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統一戰線理論中國化的歷程與經驗

2023-02-06 22:24張允熠
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革命中國共產黨

張允熠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統戰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發展為今天的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但是統一戰線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前進的。本文在文獻資料基礎上闡釋黨的統一戰線中國化歷程,進一步總結歷史經驗。

一、列寧和斯大林關于中國革命的方略和政策

1920 年6 月,列寧起草了《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這是為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準備的文件。該文件提交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成為了共產國際指導民族民主革命的綱領性文件,主要是從理論和實踐上闡明了支持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與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關系。雖然文中沒有提到“統一戰線”一詞,但全文充滿著列寧有關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的策略思想。這種策略思想大致有7 個方面,其中包括:共產國際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上的全部政策,主要是使各民族和各國的無產者和勞動群眾在革命斗爭中彼此接近起來;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一方面團結各國先進工人的蘇維埃運動,另一方面團結殖民地和被壓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力量;必須把一切民族解放運動和一切殖民地解放運動同蘇維埃俄國實現最密切的聯盟的政策結合起來;只有在反資產階級的斗爭中首先把無產者然后把全體勞動群眾聯合起來的蘇維埃制度,才能實際上給各民族以平等;各國共產黨必須幫助落后國家反對各種封建主義現象或封建主義殘余的農民運動,使西歐共產主義無產階級與東方各殖民地、一般落后國家的農民革命運動實現盡可能緊密的聯盟;共產國際應當同殖民地和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結成臨時聯盟,但要保持這一運動的獨立性;沒有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和全體勞動群眾自愿追求聯盟和統一的愿望,戰勝資本主義這一事業是不能順利完成的[1]。

以上諸條與中國關系密切,尤其列寧重申了“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這一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的戰略原則,使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事實上成為共產國際的下屬機構。列寧反復提到的“同盟”“聯盟”等詞語,實際上就是通常所講的兩個聯盟,即工人階級同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盟,工人階級同可以聯合的以民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非勞動人民的聯盟。這兩個聯盟的實質就是無產階級革命統一戰線的內容。兩個聯盟的策略既適用于國內斗爭,又適用于國際斗爭。列寧向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提出的提綱草案中有幾行前言,主要是希望代表們以最簡短的方式提出評論或修正意見、補充或具體說明。他特別列出了15 個國家、地區和殖民地的名單,其中包括中國。

列寧對中國民主革命十分關心,早在1912 年至1913 年,就接連撰寫了《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亞洲的覺醒》《落后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等文章,高度評價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稱贊亞洲各國興起的民主革命運動,指出“亞洲的覺醒和歐洲先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 世紀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2]。他指出亞洲革命人民有一切文明國家里的無產階級作為可靠同盟者,無產階級的勝利一定能使歐洲、亞洲各國人民都獲得解放。1922 年1 月,列寧在莫斯科接見了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并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的建議。1922 年6 月15 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公開聲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軍,為無產階級奮斗,和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黨。但是在無產階級未能獲得政權以前,依中國政治經濟的現狀,依歷史進化的過程,無產階級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還應該聯絡民主派共同對封建式的軍閥革命,以達到軍閥覆滅能夠建設民主政治為止……。中國共產黨的方法,是要邀請國民黨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會主義各團體開一個聯席會議,在上列原則的基礎上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向封建式的軍閥繼續戰爭?!盵3]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件中,這是第一次提到“聯合戰線”,說明黨的統一戰線策略是在列寧的直接關切下形成的。

1923 年6 月12 日至20 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并明確規定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1924 年1 月20 日至30 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改組了國民黨組織,并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原則,選舉了有共產黨員參加的新一屆中國國民黨中央領導機構,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這些都是在列寧領導的第三國際派代表直接介入和斡旋下進行的。

列寧辭世之后,斯大林繼承了列寧奠基的統一戰線事業,在中國問題上仍然支持國共合作。當時,國民革命聯合戰線主要是由國共兩黨組成,隨著農民運動風起云涌,國民黨十分驚恐,共產黨內部也存在分歧,而斯大林則明確表態說:“我知道在國民黨人中間,甚至在中國共產黨人中間,有些人認為不可能在農村掀起革命,他們害怕把農民卷入革命以后會破壞反帝國主義的統一戰線。同志們,這是極端荒謬的。把中國農民卷入革命愈迅速愈徹底,中國反帝國主義的戰線就愈有力愈強大?!艺J為不論中國共產黨或國民黨(也就是廣州政權)都應當立即從言論轉到行動,提出立即滿足農民最切身要求的問題?!盵4]斯大林的判斷無疑是正確的。當然,具體指導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是共產國際的其他領導人和共產國際常駐中國的代表,他們在大方向和原則上不可能與斯大林相違背。然而,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宣告大革命失敗,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徹底破裂。

不過,當大革命失敗后,斯大林的一些誤判對中共六大路線產生了不良影響。一是斯大林對蔣介石背叛革命后武漢汪精衛集團的反革命本質沒有看清,判斷失誤;二是他關于中國革命的“三階段論”①“三階段論”是斯大林在中國大革命失敗后,針對托洛茨基指責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導致大革命失敗這一觀點的駁論,“第一階段是全民族聯合戰線的革命,即廣州時期,當時革命的鋒芒主要是指向外國帝國主義,而民族資產階級是支持革命運動的;第二階段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國民革命軍進抵長江以后,當時民族資產階級離開了革命,而土地運動則發展成為數千萬農民的強大革命(現在中國革命正處在自己發展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蘇維埃革命,這個革命現在還沒有到來,但它是會到來的”。(《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1954 年版,第14-15 頁。)與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不完全相符,尤其他對大革命失敗后的“第二階段”的判斷基本上是錯誤的。他說:“中國革命的失敗,就其程度說來,可能類似布爾什維克在1917 年7 月遭到的失??;那時候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人的蘇維埃背叛了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不得不轉入地下,經過了幾個月,革命又重新走上街頭,來掃除俄國的帝國主義政府了?!盵5]這種判斷成為黨的六大后“左”傾路線接連不斷的理論根源。對此,周恩來同志曾說過:“共產國際從成立到解散共存在二十四年(1919-1943),三個八年。毛澤東同志說它是兩頭好,中間差。兩頭好,也有一些問題;中間差,也不是一無是處?!盵6]所謂“兩頭”,一頭指的是幫助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并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另一頭指的是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爸虚g”則是指大革命失敗后的三次“左”傾路線。毛澤東同志認為統一戰線是個“寶”,而“兩頭”都有統一戰線的支撐,促進了黨的事業的發展,所以說“兩頭好”。

二、革命時期統一戰線的中國化

列寧主義的統一戰線策略是通過共產國際輸入我國革命的,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與中國國民黨建立的統一戰線是在共產國際的直接指導下建立的。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因蔣介石叛變革命而破產之后,中國共產黨便把馬列主義統戰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的統一戰線理論。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統戰理論,推動了這一理論的中國化,使之最終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革命時期,馬列主義統戰理論的中國化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的。

首先,建立統一戰線的目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去爭取共同的勝利,即毛澤東同志所說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這與中國古代天下一家、天地萬物一體的天下觀十分契合??鬃诱f:“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論語》)這種理念與《共產黨宣言》的宗旨明顯契合。其實,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前身——正義者同盟的口號就是“四海之內,人人皆兄弟”,馬克思、恩格斯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口號取代了這一口號。雖然兩種口號的表述不同,后者比前者更精準,但是思想內容大體相同。

其次,統一戰線中的核心理念“統一”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有著深厚的底蘊?!敖y一”與“一統”是近義詞,語氣和語義稍有不同,都多次出現在我國的古典文獻中,在語義上進一步的還有“大一統”?!按笠唤y”出自《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漢書》記載,“《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主要指思想、觀念、風俗和文化上的高度一致和制度上的高度一體。由此,反對分裂、渴求統一和追求民族團結、國土完整的大一統理念經歷二千多年的陶冶遂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心理積淀和價值導向,這為馬列主義統戰理論在中國扎根提供了適宜的文化土壤和前提條件。

再次,哲學上的和合理念對中國民眾的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影響深遠?!昂汀迸c“合”常被合為“和合”使用,有“上下和合”“夫妻和合”等,甚至有人據此認為中華文化就是“和合文化”。雖然把中華文化總結為“和合文化”失之偏頗,但“和合”確實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核心價值之一?!昂汀迸c“合”語音相近,但含義不同,“和”是質的屬性,“合”是量的屬性。也就是說,兩種或多種不同質的事物不發生根本利益沖突,并且彼此協調、異質共存、和諧相處,結成利益共同體。所以“和”就是和平、和諧,甚至化敵為友,即孔子所說的“禮之用,和為貴”,張載所說的“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而“合”主要是兩種或多種力量相加,合成一股更強大的整體力量,在外交實踐中有“協和萬邦”的意義。中國哲學中的“和”可以用于多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處之道,“合”往往用于同一事物中兩個對立面的統一關系,如“天人合一”“陰陽合一”“體用合一”等?!昂汀迸c“合”合而為一則為“和合”,這不僅貫通兩者的語義,還強化了事物的內在和諧精神與外在合作實力,質與量“和合”而成的整體能量,是建立統一戰線的哲學依據。

最后,中國傳統哲學的“和合”“統一”,絕不意味著無原則地進行調和、折中和妥協,而是尋求“1+1 >2”的效果。中國哲學的“和”本著“和而不同”的辯證原理,把不同事物協調地統一起來。所謂“和實生物”就是強調只有不同的事物“和”起來,才能產生新的事物,和諧是生命的源泉?!巴瑒t不繼”就是強調同性質的事物疊加在一起,沒有異性之間的交感,就不會產生新的生命個體。因此,“和”不是“同”,不能把和諧理解為無差別的同一,也不能否認事物的個性和相對獨立性?!昂汀币馕吨町愋院投鄻有缘慕y一,沒有多樣性和差異性就沒有和諧。中國傳統繪畫、音樂講究色一無文、聲一無聽,同一種顏色畫不出多彩的畫卷,同一個音符譜不出動聽的曲子。至于“合”,中國哲學中有無數的“合一”表述,哲理上最典型的合一就是陰陽合一,太極即陰陽變化之理。太極圖由陰陽合一而成,但不等于陰與陽在量上或物理空間上的相加,而是生成了一個更強有力的統一整體?!疤珮O”完成了陰陽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內涵與外延得到了空前的擴大,這就是“1+1 >2”的效果。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哲學理念作為母文化形成了民族潛意識,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中得到了體現。如,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就包含著用“和”“合”理念、整合一切可以“和合”的階級,形成強大的革命陣營的統一戰線思想。再如,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始終堅持的大團結、大聯合理念就貫徹著“和實生物”的理念;強調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地位,就是堅持了“和而不同”,即在統一中保持個性的原則。統一戰線之所以成為中國革命的法寶,是因為實踐證明它是推動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經驗之一,推動了馬列主義統戰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推動了“和諧”與“統一”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之一。

毛澤東同志把在列寧和第三國際那主要屬于革命方法和工具的統一戰線,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戰略思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發展成為策略和思想。在毛澤東同志看來,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思想的源頭就在《共產黨宣言》,與共產黨的最高綱領——消滅一切階級和壓迫、實現人人平等和財產公有,即“代替那存在著各種階級以及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個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相一致。因此,統一戰線不僅是為實現階段性目標而結成短暫聯合體的權宜之計,而且是與人類終極關懷型的聯合體密切相連的戰略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說,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可能使自己從階級壓迫中解放出來。這樣,統一戰線要完成的不僅有階段性任務,也有長遠的戰略目標?!叭澜鐭o產者聯合起來”就是為了去實現“自由人聯合體”[7]這一真正的終極目標?!豆伯a黨宣言》這一思想啟發了毛澤東同志,他指出:“無產階級要解放自己,就要解放整個人類。如果地主、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不解放,無產階級本身就不能解放,必須全人類都解放,變成一個新制度,無產階級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盵8]統一戰線作為一種策略,會根據形勢變化和黨中心工作的轉移而調整,“地主、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會在統一戰線斗爭目標和團結對象間變動。但統一戰線作為一種戰略,“地主、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也是統一戰線最終要解放的對象。

根據毛澤東同志的論述,馬克思和恩格斯才是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理論的真正創始人,《共產黨宣言》是黨的統一戰線的綱領性文獻。毛澤東同志則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統一戰線的內涵。

第一,毛澤東同志把被列寧認為主要是策略的統一戰線上升到黨的最高綱領層面。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綱領,黨的最低綱領則是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反帝反封建的目標。所以,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是與黨的最低綱領相適應的。列寧的統一戰線思想是與最低綱領相聯系的,把建立統一戰線、結成各階級的聯盟用來戰勝國內外敵對勢力。這樣,統一戰線的存在必然是以共同敵人的存在為前提的,隨著敵人被消滅,統一戰線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然而,黨的最高綱領是要解放全人類,不是短暫地以人類中的一部分作為消滅目標或解放對象。這樣,統一戰線就是黨在實現最高綱領之前一直要牢牢把握在手的“法寶”,須臾不可離棄。毛澤東同志把黨的最高綱領的實現作為統一戰線的最終目標,無疑突破了列寧主義和共產國際統一戰線的意義邊界,是對馬列主義統戰理論的一大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思想成果。

第二,蘇俄和共產國際的歷史表明,統一戰線的一般原則是要團結一部分人去反對另一部分人,即利益攸關方結成同盟打倒或推翻利益上的共同敵人。當敵人被消滅之后,原來統一戰線聯盟就可能分化為對立的雙方,新的統一戰線又會形成。在對敵斗爭中,同盟內部也可能因為被敵人收買或軟弱變節造成統一戰線的分裂。這里,統一戰線既是具體策略(同時也是局部或短期的戰略),也是同盟的理論形態,而同盟則是統一戰線的實體形態。黨不僅將統一戰線作為民族民主革命的策略,并將其中國化之后最終服務于戰略目標。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建立的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服務于反帝反封建的戰略目標,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服務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略目標。所以,中國的統一戰線始終是民族民主統一戰線。對此,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的戰爭與戰略問題》中明確指出:“反對孤立政策,承認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我們現在講的是戰略問題,就是要就中國革命戰爭的十年血戰史的經驗,好好地說明這些問題?!盵9]但是,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次建立的統一戰線,無論是在軍事層面還是在政治層面,都是服務于階段性的戰略目標,而不是服務于最終戰略目標。毛澤東同志不僅把統一戰線與中國革命的階段性戰略目標聯系在一起,而且通過黨的最高綱領把統一戰線與黨的最終戰略目標聯系在一起,這是對馬列主義統戰理論的發展。

第三,實際上,戰略和策略是不能絕對分割的,而是相互滲透的,短期的戰略對于長遠的戰略就是策略。在這種意義上,戰略也是策略——長期的全局性的策略,策略也是戰略——短期的局部性的戰略。戰略是為實現全局目標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長遠謀劃,策略則是為了達到戰略目標而采用的具體方法。策略從屬于戰略,戰略必須有各種策略的支撐。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毛澤東同志都是有戰略眼光的戰略家,又是靈活運用策略的大師,是融戰略與策略于一體的杰出領袖。如他在談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時說:“日本帝國主義決定要變全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這兩個基本事實就是黨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因此,只有統一戰線的策略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關門主義‘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彩?!盵10]這是站在戰略高度上來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應用,是從長遠、全局和反向思維上揭示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再如他談到農民土改中的“左”傾趨向時說:“在劃分階級成分中,在許多地方把許多并無剝削或只有輕微剝削的勞動人民錯誤地劃到地主富農的圈子里去,錯誤地擴大了打擊面,忘記了我們在土地改革工作中可能和必須團結農村中戶數92%左右,人數90%左右,即全體農村勞動人民,建立反對封建制度的統一戰線這樣一個極端重要的戰略方針?!盵11]反封建的統一戰線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方針,錯誤地擴大了打擊面卻是一個很具體的思想方法問題。這種戰略與策略相互滲透的思維貫穿于毛澤東同志的全部著作之中。

第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了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國民革命聯合戰線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基礎,但由于蔣介石背叛革命,統一戰線也隨之歸于失敗。周恩來同志在給蔣介石的信中寫道:“及先生背棄孫先生遺教,分裂兩黨統一戰線后,則眾叛親離,內亂不已,繼之以‘九一八’,五年外患,國幾不國?!盵12]但這也使中國共產黨人汲取了教訓、獲得了經驗;第二次國共合作是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相適應的,由于抗戰勝利后蔣介石發動了內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多黨合作的聯盟形式,以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推翻蔣介石獨裁統治為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在1949 年9 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規定了新中國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1954 年12 月,在全國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又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以下簡稱《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為憲法所取代,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任務已經完成,但是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墩鲁獭房偩V還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繼續通過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更廣泛地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除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在執行中沒有按照毛澤東同志的建議而失去了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之外,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都是按照毛澤東思想制定和執行的??谷彰褡褰y一戰線中,雖然出現了王明“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但由于黨的最高領導權不在王明那里,王明路線并沒有形成主流。同時,毛澤東同志認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能否發揮戰斗作用,還應該取決于三個條件:一是國內抗日民族戰線,二是國際抗日民族戰線,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這三個條件就是三條戰線,共同的合力便凝聚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同志指出:“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盵13]他還指出,統一戰線內部存在著斗爭,但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要獨立自主,二是要反對投降主義,三是要反對關門主義,而這三項原則中最主要的就是黨在抗日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的地位。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在抗戰勝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決,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條件下建立的。為了推翻國民黨反動派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中國共產黨建立了完全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對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強大的政治基礎。1956 年,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時特別指出,在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的基礎上,要根據我國階級關系發生的根本變化,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這一方針加以補充和完善。這一方針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新型政黨關系。

第五,統一戰線思想在毛澤東同志那里具有高度的原則性與靈活性,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直至毛澤東同志晚年,他對統一戰線思想依然作出了重大的創新性發展。如,1974 年他提出了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思想,就是他的統一戰線思想在國際關系上的靈活運用,也是抗日戰爭時期關于“抗日統一戰線三條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升級版。所謂“三個世界”,那就是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14]。這符合毛澤東同志關于統一戰線的一貫思維邏輯: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對敵,切不可“為叢驅雀,為淵驅魚”?!叭齻€世界”劃分的思想是毛澤東同志將統一戰線思想與當時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環境相結合的靈活運用和創新性發展,目的在于依靠第三世界力量,聯合第二世界力量,反對和孤立兩個超級大國?!叭齻€世界”劃分的思想把中國定位于第三世界,體現了一種理性的戰略思維。這是此后鄧小平同志“韜光養晦”“永不當頭”的思想之源,也為我們今天構筑世界反對霸權主義的統一戰線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智慧源泉。

三、與時俱進——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

在“文革”結束之后,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統一戰線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提“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統一戰線“十六字方針”,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基本方針。全會提出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概念,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包括兩個范圍的聯盟:一是大陸范圍內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為政治基礎的團結全體勞動者和愛國者的聯盟,這是統一戰線的主體和基礎;二是大陸范圍外以愛國主義和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的團結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聯盟,這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1979 年6 月15 日,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政協第五屆第二次會議上明確指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盵15]他還指出:“人民政協應當積極開展工作,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臺灣早日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同時,要積極開展人民外交活動,加強同國際朋友的友好往來,為發展國際反侵略擴張的統一戰線作出自己的努力?!盵16]新時期的愛國統一戰線的基本任務是高舉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旗幟,把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發展壯大為愛國統一戰線。因此,我們也可以把“愛國統一戰線”看成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的進一步發展。同年10 月,鄧小平同志再次指出:“在我國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革命愛國的統一戰線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應該加強,不是可以縮小,而是應該擴大。它已經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盵17]這里,鄧小平同志直接把統一戰線解讀為“最廣泛的同盟”,是對統一戰線內涵的一種新界定。

馬列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的種子,自從播撒到中國大地之后,長成了根深葉茂的思想和政治大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政治協商制度——這一中國特有的政治組織和政治制度,正是馬列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在中國結出的碩果。繼鄧小平同志之后,江澤民同志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的重要的組織形式?!盵18]“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盵19]“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同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和優點?!盵20]繼江澤民同志之后,胡錦濤同志也指出:“統一戰線是我們黨的一大法寶,在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勢力斗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盵21]21 世紀,雖然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新變化,但統一戰線一直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是黨領導全國人民排除萬難、奪取勝利的一大法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事業,不僅有了邊際上的擴大,也有內涵上的增容。除加強“兩個聯盟”之外,為營造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同發展中國家結成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統一戰線,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外交戰略,我們要積極推動和巧妙運用”[22]。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實際上可分為國內統一戰線和國際統一戰線兩條戰線。國內的愛國統一戰線仍然是鞏固和擴大“兩個聯盟”,加強全國各民族的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國家的統一;國際統一戰線主要是通過外交戰略團結第三世界國家、爭取第二世界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這是毛澤東同志關于“三個世界”劃分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運用和發展。

四、新時代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新時期”是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十八大的時期,“新時代”是指黨的十八大以來迄今的時期。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統一戰線事業方面作出了新貢獻。

第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了黨自誕生以來在統一戰線方面的優良傳統,梳理了統一戰線的幾種形式,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把它概括為“革命統一戰線”“社會主義統一戰線”和“愛國主義統一戰線”三種基本形式?!敖y一戰線,指不同的社會政治力量(包括階級、階層、政黨、集團乃至民族、國家等)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結成的政治聯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為實現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方面人士所結成的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社會主義統一戰線和愛國主義統一戰線?!盵23]這里的“革命統一戰線”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形式,“社會主義統一戰線”主要以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直至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統一戰線形式;“愛國主義統一戰線”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新時代統一戰線的新特點、新任務和新的理論形態,為實現祖國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

第二,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政治基礎和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廣泛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形成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24];“完善協商民主體系,統籌推進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組織協商,健全各種制度化協商平臺,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25]。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作為一種實質性民主深深嵌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全過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因此,愛國統一戰線及其組織形式是實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可靠渠道和機構保障?!拔覀儓猿肿咧袊厣鐣髁x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開展,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基層民主活力增強,愛國統一戰線鞏固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得到全面貫徹,人權得到更好保障”[26]。

第三,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是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在社會各階層、各領域全面貫徹執行的組織機制。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與黨的群眾路線之間具有極高的同源性、同質性,目的都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社會階層、團體和個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這里所說的“群眾”就是指以工農大眾為主體包括知識分子和各行各業人士的社會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7];“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們黨的一貫主張”[28]。因此,“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29]。

第四,在國際事務中,擴大了統一戰線的內涵,無論是“一帶一路”合作,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都是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關于人類解放思想的具體化和與時俱進,體現了中華民族與全人類同舟共濟的責任擔當。除此之外,習近平總書記還主張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如指出:“中方主張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根源,切斷恐怖主義獲取資金的渠道,遏制恐怖主義利用互聯網從事恐怖傳播活動?!盵30]“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保護傘?!盵31]事實上,不斷擴大的上海合作組織雖然還是區域性的,但已經具備了反恐統一戰線的屬性。針對霸權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國家都沒有包攬國際事務、主宰他國命運、壟斷發展優勢的權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權、霸凌、霸道。單邊主義沒有出路,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盵32]各國人民要想“共同掌握世界命運”,聯合國就應該成為一個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統一戰線。

第五,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不動搖。歷史經驗表明,在中國共產黨跟其他黨派、階級、階層和社會團體結成的統一戰線中,能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就能發揮強大的作用,它就是一個真正的法寶。反之,失去了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統一戰線就會最終破裂,革命就會遭受挫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一戰線是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在統戰工作中,實行的政策、采取的措施都要有利于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同時,必須明確,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要堅定不移,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尊重、維護、照顧同盟者的利益,幫助黨外人士排憂解難。這是我們黨的職責,也是實現黨對統一戰線領導的重要條件?!盵33]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領導,堅持政治原則,把握政治方向,不是由黨包辦統一戰線中的所有事務,而是尊重統一戰線中其他同盟者的利益和意見。

我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將一如既往地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這個方針肯定了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合作的政治基礎和戰略意義,體現了執政黨與參政黨間的新型政黨關系。統一戰線既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也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的一大特色,也是馬列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創舉。統一戰線曾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過較大的歷史貢獻,也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巨大作用。

2022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基本任務: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發揮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和諧,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偉力[34]。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和改進統戰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并一連用了“12 個必須”強調黨的統一戰線工作面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法寶作用,必須解決好人心和力量問題,必須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必須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必須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必須發揮港澳臺和海外統戰工作爭取人心的作用,必須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必須把握做好統戰工作的規律,必須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全面領導[35]。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黨的統一戰線百年發展史的智慧結晶,是新時代統戰工作的根本指針,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和今后統一戰線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統一戰線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上的作用更加重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一戰線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我國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統一戰線在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上的作用更加重要[36]。因此,他要求大家深刻理解發展壯大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

統一戰線大團結、大聯合擴充到全世界,那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中國共產黨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期待,從中又一次清晰地展現出中華文化“大一統”理念與馬克思提出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以實現“自由人聯合體”的理想相契合的圖景。因此,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領導,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以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為起點,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目標,這與共產黨人建立統一戰線的初衷和實現黨的最高綱領的愿景相一致。

猜你喜歡
革命中國共產黨
將革命進行到底(節選)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