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工業機器人行業人才需求與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匹配性研究

2023-02-03 02:27李月芳
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人才需求江蘇省工業

李月芳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控制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近年來,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中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2018 年開始,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2018 年12 月,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江蘇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目標是三年內全省機器人產業產值達1 000 億元,年均增長35%以上,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 萬臺,形成一批機器人重點領軍企業、知名品牌和特色產業基地[1]。根據《江蘇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25年)》,江蘇省將重點打造“高端裝備集群”,重點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能裝備[2]。目前,江蘇省已經形成了以南京、常州、蘇州、無錫等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在機器人產業鏈構建、創新資源布局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為了順應機器人產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江蘇省90 所高職院校中,有45 所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每年招生人數達4 000 多人。但是由于該專業發展歷史較短,職業院校對地方產業的人才需求數量和質量要求了解不深、對專業定位把握不準、課程體系與專業培養目標匹配性不高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所以全面有效開展產業和院校匹配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證調研情況

在了解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劃的基礎上,筆者與課題小組成員一起全面分析了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政策、產業園區及產業鏈現狀,對江蘇省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類企業、系統集成類企業和生產應用類企業共81 家進行了系統調研,預測了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需求數量和質量要求。同時,課題小組還對江蘇省15 所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情況進行了調研,重點分析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招生就業情況、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室建設情況,在產業調研和院校調研的基礎上,將江蘇省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進行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匹配性,并給地方政府、高職院校和企業提出對策建議。

二、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現狀

(一)江蘇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建設現狀

為了推動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2018 年5月以來,江蘇省先后出臺了《江蘇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等省級機器人產業政策5 項,江蘇省相關城市先后出臺了《蘇州市培育發展機器人及數控機床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 年)》等機器人產業政策8 項。在這些政策的引導下,工業機器人產業得到充分的發展,機器人產業園區不斷涌現,目前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已經達到18 家,具體見表1。

表1 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區名稱

(二)工業機器人行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現狀

根據江蘇省統計局信息統計,截至2022 年12 月5 日,江蘇省內已有工業機器人企業28 866 家,居全國第一,其中工業機器人上市企業47 家。目前江蘇省已經形成了包括機器人關鍵零部件企業、本體制造類企業、系統集成類企業和生產應用型企業等完整的產業鏈。課題組調研了81 家機器人產業鏈上企業,其中國有企業4 家,民營企業72 家,外資企業2 家,合資企業2 家,其他類型1 家。81 家企業在崗人員數量為20 98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7 705 人,高職9 834 人,中職3 441 人。根據調研情況,不論是工業機器人本體類企業,還是集成類和生產應用類企業,工業機器人機械和電氣研發崗位主體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工業機器人集成、裝配及調試崗位主體為高職??茖W歷。不同類型企業,本科、高職和中職比例也不同,具體見表2。

表2 調研企業工業機器人相關崗位人員學歷分布

企業在畢業生招聘時重點關注的能力素質情況重要程度依次為技能水平(占比90.12%)、團隊合作能力(占比74.07%)、職業道德(占比70.37%)、實踐經歷(占比67.90%)、學歷(占比65.43%)、溝通表達能力(占比59.26%)。調研企業認為,畢業生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崗位技能不足,難以勝任工作(占比85.19%);工作態度較差,不能踏實工作(占比27.16%);學習能力差,不能適應崗位能力需求變化(占比18.52%)。

三、江蘇省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辦學情況

(一)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招生情況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全國最早招生的是江蘇省常州市某高職院校,于2010 年作為專業方向開始招生。2013—2022 年江蘇省各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招生情況具體見表3。目前江蘇省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招生數量每年約為5 400 人,累計培養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畢業生約30 000 人。

表3 2013—2022 年江蘇省工業機器人專業招生人數

(二)工業機器人專業就業情況

課題組對2019—2021 年各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就業情況進行了調研,研究發現,這3 年高職??茖哟卧诮K省的平均就業率比較高,達71.69%,入職后當年平均薪資達到4 447.5 元,這說明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在江蘇省內有良好的就業環境和就業質量,具體見表4。

表4 2019—2021 年江蘇省高職??圃盒9I機器人相關專業就業情況

(三)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師資情況

調查顯示,江蘇省15 所院校教師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師總數230 名,平均教師數15 名,其中正高級15 名(占比6.52%),副高級98 名(占比42.6%),中級102 名(占比44.35%),初級15 名(占比6.52%)。整體上來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師資隊伍以副高和中級職稱為主,結構合理,規模較大,這反映出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規模較大,前景樂觀。

(四)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訓建設情況

2019—2021 年,15 所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實訓條件建設總投入7 698 萬元,平均每校投入513萬元。這說明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實訓室的投入比較大,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

四、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與江蘇省產業人才需求匹配性分析

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人才需求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系統集成企業和生產應用類企業對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需要情況。

(一)工業機器人企業人才需求情況

1.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人才需求情況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 年,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到5.6 萬臺[3]。根據教育部《工業機器人行業人才需求與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指導報告》[4]41-42,本體制造類企業中,高職機器人專業人才需求數量與工業機器人年產量的比例為1∶47,共需要高職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1 191 人。根據表2 的統計數據,本體制造企業中本科、高職、中職人員所占比例分別為39%、43%、18%。本科和中職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分別為1 080 人、499 人。

2.工業機器人集成類企業人才需求情況

《江蘇省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顯示,到2020 年,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值將達1 000 億元。根據課題組調研數據,集成類企業在產業鏈中產值占比約為64%,所以集成類企業年產值約640 億元。根據調研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集成企業的人均產值約為100 萬左右,因此需要機器人專業人才約64 000 人。根據表2 的統計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中本科、高職、中職人員所占比例分別為51%、43%、6%,所以系統集成類企業人才需求的數量分別是本科32 640 人,高職27 520 人,中職3 840 人。

3.工業機器人應用類企業人才需求情況

2021 年,全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約150.2 萬臺[5],其中江蘇省占比15%左右,約25 萬臺保有量,每4 臺機器人需要一個人編程維護工作,需要機器人專業技術人員62 500 人。根據表2 的統計數據顯示,工業機器人應用企業中本科、高職、中職人員所占比例分別約為22%、51%、27%,所以高職層次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性人才大約需要31 875 萬人;本科和中職分別需要13 750 人和16 875 人。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數量與產業人才需求匹配性分析

綜上所述,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需求總量為129 270 人,其中本科、高職、中職分別為47 470人、60 586 人、21 214 人,見表5。而目前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共培養的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約為30 000人,由此可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高職人才缺口約3 萬人。

表5 企業人才需求一覽表

(三)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江蘇省產業需求匹配性分析

課題組調研發現,企業在招聘畢業生時重點考察其技能水平、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能力,分別占比為90.12%、74.07%和70.37%。企業對院校畢業生的整體評價不高,評價內容顯示崗位技能不足,難以勝任工作的占比85.19%;工作態度較差,不能踏實工作的占比27.16%。由此可見,企業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不高。

通過調研,課題組發現工業機器人企業研發崗位主要是本科及以上層次人才,系統集成、安裝調試崗位主要是高職院校人才,而操作編程、運行維護主要是中職層次人才。19.75%企業認為招聘畢業生的符合度較高,49.38%企業認為招聘畢業生的符合度一般。

五、結論及對策建議

(一)結論

1.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仍將持續快速發展

從調研結果來看,江蘇省每年機器人本體制造約5.6 萬臺,機器人產值超過1 000 億,機器人應用滲透到各個領域。江蘇省的經濟一直持續穩定發展,但勞動適齡者人口卻持續下降,工業機器人密度雖然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些綜合因素的影響將促使江蘇省機器人產業持續發展。新冠疫情以后,各個生產企業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逐步引入智能化生產,減少人員依賴,產業需求倒逼企業加速制造裝備升級,機器人產業仍然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在機器人領域應用,各大機器人廠商開始加碼技術鏈條布局,AI 芯片、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等核心技術獲得較快發展,機器人產品性能和智能化程度也有明顯提升。

2.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人才供需存在結構性矛盾

從數量上看,江蘇省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數量不足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以上測算,江蘇省高職層次工業機器人人才總的需求量約6 萬人,按照目前的招生規模,江蘇省高職院校每年培養4 000 多名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機器人保有量不變的情況下,還需要6 年的時間才能實現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在數量上的匹配性。

從質量上來看,江蘇省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機器人應用領域人才的共性特征是技術新、復合型要求高。從事工業機器人應用崗位需要掌握機械、電氣、計算機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和技能,具備工業機器人設計、仿真、調試、編程、安裝、運行維護、二次開發等能力。從調研結果來看,目前江蘇省各機器人企業對職業院校培養的機器人專業畢業生滿意度不高,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質量與機器人產業的現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江蘇省機器人專業產教融合的深度不夠

機器人企業與高職院校在實驗室(實訓室)共建、師資互聘、課程開發、訂單班人才培養、企業員工培訓、項目研發等方面合作占比不足20%。部分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還不夠精準,企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還不能及時進入學校課堂教學,學校人才培養還缺乏針對性強的項目載體,學校和企業資源還不能實現真正的共享,職業院校教師機器人技術應用能力還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提升。

(二)對策建議

1.地方政府層面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打造兩個平臺——公共實訓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一是完善公共實訓平臺,優化人才培養條件。針對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建設投入大、技術發展快,各學校辦學實訓條件投入不足等問題,建議建設完善公共實訓平臺。公共實訓平臺采用虛實結合的形式,既能降低實訓成本,又能有效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公共實訓平臺還需建立完整的、與地方產業特點相結合的,包括單項能力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二是建立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機器人領域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依托平臺匯聚江蘇省機器人產業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等各類供求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相關增值服務。

其次,地方政府要構建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一是加強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建設,充分利用江蘇省機器人專業辦學早、影響力大、產業基礎好等優勢,重點支持一批職業院校機器人專業建設,給予人員、經費、技術方面的支持,完善辦學條件,推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打造機器人人才培養樣板工程。二是建設機器人產教融合共同體,搭建機器人產業鏈上相關企業和職業院校合作平臺,實現校企之間“點對點”合作向“面對面”合作的轉變。通過機器人產教融合共同體,打通學校和產業之間的信息壁壘,找到校企共同的利益點,以利益的緊密性彌補組織的松散性,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三是推動企業和學校共建產業學院。積極推進行業龍頭企業和職業院校共建產業學院,通過產業學院建設保持學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技術同步,為企業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

2.高職院校層面

一是高職院校要準確定位專業培養目標。課題組調研發現,高職本科機器人專業定位在機器人生產線的設計、集成、二次開發人才;高職??乒I機器人技術專業主要定位在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安裝、調試、運行、維護;中職層次的機器人技術應用及技工技師工業機器人應用與維護專業定位在工業機器人裝配、銷售及技術服務等崗位。不同層次的職業院校機器人專業要準確定位培養目標。二是高職院校要合理設定院校招生規模。已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應適度擴大招生規模;未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也應合理評估現有資源,成熟一個開設一個,切勿盲目跟風。另外,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在工業機器人技術相關專業,比如電氣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技術等專業中增設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相關課程,提高這些專業畢業生的機器人技術應用能力。三是高職院校要著力提高復合技能水平。職業院校應利用產業學院等平臺,校企合作探索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大機器人專業課程建設力度,改革課程內部結構,構建“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或模塊化課程體系,體現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特點,著力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3.企業層面

針對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要求[6],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對機器人本體制造類企業來說,建議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類企業加強與高職院校合作,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共建產業學院和實訓基地,讓廣大學生學習國產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熟悉國產機器人的性能和集成方法,為將來走上社會使用國產機器人奠定基礎,進一步推動國產機器人品牌建設,為我國“機器換人”作出更多的貢獻。二是對機器人系統集成類企業來說,建議其與高職院校合作開展機器人集成示范性生產線開發,將企業最新機器人集成技術,如數字孿生和虛擬調試技術、機器人視覺技術等應用教學,編寫相關教材,將集成典型案例轉化為教學案例,反哺教學,進一步提升師生系統集成水平。三是對機器人生產應用類企業來說,建議其與學校合作開展訂單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共建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認崗、輪崗、跟崗、頂崗等教學過程提供真實生產性場景,為企業培養出更多高質量人才,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猜你喜歡
人才需求江蘇省工業
2022年冬奧會冰雪體育人才需求與培養路徑研究
江蘇省交通圖
江蘇省政區圖
能源行業網絡安全人才需求與培養探討
工業人
中國海歸人才需求地圖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工業4.0”之思考
江蘇省紀委
江蘇省人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