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勘查中推斷早期死亡時間方法探討

2023-02-06 23:54陳燦球林培義余丹媛
廣東公安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體液尸體勘查

陳燦球 林培義 余丹媛

(清遠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隊,廣東 清遠 511500)

死亡時間(postmortem interval,PMI)在法醫學上指機體死后經歷的時間(the time since death),即尸體檢驗時間距死亡發生的時間間隔。死亡時間推斷(estimation of time of death)是法醫病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在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均有重要應用。根據死亡發生后的尸體現象和法醫學的實踐要求,死亡時間推斷可分為早期死亡時間推斷(estimation of short postmortem period)和晚期死亡時間推斷(estimation of long postmortem period),一般以死亡是否超過24h,以及尸體表現是否出現明顯腐敗區別二者。近年來,死后尸溫變化、早期尸體征象、現場客觀信息、死后玻璃體液成分、核酸和蛋白質的降解研究均有相關研究及進展,早期死亡時間推斷可分為現場推斷和需要后續實驗室檢測的推斷,本文就這些方法進行分類探討,供死亡現場勘查參考。

1 現場推斷早期死亡時間的方法

在公安工作中,現場勘查時如能在初次勘查過程中推斷尸體大致死亡時間,能幫助公安找到勘查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提高勘查的效率。

1.1 尸體溫度變化

人死后代謝停止,不再產生熱量維持機體體溫,當環境溫度低于體溫時,體表內能以熱輻射和熱傳遞的方式不斷減少,同時尸體內部內能也不斷向體表進行熱傳遞,尸體的溫度不斷下降,直到與環境溫度相同。尸溫的下降有一定的規律,并且在死亡現場容易測量,因此廣泛用于死亡時間的推斷。Davy 在1839 年首次使用溫度計測量尸溫來推斷死亡時間,隨后1863 年Taylor 和Wilks 測量了100 例尸體溫度來研究尸溫和死亡時間的相關性。尸體的溫度又分為尸表溫度和內部溫度,尸表溫度容易受環境以及死者衣著情況影響,其與死亡時間PMI 的相關性受多種因素影響;內部溫度受到皮膚、皮下脂肪、肌肉組織的保護,其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較好。因此,尸體內部溫度常用于死亡時間的推斷。

1.1.1 直腸溫度

目前有許多法醫學者檢測腦室溫度、肝臟溫度與直腸溫度來推測死亡時間,在廣州地區尸體肛溫推斷死亡時間的應用研究以及581 例非正常死亡尸體直腸溫度與死亡時間關系的研究中,直腸溫度與死亡時間均表現出了良好的相關性[1]。直腸溫度在公安工作中容易測量,在死亡現場勘查中可快速用于推斷大致死亡時間。

較為成熟的二項指數直腸溫度變化模型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紀60 年代,隨后該模型由德國學者Henβge 完善,建立了早期死亡時間PMI 推斷算法表。該模型包括尸體實測溫度,環境溫度和尸體初始溫度三個重要參數。在引入了尸體的年齡、性別、衣著情況、環境通風情況、接觸介質、保溫情況和所屬地區等參數后,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建立數學模型,其計算結果預測值與實際值誤差<3h 可達90%以上[2]。

1.1.2 其他尸體溫度

除直腸溫度外,眼溫模型和耳溫模型在近年也取得了進展。眼溫模型與直腸溫度模型相比,其受尸體體型、載體介質、衣著、年齡和性別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眼溫模型的劣勢在于眼球位于體表,其熱傳導規律受環境溫度、眼瞼閉合情況以及閉合過程的影響較大,出現比尸體核心溫度更大的變異。目前眼溫模型預測值與實際值誤差大于直腸模型,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相關的影響參數,提高預測值的準確性。

1.1.3 尸體溫度在現場勘查中的應用

尸體溫度是法醫在死亡現場中容易測量與獲取的一項數據,各地工作經驗豐富的法醫可結合當地的氣候、當時的季節、天氣以及死者的衣著情況、死后所處環境的因素,快速推斷死者的死亡時間范圍,從而為后續的勘查取證工作(如監控的調取、嫌疑人排查等)劃定有效范圍。

1.2 早期尸體現象

尸斑、尸僵、超生反應、肌肉情況、眼組織形態和性狀的改變等早期尸體現象仍然是公安工作中常用的PMI 推斷方法。

1.2.1 尸斑

利用尸斑的顏色以及按壓的顏色變化情況推斷尸斑處于三個時期(墜積期、擴散期和浸潤期)中的哪一期,從而進一步推斷大致的死亡時間。但尸斑顏色、按壓時間、按壓力度容易受到檢驗者主觀方面的影響。為了更加客觀地用尸斑推斷死亡時間,Romanelli 等采用顏色計量學的方法,統計了101 具尸體按壓強度、按壓時間、尸斑恢復時間和按壓前后顏色的顏色值,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模型,提高了尸斑推斷死亡時間的準確性,同時有助于尸斑實驗數據的跨實驗室交流[3]。

1.2.2 超生反應

生物體死亡后,其某些器官、組織或細胞仍保持某些活動功能或對外界刺激做出一定反應的能力稱為超生反應(supravital reaction)。超生反應具有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小的優點。目前已知的超生反應包括肌肉對刺激的興奮性、瞳孔反應、發汗反應、纖毛運動和精子運動等。人死后4h 內,向瞳孔內注入阿托品或毛果蕓香堿可出現對應的散瞳或縮瞳現象。骨骼肌反應,一般認為死后2h 內骨骼肌受到刺激均能出現收縮,隨著時間的推移,骨骼肌反應的檢出率逐漸下降。根據Sophie 等的報道,骨骼肌反應可以持續13h,且檢出率與PMI 呈負相關[4]。

1.2.3 其他早期尸體現象

肌肉松弛,人死后肌張力消失,肌肉變軟,稱為肌肉松弛(muscular flaccidity)。肌肉松弛是人體死亡后最早出現的現象,可在瀕死期出現或死亡后立即出現,待尸僵出現后消失??杀憩F為瞳孔散大、面部表情消失、肢體生理性彎曲消失和大小便失禁等。

尸僵的出現、消失以及在僵直(人為破壞尸僵,尸僵很快再恢復的現象)可以推斷PMI所處的時間段。尸僵一般在死亡后1 ~3h 先在小肌群出現;4 ~6h 擴散到全身,在此期間破壞尸僵容易出現再僵直,但再僵直弱于原尸僵;6 ~8h 內則不容易出現再僵直;12 ~15h 達到頂峰;24 ~48h 開始緩解。在夏季尸僵一般不超過48h,但在冬季尸僵可以持續超過72h。

1.2.4 早期尸體現象在現場勘查中的應用

利用早期尸體死亡現象在現場中推斷PMI的優點在于其不需要特別的測量工具,以尸斑、尸僵和肌肉松弛等可以直接獲得的信息,綜合快速推斷早期PMI,同時結合在尸表檢驗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快速推斷死亡時間的范圍,從而為案件的偵查提供線索。早期尸體現象雖然便于現場使用,但其存在主觀性較強的缺點,如尸斑的顏色、尸僵的強度等都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因此,早期尸體現象用于推斷PMI,要求法醫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在現場勘查中的應用,并減少主觀因素對推斷的影響。

1.3 現場客觀信息

現場是復雜而多變的,死亡時間推斷如果單單局限于尸體上的信息,往往不夠準確。利用現場勘查中一些能夠反映時間資訊的客觀信息,如水電表、門禁系統、報紙、掛歷等客觀信息,有助于死亡時間輔助推斷。這些信息通常不會被偽裝、較難變動,即使偽裝,也容易有瑕疵。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及通訊的便捷,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子手表等)的廣泛應用,現場勘驗中收集電子設備中的信息、時間,有助于法醫輔助推斷案發時間或者死亡時間。也有通過一些生活常識來輔助推斷死亡時間[5],比如有案例報道勘驗人員通過一只雞每天最多下一只蛋,農戶正常情況下會每天拾取雞籠中的雞蛋這一生活規律確定死亡時間;也有報道根據現場食物腐敗的程度及天氣變化輔助推斷死亡時間;甚至還有報道根據嫌疑人作案行為推斷死亡時間。

利用現場客觀信息輔助推斷早期死亡時間,需要勘驗人員仔細觀察生活小細節,累積生活經驗,掌握當地的生活細節變化,才能在需要時及時發現異常,快速判斷。

2 實驗室推斷早期死亡時間的方法

在一些尸體破壞較嚴重的死亡現場,如碎尸等,法醫可能難以通過尸溫和早期尸體現象等方法去推斷PMI。在這種情況下,法醫工作者需要在現場勘查中注意收集可以推斷PMI 的生物檢材,利用早期生化指標推斷更加精確的PMI,為后續的偵查、調查、復勘等工作提供思路。

2.1 核酸和蛋白質

人體死亡后,代謝停止,細胞無法獲取所需的氧氣、糖和氨基酸等,細胞內環境開始紊亂,隨后溶酶體破裂,釋放其中的水解酶、核酸酶和蛋白酶等各種酶,細胞膜破裂后釋放到內環境中導致組織細胞溶解。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核酸和蛋白質的降解被發現和PMI 有一定的規律。但就目前來說,因基層公安缺乏實驗室條件,核酸和蛋白質能為法醫在現場勘查中提供的線索與偵查方向較為有限;且核酸和蛋白質用于推斷早期死亡時間還不夠準確,現勘人員只能盡可能提取更多生物證據,待實驗室檢測有相關結論后,為現場的二次勘查提供方向。

2.1.1 DNA 的變化規律與PMI 的相關性

2002 年陳玉川等利用改良Feulgen 染色及計算機圖像分析技術對離體人胸骨DNA 含量進行定量檢測,發現在較長PMI 范圍內,人胸骨骨髓DNA 含量仍呈下降規律[6];Di Nunno等利用流式細胞儀技術研究了人死后肝、脾和血液中DNA 含量變化,發現肝組織DNA 的降解與PMI 幾乎呈線性關系,并認為肝組織是進行死后DNA 含量變化分析較理想的器官[7];Johnson 等利用單細胞凝膠電泳技術也發現了相似的變化規律。雖然采用方法不相同,但是均得出了機體死亡后DNA 含量與PMI 的關系[8]。需要注意的是,不用組織器官DNA 的變化規律與PMI 的關系不相同,用于推斷PMI 需要繼續校準。

2.1.2 RNA 的變化規律與PMI 的相關性

在過去,由于RNA 的不穩定和自然界普遍存在RNA 降解的作用,一般認為RNA 不適合用于PMI 的推斷。但在實際的檢驗工作中發現,mRNA 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而且其變化規律與PMI 具有相關性[9-10]。目前檢測RNA 與PMI相關性的主要方法包括RT-PCR 和實時熒光定量PCR。RT-PCR 檢測大鼠腦組織、心肌和膈肌等的mRNA 和rRNA 擴增產物均隨PMI 延長而下降,環境溫度高時擴增產物減少,提示與環境溫度相關[11-12]。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SD 大鼠腦組織中mRNA 也提示mRNA 含量與PMI 有相關性[13]。

2.1.3 蛋白質的變化規律與PMI 的相關性

在機體死亡后,在各種水解酶以及細菌、真菌、食腐生物的作用下蛋白質逐漸降解,最終消失。隨著免疫組化、傅里葉紅外光譜等技術的發展,目前已經發現肌鈣蛋白、甲狀腺球蛋白的死后降解與時間的線性相關,有用于推斷PMI 的可能[14-15]。

由于核酸和蛋白質的降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某一項都難以為PMI 的推斷提供可靠依據,需要綜合參考才能作為推斷早期PMI的方法。因此,目前核酸蛋白質作為推斷PMI的實際應用較少。

2.2 玻璃體液

除眼睛直接受損的情況,一般認為玻璃體液比血液和腦脊液受外界影響更小,發生污染和腐敗的概率更小,因此玻璃體液也是良好的檢材。

研究表明,玻璃體液中的鉀離子濃度與PMI 呈正相關,機體死亡后玻璃體液中的鉀離子濃度約每小時升高0.17mmol/L,應用鉀離子濃度推斷早期死亡時間較為準確[16]。

玻璃體液在取材過程中的污染,以及潛在出血污染會影響使用鉀離子濃度推斷PMI 的準確性[17]。玻璃體液尿酸陽性可作為指標,判斷玻璃體液是否潛血污染。在玻璃體液污染時,玻璃體液次黃嘌呤濃度推斷PMI 更加準確,但需要注意,不同的玻璃體液前處理方法,如離心分離法、酶解法和加熱法等,會導致次黃嘌呤濃度檢測結果不同,這是測定不準確的主要原因[18]。

玻璃體液成分雖然不能在缺乏實驗條件的案件現場中直接應用于死亡時間推斷,但其在缺乏其他條件去推斷早期死亡時間時能夠作為輔助手段較準確地推斷死亡時間,或者修正其他因素推斷的早期死亡時間,為后續的二次勘查提供線索。

3 展望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推斷PMI 的方法也越來越多,但是目前難以用于各種環境的死亡現場。在公安工作中,早期尸體現象和尸溫仍然是死亡現場勘查過程中快速推斷死亡時間最重要的方法,同時善于利用現場客觀信息,輔助死亡時間推斷。隨著近年計算數序機建模和算法的發展,有望不斷完善尸溫、尸僵和尸斑等的PMI 推斷模型,不斷提高早期死亡時間推斷的精確度,為查清案件事實提供線索,為案件偵破提供有效證據。

猜你喜歡
體液尸體勘查
《林業勘查設計》簡介
《林業勘查設計》征稿簡則
《林業勘查設計》征稿簡則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在地熱資源勘查中的應用
打敗仗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藥效成分在體外生物體液中穩定性
生命的起源,也許只是一具尸體?
小兒支原體肺炎體液免疫功能與hs-CRP檢驗的臨床意義
維藥艾菲提蒙湯治療異常體液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
詭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