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兩種典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
——以竹泉村和阿者科村為例

2023-01-05 15:54陳磊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村落景區村民

陳磊

(臨沂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5)

鄉村振興戰略自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后,戰略目標與內涵、實施意義與路徑逐步清晰,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已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和組織振興五個方面,旨在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抓手,能夠有效延伸農業產業鏈,成為溝通農業和加工業的橋梁。法、意、美、日等西方國家發展經驗表明,鄉村旅游能轉變鄉村經濟增長方式,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有利于保護鄉村文化。我國有1/3的村落具有開展鄉村旅游的基礎條件,基于鄉村振興視角,探究不同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具有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概況

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依據發展形態不同,可分為內生式發展模式、外來資本式發展模式。內生式發展模式一般由農村基層組織、農戶或非政府組織主導發展,鄉村旅游主要受益人是農戶,如阿者科村。外來資本式發展模式多由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外來企業主導發展,鄉村旅游主要受益方是投資企業,如竹泉村。

1.阿者科村概況

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是申報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的五大核心哈尼古村寨之一,距離最近的縣城52km,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從云南昆明到阿者科只能坐大巴,需8小時。村莊旅游吸引物是:梯田景觀、森林、河流、村寨、哈尼民俗體驗,村民生活居住在村落中。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為村落進行了旅游規劃,以村委會為主體成立了旅游公司,規定了旅游分紅細則,獲利7成歸農戶,3成留公司作為發展基金。

2.竹泉村概況

竹泉村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是國家4A級景區,距離縣城12km,距離兩條高速出入口均在15km內,交通便利,從省會城市濟南到竹泉村乘高鐵最快只需1.5 小時。景區主要旅游吸引物是:竹林、泉水、古村落、農藝展示及多種游樂體驗拓展項目,村民已全部搬離,遷往附近規劃新村。竹泉村投資、運營方為山東省私營企業龍騰集團,古村落及周邊農田通過宅基地置換及土地流轉完成易權,土地流轉租金1000元/畝/年,人均1畝。

二、鄉村振興視角下兩種旅游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

1.景區運行狀態良好

阿者科村與竹泉村旅游運行良好。阿者科村景區于2018年底開業,2019年阿者科村累計接待游客5萬人次,游客較上年增長30%,旅游收入71萬元,戶均旅游分紅6000元,村民旅游收入增長100%[1]。竹泉村景區2009年開業,年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長。2019年竹泉村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35萬人次[2],游客較上年增長3%,旅游年收入1.4 億元,村民旅游收入低于上年水平。

2.產業狀態比較分析

與發展旅游前相比,阿者科村民仍然擁有同樣面積的梯田,按照以往方式耕種勞動,有傳統糧食作物——紅米產出,農業仍然是多數村民主業,年收入約6000元/戶。發展旅游后,部分村民成為阿者科旅游公司員工,包括售票、檢票、保潔、工藝展示或管理者,月收入1500元——2000元,部分村民兼營食、宿接待或售賣、制作旅游紀念品,月收入約3500元。村民以戶籍、農田、蘑菇房等資產入股旅游公司,固定收入為旅游分紅。

竹泉村多數村民因農田流轉,不再從事農業耕作,20%村民成為竹泉村景區員工,人均月工資2000元左右,部分村民利用自家新居院落經營農家樂或旅店,據報道,2018年每戶年均收入10萬到20萬元不等。隨竹泉村景區民宿、餐飲業擴大改造,竹泉村民自營農家樂和旅館接待量與收入大大降低,現多數已處于停業狀態。竹泉村民固定收入為土地流轉資金戶均3000元/年。

3.生態狀態比較分析

旅游開發前,兩處村落均擁有良好生態資源。阿者科村位于海拔1800米的半山坡東部,東、北、南部為層層綿延到山腳的梯田,西部是依山分布的森林,源于山頂的河流環繞村莊流下,經人工渠流入梯田。古樹在村落中分布,綠樹蘢蔥,村內外均為石板路,車輛無法直達村落,空氣潔凈。80%阿者科戶籍村民仍然居住生活在村落中。阿者科村集中反映哈尼梯田遺產區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構理念。

竹泉古村景區落背倚玉皇山,中部是南北走向的丘陵,名為石龍山,竹泉村村民原在石龍山東西兩側居住,沿石龍山向南發展,并在石龍山南端融為一體,形成V型村落。竹泉景區西有河流,名為寨子河,石龍山兩側有泉眼,泉水四季噴涌不息,在景區前匯合后流入寨子河,古村村莊依泉順水而建,原村民庭院或繞泉或臨水,泉依山出,水伴路行 ,形成了 “村泉相依,人泉親和” 的泉水生態景觀。竹泉村竹伴水生,大片的竹林常年青翠欲滴,這在江北地區非常罕見。竹林中間有梧桐、刺槐、香椿等本土樹種,村西北部有兩株百年銀杏,石龍山西側有兩株百年楓楊。原屬于村民的生態景觀成為景區吸引物。竹泉新村位于景區西部,寨子河以西,為規劃整齊的平房院落,地面硬化程度高,綠色樹木較少。

4.文化狀態比較分析

阿者科景區傳統民居——蘑菇房保存完好,除兩棟閑置蘑菇房經改造作為民俗展示區和咖啡館,其余仍然是村民的家,村民的鄰里關系沒有改變。阿者科村旅游項目開發以傳統村落保護為首要前提,具體包括哈尼族傳統祭祀、民族服飾、哈尼婚俗表演、藝術營地、影視寫真、紅米酒品嘗、哈尼族傳統舞蹈、梯田捉魚、泥雕體驗、歡樂磨秋、野趣園等體驗產品及活動,村民保持傳統生產生活設施,村落旅游以民族原生態文化旅游村為特色。

竹泉村景區內的民房經改造分別成為十八坊、煎餅卷大蔥、炒棗坊、芝麻火燒、石磨煎餅、編竹筐、土法榨油展示區,少部分民房改造為民宿。村民全部搬離景區,過去的鄰里關系發生改變。竹泉村為明代古村落,由高氏族人立村發展而成。高氏始祖之弟即青州衡王府駙馬,曾與郡主在此修建別墅居住,流下了許多“駙馬與公主”的美好傳說。高氏始祖之侄、官至兵部右侍郎的高名衡曾在此修茅舍、建梅園效仿晉人曲水流觴,暫避紅塵。以上傳說與村落現已完全割裂。

5.人才狀態比較分析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問題。阿者科旅游公司現由元陽縣政府派出人員和中山大學旅游技術團隊人員擔任“旅游村長”,進行公益性技術支援,并對村民進行各方面技能培訓,簽約幫扶時間3年。阿者科旅游公司管理和運營者能否成長為專業人才,關系到公益援助團隊撤走后,阿者科村民居遺產能否繼續完好保護與旅游能否可持續發展。這目前尚無實踐驗證。

自竹泉村景區2009年開業至今,竹泉村民在景區內主要從事保潔、保安職位,景區規劃、運營主體為山東龍騰集團,景區企業各級管理者及專業技術崗位均為公司家族成員擔任或公開對外招聘,景區企業無招聘竹泉村民的義務或責任,無培訓竹泉村民勝任景區崗位約定或計劃。

6.組織狀態比較分析

阿者科旅游公司由村委會主導成立,公司對村內旅游經營業態實行總體規劃與管理,不放任本村農戶無序經營,力保村落原真性。公司不接受任何外來社會資本投入,孵育本地村民自主創業就業。公司組織村民修復村內傳統文脈,傳承民間技藝,保護傳統生產生活設施。按照規定,鄉村旅游發展所得收入的三成歸村集體旅游公司,用于公司日常運營。

竹泉村村委會負責竹泉新村社區管理,與竹泉村景區開發規劃運營無關。竹泉村景區每年給付村委會60000元竹林面積租金(竹泉村景區竹林面積共20000m2,景區企業以3元/m2繳納租金)[3]。

三、結論與思考

1.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提條件

適合發展鄉村旅游的村落一般滿足如下1-2個條件:一是村落鄉村風貌原真性保持良好[4],且村落擁有良好的自然或人文資源,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或有獨特的民族風情;二是地理位置優越,位于近城市郊區或旅游景區附近。阿者科位于世界級人文景區——哈尼紅河梯田區域內,屬于獨特的哈尼民族文化區;竹泉村擁有優良的自然及人文資源,生態環境優良,交通通達度好。

2.內生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鄉村振興貢獻大

據上文分析,在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振興5個方面,以阿者科村為代表的內生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起實質性作用,助推鄉村振興發揮的作用強于外來資本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鄉村貧困人口精準扶貧作用尤其巨大。

3.內生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更利于提升村民幸福感

內生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下,村民是旅游公司或自主旅游經營項目的主人或股東,對鄉村旅游發展有更多的話語權,鄉村旅游發展也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幸福感、自豪感。并且他們仍然擁有賴以為生的農田,能夠保障基本生活收入,對旅游業發展變化抗擊打能力更強。外來資本式鄉村旅游發展收益沒有直接關系,即使景區員工對景區旅游業發展關心度也并不高,并且失去田地的農民在旅游業變動中的抗打擊能力更差。

4.外來資本式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對當地政府稅收貢獻大

雖然竹泉村景區開業時間比阿者科早了10年,但竹泉村景區無論是前期投資規模還是后期旅游營收,都數倍于阿者科景區,并且阿者科景區環境承載力遠遠低于竹泉村,因此即使隨時間推移,阿者科可預期旅游營收仍不會超越竹泉村。竹泉村景區采用現代企業運營模式,以經濟效益作為主要目標,而阿者科旅游公司以精準扶貧責任作為第一目標,因此對當地政府的稅收貢獻遠大于阿者科村。

猜你喜歡
村落景區村民
科學種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云南發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區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摘牌』
“摘牌”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鄉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