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的研究

2023-01-05 15:54王美艷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工匠思政中職

王美艷

(秦皇島市撫寧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秦皇島 066300)

自2014年課程思政觀念提出之后,課程思政建設逐漸得到重視。對于課程思政的融入,歷史學科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是,由于課程思政觀念提出時間不長,導致中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的研究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成型的研究成果較少,缺少可供借鑒的經驗,本文擬從當前中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課程思政融入的意義及策略等三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

一、當前中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認識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歷史是近兩年中職院校新增的科目,所以歷史教師師資緊張,真正歷史專業畢業的專職歷史教師比較少,大多數教師都兼任其他科目教學工作,他們主要側重于完成歷史教學任務,不懂如何挖掘歷史學科中的思政因素,也不清楚歷史學科中的思政資源有哪些,甚至意識不到需要融入課程思政內容。

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歷史教師的教學的重點更加突出知識目標的完成,而忽視情感目標以及課程思政內容。因此,在教學中他們更加注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重點講解歷史事件的整體發展脈絡,而忽視分析歷史人物的情感、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所帶來的啟示,導致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情況不理想。

(二)學生對歷史學科不重視

經過調查,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歷史學科的育人作用,認為在歷史學科中加入課程思政的內容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態度觀、價值觀,但是還是有大多數同學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

一是學生最初接觸歷史學科是在初中階段,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更加側重于知識的掌握與記憶,對于學生而言,死記硬背似的學習方式相當枯燥,長久以來就造成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下降。加之,中考歷史是開卷考試,分值也不如語數外的分值大,所以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

二是學生認為中職院校的歷史教學缺乏職業教育特色,與義務教育階段所學知識無異。當前的中職院校歷史教育分為兩個模塊?;A模塊基本上沿用初中階段的通史教育,不同之處是在《中國歷史》后兩個單元加入了精湛的古代工藝和近現代職業教育內容;擴展模塊包絡“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歷史上的著名工匠”兩個模塊。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仍舊更加側重于基礎模塊,忽視擴展模塊,就導致目前的職業院校歷史教學缺乏職業教育特色。加之進入中職院校后,學生又認為此時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專業課的學習,而認為歷史這些文化課的重要性更低了,因此課堂上睡覺、看課外書的現象層出不窮,導致歷史課的課程思政效果不夠理想。

(三)研究起步較晚,缺乏可借鑒的經驗

課程思政觀念提出到現在也只有不到十年時間,因此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成果有限,具體到歷史學科尤其是職業院校歷史學科的課程思政融入方案少之又少。因此,雖然有些老師知道歷史學科的豐富的思政資源,認識到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有著很大的必要性,也都不斷的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探索,但是由于缺乏可以借鑒的成熟經驗,課程思政融入的情況和效果還是不夠理想。

二、中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的意義

中職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人們常說學史可以明智,學史可以崇德,學史可以增信,學史可以力行。因此,在中職歷史教學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樹立四個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吨械嚷殬I學校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到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就包括家國情懷,家國情懷“蘊含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睂W習中華悠久的歷史文明中所孕育的燦爛文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學習近代中國受侵略的屈辱史可以激發出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他們勿忘國恥、吾輩自強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中國共產黨70年奮斗過程中形成的精神體系使學生更加熱愛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改革開放40年來的建設成就可以使學生樹立起對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更加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可以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和建設者。所以,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情懷。在歷史學習中,我國古代陶瓷制品,絲織業、紡織業制品聞名中外,都江堰、鄭國渠、京杭大運河的開通造福千秋,這些都離不開我國古代工匠們的不懈努力,通過對這些歷史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領會、學習并發揚我國古代工匠們的大國工匠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愛崗敬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第三,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道德素質和正確的思想觀念。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在當今的中職學生思想中還存在著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尚暴力等消極思想,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明中,除了先進的物質文明外,也孕育出優秀的精神文明,比如誠信、孝道、和諧、仁義等個人道德素質,還有舍生取義的個人命運選擇,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在歷史教學中融入這些思政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和個人修養。

三、中職院校課程思政融入歷史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教師的政治素質與專業素質

歷史作為中職各專業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之一,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學生的歷史知識來源還是多數來自教師的講授。所謂術業有專攻,非專業教師對歷史教育內容、歷史學科所蘊藏的價值觀培養、思政內容的挖掘不如專業老師,所以中職院校的歷史教學任務最好還是由專業歷史教師擔任。

同時,學校還應該增強教師個人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使廣大教師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具體方式比如可以通過組織培訓加深教師對課程思政內涵的理解和重要性認識;組織各專業課和公共基礎課教師與思政理論課教師交叉備課,共同探討研究課程思政教學;在教師測評、考核中增加思政考核內容等等。只有教師的認識提高了,才能更好承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二)充分挖掘歷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痹谡n程思政融入上,歷史學科有著天然的優越性。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深入挖掘歷史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

首先,重視挖掘中國古代史中的思政教育資源。中國古代史中的思政資源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部分。在物質文明上,四大發明領先世界,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中國古代的絲綢、陶瓷制品制作精美,工藝水平長期領先,這部分資源的挖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精神文明上,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中華民族高度重視氣節的民族精神和品格,孔子的“仁者愛人”理念;儒家傳統中的“仁義禮智信”觀念;漢代蘇武牧羊堅守十九年的高尚氣節;南宋岳飛精忠報國精神;南宋末年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和生死觀;明代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磊落胸襟和崇高人格;明末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歷史使命感……通過這些歷史思政資源的挖掘和講解,可以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重視近代史教育。如果說中國古代史的學習使學生沉浸在我國古代文明的輝煌燦爛中,那么近代史的學習就是一針清醒劑。在中國近代史中,中國人開始逐步打破了之前封建社會“家天下”理念,民族國家意識在中國人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要深入挖掘近代史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資源。中國近代史的思政資源也主要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所激發出學生的家國觀念和歷史使命感;第二部分就是講解近代中國人民為救國救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比如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等,通過這些課程的講解不但可以激發出學生不屈不撓、不畏艱難、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共產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專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第三,重視“四史教育”。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在全社會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學習四史運動。因此,歷史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四史教育。在講黨史時重視挖掘共產黨精神體系中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延安精神和改革開放精神;在講新中國史中重視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鞏固人民政權、建設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等精神;探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了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所體現的開拓創新、勇于擔當、兼容并蓄的精神;講解社會主義發展史使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堅定理想信念,堅信社會主義必將勝利。

第四,重視大國工匠精神資源的挖掘。中外歷史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優秀工匠們的貢獻。對于職業院校而言,培養學生的工匠情懷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挖掘歷史中的工匠精神。古今中外的優秀工藝作品、發明創造、建筑成就、優秀的匠人事跡等都是最好的思政資源。比如,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古今中外的優秀工藝品,讓學生分析這些工藝品得以發明并傳承的原因,體會并學習這些工匠們身上的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創新教學手段、方法

首先,在課堂上必須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講解再多,關鍵還得看學生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歷史課堂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不應僅僅是教師的語言歸納和說教,更應該注重學生的理解??梢栽谥v課中讓學生參與課堂總結、學生講解歷史故事、學生課堂表演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講五四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加入學生課堂情景劇表演環節,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更能夠增強學生對五四運動中學生、工人、商人身上愛國精神的理解,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揚五四愛國主義精神,完成思政目標。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要增加信息化手段的應用。2018年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教師應著力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歷史教學不應該僅僅是教師的講解,現在歷史類的影視劇作品也比較充分。圖片、視頻所帶來的視覺、感官上的沖擊是教師口頭講解永遠比擬不了的。比如,在講長征一課時,講到長征以來最為慘烈的湘江戰役,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紅軍血染湘江的視頻,配合“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講解,更能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湘江戰役中紅軍身上的堅定信念、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課堂上這些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也在潤物細無聲般的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第三,注重實踐教學?!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單純的講解很難使學生產生共情,因此,還應該注重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感觸歷史,對老師的講解產生共情??梢詭ьI學生參觀本地的文化館,參觀長城,了解本地悠久的文化,培養愛國愛鄉情感;參觀抗日戰爭作戰遺址,了解本地抗戰歷史,學習抗戰精神,在清明節時去烈士陵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帶領學生了解本地的物質文化遺產,認識本地的手工匠人等,體會并學習工匠們不怕艱難、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總之,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深入挖掘歷史課程中的思政資源,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工匠思政中職
90后大工匠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工匠風采
新形勢下中職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應用多媒體技術 創新中職德育課
思政課“需求側”
工匠神形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關于中職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