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化社區建設中的文化交流交融問題研究

2023-01-19 06:27張海霞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社區服務人士國際化

張海霞

(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廣東 廣州 510030)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城市國際化是現代城市發展到高級階段的必然現象,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如果說經濟的國際化是城市國際化青春靚麗的外在,那么文化的國際化則是城市國際化的內驅力和倍增器,是城市國際化的根脈和靈魂。廣州,作為嶺南文化的堅守者,在南國的煙雨里演繹著第三城的傳說。目前,廣州正在建設“獨具特色、文化鮮明”的國際一流城市,文化可以說是更深層次、更具識別度的競爭力。建設具有嶺南特色的國際化社區是彰顯廣州城市文化的有力抓手,是實現老城市煥發新活力重要舉措,是滿足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的積極探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1]天河作為廣州的中心城區、CBD 所在區,是國際交往中心,這里聚集了大量的領事館及其使館隨員,廣州全市66 家外國總領事館,天河一個區就占了54 家。以天河為試點,打造獨具嶺南文化的國際社區,提升廣州城市文化的張力,可謂恰逢其時,具有天然優勢。

一、天河區國際化社區建設現狀

社區國際化是城市國際化構成部分的微單元,也是最能體現城市國際化水平的小社會。天河區按照"先試點后推廣"的工作思路,以國際居民自然聚集的居住地為基礎,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精細服務為抓手,以文明互鑒、文化互融為方向,以社區結構開放、交往空間融合、治理主體多元和社區環境宜居為重點,著力打造具有全球視野、廣州特色、精品優質、開放包容的國際社區。近年來,以境外人士居住較為集中的獵德街凱旋新世界、五山街匯景新城為試點分別建設廣粵國際社區和匯景國際社區。

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以"融"為特色。一是探索場景融合。依托區域內各商業綜合體,植入國際化元素和項目,打造具有國際化的消費生態,營造類似海外生活場景;在社區公共場所、境外人士居住小區、高層樓宇等設置雙語導視牌,增加國際化社區的辨識度,打造多風格社區景觀。如將匯景新城社區內道路指引標識牌更新更換成"三語"標識。二是推動文化交融。結合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注重打造融合本土特色和外來文化的文化活動,發動境外人士積極參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內容的社區主題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不斷拉近中外居民距離,推動中外居民多元文化交融。根據社區涉外居民特點,樹立文化自信,立足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優秀傳統節日,結合粵劇、龍舟等本土文化和美食節、燈光節等本地特色,將中華文化傳播開來;根據實際,搭建文化交流平臺,開設國學學堂、廣府學堂、中國傳統樂器課堂等,打造文化傳播品牌,讓境外人士認識中國文化,認可中國文化,融入中國文化;結合領館、高校、足球隊等社區境外人士特點,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推動中外居民多元文化的互動、接納和融合。

(二)因需制宜,以"共"為注腳。一是共商共建。發揮境外人士的社區主人翁意識,邀請中外居民代表參與一站式國際社區服務實體平臺設計方案的調研、討論,整個建設過程中,注重搜集社區中外居民需求。二是共治共享。一方面建立境外人士(含港澳臺同胞,下同)服務站。主要服務內容有咨詢類——為境外人士提供在穗期間停留居留、永久居留法律法規咨詢、子女上學咨詢等。政務服務類——為境外人士提供普通簽證業務、停留證件受理及發放業務等日常管理類事務服務,生活服務類——為境外人士提供房屋買賣租賃服務、家政服務、居家清潔維修服務、老年助餐服務等便民服務或資源鏈接。一方面打造中外居民共商共治議事廳。構建境外人士和本土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平臺,例如在垃圾分類、文明養犬等社區自治事務以及各類公益活動中積極動員組織境外人士以社區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中外居民共商共治齊聚“議事廳”提意見的良好氛圍,讓境外人士真正融入社區,有歸屬感和責任感;探索境外人士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長效機制,邀請境外人士參與社區活動、社區協商、社區治理與社區發展,嘗試邀請境外人士在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中擔任選舉志愿者、臨時觀察員等,讓境外人士為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獻計獻策。另一方面建立涉外志愿服務站。以外聯外的方式,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充分發揮境外人士在語言、文化方面的天然優勢,發動和鼓勵境外人士加入志愿服務隊伍,通過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常態化活動,打造國際化志愿者隊伍,如疫情期間,積極引導轄區內境外人士力量積極參與國際社區抗疫工作,通過社區“i 志愿”平臺,發動轄內韓國籍、俄羅斯籍、非洲籍等不同國籍愛心人士投身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已經發動試點社區內2 名境外人士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

二、國際化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成員的復雜性、文化多元化,融合親和的社區文化難以形成

國際化社區里,基本上是境外人士與本土居民同住一個小區,境外人士在社區中占據一定比列,而且這些境外人士不一定來自于相同國家、相同民族,就出現了不同國籍、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取向、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區管理理念及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員在這里交匯共生,使得社區的文化結構呈現出復雜的多元性和異質性,社區里的境外人士與本土居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與宗教信仰等差異,無時無刻都在相互碰撞和交流,因此也會產生由文化差異而引發的諸多文化沖突,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境外人士都會出現地緣感的缺失,而本地人士對外來文化的接受也需要一個過程,國際化社區難以形成融合親和的社區文化。

(二)社區文化理解不同,文化理念難以植根于腦融進于心

社區共同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是需要社區文化孕育而出,它是促進社區成員建立良好關系的精神紐帶。但是,由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而且不同國家對社區文化定義及理解不同,致使社區文化理念難以植根于腦融進于心。東方文化更注重共性化,如重禮儀、講分寸、守規矩、言行拘謹,服從性強,講求中庸之道、大智若愚,文化中有封閉性和保守性的特點。東方文化中的社區文化活動主要是用于娛樂消遣、修身養性。西方文化更注重個性化。文化相對自由奔放、文化理念容易更新,不保守,在社區活動中,西方人大多喜歡參加競爭性強、刺激性大、實效性高、自由度廣的社區文化活動。

(三)社區服務需求各異,社區成員認同感難以激發

由于國際化社區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價值觀念、婚姻狀況、民族特點、風俗習慣、職業等情況都不太相同,在這種節奏快的大都市中,居民們更崇尚效率與效能。因此,原本傳統的物業公司服務顯然難以滿足社區居民對生活需求的個性化、高效化與多樣化。而且目前國內社區服務主要是兩種方式,就是通過物業公司提供物業服務和居委會,居委會的工作范圍與職責一方面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救助,優撫安置,糾紛調解,社區治安保障,計生,孤老照顧等工作;另一方面,為社區居民提供的便民服務,但這些服務屬于技術含量低的服務,如:測量血壓血糖義診活動、免費理發、修理生活小物件等小修小補、法律咨詢等。由于國際化社區的硬件設施配置更與國際接軌,較為齊全、高檔,居民對生活品質的高追求就必須有高物業管理水平的物業公司進行貼心服務,相應的對居委會的服務要求也會同步提升,顯然目前社區物業和居委會提供的傳統社區服務難以符合國際化居民的要求。對習慣了國外健全的社區服務的境外人士而言,容易出現極大的落差感,如果長期滿足不了他們高水準、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那他們的認同感就難以激發。

三、國際化社區建設的對策

(一)滿足居民需求,提高國際化社區的"宜居度"

境外人士對社區服務需求注重多樣化、個性化,要提升他們的滿足感。一是建立專業化服務運作模式。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社區服務理念,建立一套易于被國際化社區的境外人士接受的服務模式,可以探索專業化運作模式。(如表1)

表1

社區服務的管理體制的運作方式可采取社會化運作,在社區服務中,政府的角色定位于購買服務、實施宏觀管理、建立社區服務的行業標準、監管,民間組織進行運作實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形成民間組織優勢劣汰的局面,從而不斷激發民間組織的活力,有效促使其不斷拓展社區服務內容、優化社區服務質量,提高社區服務品質。二是聘請優秀的社區服務專業人才,一方面細化社區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加強技能培訓,特設語言培訓,拓展中華文化及嶺南文化等課程,從而使他們不但能掌握社區工作理論、政策,還能學習到宣傳和組織社區成員的本領和技巧,在與境外人士的溝通中,跨越語言障礙,拉近距離感,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讓社區居民滿意。另一方面建立涉外志愿服務站。動員國外人士加入志愿服務團隊,參加當地志愿服務的定期活動,并建立國際志愿團隊。三是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項目。硬性條件方面:從服務對象上,實現服務對象全覆蓋。無論屬于哪個國籍,哪個民族,哪個年齡段,都要被納入服務對象。從生活需求上,針對國際化社區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性、文化的多元性,社區內應配備游泳池、網球場、高爾夫球場,有售賣國內外商品且可用多幣種的超市、商場、中西特色餐館,與國際接軌的銀行、房屋中介等。從教育和醫療方面,要有國際學校和高水平的國際醫院。軟性服務方面:從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務為境外人士節約時間和精力,如為他們提供家政服務介紹、志愿者翻譯、子女入托、入學,就醫等,尤其對于想更快適應廣州生活的高層次境外人士,根據他們的需求點,推出移民咨詢服務,中文和粵語家教等服務。四是引進國際化的養老機構,讓境外人士在國際化的社區里能享受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托、難有所幫、學有所教”的服務,無后顧之憂。

(二)立足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多元文化的“交融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功能、地位、作用更加凸顯。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2]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鑒。建設好國際化社區,要立足中國傳統文化,高品位凝聚共識,讓傳統文化能走進社區、融進社區,住進社區居民的心里,讓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能夠為境外人士所欣賞、接受、理解。因勢利導,利用好國際化社區的優勢推動中華優秀文化在境外人士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創新社區文化運作模式。在國際化社區里,想要社區活動具有吸引力,促進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要調整政府的角色,中國的各級政府都設有對應級別的文化管理機構,可以嘗試把基層政府的職責調整為制定關于社區文化建設發展政策,加強行業監管,建立文化設施的社會投入機制等。其次要鼓勵企業贊助,鼓勵相關企業加大對社區文化工作資金投入進行贊助。另外要充分發揮非營利機構的作用,延伸手臂,引導居民自發組織,策劃,如成立跨國界的文藝團或形式各樣的俱樂部,自行組織和開展符合境外人士需求的社區文化交流活動,弘揚中華文明,展示世界先進文化。二是讓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文化的內核是價值觀,通過有形的文化產品來展現價值觀是當今價值觀交流的重要方式。通過將價值理念附著在有形產品上的方式,實現價值理念的對外傳播和輸出。一方面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如廣播、報紙、電視、電影、文學作品等傳統傳播渠道,另一方面運用好互聯網新媒體,通過微博、微信、微電影、手機短視頻、動漫等新興文化傳播手段來傳遞。三是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平臺。在國際化社區文化營造上,結合中外傳統節日,加強中外文化交流,鼓勵和吸納外籍人士參與以傳統文化為內容的社區主題文化活動,吸引中外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促進中華文化傳播,引導外籍人士“入鄉隨俗”。如開展民俗文化交流,在傳統節日來臨之際,讓中國有民俗文化特長的本地居民為外籍人士展示舞獅舞龍、武術、太極、剪紙等等。在西方節日來臨之際,開展廣場文化交流,讓外籍人士集中展示自己獨有的文化。利用中國居民喜愛的廣場文化,在小區內,舉辦西式派對,篝火舞會、讀書會,以相對集中的形式展示“社區一家人”的良好氛圍,增強社區的黏連性,增強社區的凝聚力。也可以通過飲食文化為紐帶促進交流。如各大節日期間,本土居民教境外人士包餃子、做湯圓,燒中國菜肴,外籍人士教本土居民做沙拉、面包、三明治等西式菜肴,舉辦美食交流活動。三是推出文化便民超市。通過調研了解國際化社區居民的興趣愛好,引導居民自發組織形成文化藝術團,如管樂演奏、合唱團、舞蹈團、書畫團、攝影團、瑜伽、茶藝、京劇班、粵劇班、柔力球、旗袍秀等,將社區文藝團隊制作成宣傳海報張貼在社區,推到社區微信群,海報中帶有各團隊帶頭人的微信二維碼,方便居民按需索取,掃碼加入團隊。每周組織社區文化課程,開設中國傳統文化體驗課堂、中國好家風文化課堂等,社區大屏幕每天滾動播出社區文化課程表,方便社區居民提前安排時間。

(三)聚焦廣州本土特色,加強國際化社區的“辨識度”

中華民族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地域的文化歸屬感。[3]文化,為一座城市匯聚起的認同感、歸屬感,是任何經濟數據都無法替代的。廣州,是世界上唯一千年不衰的商業城市和重要港口,也是一座擁有著2200 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食在廣州、粵劇、三雕一彩一繡、海上絲綢之路等高品質文化,豐富多彩的“廣州故事”為文化大發展進一步厚植土壤,這些文化既滋養著廣州的居民,也向世界清晰傳遞廣州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建設國際化社區要聚集廣州本土特色。一是不忘本來,弘揚廣州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筑、嶺南園林等等名揚四海,作為廣州傳統工藝美術代表的三雕一彩一繡等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唱粵劇、喝早茶是廣州居民的生活方式,在國際化社區建設中,應將廣州優秀的嶺南文化融入到國際化社區的建設中,融進國際化社區居民的生活中,打造一個個“有顏值、有文化、有溫度”的國際化社區,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二是吸收外來,海納百川打造文化社區。嶺南文化具有開放性和兼容性的特點,對各種外來文化一直采取兼收并蓄態度。在國際社區建設中,也要注重外來文化與嶺南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相互融會貫通、形成自身的獨特之處。三是展望未來,“潤物細無聲”立體式傳播、推介廣州。找到合適的方式融進去正視文化差異,進行長期布局。如引進廣彩、廣繡、琺瑯、餅印、骨雕、欖雕、醒獅、簫笛、銅藝等項目的非遺大師工作室,集體驗互動、展示和銷售于一體,讓國際化社區也能體驗到嶺南文化藝術魅力。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治理體系、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就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占得先機。建設好國際化社區,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融合,通過強化國際化社區建設來提升廣州城市文化的引領力,吸引更多的國際組織進駐、國際會議召開、國際賽事舉辦,從而迎接更多的國外旅游者來廣州觀光旅游和更多的國際移民來廣州安居樂業,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

猜你喜歡
社區服務人士國際化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現創新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聚焦港口國際化
建設“家門口”服務體系 “繡”出高品質社區服務
以社區服務構筑城鄉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圖景——《“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解析
“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有哪些看點?
“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創新創業“新”橋梁
WHEELS IN MOTION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