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檢測聯合痰真菌培養在侵襲性真菌病診斷中的價值分析

2023-01-06 09:47田卓英彭敏顏
醫藥前沿 2022年27期
關鍵詞:真菌病真菌陽性率

田卓英,郭 欽,彭敏顏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檢驗科 廣東 佛山 528000)

侵襲性真菌?。╥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是真菌侵襲人體血液、組織并在其中生長繁殖,進而引起組織、器官的損害或炎癥反應等病理生理改變[1],主要感染人群為存在基礎疾病、免疫力較低的患者,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抗腫瘤藥物、免疫抑制劑、器官移植、激素治療、插管等侵入性檢查和治療等應用增多,IFD 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2],從而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由于IFD 臨床表現不典型,易被基礎疾病覆蓋,炎癥指標變化不明顯,確診常需侵入性取材,而常因病情難以實施,容易因誤診、漏診而使患者延誤治療[3]。對IFD 進行早期診斷能給臨床治療工作提供重要條件,有利于及時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預后。在檢測真菌特異性抗原中,使用的真菌檢測手段如:(1,3)-β-D-葡聚糖檢測(G 試驗)、半乳甘露聚糖(GM 試驗)已經成為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指標之一,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用于IFD 的早期快速診斷[4]。本研究旨在探討G 試驗、GM 實驗、痰真菌培養聯合檢測在侵襲性真菌感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 月—2020年5 月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02 例疑似侵襲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據中國侵襲性真菌感染工作組制定的臨床診斷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5]和歐洲癌癥研究治療組織及真菌研究組(EORTC/MSG)的診斷標準[6]臨床確診后,將其分為IFD組(n= 56)和非IFD 組(n= 146)?;颊叩哪挲g28 ~91 歲,平均年齡(72.4±15.08)歲;其中男145 例,女57 例。

納入標準:①具有IFD 的高危因素、相關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征的住院患者;②所有患者均符合G 試驗、GM 試驗和真菌培養檢測要求。排除標準:①患者的侵襲性真菌病呈現高危癥,且患者標本采集前已進行過抗真菌治療;②已明確的細菌感染。

1.2 方法

(1)儀器與試劑。①G 試驗:本次使用的真菌(1-3)-β-D 葡聚糖定量檢測試劑盒為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所需儀器名稱:TECAN SunRise酶標儀(帶溫控功能),高速離心機、振蕩器。②GM 試驗:本次應用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定量檢測試劑盒為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③真菌培養:利用法國梅里埃VITEK 2 COMPACT 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鑒定,YST 鑒定卡,顯色平板,沙保羅平板。(2)檢測方法。①G 試驗:血清標本和肺泡灌洗液按要求采集,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在實際檢測中,如果G 值為70 pg/mL 以下,判斷結果為陰性,如果G 值為95 pg/mL以上,則獲取的檢測結果為陽性,如果檢測數值處于70 ~95 pg/mL,則為臨床觀察期。②GM 試驗:血清標本和肺泡灌洗液按要求采集,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試驗中,利用酶聯免疫一步夾心法,并按照提供的公示與數值進行對比。半乳甘露聚糖檢測期間,其中主要分為探討Ⅰ值(GM 值)。一般陰性是數值為0.65以下,陽性數值為0.85 以上。③真菌培養:標本的留取、接種和真菌分離培養均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嚴格操作。采用真菌形態學、VITEK 2 Compact 全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進行真菌培養以及結果的檢測。

1.3 觀察指標

比較IFD 組和非IFD 組兩組患者的G試驗、GM試驗與痰真菌培養單項檢測及聯合檢測結果,分別進行統計分析,完成單一試驗、聯合試驗以及三項目檢測后,對比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較3 個檢測項目的單項試驗和聯合試驗的靈敏度、特異性以及陰性和陽性檢測數值。其中,在結合試驗中,如果有一種方法檢測為陽性,則認為結果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G 試驗、GM 試驗、痰真菌培養及聯合檢測結果

202 例患者以臨床診斷IFD56 例,非IFD 146 例,為金標準,GM 試驗真陽性34 例,G 試驗真陽性46 例,痰真菌培養真陽性39 例,三者聯合檢測真陽性54 例,假陰性2 例。IFD 組患者G 試驗、GM 試驗、痰真菌培養檢測陽性率均高于非IFD 組,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G 試驗、GM 試驗和痰真菌培養結果(例)

2.2 G試驗、GM試驗、痰真菌培養及三者聯合檢測的靈敏度及特異度

G試驗、GM試驗、痰真菌培養和三者聯合檢測的靈 敏 度 分 別 為82.14%(46/56)、60.71%(34/56)、69.64%(39/56)、96.43%(54/56),特 異 度 分 別 為91.78%(134/146)、89.04%(130/146)、89.73%(131/146)、90.41%(132/146)。G 試驗的靈敏度明顯高于GM 試驗,低于三者聯合檢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者聯合檢測的靈敏度、Youdon 指數均高于單一試驗檢測,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檢測方法與單一檢測方法的特異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方法的診斷IFD 效能比較

3.討論

侵襲性真菌病主要好發于廣譜抗菌治療、AIDS、遺傳性免疫缺陷、器官/骨髓移植、重癥監護室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導管插入術、化療等免疫力低下患者[7-8]。侵襲性真菌病臨床表現不典型,病死率較高,患者預后差。在對侵襲性真菌感染進行診斷的時候,其標準為無菌體液培養和深部組織病理鑒定,但其陽性率和可及性均不理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9]。因此提高IFD 的診斷效能,尤其是早期診斷顯得尤為重要,及時診斷盡早治療對于改善疾病的預后轉歸以及治療效果提升有關,以能使疾病發病率降低。

隨著侵襲性真菌發病率的提升,侵襲性肺曲霉病特別突出,會影響到患者的全身器官,醫院內的肺部真菌感染主要為曲霉感染或者耐氟康唑念珠菌。早期診斷侵襲性真菌感染一般難度較大,盡管醫生已經加大力度,增加了抗真菌治療,但實際作用較差。在對侵襲性真菌感染診斷的時候,利用傳統方法不具有一定敏感性,真菌培養法雖然是診斷中的標準,但陽性率較低,需要較長的培養時間,盡管培養真菌為陰性,但也無法將其排除,臨床上還需要實施多次真菌培養。這種情況下,不僅會導致浪費大量時間,也無法有效區分。

IFD 的影響因素包括免疫抑制劑、廣譜抗生素的應用,糖尿病、艾滋病,重要創傷、燒傷等疾病,患者住院時間較長也為主要的危險因素。G 試驗具有良好特異性,經檢測,能夠發現血漿中水平提升。GM 試驗在分析侵襲性曲霉菌中獲得良好靈敏度,通過與G 試驗的結合,能夠盡早診斷IFD,能夠有效提升真菌感染診斷能力,促使臨床診斷效率的提升。IFD 檢測中,出現的最常見病原菌主要是基于病原菌、念珠菌為基礎的酵母樣真菌、絲狀真菌[10]。本研究中,培養獲取陽性的痰真菌為白色念珠菌,其次為光滑念珠菌、曲霉菌屬。雖然傳統的培養方法存在陽性率低、需要較長培養時間,容易受到外部污染等[11]。培養能根據菌落形態,鏡下形態和生化反應確定致病菌的種類,提高真菌感染檢測的陽性率,能為臨床提供念珠菌屬的藥敏結果,指導臨床用藥。以G 試驗和GM 試驗檢測為主的血清學檢測方法因其非侵襲性、高效、快速且陽性率高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IFD 的早期診斷[12]。但是,G 試驗、GM 試驗在實際檢測中,也存在一定假性特征[13-15]。

本文結果顯示,IFD 組患者G 試驗、GM 試驗、痰真菌培養陽性率均高于非IFD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G 試驗、GM 試驗、痰真菌培養三種方法聯合檢測診斷,能獲取較高敏感度及Youdon 指數,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黃永杰[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利用三種結合方法進行檢測更準確,可彌補單獨檢測存在的各自不足,降低漏診率和誤診率,從而提高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G試驗、GM試驗聯合痰真菌培養檢測診斷效能較高,可提高IFD 的檢出率,對于IFD 的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高危人群的監測具有積極意義,患者預后效果好。

猜你喜歡
真菌病真菌陽性率
97例惡性血液病合并侵襲性真菌病臨床分析
高等大型真菌與人類
真菌造房子
不同類型標本不同時間微生物檢驗結果陽性率分析
甲真菌病激光治療新進展
鴨鵝常見真菌病的防治
艾滋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治
密切接觸者PPD強陽性率在學校結核病暴發風險評估中的應用價值
肌電圖在肘管綜合征中的診斷陽性率與鑒別診斷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繼發肺真菌病危險因素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