史交融,追根溯源,增加現代文化的歷史厚重感和傳承感,轉型升級文化旅游產品,推進全域旅游創新發展,進而提升濟南城市旅游品位,不斷創新發展鄉村旅游產品等,增強濟南市的歷史文化厚重感與現代時尚感一體結合發展優勢,形成良性互動,以古豐今,增強濟南市文化旅游軟實力,提升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競爭力。

(二)優化空間合理布局,加強國內外交流互鑒

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國內外其他各種旅游空間,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文化旅游生態發展模式,進而完善自己的空間布局,才能在文化旅游對外融入和對內發展新格局上有所作為。

1.融入國際文化旅游空間

山東的“山水圣人”文化旅游是世界性旅游資源,濟南市作為泉水文化的代表,必須積極融入國際布局,打響濟南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打造濟南-泰安-曲阜三城聯袂的國際旅游知名線路。利用濟南市的區位優勢和交通樞紐優勢,加大與國內外重點合作渠道布局。應充分利用媒體、國際友好城市、國際旅游活動等平臺,積極參加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境外文化交流、旅游展覽等活動,實施濟南市國際旅游推廣大使等國際旅游推廣項目,擴大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國際影響力。

2.融入國內文化旅游空間

要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北三省、黃河流域國家戰略布局、中原城市群等,開拓濟南市文化旅游發展空間,聚焦國內散客市場,多渠道、全媒體、立體化進行“泉城濟南”城市形象宣傳,形成新的開放格局,開展專項特色旅游推廣營銷活動,拓展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國內知名度。

3.融入省內文化旅游空間

積極打造省會旅游經濟圈,塑造省會經濟圈區域文化品牌,加快濟南市、泰安市、曲阜市等文旅融合一體化發展;打造“大美泰山”旅游共同體,聯合泰安和濟南市靈巖寺、四門塔、齊長城等文旅資源,實現濟南市的“南美”目標;聯合打造“山水圣人”中華文化樞軸,帶動龍山文化、齊文化等文旅資源開發利用,使濟南市成為山東省西部區域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龍頭;深度挖掘濟南市新時代黃河文化旅游價值,加快黃河文化旅游開發,構筑黃河水鄉人文生態文化旅游;推動省內公共文化服務便民工程,統籌旅游產業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等關聯行業協同發展,實現文旅產品整合、互動宣傳、聯合推介等,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省內文化旅游空間布局,發揮省會帶頭作用。

4.做好濟南文化旅游空間

抓住黃河國家戰略和濟南市的區位經濟發展優勢,憑借濟南市省會資源優勢,推動文化旅游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提高文化旅游產業的邊際效益和其他產業附加值,以“文化旅游+”或者“+文化旅游”的形式,拓展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邊際效益。

(三)拓展空間多維業態,強化科技人才硬支撐

時代發展促進文化旅游空間的新變化,濟南市要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濟南。完成“十四五”發展規劃目標,不僅是濟南市文化建設發展的需求,也是文化旅游發展的目標,所以建設好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對于文化濟南的建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要建好文化旅游空間,培育多元化的新業態發展模式,拓展文化旅游空間的多維形態,科技和人才的支撐是問題的關鍵。

1.培育文化旅游新業態

發揮濟南市作為山東省文化中心地位優勢,推動現代創意文化、時尚文化、動漫文化和文化旅游創新產業園區載體建設,以旅游演出、文化主體酒店、特色節慶會展等活動激活文化旅游融合新增長,做好泉水文化、魯菜文化的挖掘,探索發展鄉村旅游、工業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會展經濟旅游、體育旅游、商貿旅游、科技旅游等形式[8];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大力拓展時尚產業、文化會展產業、新媒體產業、數字創意產業、影視動漫產業、演藝娛樂業等,探索文化旅游的新形式和新消費模式。

2.提高文化旅游智慧化

以人工智能、全息投影、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提升濟南市文化旅游的科技含量,建設濟南市旅游資源數據化平臺,創造更好的網絡管理、產品和體驗,加強文旅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讓文化旅游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適應當代社會數字化發展趨勢,善于利用大數據,提高濟南市智能化旅游體驗和治理的現代化水平。

3.聚力文旅人才硬建設

首先,加快培育旅游專業人才。濟南市提出了“文化濟南”建設目標,要求文化旅游產業在“十四五”時期取得新成就,成為濟南市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此,濟南市不僅要研究制定引進高端人才、旅游領軍人才計劃,積極從海內外引進高精尖旅游人才隊伍,而且要抓緊建立濟南市文化旅游智庫,搭建專業人才平臺。如在文物領域培養緊缺人才,在廣電視聽領域培養領軍和創新人才,加快培養金牌導游,培養鄉村旅游人才計劃,與企業合作培養康養、調酒、美容等專項旅游人才等,為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新業態、新消費模式以及文化創意產品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充分利用駐濟高校豐富的科教文化和人才資源。根據濟南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駐濟高校有52所,在校生有89萬多人,其中畢業生19萬人左右[9],并且設有專門的旅游專業和專職學院。積極做好創意文旅產品研發和旅游高端人才培養,推動文化空間的創新性發展,促進濟南市文化旅游的內涵式提升,為濟南市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教文化資源動力和智力支持。再次,開拓國際旅游人才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人文交流和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在海外推行“國際文旅志愿者行動”,聘請國際知名人士為濟南市文化和旅游交流大使;建立濟南市文旅海外交流驛站,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文旅產業合作項目;舉辦文化旅游博覽會,創新國際旅游人才交流合作模式,提升濟南市文化旅游空間的國內外影響力和知名度,為濟南市文化旅游順利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提供人才支撐。

四、結語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根和魂,在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用十分顯著。文化旅游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傳承文化基因、深化文化交流、維護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力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文化旅游產業在轉變發展方式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實現文化賦能、空間賦能與文化旅游綜合帶動作用,實現文化旅游空間高質量發展,空間結構優化、空間效益增加、空間安全相協調統一,進一步通過文化旅游空間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猜你喜歡
濟南市空間旅游
你好,貓婆婆
濟南市秋季節慶花卉種類調查與應用研究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濟南試水“大部制”改革
旅游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QQ空間那點事
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