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擊行為的產生:情緒對認知加工的影響

2023-02-10 13:46張玲雁譚成慧
教育生物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敵意攻擊行為調節

張玲雁,魏 星,譚成慧

1. 河海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南京 211100);2.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中國北京 100872)

近年來,我國大、中學生校園暴力事件檢出率分別為40%和50%,且48%和70%的犯罪青少年分別在9歲和13歲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攻擊行為多的青少年更易發生犯罪行為,成年后犯罪率亦更高[1]。攻擊行為是指任何形式的違背他人意愿、給他人帶來痛苦的傷害行為,其強度、頻率、嚴重性及持續時間都超過了他人能夠承受的范圍[2]。隨著在校園中的擴展,攻擊行為已成為社會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無論是校園欺凌還是暴力犯罪,攻擊行為一旦發生都會對被攻擊者的身體或心理造成傷害。學校是對青少年攻擊行為進行教育和干預的主要陣地,要提高預防攻擊行為教育的有效性,探討攻擊行為的產生機制和影響因素尤為重要。早期的社會信息加工(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模型主要從認知加工的角度解釋攻擊行為的產生:攻擊行為包含了編碼信息、解釋信息、確定目標、選擇反應、評價反應和執行最優反應6個認知加工階段[2],并認為面臨相同的情境信息時,個體對刺激的加工和解釋方式是決定其行為的關鍵因素。

情緒在攻擊行為產生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能影響認知加工模式。有研究者[3]將情緒因素整合到了原有的認知模型中,認為認知加工的每一步都會受到情緒(即特質或狀態情緒體驗)和情緒調節的影響。情緒加工主要通過減少認知加工需求來促進適應性目標指向行為的產生[4]。例如:在面對人身威脅時(如購物時發生持槍搶劫),個體的情緒反應(如恐懼)會促使其避開威脅(如離開現場);情緒加工使得個體將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避開威脅情境),而降低或忽視其他的情境需求(完成購物)。然而,當情境引發的情緒過于強烈或難以調節時,則可能會對社會信息加工過程產生不利的影響,使得個體做出反社會的行為反應?;谏鐣畔⒓庸つP?,近年來許多研究探討了情緒在攻擊行為產生的認知加工過程中的作用。已有研究[5]通過問卷調查證實兒童情緒調節能力不僅能直接影響攻擊行為,還能通過影響社會信息加工過程作用于攻擊行為,這對于攻擊行為產生機制的探討和教育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梳理近年來的相關研究,總結情緒對攻擊行為產生各個認知階段的影響,闡釋情緒與認知加工在攻擊行為產生過程中的可能關系,并探討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向,以期能促使人們對攻擊行為有進一步了解,以更加科學的方法減少和預防攻擊行為的產生,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發展。

1 情緒在編碼信息階段的影響

個體當前的情緒狀態可能會影響其對情境信息的注意,使得那些與自身情緒一致的情境信息更容易被編碼和回憶[3]。研究發現,負性情緒較高且情緒喚醒更容易的個體在社交互動中更有可能導致執行功能受損,即影響其工作記憶、注意控制和抑制,使得他們無法有效應對沖突社交情境[6],表現出適應不良的社會信息加工模式,更有可能會做出攻擊性的行為反應[7]。這說明那些處于負性情緒下的高喚醒個體,其執行功能會受到一定的情緒影響,使得其更有可能選擇注意那些與自身情緒相符的情境信息。研究發現,那些更易產生憤怒情緒的個體,其對攻擊性信息也更加關注,表現出更多的攻擊傾向[8];同時個體產生的負面情緒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排解,就很容易導致個體陷入憤怒沉浸(anger rumination),即不斷思考和回憶憤怒情緒和體驗的一種認知過程,能顯著正向預測攻擊行為的產生[9-10]。研究[11]發現,消極情緒調節策略能顯著負向預測憤怒沉浸,那些能夠采取有效策略對消極情緒進行調節的個體更少陷入憤怒沉浸;而消極情緒調節能力較低的個體則更容易沉浸于憤怒情緒中,不斷思考和回憶負性事件。這說明情緒調節能力不僅會影響個體對負性信息的注意,對負面信息和威脅線索更加敏感和警覺[12-13],還會增加其對負面線索的回憶和沉浸,使其更積極尋求沖突和敵對情境,更容易注意和感覺到任務中掩蓋的憤怒表情[14],影響行為反應過程中的信息編碼階段。

2 情緒在解釋信息階段的影響

情緒對信息解釋階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敵意歸因偏向(hostile attribution bias)的研究上。敵意歸因偏向是指傾向于將模棱兩可的情境或模糊刺激知覺或理解為威脅性的,將他人的意圖歸因為敵意性意圖的特質[15]。敵意歸因偏向反映了信息解釋過程中的偏頗,已被證實是引發個體攻擊行為的重要認知變量[16]。研究[17-19]發現,情緒化、情緒理解、認知能力低下以及情緒困擾都會增加個體的敵意歸因偏向。無論是模棱兩可的現實社交情境還是網絡情境,憤怒和悲傷情緒都會增加個體的敵意歸因偏向,將模糊的情境信息解釋為敵意的。當情緒困擾水平較高時,敵意歸因偏向更高的個體表現出更多的關系型攻擊[20]。除此之外,情緒表達和調節能力的欠缺也會影響敵意歸因,并決定了后續的行為反應。適應性的情緒調節與敵意歸因偏向、自身憤怒情緒以及攻擊反應均呈負相關[21];那些面對負面情緒時無法有效調節自身情緒、消極緊迫感較高的個體更有可能將他人意圖解釋為敵意的,并表現出更多的沖動行為反應[22]。另有研究[23]發現,敵意歸因偏向在情緒表達欠缺與主動型攻擊之間起調節作用,也就是說情緒表達能力欠缺的個體會產生更多的敵意歸因偏向,進而引發更多的主動型攻擊。這說明,情緒對信息解釋階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個體體驗到的憤怒或悲傷等消極情緒和情緒困擾,以及情緒表達和調節能力的欠缺,增加了個體的敵意歸因偏向,進一步決定了個體的攻擊行為反應。

3 情緒在確定目標階段的影響

個體體驗到的情緒強度以及情緒調節能力的大小會影響其選擇的目標類型。當感知到的情緒或對他人情緒的反應過于強烈時,更有可能選擇回避或敵對的目標以降低情緒喚起和情緒困擾。HARPER等[24]研究發現,誘發兒童回憶并喚起不同的情緒能影響其后續的目標偏好:喚起了憤怒情緒的兒童更加關注工具型目標而非社會關系型目標,即相比于維系人際關系,更多地以他人或其物品為目的,對不確定的挑釁情境抱有更消極的結果預期。社會認同度較低、攻擊性傾向較強的兒童也更容易受到情緒誘導的影響,確立不適合的目標和反應并影響隨后的認知加工步驟。此外,對青少年的研究[25]也發現,高攻擊傾向的男孩在挑釁情境中會感知到更多的憤怒情緒并不計后果地針對目標采取報復。這些高攻擊性的個體在解釋其目標選擇時,往往會從情緒情感上進行考慮,即想讓他人也和自己一樣感覺到糟糕的情緒。研究[26]發現,個體在遭到排斥或拒絕后,會通過報復來修復其體驗到的消極情緒,報復帶來的愉快體驗能使情緒回歸穩定狀態的欲望得以實現,進而驅使個體進行攻擊。也就是說,消極情緒難以消解或較容易受到情緒影響的個體在確立目標時可能產生偏向,對結果的考慮也有失周全,會不計后果地選擇攻擊性目的或直接實施報復。

4 情緒在反應決策階段的影響

情緒對反應決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選擇反應、評價反應以及執行最優反應階段。經歷強烈情緒的個體可能表現得更加不知所措,并且過于自我中心化,這使得其無法產生多種多樣的反應,更無法從多角度評估這些反應,進而導致執行決策出現偏差。研究發現,相比于快樂和中性情緒,誘發憤怒情緒的兒童會對負面敵對的反應給予更積極的評價,并呈現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24];而面對挑釁情境時,憤怒情緒下的男孩更具備攻擊性,并認為報復反應是一種道德準則[25]??梢?,不同的情緒體驗會影響個體采取行動前對多種反應的評價和選擇,最終導致攻擊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其對攻擊報復反應的認可和接受。另有研究[27]發現,情緒調節與攻擊性反應抑制控制之間也存在相互作用,對于低抑制控制個體,高情緒調節能力會降低其攻擊反應的傾向。除了自身感知到的消極情緒,他人的情緒表現也會影響個體的反應決策。LEMERISE等[28]考察了挑釁者的不同情緒表現對兒童反應的影響,結果發現:對于憤怒情緒的挑釁者,兒童表現出更多的敵對反應;而對于悲傷情緒的挑釁者,兒童則表現得更加友好;當進一步要求兒童判斷挑釁者具體的情緒類型時,其對快樂和悲傷挑釁者的敵意降低,而對憤怒挑釁者的敵意卻并沒有降低;相反,不要求進行判斷時,那些受到挑釁和拒絕的兒童的反應就沒那么友好了。這說明,無論是自身情緒還是他人表現出的情緒,都有可能影響個體在社交情境下的反應,以及對這些反應的認知和評價。

5 總結與展望

綜上,情緒在攻擊行為的產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并與認知加工過程存在聯系。首先,不同類型的情緒可能會影響人們在社交場合中注意到什么,從而使人們更有可能回憶起與自身情緒一致性的信息,同時也有可能影響人們對情境的解讀方式。其次,強烈的情緒體驗或不當的情緒調節方式限制了個體對多種反應的選擇和評價,使得目標確立和反應決策發生偏差。本文通過總結已有研究表明,情緒體驗、情緒理解、情緒識別和情緒調節在認知加工的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的影響,并與攻擊性反應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然而,這些情緒相關的影響并非單獨發揮作用。雖然目前尚未有研究考察其相互作用效應,但情緒體驗和情緒調節能力很可能在認知加工的不同階段產生聯合效應[29],情緒體驗可能在早期階段更為突出,而情緒調節能力則在后期發揮重要作用。此外,情緒體驗和情緒調節也可能作為調節變量,影響認知處理過程中的偏頗和準確性[30]?;谝延醒芯?,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第一,針對不同類型的攻擊行為,考察不同情緒體驗對認知加工的影響。將情緒細化而非以整體的形式進行考察,如果廣義上的負面情緒與敵意歸因偏向有關,那么對不同情緒體驗的解釋可能會引發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悲傷和憤怒可能分別促進內化和外化反應;憤怒和尷尬情緒也可能激發不同類型的攻擊性反應。對積極情緒的考察可能有助于解釋主動和被動型攻擊形式中情緒與認知過程的相互作用[31],因為相比于被動型攻擊,選擇主動型攻擊的個體往往是由積極情緒激發的,以為攻擊是愉快和有趣的。目前雖已有研究涉及不同情緒的考察,但仍缺乏系統的對比研究,而這對于理解情緒體驗在認知加工過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擴大樣本群體并開展縱向研究的必要性??偨Y現有研究不難發現,大多數研究主要是以一般人群和兒童為對象的橫斷面調查研究,缺乏對特殊人群為研究對象的調查,以及對正常兒童的縱向跟蹤研究。情緒和認知加工方面的缺陷或許能為解釋其行為的特異性提供更多線索。此外,目前研究尚無法闡明隨著年齡增長,社會信息加工過程是何時發生扭曲的,而情緒在不同年齡階段對認知加工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結合近年來的研究成果[32],有進行縱向研究的必要性,據此能夠修正和補充現有的理論模型,使之分別適用于兒童、青少年和成人。

總的來說,探討情緒與認知加工對于攻擊行為產生的作用、理解攻擊行為產生過程中發生的扭曲和作用機制是發展相應理論和開展教育預防和臨床治療的前提。對于攻擊行為的教育預防和干預不僅重視對攻擊沖動的控制,還要求個體能夠表現得更加親社會,進而提升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結合已有研究,未來的教育和干預不僅要改變個體的認知扭曲,更需要學習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即要求其能準確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反應,并根據情境需求對其進行調節。在教育方面,鼓勵與教育兒童青少年使用情緒調節策略調節自身情緒,從而避免攻擊行為的產生。例如,在面對負面事件時,使用認知重評等策略積極調節自身負面情緒[33]。隨著實證研究的不斷豐富,相信會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建議,為不同社會群體減少可以避免的威脅和不幸。

猜你喜歡
敵意攻擊行為調節
方便調節的課桌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擊行為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無線網絡攻擊行為的辨識研究
2016年奔馳E260L主駕駛座椅不能調節
短暫相逢?
跟蹤導練(二)(6)
可調節、可替換的takumi鋼筆
消費者敵意、購買意愿與人口因素的相關性及營銷啟示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高職學生攻擊行為探析
汽油機質調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