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膏方治療神經衰弱的思路探討

2022-12-21 22:30顧浩月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2年77期
關鍵詞:膏方氣血

顧浩月

(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武漢 430000)

1 神經衰弱的診斷和治療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的概念于1869年由美國精神科醫生Beard所提出,屬于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其病因多樣,病機復雜,發病緩慢,病程遷延,或呈時輕時重的波動性。1981-1982年天津市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神經衰弱占全部神經疾病的68%,居于神經癥的首位,男高于女,以青壯年居多。起病常有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并存在一定的個性基礎。有證據表明因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大,因此以腦力工作者以及青年學生為代表的越來越多的人群患上了神經衰弱[2]。隨著神經衰弱病的病情進展,雖不會造成病人死亡等惡性事件,但常常會出現心理問題,出現抑郁癥等心身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功能產生影響,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3]。筆者未見本病的國外流行病學文獻報道。

目前認為神經衰弱癥是由于神經長期持續性過度緊張導致大腦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功能下降,從而形成以睡眠障礙為主的一組腦功能障礙綜合征。臨床上以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情緒煩惱,入睡困難為主要表現,伴一系列軀體癥狀。

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心理治療、行為療法、配合藥物及物理治療等治療神經衰弱均可獲得較好的療效。臨床常用的SSRI、NaSSAs類、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苯二氮卓類等藥物長期服用會產生耐藥性,療效降低,并出現困倦、乏力、嗜睡等副作用,患者依從性變差;驟然停藥會導致反跳現象的發生,加重病情,惡性循環。交變電磁場治療等物理治療方法與傳統的音樂電療法和高壓低頻電療相比,對改善患者負性情緒、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有顯著價值[4]。

2 中醫對神經衰弱的認識

筆者未在現存的中醫古籍中找到“神經衰弱”一詞的記載,但依據其臨床表現可歸納于“百合病”范疇。清代中醫學家曹炳章所著《彩圖辯舌指南》[5]首次出現“神經衰弱”這一病名?!吧嗤Τ稣耦澱?,多見于酒客濕熱,病神經衰弱者,大抵舌戰,由于氣虛者,蠕蠕微動,由于肝風者,習習煽動,更宜添之舌色,如舌色淡紅而戰者,氣血俱虛也;嫩紅而顫者,血虛液虧也;鮮紅而戰者,血液虧,肝風內動也;紫紅而戰者,肝臟熱毒動風也?!薄绑@悸”“虛勞”“臟躁”“郁證”“失眠”“不寐”等病證亦包括本病的某些癥狀[6]。

《靈樞》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鄙窠浰ト醯牟∥辉谀X,腦為髓海,由臟腑之精氣匯聚而成,主管人的意識思維能力,并對人體臟腑、肢體起到了協調控制的作用。髓海不足,元神失養,或痰瘀火擾,氣血不得暢達,神智受到影響;或氣血逆亂,橫竄經脈,腦脈閉阻或血溢腦脈;或重陰重陽,神明逆亂,出現如思維混亂、意識不清、神疲體軟、精神萎靡等癥狀;或經氣壅遏或經脈失養,則頭痛眩暈;陰虛陽盛,陽不入陰,則不寐多夢。

腦為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主宰,意識活動是在五臟功能協調的外在反映。五臟是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腦功能的正常運轉,與心脾腎肝四臟不可切分。在臨床實踐中,從五臟著手治療神經衰弱亦取得良好療效[7]。

心藏神,五臟所藏精氣乃神的物質基礎。腦之元神依靠心血滋養,心為氣血之鄉、陰血之體,心血充盈,化生神氣,腦之功能正常。心陰血不足,或擾動心神,心神失養,而見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等癥,臨床治療中多用天王補心丹加減滋陰養血安神[8]。

脾舍意,思發于脾,脾氣健運,營氣化源充足,氣血充盈,五臟安和,九竅通利,清陽出上竅而上達于腦,腦神依賴后天水谷精微的滋養,腦髓得充可用[9],表現為思路清晰,意念豐富,記憶力強;思慮太過影響脾主運化的功能,后天失養而出現精神萎靡不振、頭暈目眩等癥狀。四君子湯可以補益榮衛,溫養脾胃,實為補虛之妙方。臨床運用四君子湯加減治療神經衰弱癥,健脾益氣,氣血互生,氣血旺則神旺,諸癥自消[10]。

腎藏精,精生髓,髓聚而成腦。腎精與腦髓互化為用,腎精充足則髓海得養[11],精氣不足、腦髓失養則表現出意志消沉、情感淡漠、神情呆滯、行動遲鈍、健忘癡呆?;凇澳I腦相濟”理論的現代研究表明,補腎中藥單體可修復已損傷的神經元細胞、促進其再生,減輕腦組織炎癥反應[12]。督脈是腎腦聯系的紐帶,腎通過經絡與膀胱形成表里關系,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將腦與腎經脈相連,腦與腎通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相互溝通。

肝藏血,主疏泄調暢情志。肝失藏血,神失所養;肝氣郁結,疏泄失職,情緒不得調暢,郁而化熱,上擾心神而心不守神[13],上動髓海,則見精神失常,或清竅閉塞。脾胃為氣機升降樞紐,脾失健運,肝乘脾土,氣血壅滯,治療上以行氣導滯之法,行臟腑之氣,柔肝運脾,調暢氣機[14]。

在臨床上多見“七情內傷”所致肝郁脾虛、氣血不足等間接影響因素而發病。氣血兩虛,臟腑經絡、形體官竅失之濡養,各種生理功能失常,陰陽失調,氣機逆亂,氣血陰陽臟腑功能失調,即而發病。

3 膏方

膏方,是中醫傳統的八大劑型之一。膏方不拘于時,四時均可服用,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敷。本文著重論述秋冬季節的膏滋處方。膏方集湯藥精華,現代研究表明膏方能調節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抗應激能力,清除體內自由基,改善機體功能[15];不僅可以治療癌癥,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同樣效果良好[16]。

神經衰弱患者以補益心脾、疏肝解郁、養血安神為基本原則處方,立足五臟,以補為主,以大量黃芪補氣生清;白術健脾益氣;生地滋陰潤燥降火、入血養血;當歸補肝血柔肝養肝,防升散太過舞動肝陽傷肝陰;當歸、生地、白芍養陰柔肝,肝郁脾虛,肝升脾降,柴胡入肝膽,調暢肝氣以疏郁結;香附、郁金入肝經疏肝解郁理氣;柴胡疏肝,白芍柔肝,一疏一柔調暢肝氣;遠志養心安神,酸棗仁斂陰以養心神;重用龍骨、牡蠣、珍珠母入心肝經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以調陰陽;滋陰養血之品與疏肝理氣之藥合用,既可對失眠多夢、情志郁結不暢的臨床表現起到針對性治療,又能兼顧治療其記憶力欠佳、乏力等臨床現象。多采用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杜仲、續斷補腎壯骨,膠質藥材還能提高出膏率;處方中會選擇如巴戟天、菟絲子、鱉甲、龜板、鹿角不僅補腎填精、調補沖任,還利于膏滋的熬制;熬制膏方過程中會加用蜂蜜、冰糖一來補中益氣,二來矯正藥味,幫助膏滋成形;特殊需求的患者可以換做木糖醇,不影響藥效。

臨床開具膏滋多在秋冬季節,膏方藥量較大,一料膏方藥味在30味上下,藥量3000-5000g左右,所用藥品種類與數量較多,可以多種方劑糅合取長補短,更好發揮療效[17]。藥味太少,不易成膏或成膏量不足,難達療程,影響效果。膏方處方具有自己的獨特特點,與湯劑不同的是為保證出膏率,在同類藥的選擇中,盡量選擇有利于成膏的根莖類、種子類、果實類中藥飲片,少用草類藥物[18]。膏方相比湯藥而言,具有口感佳、依從性好、易于攜帶的優點,溫熱水沖泡即可飲用,非常適用于神經癥慢性疾病的調養治療[19]。

“冬至一陽生”,冬至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萌發的時間。通常情況下一般以冬至日起45天左右,即頭九到五九為膏方服用最佳時間。如果有特殊需求則可以提前至立冬,服至次年的立春前結束。中醫養生學說指出膏方也可四季服用,冬令大補,夏令清補。服用膏方要定時定量,若隨意增減用量會影響療效,一般采用溫水調勻溶解后服用。治療神經衰弱的膏方宜早餐前及睡前空腹服用,優點是可使藥物迅速入腸,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藥效,如服用后胃腸有不適感,可以改在半饑半飽時服用。如空腹服用感覺不適,也可于早、晚餐后1小時用溫開水沖服。

4 醫案

4.1 患者李某,女,35歲,2021年10月27日因“記憶力下降1年”就診,伴有失眠多夢、項背痛,腰酸肢軟,月經對日量少,色暗紅有血塊,脈弦細緊,尺脈無力,舌下倒刺,左邊有齒痕,診斷為神經衰弱,證屬脾腎兩虧,膏方如下:黃芪500g,生白術、生地、雞血藤、丹皮、菟絲子300g,黨參、白芍、仙茅、毛狗脊、寄生200g,當歸、熟地150g,茯神、炒棗仁、炙遠志、益母草、懷牛膝、桑椹、女貞子、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續斷、鱉甲、龜板、鹿角100g,蜂蜜3.5斤,冰糖250g,收膏3月量。服藥期間隨診未訴異常,2022年2月復診訴服藥期間諸癥緩解,月經正常,手腳溫暖,以疏肝健脾方加減收尾。

按:患者以記憶力下降為主訴就診,加用熟地、仙茅、女貞補腎益精填髓,腎腦相濟,腦髓得充。月經暗紅有血塊結合舌象倒刺分析患者病久化瘀,用雞血藤、丹皮、當歸、益母草活血化瘀;患者伴有項背痛、腰酸肢軟,尺脈無力,加用狗脊等補腎強骨。全方立足于補,氣血同調,通補而不呆補,動靜相宜。

4.2 患者韓某,女,43歲,2021年12月8日因“睡眠欠佳20余年”就診,3年前因目睹自殺現場出現噩夢不斷,曾就診于當地西醫院,經系統治療后癥狀緩解,1年前于西醫院診斷“神經衰弱”未接受系統治療,現每天需服用2片艾司唑侖入睡,納食可,二便調,脈弦細,舌質暗赤,舌下紫暗,診斷為神經衰弱,證屬肝郁脾虛,膏方如下:生牡蠣、珍珠母600g,黃芪500g,生白術、雞血藤、生龍骨300g,白芍、丹皮200g,法夏150g,柴胡、當歸、炒棗仁、柏子仁、茯神、炙遠志、制香附、郁金、枳殼、刺蒺藜、桑椹、女貞子、天麻、龍齒、鱉甲、龜板、鹿角片、益母草、懷牛膝100g,薄荷50g,(琥珀100g細末攪入膏中)木糖醇4斤收膏3月量。電話隨診訴偶可不需安眠藥入睡,每晚可睡5小時左右,夢境安和,噩夢頻率每月1-2次。

按:患者由于受到驚嚇而引起神志改變,屬因情志郁而不舒而導致神志異常的狹義郁證[20],因此在開具膏方時不僅柏子仁養心安神,茯神寧心安神,天麻、刺蒺藜平肝息風,重用礦物藥材鎮靜安神,還加用枳殼理氣,香附、郁金、薄荷疏肝行氣解郁,提高療效?;颊卟【萌虢j,痰瘀互結,加用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雞血藤,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滋補之品為“靜藥”,必須配合辛香走竄之“動藥”,動靜結合,使全方補而不滯。

5 小結

神經衰弱是神經癥的一種,屬于排他性診斷。中醫認為本病病位責之心脾肝腎腦,病機在心脾兩虛、肝氣郁結、氣血精不足,以補益心脾、疏肝解郁、養血安神為基本原則。在臨床治療中發現中醫膏方治療神經衰弱具有獨特的優勢。膏方處方有自己獨特的規律,以大量補氣健脾藥為底方,加入補血養血、活血化瘀、養陰柔肝、養心安神、平肝潛陽、補腎壯骨、益精填髓藥物,并加入理氣藥動靜結合,還要加入蜂蜜、冰糖等矯味劑助膏滋熬制。在選擇藥物時不僅要考慮療效,選擇的中藥飲片要利于成膏,與湯劑藥物不同。神經衰弱以虛者居多,處方立足于補,既要補虛,又要療疾。膏方以中醫理論為指導,辨證論治,立法緩和,用藥平和,組方嚴謹,避免大寒、大熱、大溫、大補之品;善于氣血同調,動靜相宜,升降結合,通補而不呆補,陰平陽秘[21]。

猜你喜歡
膏方氣血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1)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
氣血與心靈的港灣
“搓手”可充盈氣血
膏方進補切忌走入誤區
氣血不足的五種表現
服用膏方不適怎處理
手腳冰涼是氣血不足嗎
冬令進補有膏方
有一種膏方叫“量身定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