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安徽省養豬行業的發展探析

2022-12-27 08:12李東風曹井管
豬業科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養豬業養豬豬場

李東風 ,曹井管

(1.安徽省豬業協會,安徽 合肥 230091;2.合肥拉塞特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1200)

安徽處于長三角地區,是華東地區主要菜籃子基地。2022年全省正大力推進科技強農,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養豬業是安徽省農業中的支柱產業,在由傳統養豬業向現代養豬業轉變過程中,養殖模式、區域布局、生產方式、生產能力都在發生顯著變化。而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革命,恰逢其時地推動傳統養豬業向知識型、技術型、現代化的養殖方式轉變,使安徽養豬業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增加。

近年來,安徽省涌現了一批為養豬業服務的人工智能化公司,如安徽農信互聯公司、拉塞特機器人公司等。截止目前,后者在智慧養殖場景已經形成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在北京首農、溫氏(陜西乾縣、壽縣、云南、廣東)、德康湖北恩施、安徽華杰、天邦南京浦口等得到應用,在豬場智能化領域取得一些進展。

1 安徽省生豬行業基本情況

安徽省生豬出欄量常年處于全國10名左右。2021年,安徽省存欄生豬1 582.5萬頭,能繁母豬存欄149.8萬頭,生豬出欄2 797.8萬頭。領軍企業加速布局,溫氏、牧原、天邦等10家大型養豬企業紛紛在安徽省加快產能布局,截至2020年末已投產豬場實際生豬存欄477.05萬頭,出欄488.34萬頭,占全省23%左右。

安徽省擁有安泰、長風、浩翔、大自然、綠健、漢世偉等6家國內知名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每年向市場出售優質種豬10多萬頭,生豬規模養殖逐年提高,現超過比重60%。擁有安慶六白豬、皖南黑豬等7個地方豬品種,資源數量居于全國前列。

2 智能養豬業發展情況

智能養殖機器人立足于規模養豬場的數據化采集、分析功能,解決了養豬人日常工作中大規模巡欄的難題,可以降低豬場管理人員、獸醫和飼養員的工作強度,節省他們的勞動時間,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出錯的幾率,真正用智能產品幫助養殖業提高工作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梢越o每1頭豬從出生建立詳細的檔案,進行精準飼喂,節約飼料;對豬群健康狀況進行系統分析,結合豬場軟件管理系統有效管理豬群等等。智能化養殖可以完美地改善傳統豬場管理的繁瑣性和繁重性,讓養豬業成為顛覆傳統觀念和勞動相對輕松的行業,讓豬場更容易招來人才,留住人才。

3 智能化養豬內容

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豬場內部養殖環境、外圍場所進行有效監管。從規模豬場生產實踐來看,豬舍內的環境因素如有害氣體氨氣、硫化氫,以及溫度、濕度、光環境等,可對生豬生產構成影響,占到所有影響因素的20%~30%。如解決不好,會讓豬群處于亞健康狀態,或誘發疾病。伴隨傳感器、移動通信和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通過對豬場環境因素進行監測,傳感器可以獲得環境參數,及時將相關數據傳輸到云端,并在計算機、手機、PDA(掌上電腦)上顯示,規模豬場已普遍應用,成為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充分發揮大量監測數據的作用,需要加大新型高端智能裝備研發力度,如豬場智能感知控制系統、畜禽健康監測系統、養殖機器人、精準飼喂器、自動化糞污處理系統等。

為實現人工智能在生豬養殖行業應用的真正落地,將邊緣計算、機器學習、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養殖行業痛點深度融合,讓豬場實現生態化、自動化、智能化,將外界干擾對豬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完美解決“防疫”、“降本”和“提效”等問題。在未來的智能豬場里,人、設備、豬之間通過數據進行智能化連接,其中包括三個層次:通過軌道視覺機器人,減少人畜接觸,實現自動化養豬;通過精準飼喂器對母豬各階段飼喂進行控制,實現數字化管豬,減少人工使用,降本增效;通過智能管理云平臺實現遠程監控豬場實況,設置預警和控制功能。

4 智能化產品

4.1 軌道視覺機器人

農村養豬行業的散養戶、中小規模豬場抗風險能力欠缺,同時存在著資金不足、技術難以得到支持等問題,對于一些像非洲豬瘟一樣的傳染病的抗擊能力和承受能力都比較薄弱,所以要盡量減少人的接觸傳播,做到“早發現、早診治、早處理”。不僅如此,在農戶養殖過程中,單單依靠人工采取上稱、肉眼評估等對豬只測重、測膘,極易產生誤差,費力費時。不能準確及時了解生豬體重和背膘厚度,無法精準飼喂,影響生產成績。

通過智能云平臺的應用結合軌道視覺機器人的使用,以“非接觸、零應激”方式實現豬舍內定時巡檢、錄像、測溫、估重等功能,對豬只體溫異常情況進行追蹤,協助農戶居家遠程無接觸巡欄,減少飼養人員入舍次數,降低防疫風險,更好地追蹤豬的健康狀態。

4.2 智能精準飼喂器

很多中小豬場不了解,也做不到母豬精準飼喂。選擇自配飼料,以玉米、米糠、豆餅、麩皮等營養不均衡的飼料喂養母豬,會造成出生窩重小、母豬奶水差,對生豬全程生長不利。母豬斷奶后發情延遲,所以必須采取一定措施使母豬斷奶后盡快發情,提高生豬的生產力。

智能飼喂貫穿母豬的生產周期,精準分析母豬各階段的生產數據,通過精準控制采食,調整母豬不同階段的膘情,可提高母豬的發情次數、產仔數,降低仔豬死亡率,進而提升仔豬生長發育指數。在仔豬哺乳環節應用,則可有效降低飼料成本,達到生產效益最大化。用戶通過云端平臺設置每天各個欄位的飼喂量、飼喂次數、飼喂時間、飼喂器按計劃執行飼喂任務,并反饋執行結果到云平臺,云平臺通過統一的記錄和數據分析,輸出并展現每1頭豬的習性和狀況,幫助用戶更好了解豬的性能和健康狀態。

4.3 智能管理云平臺

養豬場發展得好,可能會面臨村、縣、市級等領導來豬場調研的情況,為避免直接進入豬舍,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通過監控系統,將生產情況展示給來訪者,以增進了解和促進宣傳。

智能豬場管理系統可實現軟硬件互動及人性化交互,使豬場生產和管理高效。在豬場管理PC端上,管理人員可以對豬場和豬只進行全方位的監控。豬場人員不用親臨現場,通過網絡就能同時對多個豬場實時監督和管理,并根據所拍攝的圖像判斷豬群的健康狀況,通過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可邀請養豬專家實時查看豬群情況,進行技術指導和豬病診斷,既節省時間又降低防疫風險。

5 存在問題

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主要有技術創新引領、龍頭企業帶動、應用場景驅動3個路徑。由于智能化養豬是新生事物,企業規模偏小,智能化設備和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特別在以上3個發展路徑上還存在一些問題。

5.1 路徑選擇不明晰

安徽省生豬是單個農產品產值最大的產業,規模豬場發展迅速,比重超過60%,在阜陽、宿縣等地區形成了產業集群。但豬場智能化方面未形成方向明確、重點突出、先后有序的發展路徑,已出臺的政策文件對智能化路徑規劃不夠明晰,影響后續發展。同時政策交叉有余、互補不足,未能形成政策合力。

5.2 政策措施不精準

為實現生豬穩產保供,安徽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發展的政策。但政策顆粒度過粗、政策鏈條過短、配套政策不夠完善,沒有沿著農村現代化養豬設備等特定方向深挖,出臺配套的實施細則、實施辦法與先進地區相比,政策的落地性、可操作性不強。政策交叉有余、互補不足,未能形成政策合力。

5.3 缺乏推進智能化專項鼓勵性政策

現代農業科技研發周期相對較長、投資回報較慢,數智化養殖類產品從研究、實驗到推廣應用,會受到豬只自身生長發育過程的制約,前期需要“燒錢”,單純依靠社會資本很難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6 對策建議

6.1 明確豬業智能化的戰略路徑

堅持“技術創新引領” “龍頭企業帶動” “應用場景驅動”同時發展。強化場景開放對企業的扶持和集聚效果,拿出決心和資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首先通過場景開放,加大招商和引智力度,加速生豬智能化科研和生產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和發展;然后將引育龍頭企業,將打造生豬全產業鏈生態作為重點;將重點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增加對豬場智能化場景開放的扶持力度,綜合運用財政手段,設立專項財政補貼資金。

6.2 設立豬業科技引導基金

政府設立豬業科技引導基金,可以引導企業加大在養豬智能化方面的投入;通過特許經營權、引入社會資本等創新型舉措;支持智能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如科創版上市等,解決資金短缺問題。重點扶持和鼓勵企業繼續深入研發,推動安徽省生豬養殖規?;铀偾靶?。對處于種子期、初創期等豬業智能化創業早期的企業,特別是擁有優秀研發人才的企業,彌補一般創業投資企業實力不足、資金短缺的問題。

6.3 推進智慧養殖示范基地建設

新技術開發是探索性很強的工作,企業在投入研發的過程中存在極大的試錯風險。掌握的豬場數據越多,智能化設備應用效果越好。如由政府部門牽頭在全省遴選幾個示范養豬場,同時政府出資購買智能養殖設備,為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在養殖方面打造一個實驗性基地,形成示范效應。同時,在推廣試點過程中,及時把示范結果、對比等數據向社會公開披露,讓處于觀望態度的養殖企業看到使用數智化產品后的巨大改變及帶來的經濟效益,從而加速推動養豬業的全面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養豬業養豬豬場
分類做好豬場防暑措施
夏季豬場如何驅趕蚊子
2022年養豬業或將迎來“大變局”
冬季養豬防病四注意
2020年養豬業盤點
豬場降本增效 聚焦五個重點
養豬
在現代豬場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養豬謹防六大誤區
河北唐縣四措施推動生豬養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