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高水平專業群的建設
——以南通職業大學為例

2023-02-02 07:51周開俊周小青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水平崗位實訓

周開俊,周小青

(南通職業大學 a. 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 b. 教務處, 江蘇 南通 226007)

高職院校專業群是隨著現代產業發展需求演變而產生的專業集合體,是高職院校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培養人才的適用性。因此,《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將專業群建設作為“雙高計劃”的關鍵內容之一。該計劃遴選了50 所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47 個高水平專業群,并要求高水平高職學校完成建設2 個專業群的任務。此外,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也把建設省域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作為推進高職??茖W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目前,第一輪“雙高計劃”建設即將期滿,但在專業群與產業鏈的動態適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校企深度對接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以南通職業大學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的建設為例,探討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路徑,以期為下一輪“雙高計劃”建設和全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需求背景

1.1 黨和國家的新期盼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且特別強調培養的是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專業群人才培養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優培的教育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這個中心環節,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開齊開足各類公共課程,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

1.2 產業轉型的新要求

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新變革推動下,人工智能、大數據、5G、量子科技、區塊鏈、柔性電子、生物科技等新技術不斷突破,且與制造業深度滲透融合。制造業技術體系、生產模式和價值鏈正在發生系統性再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新業態、新設備層出不窮,制造企業正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1]。另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企業“走出去”加速實施,我國的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企業國際化程度日益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化和產業快速轉型升級對智能制造崗位人員的知識、技能和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單一勞動、重復勞動逐漸由機器換人完成,智能制造崗位人員需要掌握更為廣泛和深入的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某一方面技能,還要能對多臺機器乃至整條生產線進行監控、調試和維護,對機器人進行訓練、編程和調試等[2]。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復合技術技能水平成為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新考量標準。

2 與國內同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差距

南通職業大學基于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智能裝備產業覆蓋領域相容,智能設計與制造、智能設備控制、智能設備維護等工作崗位相關,智能控制技術共用,現代裝備制造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平臺共享的條件,組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群內有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電氣自動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5 個專業。

該專業群建設基礎深厚,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與學校共生共長的專業,至今已有50 年辦學歷史,先后獲評江蘇省首批特色專業、央財支持提升服務地方經濟能力重點專業、江蘇省高水平骨干專業、國家骨干專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先后獲評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群、江蘇省高水平院校專業集群、國家“雙高計劃”申報專業群和2021 年江蘇省高水平專業群。專業群依托國家生產性實訓基地——現代裝備制造技術公共實訓基地,在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社會服務、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形成了專業特色和區域性品牌。

然而,與國家“雙高計劃”專業群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即使與江蘇省同類高水平專業群相比,在主持職業教育國家資源庫建設、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指標上也不占優勢。該專業群在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產教融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一是產教融合不夠深入,專業群與區域產業鏈的協同仍存在一定偏差,專業動態更新速度不快,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引入反應不夠靈敏,專業群課程體系更新不快;二是人才培養模式亟須更新,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項目受疫情影響出現了停滯,現場工程師項目仍在探索過程中,整合企業資源為教育所用才起步;三是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社會服務能力不夠強,缺少大師、工匠和領軍人物。

3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路徑

3.1 繪制產業鏈全景圖,建立“市場需求+建設水平”的動態調整機制

從人才培養供給改革入手,圍繞產業群辦專業群,圍繞產業鏈建人才鏈,深化產教融合,全面對接產業需求[3]。

首先,摸清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所服務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鏈的企業組成和崗位群,以典型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為時空主軸,以上、中、下游產業生產對象與產品服務之間的關系為紐帶,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產業部門、企業群體及關鍵崗位加以系統梳理,繪制形成區域產業鏈全景圖,并融入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計算機集成制造、綠色制造等新技術。

其次,根據學校的辦學實際和專業發展方向,確定專業群服務面向的產業鏈段與崗位群,科學布局專業群,確保與區域產業需求高度匹配。

最后,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基本維度,開展招生和就業市場調研,建立由就業情況、用工情況、招生情況三個指標組成的市場需求評價體系;構建覆蓋培養目標、師資隊伍、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社會服務、實踐條件、教學管理、培養質量、國際交流和特色優勢等十個方面的專業群建設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市場需求和建設水平兩個維度的評價結果,對專業群內各專業進行評估,并對應采取品牌發展、加速發展、錯位調整、分流淘汰、補充專業等對策,形成基于“市場需求+建設水平”兩維度的“評價→調整→適應→再評價……”全過程動態調整機制,使專業群調整更為科學有序,產業需求對接機制更加有效,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

3.2 錨定“三型”人才培養目標,“三會四審”系統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依據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和區域行業企業需求,結合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確定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技術技能型、復合創新型、國際視野型“三型”人才培養目標?!凹夹g技能型”指具有堅定理想信念、高尚職業道德和新時代工匠精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智能制造過程性知識及必需的數學基礎和理論知識;具有安全、環保、質量意識;經歷必要的職場化訓練等?!皬秃蟿撔滦汀敝妇哂袃蓚€或以上專業領域知識或創新技能;能應用專業技術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具備獨立思考、溝通合作、信息采集、自我反思能力等?!皣H視野型”指在達到“技術技能型”和“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地理、歷史及文化;具有境外實習經歷;獲得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等。

為把“三型”人才培養要求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對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系統修訂,形成“三會四審”修訂機制,理順人才培養方案編制的整體流程,做實人才培養方案編制的各項工作?!叭龝敝溉瞬排囵B方案編制指導會、職業能力分析示范會、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會。指導會邀請國內領軍高職院校的負責人對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剖析指導;示范會邀請全國職教專家、區域行企一線專家與各學院負責人、專業負責人共同研討;推進會由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圍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話政策、談思路、說觀點、提要求?!八膶彙敝笇I建設指導委員會審議、校外同行專家評審、教學委員會審核、學校黨委會審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中行企專家成員應超過50 %,以便充分吸納行業建議;專業群建設方案按專業大類送省內外同行專家評審;教學委員會側重檢查企業和同行專家提出意見的整改情況;黨委會側重把關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情況。

3.3 依據專業群崗位能力需求,優化“五段”課程體系

依據智能設計與制造、智能設備控制、智能設備維護崗位能力需求,基于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構建“素質為先、能力本位、實踐導向、崗位課程統整”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形成了“通識基礎課程→專業基礎(群平臺)課程→崗位融合課程→專業拓展課程→職場過渡課程”體系框架,實施大類培養,共享通識基礎課程和專業群平臺課程,提供崗位融合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職場過渡課程三次選擇,實現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的三次遞進[4]。

該課程體系突出思政引領,五段課程均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紅色文化、絲路文化等教育,強化學生的“德”和“職業素養”。專業基礎(群平臺)課程和崗位融合課程通過崗位統整技術,綜合技能等級證書要求和崗位能力要求,并將之融入課程內容,強化學生的“技”。專業拓展課程以專題形式融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等新技術,跨專業、跨學院、跨大類進行專業視野和專業技能拓展,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復合跨界培養。職場過渡課程依據學生就業和成長需求,設計了若干套餐模塊供學生選擇:有求職需求的可進行企業實踐項目或創新創業項目實習;有升學需求的可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特別開設境外崗位實習課程,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積累崗位過程性知識和技能。

3.4 深化產教融合,優化整合校內外實訓基地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動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關鍵舉措。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需要引入企業優勢資源,打破體制機制壁壘,整合校內外實訓基地,實現專業群內專業的相互融合、教學內容與企業項目的深度融合、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的深度融合[5]。

一是整合校內實訓資源,建設校內實訓集成平臺。根據“課堂與車間對接、培訓與工種對接”的思路,依托專業群現有實訓資源,建設“一平臺、一中心、一基地、一學院”(即現代裝備制造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平臺、施耐德電氣南通培訓中心、教育部中興通訊ICT 行業創新基地、阿里巴巴培訓學院),以此開展專業群實訓體系建設,形成專業群實訓集成平臺(圖1)。

圖1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群實訓集成平臺

二是按照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強化校內實訓子平臺功能?!耙黄脚_、一中心、一基地、一學院”采用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產教深度融合模式,完成智能制造相關的實驗實訓、人員培訓、技術服務等任務?,F代裝備制造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平臺主要支持數控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工業機器人操作與編程、機電設備操作與維護等實訓,對標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電氣自動化等專業崗位能力培養需要。施耐德電氣南通培訓中心主要支持PLC 控制、組態控制、電氣自動化和低壓電氣控制等實訓,對標電氣自動化技術和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崗位能力培養需要。教育部中興通訊ICT 行業創新基地主要支持工業機器人、云計算、移動通信等實訓。阿里巴巴數據中心培訓學院主要支持IT、物聯網技術設施運行維護、管理系統開發、智能控制軟件系統開發等實訓,對標群內各專業崗位能力培養需求。子平臺功能對接企業真實崗位工作任務,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補充,協同滿足專業群課程體系模塊化組合的要求。

三是對接工作崗位,建設“一專多能”校外實訓基地。針對智能設計與制造、智能設備控制、智能設備維護三個工作崗位,各選3~5 家地區智能裝備典型制造企業作為校外實訓基地重點建設。建設過程中力求滿足一專多能的要求,即在重點滿足某個工作崗位實訓要求的基礎上,盡量兼顧其他工作崗位實訓項目的要求,以實現群內專業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訓練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校外實訓基地成為訓練學生專門技能、培養拓展能力和綜合能力的主要場所。

3.5 “技能大師”領銜,建設校企混編教學團隊

長期以來,制約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的瓶頸之一是教師技藝不精,實踐水平欠佳,難以真正發揮培養學生核心技能的關鍵作用。為此,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要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引進行業企業技能大師,全面推進教師專業發展[6]。

一是引培并舉。將企業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師引入學校、引入課堂。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采取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等方式培養青年教師,舉辦教學觀摩、技能比武、沙龍研討、技術攻關等活動,帶動校內教師快速成長。

二是以賽促教。將參加或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作為“技能大師”關鍵工作任務之一,激勵“技能大師”指導傳承精湛技能,有效提高參賽隊伍的信心和水平。進而以大賽理念和經驗促進專業課程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全面推進專業群內涵建設。

三是建設團隊。在提升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團隊能力?!凹寄艽髱煛鳖I銜申報省級“青藍工程”教學團隊、省級科技創新團隊、省級名師工作室、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項目,吸引更多教師參與教學建設,形成一系列優秀教學團隊,最終全面提升專業群教師的“三教”改革能力。

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在當前專業(群)建設的基礎上找差距、明目標,以發揮高水平專業群示范引領作用為目標,從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訓實踐、教學團隊等多方面發力,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高地。

猜你喜歡
高水平崗位實訓
高水平開放下的中概股出海與回歸
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盤點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重大舉措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跨界、跨項選拔高水平運動員要重“體”更要重“心”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微課在數控實訓課中的應用探析
實施HR崗位輪換 打造復合型HRM團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