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護理對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影響

2023-01-11 02:24信延芳王云花閆思玉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關鍵詞:內鏡黏膜護理人員

信延芳 王云花 閆思玉

(商河縣人民醫院 山東 濟南 251600)

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在治療之后能夠將病灶完全的清除掉,被廣泛應用于上消化道黏膜下早期腫瘤疾病治療中,該種治療方法解決了開腹手術對患者所造成的創傷及痛苦,可有效保護相關的器官和組織,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期間,完成了對可變換角和高分辨率的應用,為手術治療工作的實施及開展奠定了基礎,其所展現出來的優勢包括出血量低、創傷小、視野清晰等優勢,完成了對患者多部位及多次治療,對患者并發癥的產生具有預防作用[1]。因此,為了確保手術治療工作的順利實施及開展,建議將全程護理方法用于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護理中,選取8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所取得的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2例接受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治療的患者,病例選取時間為2020年1月份-2021年12月份,隨機分組。對照組41例,男20例,女21例,61-82(72.5±2.6)歲;觀察組41例,男19例,女22例,62-84(73.2±2.8)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在本次研究中選取的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上消化道黏膜下腫瘤患者;②病例資料完整;③理解及溝通能力強;④可獨立完成書寫及閱讀。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肺等功能異常者;②意識障礙及精神疾病者;③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患者實施常規檢查,并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服務,監測患者在住院期間的體征及臨床癥狀變化情況,要求患者應禁飲禁食,并做好腸道準備,對患者實施活動指導和飲食指導。

觀察組,全程護理,(1)構建全程優化護理小組:小組組長的職位由護士長來擔任,在對患者實施護理之前,會分析患者的病例特點,由護士長對小組中的其他成員進行急救措施和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相關知識培訓,并對小組中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考核,對于一些成績合格的護理人員,可參與到本次研究活動中來,以便能夠為廣大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2)心理護理:由于很多接受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治療的患者,均缺乏對該種手術治療方法的認知和了解,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憂慮、恐懼和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為了能夠促使患者積極的接受疾病治療,護理人員應詳細為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具體方法,與該種手術治療方法的相關知識,為什么要接受該種手術治療方法,以使患者的擔憂心理情緒能夠消除掉。另外,應詳細為患者講解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成功治療案例,以促使患者的疾病治療自信心得以顯著增強。(3)術前護理:應詳細對患者的過敏史、病史等相關資料,為了能夠更為透徹地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可使用心電圖、凝血及血常規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檢查,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方式以此來充分的了解到患者在最近一周之內有無服用過抗凝血藥物,對于一些服用過抗凝藥物的患者,需要停藥7d,之后再接受手術治療。在手術之前,要求患者的禁食禁飲時間控制在8個小時,并對手術治療期間所使用到的物品是否準備齊全,并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手術姿勢,并為患者做好靜脈通道建立。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準備好相關的醫療器械,為手術治療提供硬件支持。對于一些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插尿管,以此來提升患者的身體舒適度,確保手術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4)術中護理: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嚴密的觀察,并做好患者口腔中的清潔處理,防止口腔不潔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誤吸現象,進而引發窒息情況的出現。對于一些非手術部位,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保暖處理,以防止患者受涼。護理人員應積極配合醫生的工作,護理人員需要為醫生做好醫療器械傳遞,以此來配合手術醫生的工作,提升手術效率,確保手術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5)術后護理:做好手術治療期間使用到的器械分類處理,清洗醫療器械之后,并將其放回到原有的位置處,以便相關部門人員能夠及時進行回收消毒處理。記錄好術中的病理標本,當記錄完成之后需要及時將其送入到病理科中。將患者送入到復蘇室中,對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壓等指標進行嚴密的監測,并等待患者是否完全清醒。當發現患者清醒之后,需要對患者有無出現皮下氣腫、嘔吐、便血等不良反應進行觀察,若未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可將患者送回到病房中去。叮囑患者在手術之后的24-72個小時之內應禁食,到進食時間后可進食一些流質類食物,并要求患者應減緩進食的速度,不要進食過快,當患者的病情恢復好轉之后,要求患者可逐漸恢復到正常的飲食狀態。在手術結束之后可給予患者黏膜保護劑及抗生素等相關藥物,并叮囑患者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不舒服癥狀之后,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以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6)出院指導:要求患者在出院之后,應定時進入到醫院中接受復查,以便能夠充分的了解到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復查的時間為出院之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能夠盡早將患者的病變遏制住,對腫瘤復發具有預防作用。

1.3觀察指標

(1)觀察手術指標,包括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疼痛評分使用VAS(視覺模擬量表)進行評估,在白紙上畫一條長為10cm長的線,分成10個等份,每個等份1cm按照從0至10標注好,要求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感在紙上進行標注,0分:0cm,患者無疼痛感;1-3分:1-3cm,患者出現輕度疼痛;4-6分:4-6cm,患者出現中度疼痛感;7-10分:7-10cm,患者出現重度疼痛感。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強[2]。(2)并發癥發生率。(3)生活質量評分,使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4)護理有效率: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未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對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消失或加重,對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3]。

1.4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手術指標

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1 手術指標

2.2并發癥發生率

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并發癥發生率[n(%)]

2.3生活質量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生活質量評分(分)

2.4護理有效率

護理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護理有效率[n(%)]

3 討論

上消化道腫瘤是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的一種疾病,對于患者有致死風險,在發病的早期階段,由于病灶處于黏膜的下層部位處,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會促使患者的病灶范圍隨之而增大,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4]。在疾病臨床治療期間主要是使用手術治療方法,經手術治療之后,能夠徹底地完成對患者疾病的根治,通過對該種手術治療方法進行了解可知,具有對機體的損傷小、微創性等優勢,可消除掉患者的病灶,解決了開腹手術治療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弊端,且患者對該種治療方法有較高的認知度[5]。全程護理方法本身屬于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在護理工作期間以“患者為中心”,會為患者提供安全性及專業化的護理服務,為患者制定出了高效及快捷的護理服務,疾病救治效果顯著提升[6]。

本文研究結果為,術后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護理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可知,全程護理方法在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護理中具有可行性,在該種護理方法之下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護理人員本身掌握了專業化的護理知識,以便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護理計劃更為完善,護理工作具有科學性、高效性和嚴謹性。從心理護理、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出院指導幾方面出發開展護理工作,通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使患者的疾病治療依從性得以大大提升。通過給予患者術前護理,做好了術前準備工作,準備好了相關的手術醫療器械,對手術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促進作用。通過給予患者術中護理,在手術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會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手術操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手術時間得以縮短。在術后護理中,會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給予患者飲食管理[7]。通過給予患者出院指導,教會患者出院之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叮囑患者應定期進入到醫院中接受復診。經過以上護理,完成了對患者的全程護理服務,護理效果突出,建議在疾病臨床護理中大力使用[8]。

綜上所述,在內鏡上消化道黏膜腫瘤切除術護理中使用全程護理方法,有助于優化患者的手術指標,減輕患者疼痛感,預防并發癥,臨床癥狀消失,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猜你喜歡
內鏡黏膜護理人員
眼內鏡的噱頭
Tiger17促進口腔黏膜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遷移
淺談護理人員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策略
大探頭超聲內鏡在上消化道較大隆起病變中的應用(附50例報告)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竇黏膜脫垂10 例臨床效果報道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早期胃癌診療中的應用
82例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陰道縮緊術臨床觀察
早期胃癌的超聲內鏡診斷及內鏡下治療效果分析
在醫院編外護理人員中推行人事代理擇優同工同酬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