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視角下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責任核算與分布特征研究

2023-01-16 08:16劉曉宇張力小周長波翟明洋李廣宇
中國環境管理 2022年6期
關鍵詞:東北地區制造業原則

劉曉宇,張力小,周長波,翟明洋,李廣宇

(1.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北京 100029;2.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北京 100875)

引言

氣候變化的全球性要求世界各國參與其中并采取減排行動。當前,關于氣候變化的爭論主要在于如何公平分配碳排放責任。應對氣候變化可以被視為公共產品,若不能有效解決碳排放責任分配問題則會導致“公地悲劇”,可能損害或推遲氣候政策[1]。因此,必須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通過定量核算將碳排放責任分配給有關的經濟主體,推動世界各國參與應對氣候變化。

我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一項重大進展,顯示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承擔起全球領導力的決心。為了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我國積極制定實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目前已基本建立“1+N”政策體系,通過完善政策制度促進“雙碳”工作落地實施。其中,國務院印發的《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要求各地區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峰目標,因地制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結合本地區資源環境稟賦、產業布局、發展階段等制定地方達峰方案??茖W核算碳排放責任是厘清各地區碳排放現狀、確定合理達峰目標的基礎,通過分析碳排放分布特征識別減排重點領域和行業,能有效推動各地區制定有效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促進區域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目前,常用的碳排放責任核算方法主要有生產者責任原則、消費者責任原則和收入者責任原則[2]。

1 文獻綜述

生產者責任原則認為生產者在經濟活動中因燃燒化石燃料或者工業生產過程的化學反應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應承擔碳減排責任。該原則規定了國家和地區只需對行政管轄范圍內產生的碳排放承擔責任,以屬地為標準的原則在碳排放核算時邊界清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便于推廣和利用。但在貿易自由化、生產碎片化的背景下,生產者責任原則不考慮通過區域貿易轉移的碳排放,會導致碳泄漏,為某些國家利用跨國產業轉移和貿易進行環境規避提供了可能性[3,4]。

消費者責任原則是對生產者責任原則的補充,該原則基于“自下而上”的視角,認為消費是驅動生產的重要因素,因此消費是碳排放的動力和源頭。人們多元化的產品需求刺激生產者開展生產活動,消費者通過消費產品獲得了商品效用,理應對碳減排負主要責任[5,6]。消費者責任原則有助于碳貿易平衡,可有效規避生產者責任原則引起的“碳泄漏”等問題[7,8]。然而,消費者責任原則碳排放責任界定超越了行政邊界,其核算結果的精確性、政策層面的可操作性等問題也存在一定爭論[9,10]。

為了從供給側提供碳減排策略,學者們提出了收入者責任原則,該原則考慮由要素供給者獲得收入而產生的碳排放。收入者雖然在生產過程中并沒有直接產生碳排放,但為下游企業要素使用過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提供了可能,并認為收入者應承擔更多碳減排責任。收入者責任原則為碳排放責任核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卻可能產生責任與發展相割裂的問題[11],也會削減生產主體的減排動力[12],不利于整體減排目標的實現。

以上三種原則將責任承擔者確定為供應鏈上某一單獨主體,但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個主體都不可能只以一種身份出現,在不同的經濟關系中生產者也可能分別扮演供應者和消費者。不同責任原則針對的排放主體不同,采用不同責任原則的碳排放核算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亟須從不同視角分析碳排放責任分配方式,并探討潛在的碳減排路徑。在國家減排目標分解政策的驅動下,我國碳排放責任研究在省域層面取得了一定成果[13-15],然而由于數據可得性的制約,現有研究對于城市層面的多種碳排放責任原則研究不足。城市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也成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關鍵[16]。從不同責任原則分析城市碳排放的空間分布、產業特色、減排政策等方面仍有挖掘空間,有待進一步充實。

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鑒于其獨特的發展歷史以及與蘇聯的地緣政治關系,東北地區成為我國最早的工業化地區,形成了資源型、排放密集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曾領先于其他地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深入,中央政府將經濟發展重點轉移到沿海地區。由于重工業比重過高、忽視環境保護以及產能落后等問題,東北地區的經濟轉型困難重重,其經濟發展逐漸滯后,資源枯竭、環境惡化、人口流失、經濟衰退等問題日益嚴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央政府于2003 年啟動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并通過一系列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了這一戰略,旨在通過再工業化幫助注入資本,刺激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仍然嚴重依賴化石能源消費和重工業發展,并帶來嚴重的碳排放問題。在振興東北戰略的推動下,東北地區面臨經濟復蘇和綠色低碳的雙重壓力,城市碳排放責任研究將有助于不同城市采用差異化的減排策略實現低碳發展。

本研究分別從生產者責任原則、消費者責任原則、收入者責任原則三個視角構建城市碳排放核算模型,計算了2012 年東北地區36 個城市的碳排放,并分析城市碳排放的差異性特征,以期為東北地區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

2 研究方法與數據

2.1 研究區概況

本研究選取東北地區36 個城市為研究對象。其中,沈陽市、長春市和哈爾濱市分別為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省會城市,且它們與副省級城市大連市,同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也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機械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方面占據重要地位。鞍山市、本溪市、遼陽市和遼源市等以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制造業為主要產業;阜新市、白山市、雞西市、鶴崗市和七臺河市等以煤炭為主要資源,而大慶市、盤錦市和松原市則主要生產石油類能源產品。東北地區各城市的資源分布及產業結構差異較大,城市類型較為豐富,這些城市的碳減排方式將為我國其他城市的低碳發展提供參考。

2.2 模型構建

在生產者責任原則視角下,城市碳排放責任采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推薦的方法進行估算,碳排放可分為兩部分:行業部門化石能源消費碳排放和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行業部門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可計算為:

式中,Cenergy為行業部門化石能源消費碳排放總量;i代表化石能源類型(i∈[1,17]);j代表行業部門(j∈[1,45]);Cij為j部門i種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ADij為j部門i種化石能源的活動數據(能源消費量);NCVi為凈熱值,即每物理單位i種化石燃料產生的熱值;CCi為碳含量,表示i種化石燃料產生單位凈熱值的碳排放量;Oij為j部門i種化石能源的氧化效率。

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指的是產品生產過程中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核算結果計入相應的行業部門。本研究僅考慮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如下:

式中,Ccement為水泥生產過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ADcement為水泥生產的活動數據(水泥生產量);EFcement為水泥生產碳排放因子。

碳排放量(C)核算方法為:

由于城市尺度碳排放核算所需數據可得性不同,基于不同的假設構建的城市碳排放清單詳細描述參考Shan 等[17]。根據各城市各部門的總產出和碳排放,可以得到各城市各部門的碳排放強度(單位產出碳排放),如式(4)所示:

在消費者責任原則和收入者責任原則視角下,本研究基于多區域投入產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構建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責任核算模型。消費者責任原則碳排放核算模型基于Leontief 投入產出模型,是一個具有行向平衡方程的模型。行向平衡方程可以表示為:

將式(6)改寫成矩陣形式可以表示為:

式(7)還可以表示為:

其中,(I-A)-1為Leontief 逆矩陣,表示為滿足某一特定地區特定行業單位最終需求所需要的所有區域所有行業的總投入。結合碳排放強度矩陣,碳排放量(D)可以表示為:

收入者責任原則碳排放核算模型基于Ghosh 投入產出模型,是一個具有列向平衡方程的模型。列向平衡方程可以表示為:

將式(11)改寫成矩陣形式可以表示為:

式(12)還可以表示為:

其中,(I-B)-1為Ghosh 逆矩陣,表示由某一特定部門的單位初級投入實現的各地區各部門的總產出。結合碳排放強度矩陣F=,碳排放量(U)可以表示為:

2.3 數據來源

在核算生產者責任原則碳排放時,各城市各行業的化石能源活動數據以及水泥行業活動數據均來自各城市統計年鑒,碳排放因子參考Liu等[18]推薦的數據。核算消費者責任原則和收入者責任原則碳排放時采用的城市多區域投入產出表來自Zheng 的研究成果[19],其他數據均來自城市統計年鑒。

3 結果與分析

3.1 生產者責任原則視角下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特征分析

如圖1 所示,東北地區碳排放較大的城市為鞍山市、本溪市、長春市、大連市、哈爾濱市、沈陽市、營口市、吉林市和錦州市等,碳排放總量為5.67 億t,占東北地區城市排放總量的54%??傮w而言,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大部分來自化石能源燃燒,2012 年化石能源碳排放量的平均占比為96%,與煤炭相關的碳排放達到80%。從碳排放能源類型來看,原煤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平均占比為53%,其次是焦炭(13%)、柴油(7%)、洗精煤(7%)和其他煤炭產品(7%)。不同城市的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碳排放存在巨大差異,除鞍山市和本溪市外,原煤是大多數城市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東北地區核心城市聚集了眾多人口和產業,需要大量的原煤支持這些城市的發展,其原煤碳排放量也超過其他城市。對于鞍山市和本溪市而言,碳排放主要來自焦炭、洗精煤和其他煤炭產品。這兩個城市是我國著名的“鋼鐵之都”,2012 年鞍山市和本溪市的鋼鐵總產量(包括生鐵、粗鋼和軋制鋼)為9762 萬t,分別占東北地區和全國總產量的45%和4%。鋼鐵生產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而作為主要原料的焦炭和洗精煤的排放量遠高于其他城市。

圖1 東北地區城市能源類型和工業過程碳排放

圖2 顯示了東北地區城市行業部門碳排放的區域差異。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從行業部門碳排放分布可以看出,碳排放主要來自制造業。2012 年,制造業碳排放量為469 萬t,約占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的45%。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決定了東北地區制造業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征。然而,城市間基于產業結構生產的碳排放存在巨大差異。例如,鞍山市和本溪市的制造業碳排放量遠高于其他城市,分別為8479 萬t 和7117 萬t,分別占2012 年生產碳排放量的85%和88%。由于產業結構的單一性,鞍山市和本溪市的制造業碳排放中83%和80%來自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制造業。此外,撫順市、遼陽市、朝陽市、吉林市、通化市、齊齊哈爾市、大慶市、伊春市和黑河市的制造業碳排放也占據各自城市碳排放的50%以上,由于各城市的產業差異,碳排放的來源有所不同。例如,作為我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基地,大慶市的制造業碳排放主要來自石油加工、煉焦與核燃料加工業;制藥等相關產業作為齊齊哈爾市的重要產業,制造業碳排放集中在化學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是遼陽市的制造業碳排放主要來源;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是撫順市、朝陽市等的支柱產業,產生了50%以上的制造業碳排放。能源生產與供應行業也是東北地區碳排放的重要來源,2012年碳排放量為379 萬t,占比為36%。在城市層面,葫蘆島市、錦州市、營口市、長春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鶴崗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牡丹江市的碳排放有50%以上來自能源生產與供應業。能源生產與供應業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源,為其他行業部門供能。我國電力系統以燃煤發電為主,相比于其他發電系統能耗更高、排放量更大,因此在很多東北地區城市中均占據主要地位。與此同時,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因素,東北地區的冬季時間較長,溫度較低,有巨大的供暖需求,也產生了相對較大的碳排放。

圖2 東北地區城市的行業部門碳排放

3.2 消費者責任原則視角下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特征分析

消費者責任原則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的核心城市(圖3),碳排放量總計達到4.36 億t,約占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的48%。從最終需求的角度來看,資本形成總額是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的最大貢獻者,約占59%??焖俪鞘谢l展、大規模經濟增長和政府政策的推動,增加了城市的資本投資。特別是對建筑業和制造業的資本投入,導致這兩個行業成為資本形成總額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占比分別為57%和35%(圖4a)。在城市層面,沈陽市有61%的資本形成總額碳排放來自制造業,而大連市、長春市和哈爾濱市則有50%以上的碳排放來自建筑業。阜新市、撫順市、遼陽市、朝陽市和鐵嶺市的資本形成總額占碳排放的70%以上,是東北地區占比最高的城市。這些城市并非東北地區的經濟發達地區,正在經歷轉型發展,改變原有的城市發展特征和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資本投入,因此碳排放中資本形成總額的占比高于其他地區。

圖3 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的最終需求分布

此外,居民消費也是碳排放的重要來源,2012 年占比為25%。其中,農村居民消費占比為5%,城鎮居民消費的占比為20%。居民消費引起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制造業和服務業,占比均超過30%(圖4a),且能源生產與供應業的碳排放均由居民消費產生(圖4b)。然而,各城市居民消費在碳排放的占比差異較大,比例在10%(本溪市)到63%(雙鴨山市)之間,說明居民消費對于城市經濟發展的推動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雙鴨山市(63%)、七臺河市(62%)、鶴崗市(60%)這些城市主要是資源型城市,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其豐富礦產資源直接推動了東北地區工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然而,隨著礦產資源的不斷枯竭,城市的產業結構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原有的發展機制無法滿足新的經濟增長需求,城市的發展潛力日益降低,經濟增長的來源逐漸從工業生產轉向居民消費。自從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動力逐漸向消費轉移,而像雙鴨山市、七臺河市、鶴崗市這樣的轉型城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發展新的經濟產業模式,促進居民消費成為轉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大部分城市的居民消費碳排放來自制造業和服務業,通過這兩個行業的消費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因此,這些城市的低碳發展更應該通過居民消費進一步帶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興產業。

圖4 東北地區碳排放最終需求類型分布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40%的碳排放來自制造業(圖5)。它承擔著重大的工業生產制造任務,特別是重工業深厚的發展基礎孕育了東北地區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特征。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碳密集型產品投入,如鋼鐵、礦石、化石能源等原材料以及大型生產設備。東北地區制造業的碳排放集中在資本形成總額(52%)、出口(23%)、城鎮居民消費(19%)等最終需求類型(圖4 b)。鐵嶺市(69%)、沈陽市(59%)和大連市(52%)的制造業貢獻了城市50%以上的碳排放。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沈陽市匯集了機電設備、重型機械、飛機制造等制造業企業,成為沈陽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產品在國內消費和出口中均占有重要比重。因此,沈陽市在發展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引起供應鏈上游相關產業的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鐵嶺市依靠臨近沈陽市的區位優勢和傳統產業基礎,近年來堅持工業強市的發展方向,逐步形成專用車、換熱設備、起重機械、汽車零部件、煤機裝備、石油機械、工程機械等多個產業集群,匯聚了鐵嶺市45%的規模以上企業,相關行業也成為制造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大連市的制造業碳排放也主要集中在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分別達到1463 萬t、910 萬t 和1027 萬t。沈陽市和鐵嶺市的制造業碳排放集中在資本形成總額,分別達到73%和77%,也是資本形成總額對制造業影響力最大的城市。

圖5 東北地區城市的行業部門碳排放

建筑業也是東北地區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占比為34%,幾乎全部來自資本形成總額(圖4b)。在東北地區城市中,有13 個城市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建筑業,如遼陽市(64%)、朝陽市(60%)、阜新市(50%)等,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城市60%以上的資本形成總額用于建筑業,驅使上游供應鏈在與建筑業相關的行業中產生更多碳排放。在服務業上,東北地區2012 年共產生1.66 億t 碳排放,占比為18%??傮w而言,東北地區服務業碳排放主要來自政府消費(33%),其次是城鎮居民消費(32%)和資本形成總額(23%),但是城鎮居民消費對于服務業碳排放較高的城市的推動作用更明顯。

3.3 收入者責任原則視角下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特征分析

在收入者責任原則視角下,東北地區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占比達到55%(圖6)。這些城市是東北地區的主要工業基地,所提供的原材料及產品在下游行業和地區使用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與此同時,這些城市通過向下游產業鏈提供生產資料也獲得了較多的經濟收益,經濟發展水平位列東北地區城市前列。從圖6 可以看出,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主要是勞動者報酬導致的,通過投入勞動力使下游產業鏈排放3.18 億t 二氧化碳,約占碳排放的33%。勞動者報酬可以體現初始投入對于勞動力市場的推動作用,也表達了勞動者收入對于碳排放的重要作用,即東北地區碳排放的三分之一是初始投入在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傮w而言,服務業是勞動者報酬碳排放最大的行業部門,占比達到35%,其次是制造業,為24%(圖7a)。這是因為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緩解了勞動力市場的緊張局面。由此可見,服務業是勞動力比較密集的行業,42%的碳排放來自勞動者報酬(圖7b)。此外,營業盈余與固定資產折舊的占比分別達到21%和17%,即38%的碳排放是資本收入產生的,投入資本導致下游供應鏈產生3.64 億t碳排放。

圖6 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的初始投入分布

圖7 東北地區碳排放初始投入類型分布

在城市層面,鶴崗市(55%)、雙鴨山市(53%)、雞西市(53%)、大興安嶺地區(51%)勞動者報酬導致的碳排放占比均超過50%,即下游產業鏈碳排放有一半以上是勞動力投入導致的。這些城市的物產資源相對豐富,鶴崗市、雙鴨山市、雞西市是東北地區重要的煤炭產地,而大興安嶺地區蘊含豐富的森林資源。這些城市都為下游產業鏈提供了大量的礦產和木材資源作為生產材料,而這些初始材料的開采挖掘也匯集了大量的勞動力,因此這些城市的勞動者報酬在采掘業中的占比較為突出。例如,雞西市有53%的勞動力集中在開采業,而鶴崗市的占比達到54%。雖然雙鴨山市和大興安嶺地區的勞動力分布較為均衡,但采掘業的占比都超過30%,超過大部分城市。生產稅凈額是盤錦市碳排放的主要供給,而黑河市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進口,其他城市則在營業盈余上在供應鏈下游產生更多碳排放。

從行業部門來看,制造業是碳排放最大的行業部門,占比為35%,再次體現出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制造業能力可以為下游產業鏈提供大量生產資料,為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初始投入(圖8)。同時,大連市、長春市、鞍山市、本溪市等制造業城市依靠自身的發展優勢,通過初始投入為下游產業鏈提供生產資料,同時也產生更多的碳排放。鞍山市的制造業碳排放中68%來自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2534 萬t),而大連市的石油加工、煉焦與核燃料業貢獻了45%(2060 萬t)。此外,服務業也是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占比為27%。這反映了東北地區服務業與碳密集型產業聯系緊密。服務業對于電力有巨大的需求,而我國以煤電為主的供電系統成為服務業碳排放量較大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服務業的碳排放量巨大也說明東北地區為碳密集型產業提供了大量的服務,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我國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促使供應鏈含碳量較高的排放特征。由于東北地區有豐富的礦石、石油、森林等自然資源,采掘業在碳排放中的比重達到19%。其中,鶴崗市(52%)、大慶市(51%)、盤錦市(50%)、雞西市(49%)等資源型城市的采掘業碳排放占比較高。各自城市的特殊資源優勢,也成為采掘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圖8 東北地區城市的行業部門碳排放

3.4 三種責任原則下東部地區城市碳排放對比

本研究進一步比較了各城市在不同責任原則下的碳排放差異。鞍山市、本溪市、錦州市、營口市、白山市、雞西市、鶴崗市、雙鴨山市、大慶市和七臺河市等城市的生產者責任原則和收入者責任原則碳排放顯著高于消費者責任原則碳排放(圖9)。這些城市承擔了供應鏈上游碳密集型的國內生產分工,生產了大量的化石能源以及碳密集型產品,并作為初始投入為供應鏈下游提供生產資料,導致下游碳排放較高。從生產端和供應端采取減排措施將有效降低這些城市對區域碳減排的壓力。在生產端,有效的碳減排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消費效率、改進生產工藝降低能源消費量、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炭產品的占比等,而充分利用東北地區優質風能資源發展可再生資源、減少化石能源依賴將是實現碳中和的必要途徑。在供應端,政府可以誘導一些供給側的政策來優化能源部門的產權結構,并降低低碳部門的稅收、交易成本和行政壁壘,從而使更多的初級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資本和政府服務)可以投入到低碳行業,這些地區的煤炭或石油公司可以向能效更高的地區出售化石燃料。政府還可以補貼高收入排放行業的低碳技術。通過補貼低碳產品、對碳密集型產品的消費和出口征稅等方式,鼓勵低碳生活方式、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相比之下,沈陽市、大連市、長春市、哈爾濱市等東北地區發達城市的消費者責任原則碳排放均高于生產者責任原則和收入者責任原則碳排放。這些城市作為東北地區的核心城市,在經濟發展、人口數量、產業規模等方面聚集了大量消費需求,需要供應鏈上游的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滿足它們的消費需求,所以它們應該承擔更多的碳排放責任。

圖9 三種責任原則下東北地區城市碳排放對比

4 結論

城市的低碳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碳減排的關鍵環節,關注城市的碳排放責任分布特征并制定相應的減排政策有利于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等氣候目標。然而,同一個城市在不同碳排放責任原則下會呈現不同的碳排放特征。在生產者責任原則視角下,東北地區城市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能源消費(96%),制造業(45%)和能源生產與供應業(36%)是碳排放的主要行業部門。在消費者責任原則視角下,資本形成總額是驅動碳排放產生的主要最終需求類型(59%),而碳排放主要來自制造業(40%)和建筑業(34%)。在收入者責任原則視角下,勞動者報酬(33%)和資本投入(38%)是導致碳排放的主要初始投入類型,而制造業(35%)、服務業(27%)和采掘業(19%)是碳排放集中的行業部門。東北地區作為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制造業在不同責任原則下均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因此在碳減排政策上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東北地區各城市的經濟水平、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存在巨大差異,這也決定了不同城市的碳排放特征具有鮮明特色,應該從不同視角制定碳減排政策,在保障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節能減排,讓東北地區城市成為我國低碳發展的示范區域,為其他地區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先進經驗。

猜你喜歡
東北地區制造業原則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黨支部的工作原則是什么?
東北地區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級地震目錄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東北地區2016年第三季度ML≥3.0級地震目錄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