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市溧水區野豬危害特征及民意調查

2023-01-11 09:19翟飛飛孫立峰曹明明丁晶晶
江蘇林業科技 2022年5期
關鍵詞:溧水農林野豬

王 玄,翟飛飛,孫立峰,竇 浩,曹明明,丁晶晶*

(1.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1153; 2.江蘇揚州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江蘇 揚州 225000;3.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 江蘇 南京 210036; 4.南京市林業站,江蘇 南京 210019; 5.南京市溧水區林特產技術推廣站,江蘇 南京 211222)

人與野生動物沖突是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野豬(Susscrofa)種群數量快速增長,野豬致害事件頻繁發生,野豬已成為當前人與野生動物沖突問題的典型代表[1-2]。野豬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不僅僅是經濟損失[3],還有可能會傷及人類及家畜,傳播人畜共患疾病等[4]。

近年來,野豬危害農林作物的報道逐年增多,野豬與當地居民對環境資源的競爭和矛盾越來越突出[5-7]。2021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做好野豬危害防控工作的通知》和《防控野豬危害工作技術要點》,指導各地進一步強化野豬危害防控,推進以種群調控等措施防控野豬危害。江蘇省雖不在防控野豬危害的14個試點范圍內,但野豬尚屬國家“三有”保護物種,因此,充分掌握野豬的危害特征、了解民眾對野豬危害的反應,將為后期野豬種群科學管理提供基礎資料。此外,掌握野豬致害的一般性規律,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制定保護管理措施降低農林作物損失,充分了解當地居民對野豬致害的容忍度,是促進社區共管、保護管理與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1 調查地點

溧水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南部,屬秦淮河上游,地處東經118°51′—119°14′,北緯31°23′—31°48′之間,東接句容、溧陽,北靠江寧區,南接高淳區,西南臨石臼湖,面積1 067.26 km2。溧水區以低山丘陵為主,除石臼湖沿岸外,幾乎都有崗丘散布,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區,區域內較大的山體有無想山、東廬山等。溧水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濕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氣溫16.4 ℃,年平均相對濕度76%,年平均降水量1 204.3 mm,年平均日照1 980.0 h。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

2 調查方法

2.1 調查時間及對象

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對溧水區轄區內的8個鄉鎮及街道(白馬鎮、和鳳鎮、晶橋鎮、永陽街道、柘塘街道、東屏街道、紅藍街道和石湫街道)進行了實地走訪,重點走訪林地和農田周邊的居民點,并通過發送電子版問卷調查、記錄未被走訪的居民的受損情況。

2.2 調查內容

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3類信息:第1類為野豬危害特征信息,涉及野豬危害發生的時間和地理位置信息;第2類為農戶的受損情況,涉及受損作物種類及損失情況;第3類為居民對野豬危害的反應及采取的措施等,涉及居民希望或已經采取哪些措施來防控野豬危害及效果等相關信息。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居民對野豬現狀的認知度描述

累計收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記錄206份,剔除無效問卷,項目累計收集200份有效問卷及訪談記錄。從民眾反映的野豬季節性活動情況看,民眾普遍認為秋季是野豬危害農作物的高發季節,可能的原因是正值當地農作物收獲的季節,林地周邊的農田為野豬提供了豐富的食源,野豬在為越冬提前做好脂肪儲備,故民眾反映其秋季危害要大于其他季節(見圖1左)。

從民眾反映的情況看,73.37%的受訪居民認為野豬在夜間出沒的概率較高(見圖1右),其次為傍晚(57.29%)、早上(36.68%)、下午(17.59%)和上午(12.06%)。野豬白天在人為活動較多的區域出現的次數不高,而早晨和傍晚林區周邊居民在林地內遇見野豬的概率較高。

圖1 野豬危害發生季節(左)及野豬危害發生時段(右)

3.2 農戶受損情況

野豬危害的作物種類主要包括紅薯、玉米、花生、蔬菜、豆類和果園等(如圖2)。81.00%的受訪民眾表示野豬對紅薯的損害較大,72.00%的受訪民眾表示野豬對玉米的損害較大。

圖2 野豬對不同農林果蔬作物損害的民意比例調查

從受損害的地理位置看,農林果蔬作物靠近林地邊緣更容易受到野豬的損害(見圖3),問卷調查顯示,64.50%林地邊緣農林果蔬作物更易受損,占受損區域的50.79%,其次為居民區附近(19.29%),水體周邊(15.75%),道路旁(13.78%)、其他區域(0.39%)。

圖3 受野豬損害的農林果蔬作物地理位置

從受損面積看,有188戶居民填寫了受損情況,接受統計的188戶農戶累計有農田1 320 hm2,其中受損農田面積累計290 hm2,占比21.93%,累計受損金額5 270 100元(見表1)。

表1 溧水區受訪農戶受損情況

從受損金額的區間來看,有超6成的受訪者表示有不同程度的受損。數據顯示,12戶損失在10萬元以上,受損面積累計129 hm2,損失金額累計337萬元;37戶損失在1萬—10萬元之間,受損面積累計135 hm2,損失金額累計168.6萬元;42戶損失在1 000—1萬元之間,受損面積累計20.6 hm2,損失金額累計19.8萬元;28戶損失在1 000 元以內,受損面積累計5.4 hm2,損失金額累計1.61萬元;69戶無受損,包括25戶有農田和44戶無農田受訪者。

3.3 居民對野豬危害的訴求

從受訪民眾反映的情況表明,92.00%的民眾認為過去3 a當地野豬的數量增多了,2.50%的民眾認為野豬數量沒有明顯變化,5.50%的民眾認為過去3 a野豬數量減少了。對未來野豬的數量變化上,88.50%的民眾希望野豬數量減少,8.50%的民眾希望野豬數量維持現狀,3.00%的民眾希望野豬數量增多。

農作物受損后,63.5%的居民希望獲得政府補償,25.5%的居民表示可以購買野生動物致害險,通過保險公司來補償損失;另外,有9.0%的居民表示由居民自行承擔損失。關于政府補償或保險公司理賠標準,有40.0%的受損居民表示希望依據受損面積補償,每種作物單位面積定補償標準;其次有33.5%的受損居民表示希望能依據實際受損的金額,獲得全額補償;有16.5%的受損居民希望按照一定的比例補償損失,另有6.5%的居民表示補償受損作物的種苗成本。

3.4 受損農戶對野豬危害的防控方法及效果

調查顯示,溧水區部分受損居民針對野豬危害已做出了防控措施,主要包括設置障礙物(設置圍欄、陷阱等)、聽覺和視覺干擾(鞭炮、報警器等)。部分農戶為減少損失,已遷出野豬出沒區域或終止農林果蔬種植。

3.4.1 設置障礙物 受訪的居民普遍認為設置障礙物是直接有效緩解人獸沖突的方法,障礙物的種類包括籬笆圍欄、電網圍欄和壕溝陷阱。研究表明,籬笆、電網圍欄、壕溝和陷阱均能有效地避免野豬的損害,但在實際使用中還存在造價高、維護成本高等問題。此外,電網圍欄和壕溝陷阱的使用增加人員傷害的風險,且電網容易誘發森林火災。

3.4.2 聽覺和視覺干擾 部分受訪的農戶使用了聽覺和視覺干擾(鞭炮、報警器等)對野豬進行驅趕,這種聽覺和視覺干擾的方式操作便捷、成本低。但這類方式只在初始階段有一定效果,當野豬對這些聲音和視覺裝置習慣之后就不再起作用了。此外,鞭炮和報警器的使用易造成擾民的問題。

4 結論與討論

4.1 溧水區野豬危害特征

野豬具有較強的生存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目前已成為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大型獸類,同時也成為人獸沖突的典型代表[8]。調查結果顯示,野豬的活動與溧水區當地作物成熟時間相一致,溧水區野豬危害農林果蔬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通常春末夏初是野豬產仔時期,野豬在繁殖哺乳期對食物的需求量增加[9-10],夏季林區及周邊區域可供野豬取食的食物種類豐富,主要有食用筍、中草藥和瓜果蔬菜等,滿足了野豬哺乳期對能量的需求。粟海軍等2018年對貴州赤水地區野豬危害情況研究發現,野豬危害的高峰期與繁殖期并無明顯時間對應,野豬對農作物的危害強度可能并不受繁殖哺乳期影響[1],這可能與野豬危害的地理位置和當地的食物豐富度有關。秋季野豬進入育肥期,需要快速積累脂肪為越冬做準備[1, 11],秋季也是林區周邊農戶作物成熟的季節,紅薯、玉米和花生為野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因此,秋季也是當地野豬危害最為嚴重的時期。當地紅薯和玉米等作物受損嚴重,不僅與其營養和適口性有關,可能還與其種植的地理位置和面積有關[10, 12],林地周邊適宜耕作的土地面積較小且較為片段化,當地農戶一般選擇種植適生的玉米和紅薯等作物,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損作物發生在林地周邊,此外,野豬進入林區周邊的玉米地取食具有較高的隱蔽性和食物可獲得性[1, 13]。

受訪居民表示,野豬在傍晚和夜間活動較為頻繁,可能是由于夜間溫度適宜或隱蔽性較好等原因。從野豬危害發生的生境看,有33.2%發生在道路和居民區附近,表明人為干擾不足以影響野豬種群分布,這與國內其他區域的研究結果相似,當野豬在林區內無法獲取足夠食物的時候,會采取冒險的行為進入居民區尋找食物[12]。為防范野豬對居民和游客造成人身傷害,建議野豬出沒地區,尤其是林地周邊居民夜間和傍晚減少外出,外出活動可結伴而行。同時,建立健全人員準入制度,禁止當地居民或游客進入林區或保護區非法獲取野生資源,禁止林區周邊居民非法占用林地從事農業活動。

調查中發現,野豬對農林作物的危害主要是踐踏和翻拱,而采食的比例較小。這可能與野豬頭骨和嘴部的結構有關,野豬習慣用嘴拱地,用獠牙翻拱土壤,啃食表層土壤下的植物根莖,土壤被翻動后,暴露了作物的根莖,從而破壞了植物的生長[14]。此外,野豬有泥浴行為,常在農田中打滾[15],相關研究表明,野豬對農作物造成的損失大部分是由野豬對農作物的踐踏造成的,而取食造成的農林作物損失僅占全部損失的10%左右[8]。

4.2 居民對野豬危害的態度

野豬致害事件影響到了人類的正常生產生活,因而促使人類產生了對待野豬的態度與相應的行為[16]。研究居民對野豬危害的態度,對于評估人獸沖突矛盾、制定合理的保護管理策略等均有重要意義[17]。

當遭受野豬人身威脅或造成經濟損失時,居民對待野豬的態度呈負面消極的[13, 18]。從溧水區受損情況看,受訪的居民累計受損種植面積超266 hm2,累計損失金額超500萬元。在溧水區,野豬致害對農林業整體的損失比例較小,但對受損農戶的經濟打擊較大,這也符合野生動物致害的一般規律[19-20]。訪談調查中發現,受野豬危害的居民更愿意接受調查,而未受野豬危害的居民持回避問卷的態度。問卷結果表明,59.5%的當地居民有農林作物受野豬危害,此外由于問卷調查覆蓋面有限,因此野豬實際的致害面積和損失金額與調查結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受訪居民普遍認為過去3 a當地野豬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有近九成的受訪居民希望未來野豬種群數量能得到有效控制,并逐年減少。

目前,野豬屬于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當地居民作物受損時只能通過驅趕的方式避免或減少損失,有部分損失嚴重的種植戶已探索性的開展野豬危害防控工作,但采取的措施較為簡單,主要包括設置障礙物(設置圍欄、陷阱等)、聽覺和視覺干擾(鞭炮、報警器等),這些措施對防控野豬危害的發生并無明顯效果,可能與這些措施較為簡單有關[21]。受訪居民反映這些簡單的防控措施只在初始階段起作用,待野豬熟悉了環境后就不再有驅趕作用[22]。在我國北方由于東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棕熊(Ursusarctos)、狼(Canislupus)等天敵物種的存在,野豬種群數量的增長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23]。但在江蘇地區,野豬在自然界沒有天敵物種的存在,可能是野豬種群數量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受訪居民表示,減少野豬危害的根本途徑是控制野豬種群數量,如能通過保險的方式對受損作物進行補償,野豬的保護將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和理解。國內已有部分省市開始實施野生動物致害險,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緩解了人獸沖突的矛盾[24]。

5 野豬防控建議

通過對野豬致害特征的調查,建議加強對林地周邊等重點區域的防控,嘗試性地采用多種防控措施來降低損失。同時,為緩解人獸沖突矛盾,促進當地社區居民共管,當地主管部門應盡早建立完善快速有效的野豬危害評估與損失補償機制,并積極引導和增強當地居民對野豬致害的容忍度與保護意識。同時,加強野豬種群動態監測,建立健全野豬致害管理和應急預警系統。雖然野豬致害的補償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獸沖突的矛盾、減少居民經濟損失和降低居民對野豬的敵對心理,但野豬致害補償并不能從本質上解決人獸沖突的矛盾。在必要的經濟補償后,如何有效避免居民人身安全及農林作物再次受到野豬的危害,是當前主管部門和相關機構急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猜你喜歡
溧水農林野豬
信陽農林學院作品精選
信陽農林學院作品精選
心手相連克難關,在溧水臺胞臺企助力抗疫在行動
南京溧水虎頭鞋:“四根針”里有文章
《天津農林科技》征稿啟事
萌萌的小野豬
溧水區小麥不同施肥模式效果試驗
禪意新中式建筑設計初探——以南京溧水2019G15地塊示范區為例
《天津農林科技》稿約
智慧的野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