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新形態對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2023-02-07 01:19張青蘭林開蕾
學術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新形態共同體馬克思

張青蘭 林開蕾

從建黨百年講話中的第一次出場,再到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其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3-24 頁。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認識不斷深化,同時也反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成為需要不斷進行探索的時代課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與演進,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引。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石和核心,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是從“現實的人”的生產出發,通過對人類社會形態的橫向結構與縱向發展的深刻剖析而揭示關于人類社會形態發展規律的科學,其包含的社會形態劃分理論、社會形態結構理論以及社會形態演進理論,對論證人類文明新形態生成的必然性及其演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中華文明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雙向互動、融合創新而發展起來的文明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源起可在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中得以探尋,其演進又是對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時代反饋。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對馬克思社會形態劃分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馬克思對社會形態的劃分具有科學與價值兩個尺度,前者強調“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同自然的進程和自然的歷史是相似的”,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19 頁。并以生產方式為科學尺度對社會形態進行了五個階段的劃分,從“實然”的角度勾勒了社會形態及其發展演進的客觀規律;后者以人的發展狀態為尺度將社會歷史劃分為三大階段,并以共同體的形式描繪了不同階段人類生存的社會組織形式,從“應然”的角度回答了社會形態發展演進的未來構想。兩種劃分角度雖然各有側重,但實質上是基于“人的感性活動”,從社會形態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進行的劃分。作為社會主義文明的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遵循著馬克思關于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一般規律,同時又具有自身獨特的時空特征,其本身的存在與發展是對馬克思社會形態劃分理論新的突破與詮釋。

(一)社會主義文明發展的新形態

“發展方式變遷及其所帶來的生存方式革命從深層次上決定文明形態變革?!雹僭嫔纾骸懂敶拿餍螒B變革之主題自覺與中國式發展理念的實踐—價值邏輯》,《學習與探索》2016 年第11 期。人類文明形態隨著生產方式的發展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也凸顯人的存在狀態與社會發展方式的變革歷程。從當今世界主要表征形式看,人類文明形態主要以資本主義文明與社會主義文明為主。人類文明新形態既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超越與揚棄,又遵循著社會主義文明的建構規律;既是社會主義文明的新形態,又立足于中華文明的發展邏輯,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文明的雙向互動與融合創新中實現自我發展的。

文明的發展具有連續性與超越性。社會主義文明形態是從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胚胎”中孕育出來的。不可否認,資本主義文明對于建構現代文明、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這種建立在“勞動奴役制上的罪惡的文明”,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120 頁。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充滿著掠奪與暴力,溢滿著“血和骯臟的東西”。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297 頁。新舊文明形態的更替必然伴隨著對舊文明形態的改造與重構。以資本主義文明為主的現代文明在推動新舊文明更替的過程中,注入了大量資本主義的功利性因素。其演變的過程在利益的刺激下發生畸變,文明理念和野蠻行為的共存、文明內容與文明形式的錯位,成為當代資本主義文明的一大景象。當這一文明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遇到質疑并遭到被剝削階級的反抗時,便會暴露出其兇殘的本質。無論再怎么粉飾與美化,根植于資本主義文明的以追逐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資本邏輯是絕不可能改變的,它“像高利貸一樣剝削現代文明的一切利益”。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76 頁。文明的發展與更替是在否定與重構、在繼承與超越中實現的。資本主義文明形態“不論它較之舊制度如何合理,卻決不是絕對合乎理性的?!雹荨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26 頁。馬克思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本質,揭開了資本主義文明繁榮假象背后的沒落與蕭條,并展開了對未來文明的設想與展望。作為共產主義文明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文明是新的時空背景下產生的人類文明形態,它既是對人類社會文明共性的承認,又凸顯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多樣性。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突破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文明形態下所形成的局限利益關系與“原子式個人”的社會發展形式。它誕生于“集體的力量”,強調的是以共同富裕為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凸顯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從根本上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文明的超越,同時也從社會性質、價值指向、邏輯建構等方面規定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整體框架。

任何文明形態都是處于一定時空背景下,時空的可轉換性體現了人類文明形態的遞進性??臻g變換造就不同文明形態的地域特征,歷史轉換造就不同文明形態的時代特征,有關文明形態的基本語境和總體特征是在新的時空中重塑的。作為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新階段,人類文明新形態既遵循著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邏輯建構與價值指向,又有著新的時空背景所賦予的新特征。從時代坐標來看,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意味著國際國內背景、歷史任務、主要矛盾等發生了新的轉變,賦予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的時代內涵與使命。從空間坐標來看,人類文明新形態扎根于中國實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明新形態。這意味著與一般的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相比,它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與中國特色,是中國制度、中國道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必須將其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以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來定位和推進。從文化坐標來看,文化彰顯文明形態的精神標識。人類文明新形態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烙印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例如,“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反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追求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借鑒的基本特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凸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要求;等等。這些傳統文化精華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化價值觀來源,凸顯了其與一般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在價值追求與文化特征上的區別。

(二)走向真正的共同體的實踐形態

作為人類社會基本的生存方式,共同體的發展是同人類文明形態的演進緊密相連的。馬克思從生產力以及人的生存狀態出發,將人類社會形態的存在與組織方式劃分為“自然的共同體”“虛幻的共同體”以及“真正的共同體”,以共同體的方式勾勒了人類社會形態的演進歷程。從共同體的發展歷程上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共同體新的發展樣態,它既實現了對“虛幻的共同體”的超越,又是走向“真正的共同體”的當代實踐形態。

第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虛幻的共同體”的超越與揚棄。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自然的共同體”的瓦解,物的依賴關系取代了人的依賴關系。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相分離激活了個體對剩余價值的貪婪欲望,個體為了追求利益而彰顯各自的獨立性,逐漸與共同利益分道揚鑣,從而導致個體與共同體之間的疏離。然而作為社會存在物,個體生存和發展必須依賴于共同體這一形式。為了滿足階級利益的需要,資產階級通過意識形態的虛構建立起“虛幻的共同體”。在這一“虛幻的共同體”中,個人的自由不過是一種虛幻的自由,“在這個社會中,人作為私人進行活動,把他人看做工具,把自己也降為工具,并成為異己力量的玩物?!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第30 頁。虛幻的共同利益是對個人自由個性的枷鎖。個體在這一“虛幻的共同體”中淪落為資本增值的工具和手段,遵循著資本邏輯的支配。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在揚棄“虛幻的共同體”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一方面,它以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根本制度,以共同富裕為價值追求,突破了“虛幻的共同體”的固有弊端;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虛幻的共同體”在科學技術、生產變革、市場建設方面的有利因素,從而來實現自身發展。

第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真正的共同體”的追求。馬克思關于“真正的共同體”的出場源自對“虛幻的共同體”的深刻批判中。針對以往共同體中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無謂又無望的對立狀態,“真正的共同體”強調只有擺脫以往階級對立所造成的桎梏和障礙,個體才能擺脫階級的狹隘眼界,在滿足個體特殊利益的同時為他人提供自由發展的條件,從而實現特殊利益與共同利益的完全一致。到那時,共同體將成為實現個體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組織形式。然而人類文明新形態較“真正的共同體”相比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意識形態領域存在不少挑戰;……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鏟除腐敗滋生土壤任務依然艱巨,等等?!雹诹暯剑骸陡吲e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4 頁。應該說,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真正的共同體”為方向指引,其構建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也意味著邁向“真正的共同體”的道路越來越清晰。

第三,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真正的共同體”的當代實踐形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共同體形式上的集中表現,回答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何以可能”的內在規定性、時代迫切性以及實踐可行性。在發展方式上,它超越了以往通過暴力掠奪手段推進文明形態演進的陳舊邏輯,強調的是通過和平方式兼顧自身與世界發展利益;在價值立場上,它突破了以往以少部分群體作為構建主體的文明形態發展模式,強調的是以人類作為文明形態的構建主體,以實現全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倡導的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在構建路徑上,它主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強調國與國之間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走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的新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充分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價值,它以切實行動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推動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構建,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對馬克思社會形態結構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作為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中最基本的內容,社會形態結構是指構成社會形態的各個要素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結構,是囊括了全部社會生活要素的總體性范疇,其內容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從其構成要素看,在馬克思社會形態結構理論中,整個社會形態就是由主體“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包括生產力、生產關系等社會存在而構成的統一的社會有機體。人類文明新形態遵循著社會形態結構的邏輯建構,同時又基于新的時空背景賦予了這一結構更為豐富的內涵。

(一)主體要素:深化了對人民主體地位的認識

在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提出以前,人們對于人類文明形態發展的主體問題的理解帶有鮮明的唯心史觀色彩。一方面,由于中世紀宗教統治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整個文明形態被深深打上宗教的烙印,成為上帝或者某種不可違抗的外在于人的異己力量。另一方面,英雄史觀的出現使得人類文明形態發展的主體從神秘的上帝回歸到了現實的人本身,但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確立了一種“天然”權威而編織或杜撰出來的帶有神秘色彩的“英雄”來蒙蔽人民群眾,進而維護自身統治。從事現實生產活動的普通大眾則被貶低為創造歷史的消極被動因素,附庸成為“英雄”編撰歷史的素材以及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工具。通過對宗教本質的揭露以及對英雄史觀的批判,馬克思強調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找到了人類文明形態形成與發展的真正主體。他指出:“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它‘不擁有任何驚人的豐富性’,它‘沒有進行任何戰斗’!其實,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著戰斗?!雹佟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第295 頁。而“真正的人民即無產者、小農和城市貧民”,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年,第220 頁。他們用從事物質生產勞動的實踐活動來創造并推動人類文明形態。當然,這種創造與推動絕非無意識的或者自發的活動,它是一種主體自覺的實踐活動,并且這種實踐活動的實現有賴于在實踐方面發揮著“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以及在理論方面有著“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413 頁。的那一部分群體的領導。

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以現實的人作為社會形態結構的主體因素,同時又深化了對這一主體因素的認識。從廣度上來看,人類文明新形態突破了以往剝削階級的固有障礙,堅信現實的人的主體范疇隨著人們歷史活動的深入,其范圍與數量也必然會進一步擴大。隨著當今全球化的發展,人類交往邊界不斷突破了原本狹隘地域的束縛,個人日益成為世界性歷史的“個人”。人類文明新形態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全人類納入為社會形態的構成主體,以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推進人類文明形態發展的價值遵循。從深度上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著人民主體地位進行理性審視和深刻分析,不斷完善和創新以人民至上為主題的理論框架,并賦予其更深刻和更豐富的意義空間?!耙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思想”的提出是對以往人民主體思想的賡續與傳承,彰顯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4 頁。的執政初心和價值歸宿,始終堅信社會形態發展演進的最深厚的動力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堅持人民是文明新形態發展的推動者以及成果的享用者。

(二)客體要素:創造性提出了五個文明協調推進

馬克思不僅從主體要素出發,論證了構成社會形態的全部要素都是人的物化成果,同時也深入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社會形態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進行剖析?!拔镔|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第2 頁。馬克思認為社會形態客體結構既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基本層次,又包含其他方面社會要素和社會關系的總和所構成的完整體系。這些內部的要素呈現出各自的特殊本質與發展規律,社會形態則是這些要素在未達到質變程度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有機體,是隨著內部要素變動而發展的“活生生的形態”。

“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雹凇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0 頁。在社會形態的構成要素上,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繼承與借鑒馬克思社會形態發展理論中關于社會形態構成要素思想的同時,也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在內容上創造性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從其中五大文明的關系來看,物質文明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礎,其所產生的物質生產資料是其他文明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前提;精神文明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靈魂,它為其他文明的建設凝心鑄魂、提供價值導向;政治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它包含政治制度、政治行為、政治意識等方面,是其他文明發展的政治保障;社會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條件,它突破了以往文明形態中“一方的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以另一方的發展受到限制為基礎的”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214 頁。固有弊端,強調以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文明的目標取向,構成了其他文明建設的價值追求;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要求,它主張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旨在實現“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第185 頁。是其他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五大文明結構均衡、協調發展,是統一的社會有機體。從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協調”意味著內部矛盾各要素之間處于穩定的和諧狀態。然而由于矛盾的特殊性,五大文明之間的運動絕非同步同等,彼此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甚至斗爭。因此五大文明的協調推進一方面強調五大文明之間應保持互為前提、相互依存的關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為前提,從而構成相互依賴的矛盾統一體;另一方面五大文明又要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每一個文明及其文明內部的各要素有著自身獨特的發展規律,在發展的進度上存在著差異。協調推進絕非消滅這種差異,而是在尊重其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盡量縮小差異,最大程度優化五大文明及其內部各要素的結構,構建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和諧關系。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對馬克思社會形態演進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社會形態不是既成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是“活動著和發展著的活的機體”。⑤《列寧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55 頁。它既是一定生產方式下社會結構的凝結體,具有相對穩定性,又無時無刻不處于運動狀態之中,為文明形態的演進和質變進行量的積累。從演進動力來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演進既遵循著馬克思社會形態演進動力理論的一般規律,又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要矛盾及全面深化改革理論。從演進方式來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64 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其發展進程從實踐維度上不斷賦予了這一新形態具體的實質內容與文明特質,豐富了人類文明形態演進的途徑,深化了馬克思社會形態的演進理論。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化了對馬克思社會形態動力理論的認識

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形態的演進是動力系統協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需要的豐富性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證明和人的本質的新的充實”,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132 頁?!艾F實的人”所進行的不斷滿足需要的生產實踐活動構成了社會形態演進的內源性動力;另一方面,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兩大基本矛盾及其適應的規律在社會形態中構成了一個由和諧到矛盾再到新的和諧、新的矛盾不斷發展變化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從而推動著社會形態的不斷發展演進。此外,階級斗爭、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社會形態演進的基本力量。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演進遵循著馬克思社會形態演進動力理論的一般規律,但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其進行了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社會形態演進動力理論一方面將社會形態視為一個總體性的結構性存在,其中社會基本矛盾是撬動這一結構前進的根本動力;另一方面強調社會形態中人的主體能動性作用,認為人的需要以及人的實踐活動構成了社會形態演進的內源性動力。人類文明新形態從屬于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其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①《毛澤東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214 頁。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演進的內源性動力,也凸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演進的價值取向。而發展問題則對應生產力,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解決實質上是對我國生產結構的優化,從而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也是解決我國內部矛盾、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演進的根本動力。人類文明新形態將馬克思社會形態演進的主體性動力與結構性動力進行了有機融合與統一,是對馬克思社會形態動力理論的繼承與創新。

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形態的演進動力根源于生產方式內部的矛盾,而“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這種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發為革命”,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第195-196 頁。因此革命成為了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推動社會形態演進的直接動力。在人類文明新形態里,由于基本矛盾轉換為非對抗性的矛盾,因此其不相適應的部分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斷得到解決。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對社會主義基本矛盾進行調整,使社會基本動力機制保持內部的平衡與良性的互動關系,充分激發并調動社會內部的動力因素,從而形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演進的合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既有助于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社會形態動力理論。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人類文明形態的發展是一個揚棄的過程,遵循著由低級到高級依次更替的客觀規律。同時,馬克思也承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差序格局與遞進發展中的層次性和相對性。如俄國的“農村公社”“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占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第828-829 頁??梢哉f,作為“跨越卡夫丁峽谷”的現代化方式,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資本主義現代化的超越,是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演進的根本途徑。

不可否認,資本主義開創了人類現代化的先河,“資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等形式相比,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927-928 頁。然而這種以“槍炮政策”開拓出來的以資本增值為核心的現代化道路,必然會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以及全球資本擴張空間的減少而呈現出不可持續的結構性癥候。一方面是文明創造主體與文明自身發展背道而馳的邏輯悖論?!肮と藙撛斓膶ο笤轿拿?,工人自己越野蠻”,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第158 頁。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演進伴隨的是人的主體性的喪失。另一方面是文明形態的發展與全球霸權主義盛行的邏輯悖論。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本質在于對剩余價值的占有,這意味著它需要不斷擴展與占有資本增值的空間,從而才能實現自身形態的演進。為了實現資本增值的最大化,資本開始在全球空間進行布展,以霸權主義的形式制造全球資源與權益不平等的空間格局,從而對其他地區進行“剝奪性積累”?!半S著文明而產生的社會為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機構,都轉變為它們原來的目的的反面?!雹蕖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第518 頁。資本主義文明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其內在邏輯自反性也不斷凸顯,并隨著這一文明形態的自我否定與揚棄而走向毀滅。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雹倭暯剑骸对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二者的雙向互動與融合創新,以嶄新的視角以及獨特的方式提供了人們認識文明形態的邏輯洞見以及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全新路徑,并規定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特質。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立場。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 卷,第707 頁。由此形成的現代化道路在本質上是人的異化、工具化的過程。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道路,其實踐展開過程就是人的全面發展過程,其所追求的現代化本質上就是人的現代化,在價值追求上表現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人民主體性。第二,協調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協調性是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品質,協調性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明形態的程度。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道路發展是失衡的,現實中資本的貪婪屬性不斷致使著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內在包含著五大文明的有機統一,強調文明系統內部關系的協調發展,目的在于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是全面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第三,走和平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和平基因。資本邏輯主導下,“對內剝削”與“對外擴張”成為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發展的兩大動力,武力沖突與暴力掠奪是這一道路的兩大特征?!爸袊嗣褚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會走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道路,更不會給世界造成混亂?!雹邸读暯綍娒绹鴩啦块L馬蒂斯》,《人民日報》2018 年6 月28 日第1 版。中國式現代化在依靠自身實現發展的同時,在與其他文明進行平等交流的展開過程中逐漸實現了價值外溢。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產物,人類文明新形態遵循這一道路的特質,堅持在和平的基礎上實現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的統一。由此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不斷拓寬,人類文明新形態將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演進,二者的雙向推進也必將改寫人類現代化文明的時空敘事。

四、結語

“人類文明進步歷程從來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487 頁。作為對資本文明形態的根本超越,人類文明新形態蘊含著新的生產方式,其演進發展的進程將會徹底扭轉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矛盾的局面,使之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植根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中。這一道路從多個維度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價值理念和實踐方案??梢哉f,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它只是礙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而未得到充分彰顯。這也說明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演進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其構建歸根到底依賴于一定生產方式下現實的個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了現實的個人先進的生產關系,同時通過改革的方式不斷激發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活力,進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真正實現。

猜你喜歡
新形態共同體馬克思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愛的共同體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新形態西裝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