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顧家為何歷六朝不倒

2023-01-14 07:21趙愷
華聲 2022年12期
關鍵詞:顧氏顧愷之江東

趙愷

顧氏家族能夠在六朝傳承十幾代,延續數百年,到明清再次大放光彩,不是偶然現象。

歷史上許多顯赫的家族,因為與政治深度綁定,難逃興衰周期。在這場“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權力游戲中,還是有成功特例的,崛起于漢末三國時期的吳郡顧氏便是其中之一。

顧雍和顧氏的崛起

戰國中期,一度稱霸東南的越國為楚國所滅后,勾踐的子孫遷居浙南,定都東甌,史稱東甌國。漢武帝時期,東甌國為漢朝兼并。東甌王姒搖之子被封為顧余侯,子孫選擇以顧為氏。至東漢末年,顧氏已經發展為在吳郡地區頗有影響力的大族。

顧雍出生于漢靈帝執政的建寧元年(公元168年),《三國志》中并未記錄其父親及祖父的相關信息,僅有裴松之引用今已散佚的《吳錄》,稱顧雍的曾祖父顧奉曾擔任過潁川郡的太守。作為一部完全站在孫吳政權立場上敘事的史書,《吳錄》竟然也沒有對顧雍的身世進行渲染,想必是家族真的沒有什么亮點可言了。

能夠跟隨東漢名士蔡邕學習琴技和書法,可謂是顧雍人生的轉折點。當時的蔡邕為了躲避政治迫害,長期避禍于江東,并非是依附董卓后位高權重的情狀,對于顧雍這樣的學生自然是鼓勵為主,顧雍也通過這段求學經歷積累了足夠的聲望和人脈。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左右,顧雍成功通過舉薦被任命為合肥縣長。此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又先后任職于婁縣、曲阿和上虞。這些地方恰恰都位于孫策自廬江南下平定江東的進軍路線之上。顧氏家族屬于江東諸多士族之中最早能夠審時度勢與孫氏集團展開合作的,正是出于對這份支持的回報,孫權此后不斷為顧雍加官晉爵,最終顧雍被封為醴陵縣侯和孫吳政權的丞相。

顧雍能夠得到孫權的高度信任,歸結于其謹言慎行的處世哲學,宣稱顧雍平時里更是“不飲酒,寡言語,舉動時當”,在深思熟慮之后,一旦發表意見便常常能夠一語中的。所以,孫權有“顧君不言,言必有中”的評價。

赤烏六年(公元243年),七十六歲的顧雍病逝。顧氏家族已然成為孫吳集團內部數一數二的政治豪門?!邦?、陸、朱、張”被并稱為江東四大家族。然而,孫吳政權覆滅后,四大家族又不得不面對新一輪的政治洗牌。

顧榮的亂世生存哲學

元康二年(公元292年),顧雍的孫子顧榮與陸遜的孫子陸機、陸云一同來到西晉首都洛陽,但晉朝權貴也依舊沒有給予這些孫吳遺臣以足夠的肯定和重視。面對傲慢與偏見,陸機采取了決絕的態度予以回擊,而顧榮卻選擇了積極融入,為此甚至一度引來昔日好友陸機的不滿和挖苦。諷刺的是,席卷洛陽的“八王之亂”中,自詡清高的陸機卻到處政治投機,最終兵敗身死。顧榮卻利用自己的政治資源救下了很多人,熬到八王之亂的尾聲,回到了故土。在江東,廣陵度支陳敏企圖割據自雄,極力拉攏顧榮。

顧榮清醒地認識到,陳敏不具備政治才干,于是聯系江東實力派人物,將陳敏擒殺。顧榮因此得到瑯琊王司馬睿的高度重視,司馬睿親自前往顧榮府邸進行拜會。顧榮的全力擁護司馬睿,成為東晉的從龍之臣。

顧榮深知政治的兇險,在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后,始終保持著超然的游離狀態。一方面,顧榮不斷向司馬睿和王導舉薦江東士族子弟,一方面又不斷稱贊王導安定江東的功績,表達江東愿意接納晉室的態度。正是有了顧榮這座橋梁,司馬氏才能在江東立足。

顧氏屹立千年的真正原因

顧氏名人并不在少數,其中最鮮活有趣的或許當屬有著“才絕”“畫絕”和“癡絕”三絕之稱的顧愷之?!稛o錫顧氏宗譜》記載,顧愷之祖父是顧榮之子。

顧愷之是個喜歡戲謔的人,因此仕途不順。顧愷之的最后一任領導是桓溫之子桓玄,從年齡上來看,顧愷之自然是桓玄的長輩,但從級別上說又是下屬。已經成熟圓滑的顧愷之雖然時常和桓玄開開玩笑,卻始終保持著適度的分寸,桓玄對顧愷之頗為信任,任命顧愷之為散騎常侍。

整個南朝時期,顧家依舊在吳郡等地頗有聲望,家族從劉宋到南陳,綿延數代,經久不衰,經歷了宋元的短暫沉寂后,在明清重新大放光彩,明朝重臣顧憲成重建東林書院,題寫了著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惫膭钭x書人當胸懷天下、勇于承擔,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更延續了祖先博學的家風,撰寫經濟、地理著作,影響深遠,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族優良的家風家學傳統。

六朝時期,九品中正制使得社會上出現互相標榜稱揚之風,世族更愛品評之風。為了更好地獲取仕進機會,家族內長輩常對晚輩進行褒揚以提高家族聲譽,通過家族成員贊譽子弟、予以扶持也顯現出濃郁的宗族情誼。清人李慈銘指出:“晉、宋、六朝膏粱門第,父譽其子,兄夸其弟,以為聲價?!鳖櫴霞易宓綎|晉后期開始顯現衰落之跡,家族長輩便采用此方法表示對后輩成才的殷切之情。

《晉書·顧和傳》載:“和二歲喪父,總角便有清操,族叔榮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興吾宗者,必此子也?!眳强ゎ櫴吓c其他世家大族大多具有姻親關系,榮辱進退皆為一體,因此世族子弟除受到本族長輩標榜之外,外戚也常常出于維護家族門第之旨,對子侄輩進行褒揚。顧協年幼時便因玄學才能被外祖父張永嘆曰“顧氏興于此子”。

吳郡顧氏家族在進行家庭教育時,除對家風傳統重視之外,還包括以具體事件為因由,順勢對子弟進行訓導,即所謂的“機會教育”。此外,父輩臨終前的遺命之言,亦是教育子弟的重要內容。

在顧氏家族成員存世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對國家政務和民生福祉的關心。這些作品或針對政治問題提出建議;或對關系到百姓生活的政策實施發表意見決策,針砭時弊、指出利害;或對國家禮樂制度文化的建設提出肯綮意見。顧氏家族在動蕩的朝政更替中不遺余力地發揮著家族自身的影響力,同時在這些作品中彰顯著顧氏家族成員忠君為國、關心民瘼、堅守禮樂治國的情懷與操守。

在戰亂頻仍、朝政屢次更替的六朝風云之中,江東地區的世家大族也不得已面臨鼎革之變、改換門庭的窘境,許多官員在面對繁蕪的朝政時,往往采取懈怠懶散的消極態度,將此視為逃避時事、明哲保身的重要法寶,很難做到從一而終地跟隨某一朝廷。正是在此背景下,顧氏家族具有鮮明的獨特性。顧氏家族成員自幼便接受儒學文化的浸染與熏陶,加上家族內部長輩的有意培養與提攜,因此對國家、君主的忠誠與愛戴之情深深滲透在每位家族成員的血液之中。

顧氏家族能夠在六朝傳承十幾代,延續數百年,到明清再次大放光彩,不是偶然現象,是政治環境、經濟基礎、文化功能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2022年11月9日

猜你喜歡
顧氏顧愷之江東
“顧氏外科”師承教育融于中醫外科學住培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不要將就,要講究
詩書傳家,名士風流
“遷想”與“妙得”——顧愷之《洛神賦圖》品鑒
《魯迅全集》注釋一誤
泛川派華陽顧氏古琴藝術的傳承
《洛神賦圖》之三
江東富強 直銷迷途知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