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氮水平下AM真菌對油茶幼苗生長、根系形態和光合特性的影響

2023-01-12 09:14黃雨軒沈輝龍黃偉豪張林平
經濟林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光化學侵染油茶

黃雨軒,葉 媚,熊 靜,沈輝龍,黃偉豪,張林平,吳 斐

(江西農業大學a.林學院;b.鄱陽湖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45)

油茶Camellia oleifera隸屬山茶科Theaceae,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1]。茶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被譽為“東方橄欖油”[2-3]。由于全國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國內食用植物油供給缺口不斷擴大,發展油茶產業是保障國內油料供給、緩解糧油爭地的有效途徑[4-6]。油茶主要分布在酸性紅壤地區,土壤養分匱乏,而油茶林對氮的需求量大,氮肥的低利用率是油茶集約化生產中的主要問題[7],不僅增加了經營成本,還因活性氮流失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叢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隸屬球囊菌門Glomeromycota,能與大約80%的陸生植物根系形成共生體[8]。大量研究結果表明,AM真菌對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生長具有積極作用,為了減少化肥施用量,AM真菌作為生物菌肥的潛力受到廣泛關注[9-10]。張學林等[11]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下,接種AM真菌可以改善玉米Zea mays根系特性,增強其氮素吸收能力??状贡萚12]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減量施肥水平下接種AM真菌對甘蔗Saccharum生物量的提高作用顯著高于常規施肥水平。韋正鑫等[13]的研究結果表明,AM真菌可以顯著提高滇重樓Paris polyphylla的光合作用強度,但不同AM真菌的接種效果存在差異。油茶是菌根植物,前人的研究結果表明,AM真菌可以通過改善油茶的根系結構,促進油茶對礦質元素的吸收,增強油茶葉片的光合作用[14]。目前,有關不同氮水平下AM真菌對油茶生長影響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中通過盆栽試驗,探究不同氮水平下,2種AM真菌對油茶幼苗生長、根系形態和光合特性的影響,旨在了解促進油茶生長的最佳氮水平和AM真菌,為AM真菌作為生物菌劑的研發與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植物。選用高產油茶品種長林53作為供試植物,種子采自江西星火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20年12月將種子用0.1%的KMnO4進行表面消毒5 min,并埋藏于滅菌沙中催芽。待種子萌發,選取長勢一致的幼苗作為研究對象。

2)菌種。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購自長江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所,使用玉米和三葉草Trifolium pretense作為宿主植物,以滅菌沙為基質,進行擴繁。菌劑包括菌絲、孢子(34個/g)、宿主根及基質。

3)基質。供試土壤采自江西農業大學校園內,為紅壤土。土壤基本理化性質:pH值6.2,有機質含量22.35 g/kg,有效磷含量2.30 mg/kg,銨態氮含量8.75 mg/kg,硝態氮含量2.04 mg/kg。土壤過篩(2 mm),經高溫滅菌(121 ℃,2 h)處理,消除土著微生物的干擾。河沙過篩(2 mm),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后干熱滅菌(180 ℃,4 h)。供試基質為滅菌土和滅菌沙(體積比1∶1)的混合物。

1.2 試驗設計

采用雙因素試驗設計:3個AM真菌水平(不接種、接種F.mosseae、接種C.etunicatum);4種氮濃度水平(0、3.75、7.50、15.00 mmol/L NH4NO3)。共12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20盆,共計240盆。每盆裝基質1 800 cm3。在接種處理中加入60 g菌劑;不接種處理中加入等量滅活菌劑(121 ℃,2 h),同時加入10 mL菌劑過濾液(1 μm尼龍網)。

2020年5月,每盆植入1棵油茶幼苗,確保根系與菌劑接觸。將盆栽放在江西農業大學基地大棚內,溫度25~28 ℃,相對濕度70%~75%。施氮處理前,每個月澆灌200 mL 1/4 Hoagland 營養液(136 g/L KH2PO4、101 g/L KNO3、236 g/L Ca(NO3)2·4H2O、246.5 g/L MgSO4·7H2O、 2.86 g/L H3BO3、1.81 g/L MnCl2·4H2O、0.22 g/L ZnSO4·7H2O、0.08 g/L CuSO4·5H2O、0.02 g/L H2MnO4·H2O、7.354 g/L C10H12O8N2NaFe)。

培養3個月,待AM真菌與油茶形成良好共生關系,開始施氮處理。每隔6 d分別澆灌200 mL濃度為 0、3.75、7.50、15.00 mmol/L的NH4NO3溶液,并配施1/4無氮Hoagland營養液(87 g/L K2SO4、115 g/L CaCl2、136 g/L KH2PO4、246.5 g/L MgSO4·7H2O、2.86 g/L H3BO3、1.81 g/L MnCl2·4H2O、0.22 g/L ZnSO4·7H2O、0.08 g/L CuSO4·5H2O、0.02 g/L H2MnO4·H2O、7.354 g/L C10H12O8N2NaFe),共澆灌10次,再培養1周后收獲,待測。

1.3 指標測定

1)AM菌根侵染率。參照Phillips等[15]的方法,每個處理隨機選取5株,將根系進行透明、軟化、酸化、染色、脫色和制片,采用放大十字交叉法統計AM真菌侵染率(具有菌根結構的交叉點數量占總交叉點數量的百分比)。

2)形態指標。使用卷尺測量油茶植株的高度,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地徑。使用Espon Perfection V700 Photo型掃描儀對油茶幼苗整體根系進行掃描,使用WinRHIZO(Pro2012)根系軟件分析根系形態。

3)氣體交換參數。每株油茶選取3片健康完整的葉片(頂芽下的第3~5片),使用LI-6400便攜式光合儀(LI-COR公司,美國)測定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16]。

4)葉綠素熒光參數。在測定之前,先對植株進行30 min暗處理,每株油茶選取3片完整展開葉,使用PAM-2500便攜式調制葉綠素熒光儀(Walz公司,德國),測定最大光化學效率(Fv/Fm)、實際光化學效率(ΦPSⅡ)、非光化學猝滅(qN)和光化學猝滅(qP)。

1.4 數據分析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檢測接種AM真菌處理、施氮處理及其交互作用對所有測定指標的影響,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中的 Duncan’s檢驗法檢測不同處理間的差異(P=0.05)。使用Origin 2019軟件繪制柱狀圖。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進行綜合評價,并選出最佳氮水平和AM真菌。

2 結果與分析

2.1 接種AM真菌及施氮對油茶生長和侵染率的影響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的AM真菌侵染率如圖1所示。不接種處理根系未被AM真菌侵染,在不同菌劑間菌根侵染率無顯著差異。由圖1可見,隨著氮濃度的增加,C.etunicatum和F.mosseae對油茶根系的侵染率呈現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最高,分別為41.74%±6.77%和38.34%±7.39%,在15.00 mmol/L NH4NO3濃度下最低,分別為23.67%±3.25%和24.19%±3.46%。

圖1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的AM真菌侵染率Fig. 1 Effects of AM fungi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infection rate of AM fungi in C. oleifera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的株高和地徑如圖2所示。由圖2中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知:接種AM真菌和施氮處理對油茶幼苗株高和地徑的影響顯著(P<0.05);兩者的交互作用對地徑的影響顯著(P<0.05),對株高的影響不顯著(P>0.05)。隨著氮濃度的增加,接種和未接種油茶幼苗的株高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于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達到峰值;而油茶幼苗的地徑隨著氮濃度的增加呈現上升的趨勢。在不施氮條件下,接種C.etunicatum使油茶幼苗株高提高了14.88%,接種F.mosseae使油茶幼苗株高提高了3.88%,接種C.etunicatum的油茶株高顯著高于接種F.mosseae的處理(P<0.05)。在 3.75、7.50和 15.00 mmol/L NH4NO3濃度下,接種F.mosseae使油茶株高提高的幅度(12.68%、12.04%和12.93%)大于接種C.etunicatum的提高 幅 度(10.55%、0.73%和10.22%)。 在0和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接種C.etunicatum顯著增加了油茶幼苗的地徑(23.35%和13.23%)(P<0.05)。在0、3.75和7.50 mmol/L NH4NO3濃度下,接種F.mosseae顯著增加了油茶幼苗的地徑(16.92%、16.68%和11.73%)(P<0.05)。

圖2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的株高和地徑Fig. 2 Effects of AM fungi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of C. oleifera

2.2 接種AM真菌及施氮對油茶根系形態的影響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根系的各形態指標見表1。由表1中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知:接種AM真菌及施氮對油茶根系的長度、平均直徑、體積和表面積有顯著影響(P<0.05);兩者的交互作用對根系的表面積、體積和平均直徑有顯著影響(P<0.05),對根系長度無顯著影響(P>0.05)。隨著氮濃度的增加,接種和未接種油茶根系的長度、平均直徑、體積、表面積均呈現先增、后降的趨勢,根系的長度、體積和表面積在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達到峰值。在4種NH4NO3濃度下,與未接種和接種C.etunicatum的油茶幼苗相比,接種F. mosseae顯著增加了油茶幼苗根系的長度(除0和3.75 mmol/L NH4NO3外)、體積和表面積(P<0.05)。在0和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接種F. mosseae的油茶幼苗根系的平均直徑顯著高于未接種植株(P<0.05)。

2.3 接種AM真菌及施氮對油茶氣體交換參數的影響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葉片的氣體交換參數如圖3所示。由圖3中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知,接種AM真菌處理和施氮處理對凈光合速率、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有顯著影響(P<0.05);兩者的交互作用對胞間CO2濃度有顯著影響(P<0.05),對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和氣孔導度的影響不顯著(P>0.05)。隨著氮濃度的增加,油茶凈光合速率呈先升高、后逐漸穩定的趨勢。在0、3.75和15.00 mmol/L NH4NO3濃度下,接種F.

mosseae使油茶凈光合速率提高的量顯著高于接種C.etunicatum(P<0.05)。在4個氮濃度下,接種F.mosseae顯著提高了油茶的凈光合速率(20.00%、28.01%、17.52%、22.04%)、胞間CO2濃度(4.59%、11.74%、1.72%、5.90%)和蒸騰速率(25.95%、38.73%、22.74%、28.95%)。

表1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根系的各形態指標?Table 1 Effects of AM fungi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root morphological index of C. oleifera

圖3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葉片的氣體交換參數Fig. 3 Effects of AM fungi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the gas exchange parameters of C. oleifera

2.4 接種AM真菌及施氮對油茶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葉片的葉綠素熒光參數如圖4所示。由圖4中的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知,接種處理對油茶葉片的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光化學猝滅和非光化學猝滅有顯著的影響(P<0.05),施氮處理對油茶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和光化學猝滅有顯著影響(P<0.05);兩者交互作用對油茶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光化學猝滅和非光化學猝滅有顯著影響(P<0.05)。隨著氮濃度的增加,接種與未接種油茶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光化學猝滅和非光化學猝滅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圖4)。在4個氮濃度下,接種F.mosseae顯著提高了油茶的最大光化學效率(16.23%、26.63%、16.92%、33.18%)、實際光化學效率(37.61%、32.27%、33.10%、29.38%)、光化學猝滅(13.88%、8.89%、3.97%、4.74%)和非光化學猝滅(16.94%、24.07%、17.60%,除15 mmol/L NH4NO3外);接種C.etunicatum顯著提高了油茶最大光化學效率(11.01%、11.13%、9.96%、20.77%)和實際光化學效率(33.10%、25.01%、32.51%、28.96%)。在4個氮濃度下,接種F.mosseae后油茶最大光化學效率的增量顯著高于接種C.etunicatum(P<0.05)。在0和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接種F.mosseae后油茶實際光化學效率的增量顯著高于接種C.etunicatum(P<0.05)。

圖4 不同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下油茶幼苗葉片的葉綠素熒光參數Fig. 4 Effects of AM fungi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C. oleifera

2.5 油茶幼苗生長、根系形態和光合特性的綜合評價

為篩選適宜油茶生長的最佳氮水平和AM真菌,采用PCA分析方法對不同氮素水平和AM真菌處理下油茶的根系形態、光合特性和生長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將株高、地徑、根系長度、根系平均直徑、根系體積、根系表面積、凈光合速率、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氣孔導度、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光化學猝滅和非光化學猝滅這14個指標作為原始指標,將數據標準化后進行PCA分析。根據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將原始指標分成14個主成分,前2個主成分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84.56%,說明這2個主成分可以反映出原始指標的大部分信息(表2)。

表2 油茶幼苗的生長、根系形態和光合特性指標的主成分分析結果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C. oleifera seedlings growth, root morphology and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s

由表2可知,根系長度、根系表面積、凈光合速率和最大光化學效率的載荷值均大于0.9,對第1主成分起主要作用,第2主成分中載荷值最大的為株高。根據2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和因子載荷,得出各主分分值計算公式:

式中:Y1和Y2分別表示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的得分;X1~X14分別表示株高、地徑、根系長度、根系平均直徑、根系體積、根系表面積、凈光合速率、胞間CO2濃度、蒸騰速率、氣孔導度、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光化學猝滅和非光化學猝滅的標準化后的特定值。

經計算可得主成分綜合得分及排序(表3),結果表明無論是否接種AM真菌,各施氮處理按油茶苗的綜合得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均為3.75、7.50、15.00、0 mmol/L NH4NO3;同一氮水平下,各接種處理按油茶苗的綜合得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接種F.mosseae、接種C.etunicatum、不接種處理。因此,3.75 mmol/L NH4NO3和F.mosseae分別是增強油茶的光合作用和促進其生長效果最佳的氮水平和AM真菌。

表3 接種AM真菌及施氮處理的主成分得分及排序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and ranking of AM inoculation and nitrogen treatments

3 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F.mosseae和C.etunicatum均能與油茶形成良好的共生關系,改善根系形態,增強光合作用,促進其生長。相較于C.etunicatum,接種F.mosseae提高油茶的株高和地徑、改善根系形態、增強光合作用的效果更佳。在4種氮濃度水平(0、3.75、7.50、15.00 mmol/L NH4NO3)中,3.75 mmol/L NH4NO3是促進油茶生長的最適氮水平。

AM真菌是一類專性活體營養共生微生物,對宿主植物根系的侵染是其功能發揮的前提。土壤中的氮含量影響AM真菌對根系的侵染率[17],Calabrese等[18]經研究發現高氮條件下AM真菌對毛果楊Populus trichocarpa的侵染率比低氮條件下更高,而Pan等[19]經研究發現高氮降低了AM真菌對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侵染率。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施氮濃度的增加,AM真菌對油茶根系的侵染率先增加、后降低。這可能是因為不施氮條件下,土壤中養分匱乏限制了AM真菌的菌絲生長和孢子發育,隨著土壤中可利用的礦質營養增多,宿主植物對AM真菌的依賴性可能會降低,并且光合產物向AM真菌的分配減少[20],從而導致AM真菌對油茶的侵染率下降。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和礦質養分的主要器官,根系形態影響植物根系對水分和礦質養分的吸收。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氮濃度的增加,油茶幼苗根系長度、體積和表面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3.75 mmol/L NH4NO3濃度下達到峰值。該結果與王樹起等[21]得出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適宜水平的氮能促進根系生長,而高氮條件下土壤中硝酸鹽含量過高,抑制植物生長素的生物合成,或限制生長素從枝向根的轉移,從而抑制根的生長[22]。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菌根化植物的根系長度、根系表面積和根系體積等均顯著高于未菌根化植物[23-24]。前期研究結果表明,接種C.etunicatum顯著增加了油茶根系的長度、體積、投影面積等[14]。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接種F.mosseae和C.etunicatum均能促進油茶根系的生長,且接種F.mosseae比接種C.etunicatum對油茶根系生長的促進效果更好。

光合作用為油茶生長發育提供物質基礎,直接影響油茶的品質和產量[13]。氮是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施氮對植物的葉綠素熒光特性及光合作用有明顯的調節作用[25]。袁德梽[26]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施氮水平的提高,油茶光合特性變化由強到弱依次為中氮(40 g/m)、高氮(50 g/m)、低氮(20 g/m)。本研究結果表明,隨氮濃度的升高,油茶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和株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3.75 mmol/L NH4NO3是改善油茶光系統Ⅱ性能和促進生長的最佳氮水平。接種AM真菌能有效提高許多木本植物的光合速率,促進植物生物量的積累和植株的生長發育[27]。本研究結果表明,接種2種AM真菌均顯著改善了油茶的氣體交換參數和葉綠素熒光參數,提高了油茶的株高和地徑,該結果與黃京華等[28]、林宇嵐等[29]、歐靜等[2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因為接種AM真菌可以提高宿主植物的葉綠素含量,有利于其捕捉光能,從而改善了油茶的光合特性和生長狀況[30]。

AM真菌對宿主植物的影響存在種間差異[28]。韋正鑫等[13]研究了28種AM真菌對滇重樓光合特性和生長的影響,發現5種AM真菌對滇重樓的促生效果好于其他23種。黃京華等[28]發現F.mosseae對黃花蒿營養吸收的促進作用高于變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本研究結果表明:不施氮條件下,接種C.etunicatum的油茶株高顯著高于接種F.mosseae的植株;施氮后,接種F.mosseae的油茶株高、最大光化學效率、實際光化學效率、根系長度、根系體積、根系表面積的增量高于接種C.etunicatum的植株。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在相同氮水平下,接種F.mosseae處理的排序均優于接種C.etunicatum處理,因此接種F.mosseae比接種C.etunicatum更適用于促進油茶幼苗的生長。

本試驗中從油茶生長、根系形態和光合特性的角度探究了適合油茶生長的最適氮濃度和AM真菌,但尚不明確AM真菌促進油茶吸收和利用氮素的機制,在后續的研究中,將圍繞AM真菌對油茶吸收和轉運氮素的影響進行研究,探究AM真菌參與調控油茶氮營養的生理機制和分子機制。

猜你喜歡
光化學侵染油茶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花生黃曲霉侵染力
油茶種植市場展望及營造林技術探究
光化學反應在生物材料表面修飾中的應用
ToCV單獨侵染和TYLCV&ToCV復合侵染番茄植株上煙粉虱寄主適應性及寄主植物營養成分含量和防御反應變化
大白菜苗期根腫病抗性快速鑒定方法
家鄉的油茶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國光功能材料青年學者研討會
中國油茶花開的春天
新興縣老促會組織老區村油茶種植戶到羅定學習取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