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土木工程專業實習模式改革探索

2023-02-09 03:15陳正紅賀建清陳秋南安永林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湖南湘潭411201
安徽建筑 2023年1期
關鍵詞:工點畢業設計改革

陳正紅,賀建清,陳秋南,安永林 (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1 引言

為培養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更好地助力社會建設發展進程,各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實習體系,旨在培養實踐能力高、工程意識強、專業素養好的工科大學生[1-2]。為此,許多研究人員和高校老師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實習教學進行了探索。例如,安永輝、王立成[3]進行了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探索,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建議;安永林等[4]提出了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的整合改革,通過專業綜合分散實習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王寧等[5]提出在原有分散與集中實習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為期三個月的頂崗實習,以構建適用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實習教學的新模式。蘇原、鄭俊杰[6]提出“分組集中實習—跟蹤實習—實操實訓”三階段工程實踐模式,將單純生產實習改為工程實踐環節。

然而,由于受到來自實習管理模式、學生實習投入程度、實習企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實習教學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因此,需要對實習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革與探索,本文以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實習教學為背景,探索新的實習教學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實習的作用和價值。

2 實習模式的演變及當前實習模式的特點

2012年以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采用的專業實習教學模式為傳統的三階段專業實習形式。即專業實習分為三個階段: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認識實習在第四學期末開展,采用老師帶隊的集中實習方式進行為期1周的實習;生產實習也采用集中實習方式,在第六學期末開展,為期2~4周;畢業實習在第七學期末展開,采用分散實習方式,為期4周。但是這種實習模式存在很大弊端,首先生產實習采用集中實習方式,實習隊伍龐大,組織困難、安全隱患大,施工單位出于安全考慮不愿接收學生實習,同時學生缺少深入現場的機會,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畢業實習采用分散實習方式,但由于學生人數多、專業對口實習工點數量有限,同時實習時間短,學生無法全面了解施工流程,實習效果不理想。

為解決上述傳統的三階段專業實習帶來的弊端,從2012年開始我校依托“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高素質應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提出并建立了為期18周的“專業綜合實習新模式”將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整合在一起。學生在完成專業基礎課和主干專業課學習后(第六學期結束),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能勝任工程單位安排的技術工作的前提下,整合延長實習時間、打破學期與假期限制,通過聯系與畢業設計相關的實習工點,進行為期18周的綜合實習模式。通過幾屆學生的反饋,證明這種實習模式有顯著優點:①具備一定專業素養的實習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實習單位技術人員不足,降低其人力成本,越來越多單位愿意接收土木工程專業實習生,并支付適當的勞務報酬,因此相應減輕了學生家庭經濟負擔;②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立意識、實踐能力、協作能力等,同時學生和企業通過實習期間相互了解,方便擇業;③有利于拓展教育和揚長教育。學生的實習經歷有利于對前期專業知識的回顧與總結,也有利于后續的課程學習,同時新實習模式有利于吸收有科研潛力的學生參與到科研和技術服務中;④加強了校企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師通過聯系學生實習單位和檢查實習過程,加強了教師與企業的聯系,拓展了產學研服務的范圍。

雖然“專業綜合實習新模式”從社會效益、學生培養、學科發展上都有顯著的效果,但近年來面臨幾個問題:①實習內容單一,18周的綜合實習模式讓學生對某個具體方向的工程實際有了深入了解,但隨著工程單位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需要更加全面化,如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的學生需要在實習過程中對基坑、邊坡、隧道等不同類型項目進行全面了解,才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工作發展;②學生實習積極性降低,隨著近年來學生考研人數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在第六學期結束后準備考研,并且學生認為實習影響考研復習,因此參加實習的積極性下降,不利于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③師生缺乏互動,由于教師在實習過程中沒有長期實地參與學生的實習過程,僅通過中期的實習檢查與學生接觸,使得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減少,距離感增強,不利于教學育人和培養師生感情。

3 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模式改革

為克服目前實習模式的缺點,解決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整合集中式和分散式實習模式的優點,本文提出了對實習模式進行改革,改革后實習模式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改革后實習模式示意圖

下面結合土木工程專業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的實習目標,探討實習改革后的應用流程。

在第四學期期末進行第一期集中實習,即認識實習,為期1周。在本專業教師的帶領下現場參觀,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老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了解和認知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的不同類型項目,建立初步的工程意識,增強專業感性認識,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

抓住大二學生對施工現場有強烈好奇的特性,在認識實習結束后,通過老師推薦、學生自己聯系等方式確定實習工點,進行為期6~8周的第二期分散式實習。利用暑假進入施工現場實習,這一階段的實習主要是通過與現場技術人員交流來觀察、學習施工情況,對土木工程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有大致了解。在實習開始前需要聯系家長,這一實習期間的學生管理主要通過學生自我管理和家長配合管理進行,因此,實習工點一般選擇在離家較近的地方。

第三期實習為輪換式集中實習,在第六學期的期末開展,為讓學生更多地接觸本專業的不同項目,同時保證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按照專業實習目標,統一聯系幾種不同類型的實習項目,比如基坑項目、邊坡項目、隧道項目,并且每個項目聯系兩個實習工點,便于人數分散。然后,按照每年本專業人數,將學生分為六支隊伍,每隊學生數為10~15人,每個項目安排熟悉本項目的專業課老師帶隊進入實習工點。再讓六個小隊分項目進行輪換,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有專業老師現場指導與講解的情況下具體認識不同類型的項目。

在第六學期的暑假開展小組集中實習,學生按照畢業設計分組的原則,由對應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聯系實習工點??梢酝ㄟ^歷屆校友和老師人脈來建立巖土工程方向實習群,將有意愿接受實習生的用人單位聯系人匯聚到一起,用人單位可在暑假期間發布實習崗位,負責畢業設計的老師們通過聯系與畢業設計內容相關的用人單位,安排每2~3人組成一個實習小組到對應的項目實習。每個實習小組設組長1名,通過自我管理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習任務。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負責對本組學生管理,通過建立QQ群與學生聯系進行答疑解惑。

4 實習改革的效能評價

個人效能方面,改革后的實習組織形式多樣,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本行業各種類型工程現場的工作原理和施工過程,提升學生的實習參與感和實踐能力。實習時間分布合理,沒有集中安排在第六學期,避免了學生因考研復習而導致的實習態度不端正,甚至放棄實習機會的情況。同時通過前期實習可以有效激發后續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專業課上聯想到工程實際,便于理解課程內容。

團隊效能方面,輪換式集中實習過程讓學生與指導老師之間有了更多的接觸,便于隊伍的管理和指導,以及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小組式集中實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團隊協助能力。

社會效能方面,輪換式集中實習避免了大量實習生長期進駐施工現場,降低了企業對實習生的管理難度和安全責任;小組式集中實習繼承了“專業綜合實習新模式”的優點,有利于企業效益和學科發展。

5 總結

在土木工程專業實習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投入度,達到實習的目的和效果就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持續的改革和探索。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模式改革能切實有效地結合行業的新趨勢和學生新動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幫助學生鞏固課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工點畢業設計改革
高速公路勘察信息化云平臺的實現與優化
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法的地鐵工程總體風險等級評定方法
高校畢業設計展吸引業內眼球
改革之路
畢業設計優秀作品選登
基于FPGA的畢業設計實踐平臺實現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鐵路建設中的安全風險管理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