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野下仡佬族民俗體育傳承策略研究

2023-02-06 19:30勇,劉玲,鄭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仡佬族民俗民族

丁 勇,劉 玲,鄭 麗

(a.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學院;b.黔北文化研究中心,貴州 遵義 563006)

近些年,我們一直致力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發展,為優秀文化成果賦予新時代的內涵,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牢牢抓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不放松,為實現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出強大的精神力量。[1]民俗體育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活動形式,承載著人們的精神寄托,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內容,同時反映了我國人民在社會、歷史、文化、宗教、風俗及心理方面的變化,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民俗體育的發展受地域、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一些地方出現了特色遺失和傳承困難等問題。李克強總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各行各業中,用互聯網開辟出信息傳播的新路徑,催生出新型傳播工具,使用移動互聯網作為傳播的主要媒體中介成為新的發展導向。[2]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重構了文化傳播環境。如今,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傳播媒體也向著智能化與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依托“互聯網+”,將新媒體和民俗體育兩種形態的文化通過全新的傳播模式進行融合發展,可以使民俗體育的內涵更加充實,同時也能推進民俗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一、新媒體概述

1.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是指運用新型數字、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電腦、智能手機、數字電視機等信息終端,為使用者獲取信息和娛樂服務提供相關通道的信息傳播形態。具體形式包含數字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等形式,[3]而近些年新興的博客、微博等也屬于新媒體的范疇。

2.新媒體發展前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能、信息化等時代符號的出現體現了當下傳播媒體的變化,新媒體作為傳播的重要媒介,隨著數字傳播技術的更新、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升級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而產生。新媒體的時效性、速度性和覆蓋性影響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據統計,在2015 年的下半年,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媒體為1.3 億多網民提供了信息服務。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于2015 年2 月3 日發布的《第3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稱《統計報告》)的數據證實,我國在2014 年12 月以前所擁有的手機網民數量約為5.57 億人,占整體網民人數總量的85.8%,同2013 年統計的81.0%相比有了大幅提升。2016 年,我國的互聯網產業迎來了巨大的躍升,出現了形式多樣的商業發展模式。隨著社會生產的顯著變革,新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模式應運而生,以網紅經濟、共享經濟的模式最為顯著,它們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助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從而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4]

二、仡佬族民俗體育概述

仡佬族是我國55 個少數民族之一,其聚居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屬于云貴高原向四川盆地丘陵過渡的地帶。該地區地貌類型多樣,地勢起伏較大,海拔達1000-1500 米,最低約為300 米,地勢高低錯落十分明顯。在仡佬族聚居區中,大多數先民將住所建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峽谷地帶,那時的仡佬族生存條件艱苦,同時該區域存在著交通不暢、外出困難等問題,導致同外界信息交流比較困難。在這種以山石為主的環境中,土質多為黃土,少數區域存在黑土土壤,流傳著“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這句俗語是對仡佬族世代生存的區域自然環境的真實反映。生產力水平較低、自然環境條件差等這些因素,培養了仡佬族先民樂觀、豪放、勇猛頑強、不屈不撓的性格。許多體育類競技項目也直接或間接表現出了這些精神品格。仡佬族高臺舞獅、打磨秋、打雞毛球及打篾雞蛋均與當地產的竹子有關。這些民俗項目所使用的道具都是由竹子編制而成,參與這些民俗項目,可以讓參與者加入體育鍛煉的隊伍當中,豐富他們的集體生活。仡佬族自然崇拜的形成,是與其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生產、生活方式及各種社會、文化因素長期互動的結果,在發展過程中,仡佬族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與圖騰等象征符號的崇拜相互滲透,互融共生。仡佬族及其先民在歷史上廣泛地存在著將自然萬物人物化,賦予萬物以生命和意志,兼具有靈魂不滅的觀念意識。

三、仡佬族民俗體育傳承現狀研究

1.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娛樂性傾向

一些人在網絡上肆意改編、傳播不實信息,這種錯誤行為的出現非但沒有引起足夠的正視和反思,反而使得一些人變本加厲,更為放肆地擾亂網絡公共環境。[5]仡佬族“踩堂舞”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安忍梦琛钡淖冞w主要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方面,物質文化表現最為明顯。起初踩堂舞的場地是在喪家堂屋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旅游產業的發展,為了吸引游客,表演場所從屋內到室外空地再到現在專門的表演場地,服飾也從以前的樹皮變為現在普通的民族表演服裝,從最初追求“和平、和諧、包容、協調、合作”逐漸變成追求名利性。[6]

2.傳播資金受限、傳承人才缺乏

我國民族聚居區域范圍較廣,民族地區在傳播民族文化方面所能投入的資金受當地經濟發展的制約。國家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增加財政撥款、政策扶持等,但是大部分民族地區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播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多數地區無法自主籌集資金,僅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來推進民族文化傳播,這樣導致民族地區文化傳播工作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另外,民族文化的傳播也缺少專業人才。一方面,傳播民族文化的主力軍是本民族的傳承人,他們肩負著保護民族文化、傳揚民族文化的重任。在當今時代,多元化思潮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傳統的民族文化常被認為是過時的內容而被人們忽視,很多優秀的民族文化面臨“滅絕”的危險。此外,我國民俗體育項目發展存在傳承人斷層問題。由于民俗體育項目與民俗習慣密切相連,多數項目都源自人們的實踐,因此傳播體育項目的方式主要以“口傳心授”形式進行,隨著時代的發展,老一輩傳承者越來越少,開展民俗體育的活動也越來越困難,在當地找到年輕一代傳承人的難度越來越大,并且部分年輕人主動參與傳承的意識薄弱,這就導致民俗體育傳承行動面臨相當大的困難。

四、新媒體時代民俗體育傳承的機遇

1.拓寬了民俗體育傳播的渠道

互聯網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對生產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都產生重大的影響。正因為有了互聯網技術的助力,信息傳播技術逐漸向著更為開放、更為自由的方向發展,并且同國家、社會與個人的發展密切相連,緊密地滲透于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并使得這些領域緊密相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7]在早期,民俗體育在凸顯本民族特征和文化特色方面具有顯著的表現,由于自然因素、經濟發展、交通條件等條件的限制,民俗體育的傳播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進行交流,傳統的民族文化的傳播范圍一般會限于本民族的活動范圍內進行,與外界進行交流的傳播活動則很少出現。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民族地區的狀況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地區經濟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對于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不斷提高,逐漸重視對民族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新媒體時代為傳播民族文化打開了新的大門。網絡的連接使得信息傳播的受眾從小范圍群體擴展至更大范圍群體,從單一方向的傳播升級為多方向的互動,傳播地域也由鄉間擴展至全球范圍。技術升級所帶來的傳播媒介的更新換代也尤為明顯,除了傳統的報紙、圖書類的紙質傳媒外,增添了網絡媒介,例如各地區民族文化的宣傳網站、微博等互聯網平臺,以沉浸式體驗為傳播特點的民族文化博物館,更具藝術感和戲劇化的電影、戲劇以及短視頻等可視化媒體。

2.增強了民俗體育傳播的話語權

新媒體在傳播信息的同時,也將各種價值觀在代際間相傳,它拓寬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領域,促進民族內部之間、漢族同少數民族之間文化的相互交流與滲透,為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寬廣的空間。多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國民俗體育項目的管理者通過新興的信息化傳播平臺,利用豐富多彩的圖片設計和視頻展示,讓更多的人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產生興趣,增強了民族文化交流的主動權。民族地區開設論壇、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上傳體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項目。例如貴州省在舉辦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期間(以下簡稱“九運會”)開辟了“金黔在線”新聞網站,依靠“金黔在線”的運營成效以及相關用戶資源,“九運會”官方網站在運動會舉辦期間進行當地文化與信息的宣傳與分享工作,獲得了較好的瀏覽效果。[8]“金黔在線”已成為貴州省進行文化傳播、打造形象的重要媒體通道,同時也是其他省份了解貴州省情的首選平臺。按照alexa 最新統計的網站點擊數據可知,金黔在線網站每日平均的瀏覽用戶數量是54600,網站頁面每日平均的點擊量為196560。

3.有利于民俗體育產業開發

2001 年,世界旅游組織和國際奧委會聯合主辦了“世界體育與旅游大會”,會議在西班牙召開。這次大會拉開了體育旅游的帷幕,讓體育旅游成為體育界相關人員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熱點。同年,中國國家旅游局根據國際形勢,詳細規劃、組織了以“2001 中國體育健身游”為主題的旅游活動。緊跟國際體育旅游的發展趨勢,我國相繼出臺了以體育旅游圈為核心的一系列舉措以發展國內的體育產業,拉動經濟增長。[9]在國內外體育旅游快速發展之際,各具特色的民俗體育因其資源豐富而成為旅游資源開發的熱點。民俗體育要想發展和傳承必須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人文底蘊豐厚的文化品牌。新媒體在儲存信息方面擁有顯著優勢,為保護民族文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尤其是針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使用新媒體的優勢就更為突出。在當今社會,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通過新媒體的形式進行傳播,通過宣傳與推廣,將地方特色文化進行產業化加工,將民族文化同旅游業、餐飲業、手工業等產業進一步結合,從而形成更具地域特色的產業鏈,為地方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同時新媒體在傳播過程中讓民俗體育逐漸獲得大眾的認可和關注,也起到宣傳作用。

五、傳承策略

(一)彰顯仡佬族民俗體育文化內核

民俗體育的傳承是利用自身所認可的特定語境進行文化輸出的過程,對于傳統的耕種、婚喪嫁娶、祭祀、傳統節日等各種風俗、習慣和儀式都有相對準確的話語表達和相對穩定的行為模式。所以,利用多媒體開展民俗體育文化必須保持其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以求最大限度避免民俗體育出現表達偏差。以仡佬族“踩堂舞”為例,踩堂舞起源于仡佬族先民為了保護先祖的遺體而產生的一種舞蹈,踩堂舞在發展過程中加強了民族交流,促進了村寨的和諧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它的演變歷史也相當于仡佬族的發展歷史,經過幾千年的積累與總結,經過族人不斷地描繪與演繹,最終顯現出與其他民俗體育不一樣的文化特性。[10]所以,在使用互聯網進行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宣傳與推廣時,要利用總結的方法,歸納并凸顯出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色彩,并且強調在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全過程中,保持其獨有的文化特征。

(二)資金來源多元化,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民族的文化傳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沒有雄厚的資金支撐,少數民族地區的信息化建設無法完成。首先,政府要增加民族文化傳播活動的資金。重點關注民族地區在電子通信、網絡技術領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特別是硬件設施的配備,從物質條件上滿足民族地區進行文化傳播的條件。以多種形式調動群眾、組織等主體參與文化傳播,支持民族地區開展完善信息傳播過程的相關工作。為使各民族的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及傳承,政府相關部門應為文化傳播打造一個和諧、友好的環境,將信息化的基建工程列入當地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之中。加快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仡佬族民俗體育產業化有以下好處:有利于改造并提升民俗文化實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民俗體育的深度融合,為民族地區發展新產業,使信息技術在仡佬族民俗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科學地利用互聯網,有利于加強仡佬族民俗體育文化的傳播,提升民俗文化產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整體實力,滿足現代人們對精神文化多樣化的需求;要想在信息導向作用下走產業化的路子,應當轉變政府單一投入的體制機制,破除傳統的運行模式,吸引更多企業或投資主體參與民族文化傳播活動,通過招商引資(合法的國內、國外資金來源),尋找產業發展合伙人,利用他們帶來的資金發展民俗體育文化信息基礎設施,為投資方解決投資回報方案,但是要明確產業所有權;構建文化產業鏈,主要指從文化產品的生產到售后所經歷的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梢詫⒚褡鍒D書、民族服飾、民族玩具等特色文化產品在網上進行營銷,并與仡佬族民俗體育相結合開發網絡游戲、動漫設計等。

(三)傳播內容契合受眾,創建文化特色網站

1.不斷完善網絡平臺

首先,依托地方政府部門官網開設仡佬族民俗體育文化的信息專欄,利用官方平臺上傳文章、視頻等,通過多種手段挖掘仡佬族民俗體育的文化精髓;其次,為了實現仡佬族民俗體育的延續,可以從調整廣播、電視中民族體育欄目的播出時間、設置更多民族體育頻道直播入手??梢钥紤]在設置節目頻道的計劃中,增加與民族體育相關的專欄節目,以訪談或采訪的形式記錄優秀的民族體育傳承人的事跡,同時可以讓記者、編輯和節目制作人等去民族地區采風,在節目過程中穿插一些表演的環節,在演播室內完成模擬仡佬族民俗體育項目展示,根據項目特點設置比賽的動作或規則,讓受眾群體參與其中。通過調整節目內容,不僅可以直接增加民族體育節目的觀看人數,同時也豐富了觀眾群體對于民俗體育的認知,并且多樣的表現形式還可以提高人們觀看節目的興致,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

2.開發民俗網絡游戲

新媒體技術的普遍使用影響著社會對新興事物的認識?,F如今網絡游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遣的方式之一,并且隨著形式的不斷拓展,網絡游戲的受眾也越來越廣泛。比如武術元素在網絡產業中廣泛運用。以武術元素作為開發導向的網絡游戲也層出不窮,金山游戲就是其中翹楚者,代表作包含自主開發的仙劍系列,游戲所表現出的中國風貌、畫面設計以及內容呈現,都融入了中華武術。[11]為此,對于仡佬族民俗文化來說,可以將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體育同網絡游戲結合起來,開發出獨具仡佬族民俗體育特色的網絡游戲,為仡佬族民俗體育的發展搭建良好的網絡推廣平臺。仡佬族民俗體育中有很多競技性和娛樂性很強的項目,在堅持原生態的基礎上,將這些民俗體育作為游戲的素材,同時在網絡游戲中包含著眾多人體的活動動作,在游戲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參與者的興趣愛好設置游戲規則,參與者通過休閑娛樂的方式參與民俗體育游戲,可以從中體會民俗體育的文化內涵。民俗體育網游的開發既可帶動仡佬族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又能實現民族地區的經濟效益。

3.搭建“互聯網+民俗體育”教育資源平臺

新媒體時代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電腦、手機等各種終端,空中課堂等多種教學形式,給受教育群體提供了形式多樣、生動立體的教育活動。在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民族體育文化的史料保存工作也能夠更有效地開展,民族特色的體育項目也越來越多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形式多樣的民俗體育文化也逐漸引起人們的喜愛。當前,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教育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逐漸作為一項重要的區域考察內容列入現代學校體育教育的體系當中。[12]仡佬族民俗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如“踩高桿”“打篾雞蛋”等。這些項目不受場地和器材的限制,通過對民俗體育項目的改良,能夠更好地體現開展現代體育教育的目的與意義,在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的同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實施的趣味,在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體會仡佬族民俗體育的文化精髓,促進仡佬族民俗體育的有效傳承。

(四)形成制度配套體系

傳承民俗體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是一項具有系統性和長期性的工程,而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利用,使得新媒體作為新型傳播媒介進入到民俗體育傳承的過程當中。在制定法律法規時,在相關條款中增加有關仡佬族民族體育數字化保護方面的內容,確立民俗體育在數字化發展趨勢中的地位,同時對新媒體技術的使用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相關保障措施加以完善,這也是相關部門面臨的重要挑戰。新媒體在信息安全方面提出了諸多需求,但是由于當前所面臨的大數據發展趨勢,相關的信息保護系統并未實現更高水平的跨越,可供選擇信息保護的模式相對較少。因此,為了真正實現大數據技術的運轉,促進其高效、規范、安全、廣泛地完成信息保護工作,就必須將設置與完善保障措施的工作提上日程,同時相關部門設置法律法規、監管標準并嚴格監督。貴州省在2016 年1 月針對大數據問題發布了《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應用促進條例》,這是我國首部關于大數據問題的地方性法規。該條例的出臺明確規定了貴州省大數據行業的相關準則,這為其他省份建立相關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該條例不僅積極地對大數據產業進行規劃與調整,也指明了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景與方向。目前我國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有明確法律法規,其中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但是此類法律法規中有關民俗體育的條款涉及較少,貴州省出臺的大數據條例對仡佬族民俗體育數字化保護有很好的借鑒和思考,可以通過實施專門的法律法規來保障仡佬族民俗體育的法律地位。

(五)注重傳媒間的互動

近年來,抖音、快手、斗魚、熊貓等手機直播軟件在社會中流行起來,使用者年齡段為青少年到中老年。這些手機軟件最大的特點就是幾十秒短視頻的記錄,人們可以迅速記住相關內容并加以傳播??梢詫⑿旅襟w技術融入民俗體育項目中,例如高臺舞獅是仡佬族的一種民俗體育項目,仡佬族民眾在春節或者重大節日中都要舉行高臺舞獅,一般一場表演要持續3 個多小時,仡佬族高臺舞獅與其他地方的舞獅不同,仡佬族高臺舞獅是膽識和技巧的挑戰,通過手機軟件將高臺舞獅表演分享給更多人觀看,人們將會被博大精深的民俗體育所驚嘆,同時也為民俗體育如此美妙絕倫而震撼。民俗體育需要以這些新媒體為媒介進行傳播,這將拉近新媒體的適用人群與民俗體育之間的距離,讓原來不能親眼見到的最具民俗特色的風情現在通過新媒體便可盡收眼底。

猜你喜歡
仡佬族民俗民族
仡佬族生態信仰文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表達*
冬季民俗節
我們的民族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俗節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武陵山區仡佬族傳統體育的流變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