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設計
——基于區塊鏈的分析

2023-02-02 14:51陳曉梅
社會科學家 2023年10期
關鍵詞:督查共識區塊

陳曉梅,戴 波

(1.魯東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2.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委辦公室,廣西 桂林 541000)

一、導言

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簡稱督查工作)是指,教育督導部門要聯合其他部門,定期對中小學防治欺凌的開展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1]中小學要根據檢查結果,查找薄弱環節,及時總結經驗,推動防治欺凌工作進一步取得實效。[1][2]教育督導部門積極有效地開展督查工作,是對校園欺凌零容忍的有力回應。

面對校園欺凌所導致的高危風險,國家相繼出臺《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簡稱《治理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防范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簡稱《防范方案》),要求中小學積極有效地落實防治欺凌政策,遏制校園欺凌。因而相關部門要嚴格督查中小學防治欺凌情況并予以懲處。在督查工作的實踐境脈中,一些諸如督查權利的中心陷阱、學生隱私的泄露風險、檢查結果的難以共享等問題影響了中小學防治欺凌的積極性。

這亟須一種可以分化督查權利、保護學生隱私、共享檢查結果的切實方案。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去中心化”“安全加密”“分布式存儲”為核心特征的區塊鏈深受研究者青睞,得到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從區塊鏈的視角設計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不失為解決督查工作現存問題的良策。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有關校園欺凌的研究聚焦于欺凌發生的影響因素[3]、干預/預防策略等[4][5],可對于如何解決督查工作的問題卻計無所出。而區塊鏈的研究頗為成熟,李夢卿基于區塊鏈的共識共享思維、自主創新思維和協同合作思維,構建了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模式;[6]薛新龍探索了區塊鏈在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應用場景;[7]沙瑪(Sharma P K)將軟件定義網絡(SDN)和區塊鏈相結合,設計了分布式物聯網體系結構。[8]綜上所述,盡管區塊鏈與督查工作相結合還是一方新天地,但區塊鏈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卻如火如荼,這為設計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提供了思路。

二、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的現實境遇

(一)分化訴求:督查權利的中心陷阱

督查工作要有權利支撐,需追問“誰”行使了這個權利。從監督的視角來說,不論行政機關或公民,都可行使監督權。但從監督權的強弱“黨委監督>政府監督>……公民監督”劃分來看,公民監督權排在最后。監督權的不平等,將會影響公民參與監督中小學防治欺凌的積極性。就檢查而言,教育督導部門聘請的相關防治欺凌專家擁有話語權、執行權和決策權,同行學校、家長代表等未在其中,檢查結果可能會引起爭議。在利益的框定下,中小學更加渴望透明的檢查結果。既有的督查工作秉持“權利中心”,缺少“權利分化”“多元參與”和“協商共檢”。特別是學生家長對中小學防治欺凌的滿意度,體現了中小學在防治欺凌層面將要彌補的差距。

(二)倫理訴求:學生隱私的泄露風險

受工作職能的影響,相關人員不論有意還是無意,都會觸碰學生隱私,對數據(欺凌時間、地點、起因等)[2]形成的評估記錄并將其存儲。特別是在存儲的過程中,如果遭到黑客的入侵、感染計算機病毒、出現計算機硬件故障,會造成學生隱私泄露風險。

(三)共享訴求:檢查結果的難以共享

通過分析教育部公布的檢查結果[9]以及《教育部中小學校防治欺凌專欄》①教育部設立的中小學校防治欺凌專欄,詳見http:/www.moe.gov.cn/s78/A11/s8393/ztzl_14/。發現,其只公布了部分省份中小學防治欺凌的規章制度,并未詳細說明這些規章制度的特色。我國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檢查結果共享平臺。

綜上所述,督查權利的中心陷阱、學生隱私的泄露風險、檢查結果的難以共享是督查工作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在這三個問題基礎上存在不能回避的三個難題:一是盡管治理理論強調要擺脫政府的主導,將權利逐步分化于民間組織,即實施督查權利分化,如何對檢查結果達成共識?二是傳統加密技術有可能被破譯,造成學生隱私泄露,如何對其加密保護?三是若出現“中心服務器”癱瘓,傳統的通信模式很難共享檢查結果,如何有效地共享檢查結果?

三、區塊鏈解決督查難題的必要性

(一)共識機制促使了督查權利的分化

督查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元主體的參與,賦予參與人員平等的督查權利。在權利分化的基礎上,參與主體既能發揮監督效能,也能對中小學防治欺凌情況進行檢查,進而形成檢查結果。

共識機制可以實現督查權利分化,也能對檢查結果達成共識。共識機制具有“去中心化”的功能,可以對督查權利進行分化;在權利分化的基礎上,通過“預設規則”對檢查結果達成共識。預設規則是共識算法②共識算法沒有孰優孰劣,關于共識算法的選擇視應用場景而定。,常用的有工作量證明(通過算力來達成共識)、權益證明(通過虛擬挖礦的方式)[10]、實際拜占庭容錯(通過投票)[11]等。假設教育督導部門設立了檢查結果的共識規則——取2/3 評估人員的一致意見,在預設規則的框定下,中小學對檢查結果自然沒有異議。這個例子是實際拜占庭容錯的應用。

(二)加密技術加強了學生隱私的保護

從檢查形式來看,督查工作包括了線上和線下檢查。線上檢查是指中小學將防治欺凌情況轉換成防治數據(比如以視頻為呈現形式的“防欺凌培訓”),由評估人員在云端檢查;線下檢查是指實地檢查。不論何種形式,有兩種途徑會造成學生隱私的泄露。一是中小學上傳防治數據時,可能會遭受信息監聽和截取。二是評估人員在存儲防治數據時,可能會受到黑客攻擊。

綜合考慮上述兩種情況,需要對涉及學生隱私的防治數據實施保護。網絡層中,常使用點對點網絡、非對點網絡、非對稱加密技術。點對點網絡可以預防攻擊者進行信息監聽、信息截取。它通過路由服務[12],實現了節點間的實時通信。中小學?;诼酚煞沼嬎愠鲆粭l最優的傳輸路徑,而后將防治數據傳遞給相鄰節點。相鄰節點傳播防治數據,直到評估人員收到為止。非對稱加密基于復雜的數學求解生成一對密鑰(公鑰和私鑰)。公鑰由中小學校發布,可由區塊鏈網絡上所有節點所知[13];私鑰僅由評估人員獨自持有。中小學將防治數據加密成“密文”,評估人員使用私鑰對其“解密”。

(三)分布存儲實現了檢查結果的共享

從數據庫的視角來看,區塊鏈實質上是運用了分布式存儲記賬技術。如果將分布式存儲應用到共享檢查結果中。一方面,分布式存儲基于哈希算法、默克爾樹等技術,將防治數據和檢查結果形成不可逆鏈式結構的區塊。如此,使得區塊中的內容難以篡改,即便單個服務器出現故障,區塊也不會丟失。另一方面,分布式存儲也突破了“中心化”存儲的瓶頸,每個節點有相同的記賬簿,解決了因中心服務器故障無法共享檢查結果的藩籬?!盀榱藵M足不同領域的應用,區塊鏈還有弱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兩種架構?!盵13]可以將教育督導部門設置成授權節點、監管節點,承擔中小學共享檢查結果的授權訪問,解決了因地域歧視、權利歧視而難以共享檢查結果的難題。

綜上所述,共識機制、加密技術和分布存儲為解決督查工作的難題提供了方法。但督查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程序化工作模式。從系統論的視角來看,督查工作既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持,也要有督查平臺的支撐,還要有相應的評估指標等。如果將區塊鏈融入督查工作,還應設計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闡述其運行過程。

四、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設計

(一)系統設計依據

1.以太坊的分層結構提供了設計邏輯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典型應用。早期的比特幣擴展性差,而以太坊平臺的誕生突破了這個瓶頸。在以太坊平臺上,開發者可以創建標準化、可拓展、可共識的應用,根據自身需求自由地定義、創建相關的函數。通過分析以太坊平臺的源代碼,區塊鏈系統結構自上而下包括了:(1)應用層,把相關的業務設計成產品。(2)激勵層,設置獎勵機制。(3)共識層,對交易結果達成共識。(4)合約層,定義了一系列可以自動執行的算法代碼。(5)協議層,封裝了具體的運行協議。(6)網絡層,提供了端對端的通信服務。(7)數據層,定義了數據結構和存儲方式。后文設計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時,將借鑒以太坊的分層結構。

2.聯盟鏈的基本特征契合了參與主體

區塊鏈類型包括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其中,公有鏈具有公共性質,允許節點的自由加入和退出;聯盟鏈是部分去中心化、擁有訪問權限、設立驗證機制的類型;與前兩者相比,私有鏈節點少,具有中心化的性質。不是任何人都能參與督查。從這一層面來講,參與主體是通過實名認證,且由教育督導部門授權加入的聯盟人員。此外,盡管共識機制賦予參與人員平等的督查權利,因檢查結果涉及中小學校的隱私,所以要劃分訪問權限,可由教育督導部門、中小學校、家長代表進行共享。因而,選擇弱中心化、有訪問權限、可以進行驗證的聯盟鏈較為合適。[13]

(二)督查系統設計

為解決督查工作的問題,在“系統設計依據”基礎上,設計了基于區塊鏈的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該系統可實現三個目的。其一,分化督查權利,在確保督查權利均等的基礎上,評估人員對檢查結果達成共識。其二,在傳輸、存儲防治數據過程中,對其使用加密保護,防止學生隱私泄露。其三,通過分布式存儲,保障中小學共享檢查結果??傊?,該系統包括兩大模塊,分別是底基動力模塊、平臺結構模塊(見圖1)。

圖1 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

1.底基動力模塊

底基動力模塊處于系統的最低端,為系統正常運行提供支撐。該模塊包括四個功能,分別面向不同對象。一是面向程序員。通過提供各種編程語言、腳本語言和數據庫,幫助程序員編寫程序代碼,設計相關數據結構,確保防治數據、檢查結果的有效存儲。二是面向系統中的所有人員。督查系統的正常運行既要相關人員的參與,也要為其配備良好的網絡環境,以便督查工作的云實施。三是面向中小學。評估人員需要對防治數據進行評估,中小學可借助傳感器收集防治數據,等待共識評估。四是面向評估人員。由于防治數據類型眾多、內容煩瑣,甚至沒有經過細化加工可能出現敏感信息,加之評估人員可能受到自身精力限制而導致檢查結果存在誤差。因而,可混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數據脫敏等技術幫助評估人員進行評估。[13][14]

2.平臺結構模塊

從軟件體系結構來看,基于區塊鏈的督查系統平臺結構模塊一共包含五層,自上而下分別是督查應用層、督查共識層、督查合約層、督查通信層、數據存儲層。這五層的邏輯關系是指,在通信協議的支持下,評估人員對防治數據達成共識并形成檢查結果,而后執行督查合約對中小學實施獎勵與懲處。一是督查通信層。該層定義了的網絡接口、組網方式、網絡協議。一方面,通過網絡接口,能夠實現中小學對防治數據的上傳;另一方面,使用點對點組網實現了“去中心化”的通信。二是督查共識層。評估人員如何共識檢查結果?如果在評估過程中出現斷網、死機等突發情況,或存在“暗箱操作”該如何?拜占庭容錯是解決拜占庭節點的算法,通過投票對檢查結果達成共識。三是數據存儲層。區塊鏈也稱分布式賬本技術,通過“信息模型、區塊結構和加密機制”[15]定義了數據的存儲方式,保證數據間的強關聯性和高效驗證。信息模型實現了對相關數據的建模。區塊結構包括區塊頭、區塊體:區塊頭由目標哈希、版本號和隨機數,同時添加了時間戳形成時間序列,保障對區塊內容的追溯;區塊體通過哈希加密算法,以默克爾樹的形式存儲防治數據、檢查結果。四是督查合約層。該層通過封裝“無須中介、自我驗證、自動執行”[16]的智能合約(比如懲處合約、獎勵合約等),優化督查工作的效率。五是督查應用層。該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了各種應用服務,比如授權訪問、督促管理、檢查評估等。

(三)督查系統運行

區塊鏈為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提供了理論支撐。具體來說,督查系統運行包括了醞釀期、監督期、檢查期和反思期四個階段①通過分析國務院、教育部頒布的相關欺凌政策得出的結論。(見圖2)。

圖2 督查系統運行

1.醞釀期:國家層面的前期準備

督查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其一,明確督查參與人員。其二,制定中小學防治欺凌的評估指標,進行科學評估。其三,編寫相關的智能合約。在編寫獎罰條款的基礎上,迫切需要一種去中心化、自動執行獎罰措施的智能程序。

2.監督期:監督層面的具體實施

在一個監督周期內,監督人員按照“掌握-督促-舉報”的邏輯線路對中小學校欺凌防治開展監督。其一,實時掌握中小學防治欺凌情況??赏ㄟ^實地勘察、家長訪問、問卷發放等調查方式,掌握中小學防治欺凌現狀。其二,督促中小學實施欺凌防治。這里的“督促”更多是一種對話與交流。監督人員要指出防治欺凌中的現存問題,以傾聽的身心狀態聆聽中小學的難處,幫其分析原因,或咨詢欺凌專家尋求計策,而不是以訓話問責的姿態對其告誡。其三,但凡督促不聽可實施舉報,等待教育督導部門的懲處。首先,監督人員通過身份驗證登錄督查系統。而后將舉報信息加密,防止在信息傳遞中出現信息監聽、信息截取等情況。再次,將舉報信息傳遞給教育督導部門,進入接待受理程序并告知答復時間。如果涉嫌虛假舉報、誣告、陷害,可以通過區塊追溯以核實監督人員身份予以追責。

3.檢查期:檢查層面的實踐路徑

評估人員是對中小學防治欺凌數據進行檢查。檢查工作包括下列三個部分。其一,中小學校收集防治數據。從呈現形式角度而言,防治數據呈現形式包括視頻與文本。從呈現內容角度來說,在參考相關政策的基礎上[1][2][17],初步劃分了頂層設計、預防措施、事后處置三個維度(見表1)。中小學針對上述三個維度收集防治數據。其二,評估人員對防治數據進行檢查。有些視頻數據內容煩瑣、時間較長。為避免受制自身精力限制而導致檢查結果誤差,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協助檢查。其三,共識檢查結果。評估人員按照指標進行打分(包括優良差),如果有超過2/3 的評估人員檢查結果相同,則認為對檢查結果達成了共識,并將檢查結果存入區塊鏈。此外,若評估人員沒有按規定的時間進行投票,系統則默認“棄權”,實現原理是基于智能合約。具體來說,用腳本語言編寫截止日期,將其納入智能合約。

表1 檢查內容

4.反思期:反思層面的自我檢討

反思是對過去事情的思考,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貫穿督查系統運行前三個時期。其一,政府層面的反思。政府是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的策劃者,在醞釀期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其反思內容實質上就是對前期準備的反思。首先,是對參與人員結構配置的反思。督查工作是由多方參與,這事關檢查結果的有效性。其次,是對評估指標的反思。在設計指標時有哪些不合理性。再次,獎罰條款是否兼顧相關利益者,其合法性、公平性、適用性也是要反思的內容。其二,監督層面的反思。對于監督人員而言,須掌握中小學校欺凌防治情況,才可以實施督促與舉報。其三,檢查層面的反思。評估指標雖然框定了檢查內容,但評估人員有時不能脫離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客觀評估。此外,中小學也應通過共享檢查結果,及時反思防治欺凌中的不足。

五、基于區塊鏈的未成年人欺凌防治:《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技術實踐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在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的應用展現了廣泛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該技術特色如分布式存儲、時間戳、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等核心元素,能為中小學構建一個更加安全、透明和有效的欺凌防治系統。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頒布后,落實該法條的實施細則的制定需要更具針對性和可執行性,從而確保每一起欺凌事件都能得到依法處理。監督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引入更多的公開透明元素,保障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實現。為實現區塊鏈技術和教育管理的深度整合,需要法律、技術、教育等多方面的專家共同協作,綜合考量技術可行性和法律合規性,共同推動中小學防治欺凌督查系統的完善和發展。

猜你喜歡
督查共識區塊
共識 共進 共情 共學:讓“溝通之花”綻放
區塊鏈:一個改變未來的幽靈
論思想共識凝聚的文化向度
綠水青山里的奮斗足跡之森林資源督查
區塊鏈:主要角色和衍生應用
商量出共識
區塊鏈+媒體業的N種可能
讀懂區塊鏈
環境保護部表揚強化督查第一輪次優秀團隊
開展履職盡責督查 彰顯“貼心”民政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