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沙頭角林場自然教育基地的建設與運營模式

2023-01-06 12:36安然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 2022年1期
關鍵詞:林場基地森林

安然

(1.廣東省沙頭角林場,鹽田區 518081;2.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鹽田區 518081)

隨著十九大召開與習近平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及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人們對自然生態、休閑游憩、自然探索等方面的愿望越來越迫切。自然教育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成為林業草原的新興事業,成為社會關注的新熱點。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對建設生態文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林業現代化發展和林業草原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將產生日益深遠的影響[1]。

廣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自然保護地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開展自然教育工作具有良好基礎和條件。

廣東省沙頭角林場(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林場”)是廣東省林業局直屬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林場位于深圳市鹽田區,具有良好的山海資源,保護著完整的珍貴原生態環境,是廣東省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深圳特區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憑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地緣優勢,創新的自然教育發展模式,林場已成為廣東省自然教育工作的靚麗生態名片之一,發揮著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效益。目前,已入選國家級森林養生、森林體驗重點建設基地全國100強,掛牌全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廣東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森林生態示范園區,深圳市山海連城自然教育聯盟首批成員單位,深圳市自然學校、深圳市自然教育中心、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深圳市兒童友好基地等。

林場從自身自然教育工作建設和推進的歷程中,摸索總結出自然教育基地的發展模式,能夠為我國自然保護地開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經驗和借鑒,開闊發展思路和模式。

1 林場自然教育基地的基本情況

林場從2016年開始自然教育工作,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建立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區域向公眾開放;設置自然教育辦公室,具備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配置專職人員專注開展普惠型自然教育活動。

林場在廣東省林業局指導下,自然教育中心(基地)初步建立并日漸成型,成為國有林場改革轉型的抓手及名片,為粵港澳自然教育發展,自然保護地生態文明教育做出了應有示范。自然教育工作已成為推動林場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幾年,林場自然教育工作將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期,同時迎來國有林場改革轉型關鍵期。2021年,林場制定新的自然教育工作三年規劃(2021—2023年),為下一步林場自然教育工作指明發展方向和路徑,到2023年,林場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自然教育基地,成為體制內自然教育的標桿單位。

2 林場自然教育基地建設與發展模式

林場黨委高度重視自然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林場自然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工作辦公室,統籌推進自然教育中心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各項工作。建設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協同跟進機制,細化工作職責,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工作任務。

2.1 明確總體目標

合理利用生態資源,堅持可持續綠色發展,以“四個一”為建設方向。

一支隊伍。經過持續性培訓和培養,建設一支合格的自然教育隊伍,了解自然基礎知識、擁有口頭講解技巧、掌握活動組織方式和應對緊急情況處理的基本技能。

一本教材。通過對不同受眾和需求分析,確定自然活動的體驗目標及各類生態意義的活動主題,依據現有開放資源和承受能力,設計符合實際的自然教育精品課程。邊開發邊教學,集合活動效果與反饋,編寫自然教育教材。

一個場地。在已有場地基礎之上,改造和完善自然教育活動的室內教學場所;利用森林步道和優質種質資源區域,打造自然教育戶外活動場地。制作貼近自然與有趣易懂的解說牌與自導式路徑牌示系統,逐步建設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群需求的森林小徑,如科普小徑、生態小徑、親子小徑、健足徑等,同時做好安全與風險管控。編制教育制度與應急預案,完善自然教育活動各個鏈條與環節的建設。

一套機制。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且長期的工程,除了需要相應政策的支持外,還需要協同當地社區、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共同推動,爭取長、中、短期各階段的建設資金投入。

2.2 明確建設原則

自然教育基地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地轉化與實踐轉化,在開展建設中,需要把握好如下建設原則。

堅持科學規劃原則。堅持科學規劃與總體布局相結合,把自然教育基地建設規劃與風景區總體規劃、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林場文化特色相銜接。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以小帶大,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有序推進,做到可持續發展。

堅持沉浸體驗原則。堅持互動授課與生態體驗相結合,注重教育課程的互動性、體驗性、趣味性、自然性與啟發性,開展特色化自然教育課堂。

堅持環境友好原則。堅持環境保護與尊重自然相結合,建設與運營以生態承載能力為前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避免大拆大建,建設貼近自然、環保耐用的教育設施。

堅持實踐成長原則。準確把握堅持自然教育探索、創新與實踐的特點,勇于實踐,逐步完善,不斷創新,突出林業特色,強化與轄區中小學合作共建,與公益組織的合作交流,在自我完善的同時,把自然教育不斷推向新的高度和深度。

2.3 明確建設計劃

實施自然教育是一項長期工作,是一項重在持續、重在落實、重在責任的重要工程。自然教育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其中必然經過不斷試錯,才能迭代出更佳開展模式與狀態。林場實行分階段分時期建設計劃,便于實現階段性檢視與調整。

第一階段目標(2018—2019 年)學習、考察與工作整體布置。制定實施方案,確定工作框架,明確工作職責和目標計劃。參觀學習自然教育有經驗單位,收集建設信息,清晰方向思路。

第二階段目標(2019—2020 年)規劃、設計與建設。完成對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教育的規劃與設計方案,進行包含步道建設、解說系統、場所改造、課程設計、教材編寫、設備配置等的工作。

第三階段目標(2020—2021 年)確定特色體系和創建國家級基地。完善和提升林場自然教育的總體模式和方式,總結試運行經驗,制定本單位標準特色體系,強化與同行的交流學習,創建國家級的自然教育基地。

第四階段目標(2021 年后)升級優化和傳播推廣。不斷完善林場自然教育工作,優化提升各方面建設,持續對自然教育的品牌建設、推廣工作,為市民公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公益生態產品。

2.4 積極落實計劃

2.4.1 做好團隊建設,培養一支成長隊伍

在廣東省林業局指導下,林場成立廣東省首個獨立自然教育辦公室,正式編制職數5 人。林場自然教育團隊突破科室限制,集合林場各科室優秀人才,結合各自林業技能與所長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吸納具有教師資格證的優秀教師,不斷提升林場自然教育課程設計、組織與開展的專業性。目前林場自然教育團隊已有10余人,核心團隊具備生態專業知識、講解技巧、活動策劃、教材編寫和應對緊急情況處理的綜合能力。

與此同時,吸納社會優秀人才,成立黨員志愿服務紅色驛站。開展科普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對科普志愿者的專業培訓,提升科普專業標準。目前成立核心志愿者隊伍30 名,為青少年提供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科普教育服務。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其走近自然,感受自然,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為“雙減”政策出力。

在人員培養上,制定年度培訓計劃,以全方位、多途徑培訓、交流、學習模式,打造一支主動發展、專業精湛、團結協作的自然教育團隊。一是積極走出去,參加各類高含金量的自然教育培訓。二是積極引進來,與業內知名自然教育高校、社會組織、NGO、基金會等溝通交流,向行業前輩取經學習,并邀請業內知名專家教授實地指導,為林場自然教育工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提升行業發展孵化力,開展自然教育培訓班,搭建行業發展培訓平臺。同時,做好對自然教育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及考核。

2.4.2 設計精品課程,編寫一套核心教材

截至2020 年,編寫特色教材5 本,《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藥用植物》《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芳香植物》《梧桐山奇幻森林記》《游識鴛鴦谷》《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手繪昆蟲筆記》。其中《梧桐山奇幻森林記》被中國林學會認定為自然教育優質書籍,《廣東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手繪昆蟲筆記》已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并作為全國自然教育總校推薦用書發行,獲評第十屆梁??破兆髌奉惗泉?。各類核心教材不僅延伸了校內教學需求,而且豐富了課外自然知識與森林體驗方式。

林場以森林為特色主題,開展系列性自然教育活動,線上、線下自然教育活動與大型自然嘉年華,初見品牌效應。同時制作推出自然教育科普視頻,設計自然教育周邊文創品和形象IP。林場通過宣傳教育、課程滲透、交流學習和活動開展等多種形式,每年發放科普作品達三千多人次。

自然教育團隊堅持互動授課與生態體驗相結合,注重教育課程的互動性、體驗性、趣味性、自然性與啟發性,形成了以森林為主題的系列課程,希望能夠從內心激發孩子融入森林、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與思考。特色活動精彩紛呈,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和肯定,已開展形式多樣的自然教育活動,包括線上、線下雙互動“爭當梧桐山之王”、“鈴兒花小精靈的邀請”及“森林嫌疑人X 的現身”等。線下“在自然中成長”系列、“夢想森林”系列“森林X計劃”系列等教育活動。截至目前,林場自然教育受益對象已達20 000人次。

另外,通過內引外聯、共建共享、交流合作等形式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廣泛與區域教育部門形成共識,走進校園,提供專場定制“森林小偵探”自然教育系列活動。

林場積極響應廣東省林業局號召,承辦省局多項大型自然教育主題活動,森林文化周、自然保護地開放等,讓市民公眾參與自然游戲,學習自然課堂,體驗自然活動。

2.4.3 完善教學場地,打造一個教育系統

在改造自然教育室內教學場所上,堅持環境友好的原則。在原有森林腹地的森林管護中心、鴛鴦谷景區管護站基礎之上,以貼近自然的理念,改造為環保耐用的自然教育室內活動教學場所,一共建立了近300 m2的室內教學場所。

在打造自然教育室外教學場地上,堅持規劃先行、最低干預的原則。利用管護中心周邊手工打造的森林步道、優質種質資源區域、森林工坊與濕地草坪,共同營造兼具教育性、野趣性與安全性的戶外教學場地?,F有室外課堂活動空間近20萬平方米(其中種質資源庫近3萬平方米,公園本土植物園近2萬平方米,森林工坊1 座)、森林教育步道近15 km,其中配套解說系統10 km,形成由點及面的林場自然教育網絡?;居布ㄔO到位,已符合高質量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條件與要求。

2.4.4 政府社區聯動,共建一個工作機制

立足當地,通過與省林業局、當地政府、社區、學校良好互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初步建立一套科學規劃、規范管理、責任清晰、保障安全的自然教育工作機制,自然教育活動走進校園、走進市民公眾,初步形成共建共享機制,形成健康向上的自然教育發展體系。

3 林場自然教育基地運營模式

廣東自然教育蓬勃發展,全省不斷涌現出從事自然教育的專業社會組織,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擁有包括社會機構、公益組織逾500家。其中,工商注冊機構占55%,非盈利社會組織占22%,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其他附屬機構自行管理占9%。廣東自然教育已形成上下游各環節緊密銜接、各主體共同參與自然教育產業運行的完整產業鏈模式。目前已形成“基地+企業”“基地+事業單位”“基地+社會組織”“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協會”等聯合運營模式[2]。

林場目前仍堅持林場自有團隊發展模式,以“造血為主、輸血為輔”的運營模式,積極培養林場員工學習、掌握技能,開展自然教育課程活動。同時,林場作為廣東省林業局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無法籌集社會資金,通過爭取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納入預算,依靠財政經費支持,開展純公益自然教育活動,不向公眾收取任何費用,進而產生自然教育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4 結語

林場自然教育工作走向2.0發展路徑,下一步將以“突出一條主線,構建兩個體系,做到三個適應”為發展思路,打造“專業化、體系化、多元化”,構建人員發展體系與自然教育社會影響體系。努力使林場自然教育事業適應林場改革后新發展理念的需求,適應先行示范區城市開放多元發展的需求,適應市民公眾對自然教育美好普惠的需求。

自然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全面實施綠美廣東大行動的具體內容,助推“雙減”政策落地的有效方式,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有力抓手,任重道遠。通過建設自然教育基地,挖掘所在地的獨特資源,撬動社會多元投入,打造特色自然教育品牌,營造和諧共生行業生態,推動全民共享自然教育。

猜你喜歡
林場基地森林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The Last Lumberjacks
林場起火了
山西省兩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八步沙林場人的新愿望
我的基地我的連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