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劑量阿替普酶治療高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比較

2023-01-03 20:31李陽
健康之家 2022年17期
關鍵詞: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

李陽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劑量阿替普酶治療高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使用阿替普酶的劑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出血事件以及預后。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30 d、90 d,所有患者mR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治療后90 d的mR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后30 d(P<0.05),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觀察組患者出血性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低劑量與常規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高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且低劑量出血事件發生率更低。

關鍵詞: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高齡;臨床療效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是指因各種原因引起腦供血障礙而導致的腦組織缺氧性壞死,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及復發率均較高[1~2]。靜脈溶栓是AIS的主要治療措施,在AIS有限的時間窗內采取及時合理的溶栓治療對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有較為突出的效果[3~4]。阿替普酶是臨床上治療AIS的主用血栓溶解藥,可通激活其賴氨酸殘基與纖維蛋白結合的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使阻塞的冠狀動脈再通[5~6]。但目前關于阿替普酶的應用劑量仍存在爭議,中國及歐美標準劑量推薦的劑量為0.9 mg/kg、日本標準推薦0.6 mg/kg低劑量。本研究旨在對比不同劑量阿替普酶治療患者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患者4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使用阿替普酶的劑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7];突發急性腦卒中4.5 h內,符合靜脈溶栓治療指征;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既往合并顱腦外傷及顱內出血;既往重大手術史;入院前長期口服抗凝藥;合并嚴重心、腎功能不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所有患者急診入院后進行腦CT、血常規、抗血小板聚集、建立靜脈通道與生命體征監測等常規檢查與治療,排除禁忌后均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標準劑量0.9 mg/kg阿替普酶滴注,90 mg阿替普酶粉劑配比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前2 min先靜脈推注總劑量的10%(9 mg),之后30 min內靜脈滴入剩余量,即總劑量的50%(45 mg),最后60 min內靜脈滴注完余下的40%(36 mg)。觀察組應用低劑量0.6 mg/kg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將60 mg藥物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按以下方式滴完,前2 min先靜脈推注總劑量的10%(6 mg),剩余量靜脈滴注,其中前30 min滴入總劑量的50%(30 mg),后60 min滴注完總劑量的40%(24 mg)。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治療后1 d及治療后7 d采用NIHSS評分評估,總分42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功能缺損越為嚴重。

(2)比較兩組預后。于治療前、治療后30 d及治療后90 d(出院患者門診隨訪)采用改良mRS評分評估患者預后,分為7級,級數越高表示恢復越差。

(3)比較兩組出血性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以(±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進行獨立樣本及配對樣本t檢驗;以例數(%)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1 d、7 d,兩組患者NIHSS評分相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療7 d兩組NIHS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后1 d的評分(P<0.05),但治療后兩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mR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mR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30 d、90 d,兩組患者mRS評分相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療后90 d兩組mRS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后30 d(P<0.05),但組間評分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出血事件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血事件總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4。

3討論

靜脈溶栓是缺血性腦卒中早期最為有效的治療辦法,在血栓形成初期以特殊藥物及時將血栓溶解,迅速疏通血管,恢復血流。尤其對于高齡急性期患者,在狹窄時間窗口內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救治手段,能夠使其受損的神經功能得到及時恢復,從而最大程度地搶救AIS患者。阿替普酶是目前臨床常用溶栓藥物,主要通過促進體內纖溶系統活性而發揮血栓溶解的作用。阿替普酶藥品說明書標準劑量為0.9 mg/kg,我國與美國及歐洲國家的標準應用劑量均與藥品說明書保持一致,日本推薦應用0.6 mg/kg的低劑量標準,但亦有研究表示,0.6 mg/kg與0.9 mg/kg劑量對AIS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無明顯差異。針對阿替普酶用藥劑量的爭議,國內外陸續進行多次研究對比,并有結論證實了應用0.6mg/kg低劑量阿替普酶對AIS的臨床有效性。目前0.9 mg/kg標準劑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療對AIS患者的療效在我國臨床上已得到有效證實,近年來也開始逐漸嘗試采用低劑量方案進行AIS治療,然具體何種劑量對我國AIS人群最具有效性及安全性,臨床仍缺少權威性的研究數據支持。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治療7 d后的NIHS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30 d、90 d,所有患者mR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 治療后90 d的mR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后30 d(P<0.05),但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結果表明,低劑量與標準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高齡AIS患者均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二者在治療后的近期臨床結局相近。

此外,觀察組患者出血事件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低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能有效減少患者出血事件的發生,其治療安全性明顯高于標準劑量溶栓治療。不同劑量阿替普酶溶栓對近期死亡率的影響結果相似。阿替普酶的半衰期短,藥效維持時間短,AIS患者需持續用藥,容易導致出血事件的發生。同時從結果中可見,使用低劑量溶栓治療的患者,其癥狀性顱內出血的發生情況明顯低于使用標準劑量治療的患者,說明減少阿替普酶劑量能有效預防癥狀性顱內出血,減少出血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低劑量與常規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高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但低劑量出血事件發生率更低。

參考文獻

[1] 彭蕾,許方蕾,陳雪妹.急性腦卒中患者院內接診時間管理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9(4):363-365.

[2] 何池忠,王碩,楊哲賢.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治療的研究進展[J].循證醫學,2019(6):321-324.

[3] 韓曉森,董艷玲,田英平.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院前救治的現狀及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9,39(12):1202-1205.

[4] 翁艷秋,張玲娟,李凱薇,等.國內外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治研究進展及啟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5):3293-3295.

[5] 喬雨林,向文強,王磊,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的溶栓研究[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8,26(7):50-56.

[6] 劉春梅,周俊山,施洪超,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出血性轉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8,25(3):40-44.

[7]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猜你喜歡
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干預
rt—PA與尿激酶在大面積肺栓塞溶栓治療中的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超早期急性腦梗死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分析
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觀察
超早期腦梗死應用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丁苯酞治療的臨床觀察
丁苯酞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及對患者的保護作用分析
動脈溶栓血管再通后腦水腫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
康復護理干預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神經和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