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外科學城建設經驗對廈門科學城協同發展的啟示

2023-02-03 20:47李麗婷張文惠彭順昌余興增郭燕妮
廈門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科學城科技

李麗婷 張文惠 彭順昌 余興增 郭燕妮

前言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科技創新日益成為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戰略??茖W城是國家發展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樞紐,也是城市培育新競爭優勢的核心單元。廈門市為推動城市綜合創新實力系統性突破,打造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引擎,2020年正式推出建設“廈門科學城”標志性創新工程。2022年4月,廈門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廈門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措施》[1],全方位加快建設科學、產業、城市、人才、成果轉化應用(簡稱“科產城人用”)高度融合的一流科學城。本文擬借鑒國內外典型科學城“科產城人用”協同發展的先進經驗,結合廈門科學城建設實際情況,研究“科產城人用”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廈門科學城建設提供參考。

國內外典型科學城協同發展先進經驗

20世紀50年代開始,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繼建設科學城,涌現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典型科學城。目前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學城、丹麥哥本哈根科學城等已具有較為完善的協同創新發展和保障機制。在我國,北京懷柔科學城、上海張江科學城、合肥濱湖科學城等首批為服務國家戰略而生的科學城,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典型科學城注重集聚多元化創新創業要素,大力提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等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具有科研、城市、產業發展等基本功能,其協同發展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注重科技創新資源集聚

科學城以提升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國內外典型科學城高度重視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集聚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高層次科技人才及高科技企業,開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進行科學發現和源頭創新。

筑波科學城成立之初就將40 多個科研機構遷至科學城,與筑波大學共同構成日本科創高地,現擁有質子同步加速器、脈沖散裂中子裝置等具有國際科技競爭力的大科學裝置,集聚了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筑波宇宙中心等49 家國家實驗室(占全國50%以上)、約150 家科研機構(占全國30%)和1.3萬名科研人員(占全國40%),超過140 個國籍的高端人才[2]。

張江科學城匯聚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萍即髮W、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多所一流高等院校,以及眾多跨國公司、國際化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擁有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同步輻射光源裝置、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軟X 射線及硬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8 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初步形成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種類最全、功能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3]。為集聚全球高水平人才,張江科學城還推出了首席科學家和著名科學家領銜發展計劃。

懷柔科學城“軟”“硬”兼施吸引和凝聚國際尖端科技人才,圍繞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5 個大科學裝置布局建設科教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吸引中國科學院18 家科研院所入駐,集聚了5000多名科研人員,同時系統完善發現、引進、用好、留住高水平國際科技人才的體制機制。

2.注重科研成果產業轉化

科學城既是創新策源地,又是創新成果產業轉化的孵化器。國內外典型科學城高度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立了強有力的支撐平臺及完善的成果產業轉化體系。

硅谷高度重視產學研融合發展,以一流大學、一流科研人員和初創企業為核心主體,構建了一套各主體緊密合作、相互促進的產學研創新生態系統。硅谷擁有專業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貫穿于研發到產業化的各個環節??蒲信c產業緊密合作,企業與大學之間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除了研究成果的商業化,還建立了合作研究、委托研究、人才合作培養、企業咨詢、數據共享及設備租賃等多形式、多主體的協作機制,如斯坦福大學的BIO-X 項目與諾華集團、強生等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合作開展資助合作研究、訪問學者助學金、贈予基金等多種形式的研究計劃[4]。

哥本哈根科學城注重科研成果產業化,很早就建立技術轉移辦公室,提供談判、評估、成果保護及商業化等成果轉化的全流程服務,形成了完善的技術轉移服務機制。同時注重師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提供創業輔導服務和交流服務平臺,形成了完善的創業教育培養體系[5]。這些舉措促進科學城產學研高效融合,推動哥本哈根大學的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服務社會的產品。

濱湖科學城在高新區布局建設成果轉化區,配套布局交叉研究平臺,孵化器、加速器、中試驗證等創新成果轉化支撐平臺,預留成果產業化用地,注重打造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創新產業鏈,促進尖端科技和新興產業深度融合,用“合肥模式”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

3.注重創新創業生態優化

國內外典型科學城積極通過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完善激勵創新創業的政策體系、搭建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及服務平臺等途徑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各創新主體創新活力及創業熱情。

硅谷具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一是硅谷具有鼓勵創新、包容失敗、自由開放、崇尚競爭的創新文化,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前來大展身手。二是硅谷擁有全美35%左右的創業資本公司,為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支持。三是政府在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風險資本運行、稅收及移民等方面均制定了完善的政策和法律體系,為科技創新創業保駕護航。

哥本哈根科學城注重打造創新創業生態,為師生創業項目落地提供專業創業平臺、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資金及技術支持,同時引進中介機構、基金會、投資機構等各類創新創業孵化服務機構,為師生創新創業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持。如哥本哈根大學科學創新中心可為初創企業尋找投資機會并吸引資金,生物創新研究所可為生命科學領域提供投資機會及專業的技術及設備支持,丹麥創業基金會通過“小額贈款計劃”為無法償還創業貸款的學生提供幫助。

4.注重產業集群培育

科學城要有產業反哺才能循環融合發展。國內外典型科學城均高度重視培育、壯大產業集群。

哥本哈根科學城一直堅持將生物醫藥作為主導產業進行重點支持和引導,依托諾和諾德、Genmab 等生物制藥巨頭,持續集聚全球生物醫藥領域的優秀研究機構、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形成了強大的創新生態集群系統,同時帶動了生物醫藥領域中小企業發展,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格局,不斷做大做強生命科學產業集群[6]。

張江科學城全力打造集成電路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擁有了國內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聚集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展訊通信有限公司等眾多國內外知名的集成電路企業,全球芯片設計企業十強有7 家在張江設立了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全球半導體裝備廠商十強有6 家在張江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

5.注重打造宜居宜業之城

科學城需擁有高品質的城市創新環境和生活服務設施,具有科研、城市、產業發展等基本功能。國內外典型科學城注重打造既有科學高度,又有城市溫度的現代化的宜居宜業城市環境,包括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城市品質空間與生態環境打造等。

硅谷注重科學城空間品質打造,企業總部一般以園區的方式聚集,園區內生態環境優美,辦公空間開放,社區功能完整,休閑娛樂一應俱全,充分滿足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社交與休閑環境需求[7]。

筑波科學城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及生態空間營造。筑波科學城將建設資金的31%用于基礎設施建設[8],要求開發實驗研究設施時,道路、社區、學校及住房等必要的公共設施建設項目需一并開發,這使得該科學城擁有了較為完善的城市配套服務功能。筑波科學城注重保護山體、河流、農田等自然生態,生態空間及公園綠地面積比例達到65% 以上,擁有由全長48 千米步行者專用道路連結的146 個城市公園[9]。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中規劃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于21%,居住用地比例約20%,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和綠地比例不少于16%[10]。張江科學城以推動人才在張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為目標,完善教育、醫療、文化和商業等城市功能配套,優化城市環境生態,實現步行600 米社區生活圈全覆蓋。

廈門科學城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目前,廈門科學城頂層設計基本成型,已有明確的空間布局規劃和發展方向;已搭建基本的建設運營管理體系,建立聯席會商機制,設立了廈門科學城管委會,成立了廈門科學城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已出臺一部分配套政策,布局嘉庚創新實驗室(福建能源材料與技術創新實驗室) 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搭建科學城“三谷”、I 號孵化器等產業育成載體。但廈門科學城還處于建設初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

1.高端創新資源聚集不足,原始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廈門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較少,廈門科學城僅有廈門大學1 所“雙一流”高校支撐。缺乏高能級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沒有國家實驗室,尚未布局大科學裝置,從源頭上制約了廈門科學城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

2.科研成果產業轉化體系不完善,成果轉化率有待加大

廈門缺乏能提供成果產業轉化全流程服務的專業化運營機構,轉化渠道和流程不夠暢通??萍汲晒D化和孵化機構少,轉化支撐平臺不足??蒲泻彤a業融合程度不高,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模式和渠道有待拓展。

3.公共配套建設不足,難以滿足科學城功能需求

廈門符合科研院所、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實際需求的專業化和產業化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部分項目的特殊要求難以滿足。人才公寓、軌道交通、教育、醫療、商業及文體等公共配套設施還不完善,難以吸引高端科學人才來工作和定居。國際人才社區、國際化教育學校等缺乏,還不具備吸引國際人才的生活環境。

對廈門科學城協同發展的建議

根據廈門科學城發展實際情況,建議廈門科學城大力集聚創新資源,在實現科學突破的同時,暢通成果轉化應用通道,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培育未來產業集群,打造高品質宜居宜業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創新發展能級,促進科學、產業、城市、人才、成果轉化應用協同創新發展。

1.加大高端創新資源匯聚,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1)積極爭創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培育戰略科技力量

以省創新實驗室為突破口,高標準建設嘉庚創新實驗室、翔安創新實驗室、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籌),爭取嘉庚創新實驗室納入國家能源實驗室,海洋創新實驗室納入國家海洋實驗室。積極推進海洋負排放(ONCE) 國際大科學計劃的申報建設工作,謀劃布局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聚焦未來產業培育需求,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

(2)引進和培育世界一流的大學大院大所,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以廈門市產業突破與創新需求為核心,積極招引中國科學院所屬科研院所、國內外一流高校院所,推動來廈設立分支機構或新型研究院,加快構建以原始創新、應用創新為核心的戰略科技力量。支持廈門大學開展前沿學科引領性科技攻關,華僑大學、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開展應用型基礎研究,加強本地高校創新策源能力。

(3)匯聚全球一流創新力量,打造創新人才高地

創新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傾斜支持科學城基礎研究者及創新團隊,通過設立廈門市重點領域基礎研究課題來精準招引關鍵技術人才和團隊,必要時給予“一事一議”支持。推出首席科學家領銜發展計劃,探索“自由定方向、量身建平臺”的科研模式,圍繞廈門市重點發展產業,政企產學研合作培養廈門戰略科學家及戰略科技人才。建立全球科學人才引進機制,策劃建設科學城頂尖科學家創新中心,優化頂尖人才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對國際頂尖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2.健全成果轉化機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1)健全科技成果產業化功能配套,打造成果轉化孵化加速體系

優化科學城功能板塊,打造一批能滿足個性化研發需求的實驗室、中試平臺,加快建設科學城Ⅰ至Ⅲ號孵化器,配套布局加速器、專業科技園等專業化產業承載空間,建設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載體,完善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科學城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撐力度。

(2)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引育一批專業化、高水平的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提升科技咨詢、技術評估、技術交易、科技金融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水平。以國際標準提升科學城科技服務功能,引育如波士頓MassChallenge Startup Competition 之類的世界一流技術加速服務企業,加速構建順暢、高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化運作模式。

(3)創新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打造高技術產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

搭建產業發展技術需求對接平臺,組織開展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攻關,以“揭榜制”“賽馬制”等方式開展定制化科研,推動科研組織方式從研發端向需求端牽引變革,提高科研和產業的融合精度。支持構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以高校院所為主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企業負責試驗開發、中試、工藝生產創新和產品的商業化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力量提供資金支持,多方共同推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打造高效、開放的產業協同合作創新體系。

3.營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打造未來產業培育地

(1)完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構建專業化科技服務體系

整合概念驗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服務及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等科技服務機構,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網絡化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發展科技云服務、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服務等科技服務新業態,建立專業化的創新創業科技服務體系,定制推送創新創業政策、科技投融資、共享科技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創新技術及“雙創”服務等創新創業服務資源[11]。

(2)完善政策及資金支持體系,為創新創業保駕護航

完善科技投入、稅收減免、創業補貼、創業貸款、風險資本運行、知識產權保護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為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加快搭建多層次多渠道科技投融資平臺,引入銀行、保險、擔保以及創業投資等各類金融機構,構建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等多元資金供給體系,促進資本有序自由流動,為創新創業提供多樣化的科技投融資服務,增加創新創業投資資本的有效供給。

(3)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加大力度宣傳重大科技成果應用、杰出科學家和突出創新企業等典型創新創業案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樹立崇尚創新創業的價值觀念。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創新、允許失敗、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文化,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讓創新創業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4.打造宜居宜業智慧新城,展現“科產城人用”融合溫度

(1)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打造人文宜居之城

加快科學城與各產業育成片區、高新區之間的地鐵、BRT 等城市快速路網系統建設,方便研發人才、產業人才在片區之間交流,在科學城聚集。完善科學城內醫院、學校、商貿休閑、主題公園及科技文化場館等公共服務配套,打造滿足科技人才生活及社交需求的服務場景。在科學城建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打造國際人才社區和國際化街區等適合國際人才工作、生活、休閑的配套環境,為國際人才集聚提供國際化社會場景。

(2)強化科學與城市的功能融合,高標準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融合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海綿城市及綠色建筑等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運用綜合管廊、城市生命線工程等系統工程技術打造智能化的高品質城市空間、綠色低碳生活空間、開放式創新創業空間,植入創新創業功能,打造城市創新活力節點[12]。

(3)建立科學城信息管理中樞,打造智慧科學城

全面推進科學城新型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業園區和商業、服務、居住區5G 網絡深度覆蓋,開發科學城信息模型平臺、科學城管理信息平臺等信息化系統,推進科學城神經元智能感知節點、區域物聯專網、大數據分析與運維管理平臺建設,創新基于大數據和智能過濾處理的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民生服務、產業經濟發展等模式,如發展智慧政務、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科學城。

猜你喜歡
科學城科技
中關村科學城總工會舉辦工會干部履職提能專題培訓
筆中“黑科技”
北京懷柔科學城創新小鎮投用
淺析張江科學城景觀標準化的探索實踐
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廣州科學城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神秘的科學城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