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城鄉規劃課程教學體系革新與探究

2023-01-08 10:37蔣宜靜張倩
智庫時代 2022年13期
關鍵詞:城鄉規劃城市規劃專業

蔣宜靜 張倩

(貴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在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途徑。而人才的需求總是同社會的發展相同步,在鄉村振興發展大背景下,我國對于城鄉規劃人才的需求近年來不斷攀升。而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優化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其同國家發展向適應。因此,如何科學定位城鄉規劃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高校的努力方向。

一、鄉村振興與城市規劃

(一)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在新時代背景下,針對如何全面解決“三農”問題而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調在黨的領導下,全面統籌鄉村發展全局,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其全面參與到振興鄉村的各項工作中,實現鄉村的全面發展。鄉村與城市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兩大板塊,也是城市化進程中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內容,要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正確處理好城市化進程中“鄉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從城鄉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農村的發展遠遠滯后于城市的發展,城鄉之間的融合互補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從城鄉發展的長遠來看,城鄉發展相互補充且互為完善,城市經濟的充分發展是農村經濟振興和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和前提,而農村的資源要素也是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這一過程中,唯有正確處理好城鄉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城帶鄉、城鄉互促的發展新局面。

(二)城市規劃對于鄉村振興的作用

(1)優化生態系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多是建立在犧牲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這給城鄉地區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導致其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壞境不斷惡化,可供耕種的土壤面積不斷減少,這一現象嚴重影響了以農業種植為主的鄉村居民,迫使其不得不背井離鄉,另謀生路。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地方政府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上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鄉村生態系統的構建體系,通過制定完善的環境標準、健全的法律政策、系統的環境保護治理措施等來促進自然生態的自我修復,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性,而城市規劃則是落實這些規劃的有效途徑。鄉村生態系統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系統工程,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屬于鄉村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城市規劃,能夠從宏觀角度對鄉村生態環境進行整體規劃與建設,使得其內部各要素協調發展,促使鄉村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2)完善基礎設施。在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的影響下,鄉村人口勢必會有所增加,而鄉村較為滯后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無法支撐這一龐大人口的活動,而加快鄉村規劃能夠有效解決這一不足。首先,城市規劃將從宏觀角度出發,根據鄉村現實與發展方向進行系統性的規劃設計,逐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淘汰落后設施,用科技含量較高的基礎設施予以替代,并逐步擴大基礎設施的覆蓋率,促進鄉村產業的優化升級。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過修繕鄉村交通道路、完善鄉村網絡通訊等方式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服務鄉村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其次,鄉村振興戰略旨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提高鄉村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而鄉村公共設施建設關系到鄉村居民的切身利益,加快鄉村公共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而借助城市規劃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城市規劃能夠從城市建設的標準出發,進一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為鄉村居民提供優質完善的服務;另一方面,城市規劃還可以借助其資金技術,加強相關設施的建設,來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提高其生活的便利。

(3)優化農村布局。鄉村振興是黨和政府基于如何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而提出的戰略規劃,旨在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以及加快鄉村現代化進程,其中,鄉村空間的規劃是政府應當解決的重要內容,而借助城市規劃,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城市規劃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能夠在嚴格遵循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上,重新定位鄉村建筑的功能,明確內部不同資源、建筑的分布特點,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來滿足鄉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還能夠立足于實際,進一步完善同鄉村發展建設相關的配套體系,發揮其宏觀調控的作用,促進鄉村內部各功能的協調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鄉村振興戰略對城鄉規劃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當前,城市規劃在鄉村戰略的推進進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社會對城市規劃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是對人才數量的要求。十九大報告中,黨中央將鄉村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要求從鄉村生產、生活、空間環境等方面來推動鄉村的發展,而要實現這一任務目標就需要大量的城市規劃人才,作為社會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高校應當擴大招生數量,提高人才質量,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輸送大量專業人才。其二是對人才質量的要求。不同于城市發展模式,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這對于相關人才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應當加快城市規劃專業建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創新思維等,促使其能夠根據鄉村發展現實提出更具創新性的規劃和方法,滿足鄉村發展需求。其三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相關人才能夠將其所學知識應用于工作實際,并針對鄉村現實展開針對性的規劃設計,凸顯鄉村特色。這就要求高校應當改革教學,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開設核心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切實滿足社會需求。

三、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在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城鄉規劃在社會融合、文化傳承、社會保障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而在高校城市規劃教育方面,我國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一)學科知識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的共同推動下,城市規劃越來越強調專業技術同人文、政策等多方面學科相結合的跨學科轉變,而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城市規劃專業教學體系中仍存在一定問題影響其發展變化。首先,在當前城市規劃教學體系中,高校往往以“學分制”方式來展開學生的專業教學,通過將課程的成績轉換成學分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過程性學習的評價,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對于學分的獲得,并非由學生自由選擇,而是教學計劃的硬性規定,而可供選擇選擇的選修課過少,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有效發揮。其次,“班級制”的教學組織模式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大多數高校的課程往往隨班級設置,學生無法根據自己需求選擇課程。此外,高校城鄉規劃專業的科研、產業平臺也未向學生開放,這一方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阻礙了學生的專業發展。[1]

(二) 教學內容不完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城鄉規劃課程教學內容不完善的現狀日益凸顯,嚴重影響著高校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首先,在傳統的城市規劃課程教育中,人們往往將其定位為一門技術性學科,以現代“工匠”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使學生具備城市規劃工程應用的技能,但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逐漸發現學生對于實踐類作業的駕馭能力遠超實踐報告類作業的駕馭能力,即學生很會“畫圖”,卻不會“寫文章”,而對于“畫圖”,也有不知“畫”的原因和目的,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學內容同實際相脫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對城市規劃教材知識的講授,未能夠將其同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一方面無法拉近學生同所學知識的情感距離,很容易因其知識的距離感而大大削弱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因未能夠正確區分城市規劃和鄉村規劃之間的差異,使得學生對鄉村生活和人文風俗等情況不夠了解,在工作中理所當然地把城市規劃和建設的手法應用于鄉村的規劃和建設,從而影響了其工作效率。[2]

(三)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我國的城市規劃學科專業被定位為工程應用性專業,強調學生技術性知識的習得,因而,其教育模式往往承襲傳統應試教育“傳道、授業、解惑”式被動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居于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盡管這一模式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城市規劃專業應用人才,基本解決了社會這一類人才的急迫需求,但隨著我國城市與城市規劃專業的不斷發展,創新性在其中的積極作用逐漸凸顯,而在此模式下培養起來的人才往往遠遠不適應城市發展復雜性的需要。其次,城市規劃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因而,在相關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積極融入實踐性內容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而當前,大多數城市規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重視課本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訓,長期以往,很容易使學生形成城鄉規劃理論知識同實踐的差距,無法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3]

四、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議與實施

(一)明確教學目標

隨著我國城鄉發展差距逐漸拉大,新農村建設迫在眉睫,社會、政府對于城市規劃這一專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對其要求也隨之提高,而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其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城市規劃教學改革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因此,高校在城市規劃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首先,明確城鄉規劃課程教育目標。城鄉規劃課程教育不是科學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科學家做準備的,更不是通識教育,不是為了提高全民素養,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培養從事城鄉規劃工作人才的專業教育。其次,結合社會發展現實樹立教學目標,并根據這一目標展開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而言,在教學中每一環節應當以此為導向,抓住教學重點。[4]例如,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其快速融入市場發展?如何幫助學生就業?等等,這些均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內容。只有以教學目標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充分保障學生的專業性,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得先機。[5]

(二)重構知識體系

首先,應當營造良好的教學資源環境,為學生研究型學習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高校應當整合教學資源,將專業教室、圖書資料、實驗室、社會研究基地、實訓場所等教學資源面向學生開放,為其提供充分的環境保障。其次,改革“學分制”教學制度。一方面適當放寬學分獲取的硬性規定,豐富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另一方面重視過程性學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上課下的城市規劃知識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此外,還應當打破“班建制”教學組織模式,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形成“導師+學生”的組織模式,讓學生根據自我研究興趣選擇教師和研究內容,進一步提高其學習意識和學習效率。

(三)豐富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應當以市場為導向,有針對性、選擇性地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同市場發展相符合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應當提高課堂中的實踐教學的系統性,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展開差異化的實踐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多個實踐活動項目,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感悟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從而提高其實踐運用能力。[6]其次,體現專業地域性。在城市規劃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城市規劃知識同生活實際的聯系。例如,教師可以以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內容為例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來分析生活實際中政府的城鄉規劃相關方案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7]此外,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資源對于高校的城市規劃專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的影響作用,因而,高校應當加強同企業的交流合作,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構建實訓基地、制定雙導師制等等,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服務,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高校城市規劃的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還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撐。[9]

(四)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針對傳統教學中不合理、不科學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當加快轉變教學理念,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強化學生學習興趣。首先,在城市規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工匠式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這一模式缺乏對學生探究性、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這一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形成以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養成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8]教師可以以學生自我學習、合作探究為教學主要模式,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知識的探索和學習過程,這樣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城市規劃專業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教師還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通過城市規劃相關科學研究、實踐訓練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10]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社會對城市規劃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高校應當加強對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從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健全培養評價管理等方面來加強建設,為我國城鄉發展培養更多優質人才。

猜你喜歡
城鄉規劃城市規劃專業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城鄉規劃建設中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淺談基于低碳、生態導向的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區內中小型遺址保護的策略分析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生態建筑設計在城鄉規劃設計中的運用分析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