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探討

2023-01-23 17:59賀福成
讀寫算(下) 2022年12期
關鍵詞:分層作業數學

賀福成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柴家門鎮童灣教學點,甘肅 會寧 730700)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早期階段,包含數的知識、四則運算方式、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等一系列知識。小學數學的目標不是學生具體學會了如何計算,而是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建立數學邏輯思維,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考慮在課堂上分層教學,樹立每個孩子都能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達到喜歡數學、熱愛數學的目標。

一、分層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分層教學起源于美國,20 世紀80 年代引入中國,一進入國內便引發了巨大討論,主要出現了兩大對立觀點:一種持贊成態度,認為教師對分層后的同質量學生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產生積極的效果;另一種持反對態度,認為分層教學對后進生不公平,認為對于學生的成績并沒有顯著的效果。在研究分層教學是否有效之前先看美國當時的教育背景和環境。美國的分層教學是20 世紀初面對大量移民兒童的涌入,為了教育這些背景各異的新生,所以按能力和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他們進行分層教育。引入國內后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些轉變,我國一直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即使成績有高有低也是因為興趣、智力因素拉開的微小差別,不應向美國的分層教育一樣“一刀切”,而是應該摸索出適合國內情況的新分層教學模式。

在小學階段中,分層的主要目的是讓成績好的學生深入研究,擴大知識面;讓成績不好的學生樹立起學習信心,培養出學習興趣;讓成績中等的學生在兒童階段好奇心和好勝心的驅動下努力步入成績好的學生一列。

分層教學不是一味地獵奇,而且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把新的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教育手段融合在一起,加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而已。分層教育更不是“鍍金”的舶來品,我國歷史文明悠久,兩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付諸實踐,這在人類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至今仍熠熠生輝。分層教學就是在其基礎上的嘗試、探索、進取,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模式。

傳統的大班授課制可以普及義務教育,但是實際教學中,學生因為家庭狀況、學前教育條件、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智力的不同,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巨大差異,這個問題無可避免。傳統教育用班級授課制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由此產生的統一考試體制并不利于素質教育和學生身心、個性的全面發展。所以分層教學應運而生,能較好地解決班級統一和學生差異的矛盾。

目前國家在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數學教學要符合素質教育的精神就要做到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能用差別的手法對待差異的學生,從而縮小學生間的差距,使學生共同進步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師提出適合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從而加速各層次學生的發展,有利于學生間的競爭和合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分層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這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面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方法,讓學生都能快樂學習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分層教學能讓不同層次學生都盡可能多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獲取知識的成就感,減少學習壓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挖掘學生更深的潛力。

二、數學課堂中分層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興趣,樹立學生信心。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分層教學,彌補學生間的差距,促進全體學生共同成長。

(一)分層提問

因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同,有的學生會自覺預習新課程,而有的學生不會。這就導致了在講授一個新知識點之前,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有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該知識的意義,這就無形中進行了分層。在課堂提問前,教師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在日常溝通和交流時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解和每天付出的精力。這樣在提問的同時才能針對不同的問題選擇回答的學生。對于知識掌握全面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發散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回答中思考,帶著問題復習所學知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知識掌握不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問一些基礎知識問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想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要求教師對教材認真鉆研,能充分領會編者的意圖,梳理清楚單元重點,掌握訓練的基本知識點,從而分析出重點難點和發散思維的部分。從基礎知識點出發,以重點為突破口,設計出合適、恰當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答案分為封閉性答案和開放性答案兩種。有固定答案的就是封閉性問題,沒有固定答案,需要具體描述擴散回答的就是開放性問題。教師可以在提問過程中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開放性問題,不僅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培養思維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成績不好的學生回答封閉性問題,用簡單的“是”或“不是”的答案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可以在提問后附加思考問題讓學生課后慢慢思考,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精神。

(二)分層作業

要做好作業分層,首先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不光是簡單地了解成績,而是要從智力因素、學習習慣、知識面等多方面進行了解。然后把學生分為基礎性、拓展性和發散性三個層次。當然,這種層次的分類并不固定也不需要公開,以免傷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業也不需要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選擇適合自己的部分完成即可。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按照基礎類、拓展類和思考類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A性學生必須完成基礎類作業,熟悉當天所學的知識點,鞏固基礎知識,選擇性完成拓展類作業,在能力范圍能盡可能多地接觸新的知識;拓展類學生必須完成基礎類和拓展類作業,由點及面地學習更多的知識,盡量完成思考類作業,挖掘學生自身潛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散性學生則需要完成思考類作業,因為對基礎知識掌握得全面所以不需要浪費時間完成基礎類作業,把有限的時間用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度、廣度的思考上,升華學習的基礎內容,帶著問題學習探究才能學習得更加深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不管哪個層次的學生都首先完成能力范圍內的作業,首先樹立了信心,然后向前一個層次觸及,能激發學生的潛力和奮發精神,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爭取全體成為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具有發散思維的優秀學生。

以小學四年級《三角形》教學環節為例。教師可以為基礎性的學生設計基礎鞏固性作業:通過選擇題幫助學生鞏固三角形的性質。如教師可以提供若干組數字(每組3 個數學),讓學生回答這組數字是否可以組成三角形并標出可以組成什么三角形,為什么?教師拿的三角形沒有鈍角,那可能是哪種三角形?為什么?通過基礎性習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體系,讓教師清楚感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可以為進階型的學生增加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并闡述原因。家中的四條腿的椅子年久失修已經搖晃了,應如何加固維修?通過進階性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能力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拓展性的學生教師可以在進階性的基礎上增加探索性的問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有沒有特殊情況?如何能增加圖形的內角和度數?兩個三角形共用一條邊能組成什么圖形?新的圖形有什么特點?通過探索性的問題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學習,在提高對三角形的知識掌握程度之余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和四邊形的關系并自主學習四邊形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將分層作業布置給所有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完成部分,并根據學生自主選擇情況和內心分層名單進行核對。對于選擇了低層次作業的學生進行鞭策,對于選擇了高層次的學生進行鼓勵,充分發揮分層作業的意義和價值。

(三)分層備課

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層次分層備課,確?;A性學生能達到課程的基本要求,拓展性學生能進行復雜的分析和熟練運用所學知識點,發散性學生有自學、探索、分析和綜合問題的能力。分層備課要求教師在一個教案里有三個層次的設計,主要體現在目標、例題、提問、練習、作業的分層上。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多變地把握教學節奏。

(四)分層評價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分層評價。分層評價是分層教學的最終步驟也是反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分層評價對不同學生進行鞭策、督促和鼓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選擇感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狀態。小學階段學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很多學生會選擇低層次作業,教師需要不斷鞭策學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對《三角形》的分層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基礎性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教師可以通過解題過程直觀感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輔導講解。對于綜合性作業的完成程度可以分為三種情況,基礎性學生完成了綜合性作業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進階性學生完成了綜合性作業時教師要進行鼓勵和引導,激發學生完成探索性作業的決心和信心,拓展性學生僅完成綜合性作業教師要進行鞭策和監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促進學生進步;對于探索性作業教師要正確進行引導,對基礎性和進階性學生完成探索性作業進行鼓勵和支持。

通過分層評價的方式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幫助較落后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并提高學習效果,對成績較好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指正,消除學生驕傲自滿等負面情緒,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五)分成小組,共同進步

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構成,在教學活動中以小組討論的模式進行授課。小學生的年齡段具有語言思維簡單的特點,有一些問題教師從復雜的角度解答學生反而不懂,學生之間的討論會加深問題的理解和印象。而且小學階段學生具有好勝心強的特點,其他同學比自己懂得知識點更多,表達能力更強,會促使學生自覺學習,縮小差距甚至趕超同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以“聽”和“看”為主要學習模式,這種模式的學習都是處于被動學習,活動形式主要是依靠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這樣學習缺乏參與性和競爭性,不利于主動學習的培養。而且小學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夠,往往會因為溜號錯失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因為基礎知識不牢固很難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但是小組討論的模式可以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課堂注入活力,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才能有活躍的、發散的數學思維。

小學階段是培養能力和興趣的重要階段,每個學生的可塑性都很強,也沒有明顯的好壞差距。在小學數學的教育當中,教師主要目標應該是幫每個學生樹立信心,培養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建立起完善的數學邏輯思維。

小學數學應該脫離應試的陰影,以興趣和思維為主,課堂建設應該以提高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為核心,保證小學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有序開展,達到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三、分層教學注意事項

小學階段學生敏感且自尊心較強,教師不能將分層情況透露給學生,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將分層情況透露給學生可能會出現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積極情況,也可能會出現學生自暴自棄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將學生分層情況藏于內心,避免學生知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麻煩。

教師可以通過家校溝通的方式讓家長不要過多地干涉學生作業情況,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大的負擔和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愿,大多家長都認為學生足夠優秀因此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但很多學生的實際能力達不到家長的標準,因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層次可以充分發揮分層作業的價值和意義。

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方式使分層提問和分層作業充分發揮作用。分層教學會無形中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并增加工作壓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分層教學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優化課程設計和優化作業設計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并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學生分層并非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階段性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生分層情況并進行不同的要求。在階段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層次進行調整,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四、結語

在素質教育和提高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下,“因材施教”再次走入大眾視野當中,學習的目的不再是簡單的基礎知識,而是因為濃厚興趣進行的自主學習和深入研究。通過分層教學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也是未來教育的重要模式。

猜你喜歡
分層作業數學
高中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層現象
雨林的分層
作業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