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陜西省基層直錄播活動資源建設的現狀與發展策略

2023-01-27 10:53陳琛
百花 2022年12期
關鍵詞:公共文化資源建設

陳琛

摘 要:陜西省基層文化館(站)數量眾多,需要依托陜西公共文化云及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開展直播、培訓等服務,以加快文化館數字化轉型。本文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的《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十四五”建設指南》對全民藝術普及等相關直、錄播建設標準作分析解讀,并結合2021年全省開展直、錄播活動現狀,探討建設直、錄播活動資源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擴大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覆蓋面,推動基層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

關鍵詞:公共文化;直錄播;資源建設

陜西省基層文化館(站)數量眾多,包括一百多個縣級文化館、上千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在網絡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文化館要適應網絡文化傳播的快節奏,就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笆奈濉币詠?,中央財政大力支持全國839個脫貧縣(團場)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項目建設,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每年撥付專項資金用于全省56個脫貧縣文化館建設公共數字文化工作。陜西省各級文化館依托陜西公共文化云及國家公共文化云等平臺,開展看直播、享活動、學才藝、訂場館、趕大集等多個核心功能板塊以及全民藝術普及資源庫建設,及時更新發布當地群眾文化的動態、直播、活動、培訓、場館等信息,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推動基層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加快全省基層文化館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時期,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建設的省級公共文化云服務平臺,整合全省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和服務,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在基層的豐富性、便利性和可選擇性,提升服務效能。2021年,云服務平臺累計推出直、錄播活動近200場,通過全省各級文化館(站)品牌性群眾文化活動,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聯動,形成群眾文化活動資源數據總庫,有效推動了全省群眾文化活動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擴大了群眾文化活動覆蓋面、提高了活動的實效性。

一、全民藝術普及相關直、錄播建設標準解讀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的(文全公基發〔2022〕4號)《關于印發〈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十四五”建設指南〉的通知》,全民藝術普及相關直、錄播(簡稱“看直播”)板塊作為全民藝術普及服務體系六大核心功能服務之一,為全省各級文化館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可看性高、時效性強、受眾面廣的活動方式?!翱粗辈ァ卑鍓K主要建設內容以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文學、美術、書法、攝影等門類為主,拍攝制作以競賽類、展演、惠民性群眾文化活動、專題講座、藝術普及分享、展覽帶看、館藏講解展示、非遺講解展示為主要類型的數字文化資源。該板塊建設包括開展網絡直播和錄播活動所需的現場拍攝、平臺對接、內容審驗、宣傳推廣、后期剪輯加工、數據統計等工作。

2022年1月,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做好2022年公共數字文化實施工作的通知》(簡稱“實施工作通知”),對“十四五”時期全省文化館單位組織實施的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相關板塊的建設內容、建設要求和任務指標、資金支持與使用、項目建設方案與申報等方面作出了詳細說明?!秾嵤┕ぷ魍ㄖ分忻鞔_提出,基層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項目直、錄播板塊按照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看直播”的板塊要求執行,并對脫貧縣建設單位完成直、錄播任務數量及開展直、錄播工作流程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說明要求。

(一)拍攝要求

直、錄播活動的拍攝設備須采用高清攝像機,至少滿足4個機位(含搖臂或無人機),文件要求拍攝畫面穩定無晃動,構圖合理。其中直播活動需配備高清導播臺,拍攝團隊應包括經驗豐富的導演、攝像、導播、燈光、錄音等專業技術人員,對活動全程進行直播監控、技術保障和應急處置等。

(二)剪輯包裝要求

直、錄播活動資源的制作包括活動全程剪輯和包裝、精編節目包裝(視頻拆條)等,要求活動成片時長為90分鐘以上,需進行二次剪輯包裝,包括片頭片尾、活動LOGO、角標、字幕、演出節目的列表字幕條等。主持人串詞、歌詞、語言類節目需后期添加字幕。全片應統一字體和字號。

(三)資源入庫要求

直、錄播活動資源的發布和入庫平臺包括國家公共文化云、陜西公共文化云、各建設單位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第三方合作媒體等。視頻資源為高清格式,分辨率在1920×1080(1080P)以上,畫面長寬比例為16:9,要求畫質清晰、活動名稱清楚完整。

二、2021年陜西省基層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

“看直播”板塊建設情況分析

根據2021年全省基層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項目評審驗收工作數據統計,陜西省2021年脫貧縣建設單位執行“看直播”板塊建設的共52家,總計建設直、錄播活動169場,其中直播118場、錄播51場,直播占比約69%。其中,西安、咸陽、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地區開展直播活動較多。

根據2021年建設情況,陜西省全民藝術普及服務提質增效項目“看直播”板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活動內容豐富

全省建設單位選取的直、錄播活動主題新穎,內容豐富、有吸引力,符合板塊資源建設的要求。各地選取了代表地方特色的節目內容,部分還融合了文化和旅游活動,提升了直、錄播資源的內容質量。如城固縣文化館組織拍攝的“2021陜西漢中柑橘旅游文化月暨城固縣第四屆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文藝演出”,將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與群眾文化活動有機結合,融合了歌伴舞、情景劇、小品、魔術、戲曲等多種節目形式,將城固縣橘園景區現場場景與文藝展演進行線上線下聯動直播,并聯合各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點擊量達50萬人次,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二)畫質清晰,構圖合理,拍攝機位足

2021年全省建設單位拍攝制作的直、錄播活動資源,絕大部分采用了高清攝像機和搖臂設備,拍攝畫面穩定,構圖合理,滿足高清分辨率,畫質效果佳。部分活動根據現場情況采用無人機,拍攝畫面精美,觀賞性強。如鎮巴縣文化館組織拍攝的“鎮巴縣首屆民歌廣場舞大賽暨‘月月喜相逢群眾文化活動”,采用無人機以俯瞰的視角拍攝廣場舞活動現場,取景手法多樣,展現了具有鎮巴特色的民歌廣場舞獨特的文化魅力。

(三)剪輯流暢,包裝制作精美

不少直、錄播活動資源制作了精美的片頭、片尾視頻,添加了節目列表字幕條和角標,配有清晰完整的字幕。如南鄭區文化館建設的“漢中市南鄭區2022年迎新春網絡春晚”和寧陜縣文化館建設的“寧陜縣2022年網絡春節聯歡晚會暨‘秦嶺之心 綠都寧陜特色文化演出”,其片頭制作精美,呼應活動主題,畫質清晰,多角度拍攝,構圖合理,多景剪輯靈活流暢,且制作了貼合主題的列表字幕和活動角標,資源建設要素齊全,符合建設標準。

在各建設單位制作發布的一批優質直、錄播活動資源中,仍有部分資源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1.活動資源時長不足

2021年是全省脫貧縣開展建設全民藝術普及提質增效項目的第一年,部分建設單位對板塊建設的要求和標準理解不充分,或受線下組織活動時長限制,部分直、錄播資源時長不足。

2.資源的制作和包裝不符合建設要求

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部分視頻資源在后期剪輯中未添加字幕和節目內容的列表字幕條,尤其是部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戲曲類、方言類節目,沒有字幕的情況直接影響了受眾的觀感和對節目的理解。

3.資源質量有待提升

一些活動受天氣環境及現場影響,燈光效果不佳,出現主持人和演員面部曝光不足或過曝的情況;拾音不足,主持人串詞或表演者的聲音不清晰,音量過??;部分視頻內容聲畫不同步。一些活動視頻資源的畫質不清、分辨率低,以及輸出成片設置出錯導致視頻資源出現卡頓、掉幀等情況,極大影響了整體活動的質量。

4.視頻資源的版權問題

部分視頻資源畫面中添加了與活動無關或第三方制作公司的Logo水印,可能涉及視頻資源的版權問題。按《實施工作通知》要求,所有提交入庫的視頻資源應為無水印的源視頻文件,再對其進行二次包裝處理,避免涉及版權糾紛。

三、建設直、錄播活動資源的幾點想法

(一)重視板塊建設,提升節目質量

組織拍攝的直、錄播活動應選取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品牌性文化活動,如吳堡縣的紅色精品劇目演出、略陽縣的第四屆羌族薩朗舞大賽、漢濱區的漢調二黃優秀傳統劇目線上展演、嵐皋縣的巴山大草原帳篷露營節等,體現了濃郁的地域人文特色,整合了文化和旅游資源,在豐富活動內容的同時,大大提升了直、錄播活動資源的質量。

應重視對節目內容的甄選,重點推出原創群眾文藝精品節目,匯聚多樣性的表演藝術形式,提升整場活動內容質量。如柞水縣文化館組織拍攝的“守護傳統根脈·傳承經典文化——柞水縣非遺進校園展演”,活動深入柞水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選取原生態漁鼓《十繡廣東城》、漁鼓表演唱《十唱共產黨》《再唱漁鼓源》、二黃戲《共產黨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以及情景音樂表演、經典誦讀等節目,充分展示柞水及商洛地區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將傳統文化深入學生內心。由定邊縣文化館組織拍攝的“定邊縣2022年‘虎嘯鹽州 春暖邊城線上春晚”,參演內容緊扣歌頌黨和祖國、贊美家鄉的主題,諸多文藝作品不僅真實反映了定邊群眾的生活趣事,更表達了定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晚會融合了歌伴舞、情景相聲、小品、陜北書舞、魔術、吹打樂、戲曲等多種節目形式,邀請陜北知名演員參演,整場演出精彩紛呈,體現了新時代高質量的群眾文化活動風貌。

相關部門要嚴格把關活動安全、節目內容意識形態和價值導向,尤其要注重語言類節目的臺詞審驗。

(二)嚴格把關拍攝制作團隊

一部優質的視頻資源離不開前期專業準確的拍攝和后期細致精心的剪輯包裝。拍攝制作團隊的專業性直接影響直、錄播活動資源的質量。其是否具備豐富的經驗以及對活動現場應急處理的能力、對燈光音響等設備是否提前對接完備,在直播活動前能否多次測試成功,是否有應急預案和備播帶(視頻)等諸多方面,都體現了一支拍攝制作團隊的專業水平。

(三)重視宣傳與推廣

加大宣傳力度,增加宣傳渠道。依托陜西公共文化云、國家公共文化云、喜馬拉雅、陜西廣電融媒體以及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大流量媒體平臺,優化宣傳推廣文案,突出活動亮點和重點精彩節目,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

各地區應著力迎合新媒體矩陣,開展跨平臺融媒體推廣合作。積極提供直、錄播活動相關素材,剪輯適應新媒體平臺傳播的短視頻,根據平臺特點和受眾喜好,調整資源和宣傳角度。適時組建全省文化館直播聯盟,在活動預熱和活動開展期間對直播活動進行聯動宣傳和推廣,擴大文化館行業和群眾文化活動整體輻射面。

(四)推出互動活動,提升活動影響力

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線上互動應注重增加用戶黏性,提升群眾參與度?;顒忧捌谠诟髌脚_發布活動預告、直錄播鏈接,廣泛發動基層群眾及時收看,擴大活動覆蓋面和知曉率。開發設計與活動相關的小游戲,帶動群眾參演、互動參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群眾提供在云平臺展示的機會,增強群眾參與感。由漢濱區文化館組織開展的漢濱區“百姓大舞臺”網絡群眾文藝展演——經典越劇傳統劇目《情探》(全本)專場演出,在陜西公共文化云和安康融媒等多個平臺同步上線,累計服務超10萬人次。在演出上線前,利用漢濱區文化館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及新聞媒體,共計宣傳推廣84次,累計參與8637人次,對本次演出活動進行了有效預熱宣傳,提升了群眾知曉率和公共文化服務滿意度。

四、結 語

十四五”時期,在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和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和全省基層全民藝術普及提質增效項目依托云服務平臺將優質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延伸覆蓋至全省,運用網絡直播、云服務等技術建設群眾文化活動資源,構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數據庫,進一步提升陜西省文化館數字化、標準化、均衡化的服務水平。

(陜西省文化館)

猜你喜歡
公共文化資源建設
基層群文隊伍人才建設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文化館人的要求
公共文化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的設計研究
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與服務探討
基于公共文化建設的農村大眾傳播效果管窺
檢察檔案信息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
教學資源庫建設和共享機制研究
社會力量參與檔案公共文化服務路徑探究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才隊伍建設
移動學習方式下實驗教學資源建設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