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斗爭精神及其內在特質研究

2023-02-08 20:32劉亮紅王利民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革命家斗爭湖南

薛 華 劉亮紅 王利民

(1.湖南中醫藥高等??茖W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株洲 421021;2.湖南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3.湖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敢于斗爭”作為黨百年奮斗十大歷史經驗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斗爭”一詞共出現了22次,并在引言部分就開門見山地提出“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并要求全黨“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爭取“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斗爭精神是湖南紅色文化的重要內核,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說:“湖南是一方紅色沃土,走出了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發生了秋收起義、湘南暴動、通道轉兵等重大歷史事件,大批共產黨人在這片熱土上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边@些“英雄壯歌”就是一首首斗爭之歌,彰顯了湖南紅色文化蘊含的心憂天下、愛國愛民的斗爭立場,百折不撓、堅定樂觀的斗爭信念,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斗爭品格,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斗爭智慧。在“兩個大局”共同交織、相互激蕩的大背景下,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不被遲滯甚至打斷、奮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非常有必要深度挖掘湖南紅色文化蘊含的斗爭精神內在特質,并將其精神品格與智慧經驗發揚光大。

一、心憂天下、愛國愛民的斗爭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黨誕生于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盵1]一系列的災難和國恥,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斗爭精神。近代湖南得風氣之先,面對國家的屈辱,更感創巨痛深,造就了一大批心憂天下、愛國愛民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一)厚植家國情懷,心憂天下,解民于倒懸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傳統,也是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所代表的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底色。蔡和森指出“勞動解放絕不是一個地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問題”[2]78,毛澤東表示“我沒有一個字不贊同”[3];1915年,袁世凱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大大地激起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愛國熱情,湖南成為反袁斗爭最為激烈的地方,船山學社成為公開反袁場所。毛澤東讀《明恥篇》后激動題詩:“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4]4,告誡千千萬萬的學子要奮發圖強,勿忘國恥。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胸懷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關心國運民瘼。蔡和森立志“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要為天下人過食飽衣暖、和平幸福的生活”[5]奮斗。在閱讀了《新青年》后,蔡和森變得越來越關注如何拯救國家于水火,當時的新民學會也“很快就演化為關注政治命題——怎樣改造中國”為己任的革命團體,他在寫給毛澤東的信中說到:“以為清流既無望,心地不純潔者又不可,吾輩不努力為之,尚讓何人去做?尚待何時去做?”[2]13-14體現出一種心憂天下、擔當重任、舍我其誰的精神。1919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中寫道:“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6]馬克思主義的斗爭精神與心憂天下的湖湘傳統相碰撞,就生發出拯救人民于水火,求解國家前途之方的精神動力。

(二)堅定為民立場,愛國愛民,救民于水火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指出:“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7]。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國家不是一個抽象的空洞的詞,是由一個一個具體的現實的人組成的,國家之本,在于人民,愛國與愛民是一致的。孫中山先生曾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愛國。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自幼受“心憂天下”“經世致用”湖湘文化精神傳統的熏陶,孕育出愛國愛民的精神火種。毛澤東同志很早就萌生了這種愛國意識,他在1936年接受美國記者斯諾采訪時說:“在這個時期(1909年前后),我開始有了某種程度的政治意識,尤其是在我讀了一個談論瓜分中國的小冊子之后。我甚至現在還能記得這小冊子的開頭第一句:‘嗚呼,中國將亡矣!’它講到日本的占領高麗與臺灣,中國的失去安南、緬甸等。我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為我祖國的將來痛心,開始明了大家都有救國的責任?!盵8]因此,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較早就關注廣大勞動群體的利益,注重維護勞動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將農民的解放與民族的解放結合起來,1926年9月,他發表《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一文,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他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高呼:“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4]51毛澤東說:“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和人民求福利?!彼凇稙槿嗣穹铡芬晃闹兄赋觯骸叭丝偸且赖?,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盵9]毛澤東主張一種超越的生死觀,并將革命者的生死與人民利益緊緊相聯,人民的利益重于個人的生死。所謂“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正是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革命實踐中的生動寫照。

二、百折不撓、堅定樂觀的斗爭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盵10]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曾無數次經歷挫折,陷入低谷,當處在斗爭的曲折階段時,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的斗爭信仰,百折不撓、堅定樂觀的斗爭信念,革命必勝的斗爭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革命斗爭低谷時期,尤其呈現了百折不撓、堅定斗爭的群體信念特征。

(一)科學理論夯實了堅定不移的斗爭信仰

十月革命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找到了開展革命斗爭的科學理論武器,樹立起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從此始終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展革命實踐。1936年后,毛澤東曾自豪地對斯諾說:“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一旦接受了它,把它視為對歷史的正確解釋,我就再也沒有動搖?!盵11]253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就了取得中國革命成功的精神動力。土地革命的低谷時期,毛澤東針對“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紅軍前途如何”等疑問,發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深入淺出地揭示出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堅信革命一定會成功,星星之火,一定可以形成燎原之勢,一掃質疑革命前途的重重陰霾,化解了悲觀和迷茫的消極情緒。大革命后,蔣介石實施反動清黨運動,其得意門生蔣先云不懼壓迫,直面蔣介石說:“我是共產黨員,永做共產黨員”,“脫離共產黨,就是叛變革命”,“頭可斷,而共產黨籍不可犧牲”[11]254。湘籍無產階級女革命家帥孟奇一生遭受磨難,但對信仰堅定不移,她說:“為信仰而苦,為信仰而死,苦得其所,死得其所!”[12]夏明翰、賀錦齋、陳覺、楊開慧更是以生命詮釋對革命信仰的至死不渝,激勵了無數革命志士。正是這種信仰成為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斗爭的精神力量,不斷催生實現革命目標而堅持不懈的斗爭信念,不斷強化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贏得革命必然勝利的斗爭信心。

(二)斗爭實踐堅定了百折不撓的斗爭信念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成長在一片深厚愛國情懷的土壤上,近代湖南有無數先賢如譚嗣同、楊天華、魏源、黃興等,他們救國救民艱苦探索,浩氣長存砥礪后輩,使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經受了斗爭思想的洗禮。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繼承了先輩們為實現革命目標堅持不懈的斗爭信念。中國近代歷史已經證明,中國革命必然是一個曲折艱難的過程,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面對革命困難、挑戰和挫折,唯有百折不撓的斗爭信念,才能迎來斗爭勝利的曙光。大革命失敗之后,無數共產黨員遭到血腥屠殺,徐特立逆流而上加入共產黨,成為了一本無字教科書。身為國民革命軍軍長的賀龍主動放棄優越的條件,自愿加入到共產黨隊伍中來,把個人命運和黨的命運緊緊聯系到一起,成為當時無數青年追捧的棄暗投明“網紅”。紅四軍師長張子清被子彈擊穿腳部,堅持戰斗在一線,被毛澤東譽為“無產階級的鋼鐵戰士”。湘江戰役后,紅軍犧牲過半,鮮血染紅湘江,革命事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年過半百的謝覺哉、徐特立仍豪情萬丈,勝利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樂觀、百折不撓的斗爭信念。

(三)偉大目標成就了革命必勝的斗爭信心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是“不可救藥”的革命樂觀主義者,始終堅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始終堅信人類美好前途,始終堅信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始終堅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在抗日戰爭低谷時期,毛澤東針對國內出現的“中國必亡論”“中國速勝論”兩種論調,和黨內一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錯誤傾向,發表《論持久戰》,系統地闡述了中日戰爭形勢、抗日戰爭堅持的戰略戰術和人民戰爭思想,指明了戰爭的客觀規律和中國必勝的戰爭結局,廓清抗日戰爭迷霧,認識了持久戰必然獲得對日作戰勝利的戰略趨勢,從思想上鼓舞了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堅定了中華民族“站起來”的堅定信心。解放戰爭進入到決勝階段,百萬雄獅陳兵江北,毛澤東面對懷疑全面徹底勝利的悲觀論調和南北分治的主張,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使全黨全軍充分認識了斗爭形勢變化、民心向背及國民黨徹底腐敗的本質,鼓舞了全軍全國人民取得最后勝利的勇氣,堅定了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堅定信心。

三、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斗爭品格

馬克思曾指出:在兩個社會(工人階級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之間不可能有和平,它們的物質利益和需要使得它們之間進行你死我活的斗爭。一個社會必然獲得勝利,另一個社會必然要遭到失敗,這是它們之間唯一可能的和解。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要革命,就會有犧牲。意志軟弱、患得患失是不可能取得革命勝利的。毛澤東同志曾清醒地指出,“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必然經過長期的斗爭與曲折的斗爭”[13]。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舍我其誰、不怕犧牲、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斗爭品格是理論和實踐的結晶。

(一)民不聊生的社會動因激發了為民到底、無懼犧牲的斗爭品行

民國初期,國權危于累卵,湖南治權有負其名,南北軍閥爭奪交鋒,軍政激蕩,經濟蕭條,財政惡劣,社會風云變化,新舊軍閥相繼收割民脂民膏,人民群眾生活極度困苦,社會底層生活尤其民不聊生。統治湖南長達九年的新軍閥何健自己都承認:本省田賦附加則歷年增重,已超過正供數倍,倘再漫無限制,流弊益將不可勝言。[14]哪里有剝削,哪里就有反抗。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寫道:“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不要怕”;何叔衡也說:“愛國不怕死,為民除害,死而何憾!”[11]263紅軍早期重要將領伍中豪詩云:“男兒沙場百戰死,壯志馬革裹尸還?!备锩攘抑炜司釜z中題詩曰:“一顆為民心,萬古終不泯?!毕婕疅o產階級革命家懂得,為民革命,隨時可能浴血犧牲,他們心中早就做好了赴死的斗爭準備。正是愛惜人民,想救民于水火,這種深刻的社會動因激發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民到底、無懼犧牲的斗爭品行。

(二)朝不保夕的生存處境孕育了向死而生、甘于奉獻的斗爭人格

據不完全統計,在湯薌銘統治時期,僅長沙一地就殺害17000多人,而張敬堯有過之而無不及,僅株醴一役,死人十萬;趙恒惕上臺全省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殺人無數;何健之后,堅決執行“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人”反動政策,無辜枉死者,更是多不勝數。蔡和森曾說,“現在中國四萬萬人有三萬萬五千萬人不能生活了”[2]51,而湖南是農業大省,農民占人口總數85%,農民處于社會最底層,農民反抗貧困和剝削的斗爭任務更重,農民生產環境最為艱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生存難以為繼。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歐陽梅生憤而題詩:“中國一團黑,悲憤不忍聞。愿為刀下鬼,換取真太平?!盵15]]正是這種朝不保夕的生存環境,孕育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向死而生的奉獻人格,激起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為生存奮發的無窮斗志,湖南涌現了許多像陳覺烈士一樣愿意為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而犧牲了自己的一切的人。以毛澤東為首的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深入礦區、深入農村,發動工人、農民,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張,啟發他們覺悟,激勵他們為了解放全中國而斗爭。毛澤東有六位親人為革命犧牲寶貴生命。據不完全統計,自1927年到1949年間,湖南犧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萬人,其中有名可查的就有15萬多人。[16]

(三)自強不息的文化傳統激勵起勇武精悍、剛強不屈的斗爭氣節

湖南人以勇武精悍為體、經世憂民為風、務實求功為用,雄才輩出,慷慨赴死者有之,從容就義者有之,殺身成仁者有之,舍生取義者有之。譚嗣同笑對屠刀“我自橫刀向天笑”、唐才常臨刑感言“身死魂不死,天地其我知”,蔡鍔以死捍衛共和。在湖南這個獨特人文環境中,正是這些英勇無畏的英雄事跡,激勵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養成剛強不屈、悍不畏死的斗爭氣節。29歲的楊開慧在監獄中留下了“犧牲我小,成功我大”的豪邁言論。26的羅亦農獄中題詩:“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軀何足惜,大敵正當前?!笨梢?,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尤為重視自己的革命人格,把革命氣節視為自己第二生命,雖死猶生。

四、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斗爭智慧

馬克思認為:“如果斗爭只是在機會絕對有利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盵17]毛澤東認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斗爭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充分利用革命規律開展斗爭,有條件利用條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最終戰勝敵人,才能取得斗爭的勝利。

(一)敢為人先、積極探索,努力創新改造社會之良方

在波瀾壯闊的近代中國,勇立潮頭的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身體力行、敢為人先,進行了一系列社會變革,嘗試改造人才、改造湖南、改造中國。在創立新民學會之初,期望通過“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18],達到改良社會青年,然后通過改良青年來改造湖南、改造中國社會的目的,“以改造中國與世界”。毛澤東曾經在同蔡和森、蕭子升等人討論改造新民學會的過程中,就指出“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學會方針,正與我平日的主張相合?!敝袊伯a黨成立之后,以毛澤東為首的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積極創辦“自修大學”“工人夜?!薄稗r民夜?!薄稗r民講習所”,造就了大批具有進步思想的工人、農民,為中國革命儲備了大量人才,改造人才取得了顯著成效?!拔逅倪\動”之后,毛澤東、彭璜開始思考湖南建設問題,發出了“湖南人民自決”“湖南者湖南人之湖南”[11]245的呼聲。而蔡和森積極組織赴法勤工儉學,學習西方的先進文明和科學技術,讓中國變得富強并增強中國軍事力量,“圖中國道德、智識、經濟之發展”[19]。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發揚敢為人先的斗爭精神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等做出巨大的貢獻,特別是為湖南建黨,進行了干部上和思想上的準備,新民學會因之被稱為“建黨先聲”。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早期推動社會改造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探索中國革命、救國救民道路做了有益探索,凸顯了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早期斗爭智慧。

(二)實事求是、愛民為民,積極探索中國革命之真理

毛澤東同志擷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實事求是”的思想,將之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闡釋,成為了他探尋中國正確革命道路的思想指導,后來發展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精髓。中共一大結束后,毛澤東回到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在這期間,他通過翔實的調查研究,寫下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初步提出了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大革命失敗后,特別是三大起義相繼失敗之后,中國革命道路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又是毛澤東同志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沖破了教條主義束縛,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就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第五次反圍剿后,毛澤東更是堅持“以實事求是為思想武器,破除了當時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推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決了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蔽ㄓ袑嵤虑笫?,才讓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真理。因此,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王文珍曾指出:“他們(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斗爭實踐中體現出來的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善于斗爭的擔當精神,愛民為民的獻身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的重要內容?!?/p>

(三)總結經驗、堅如磐石,積極探索人民斗爭之策略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馬克思主義深信不疑,堅信只有通過革命斗爭,才能夠實現社會正義和人民幸福。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早期歷經挫折,付出鮮血和生命代價,毅然沒有因困難而嚇倒、沒有因失敗而后退、沒有因犧牲而改志,而是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開拓創新、實事求是,開辟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人民斗爭策略。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斗爭始終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進行的,正是在這種科學理論武器的指導下,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才能夠通過堅韌不屈、奮斗到底的斗爭,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并掌握其中的規律,吸取失敗的教訓并勇于及時糾錯改錯,領導人民取得斗爭勝利。29歲的紅軍師長陳樹湘在完成掩護主力搶渡湘江的艱巨任務后,負傷被俘,他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絞斷,慷慨就義,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他的信仰定格成永遠不朽的豐碑,也是無數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英勇不屈的真實寫照。

總之,湖南紅色文化的斗爭精神是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華民族創造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1959年林伯渠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詩:“誰能動手換人間,非佛非仙非圣賢?!睋Q了人間的英雄是這一批又一批英勇無畏、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當我們回顧四十年歷史的時候,我們對于為共產主義事業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的光榮的先烈們,表示崇高的敬意。他們之中,許多是共產黨員,許多是勞動人民,許多是黨外人士。他們在斗爭中,流盡了自己的鮮血,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闭缌暯娇倳浿赋龅哪菢樱骸霸?0世紀中國苦難而輝煌的歷史進程中,涌現出一大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優秀共產黨人?!盵20]這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優秀共產黨人中尤以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為甚,他們不怕犧牲,敢于斗爭,鑄就了“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的輝煌篇章。

猜你喜歡
革命家斗爭湖南
湘籍無產階級革命家群體的黨性風范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詩人革命家:抗戰時期的郭沫若》出版
三線建設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朱允炆和叔叔們的斗爭(下)
正當防衛正當斗爭
歲月
懷念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彭沖
舊政協關于停戰問題的斗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