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策略研究

2023-02-10 15:58
武漢廣播影視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新聞媒介新聞媒體智能化

張 琳

近幾年來,新聞媒介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網絡媒介已經成為大眾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手段[1]。隨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包括新聞傳媒在內的各種媒體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媒介平臺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社交網絡上的信息傳播形態也越來越豐富,短視頻、微博等快捷的傳播途徑也在不斷地被普及。

一、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現狀

1.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在大數據時代,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成為推動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動力。這種支持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政府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新聞媒體機構進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促使創新項目的蓬勃發展。其次,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明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新聞傳媒領域的應用方向,為企業提供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政策支持。再次,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政府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鼓勵新聞媒體機構進行自主創新,保護其技術成果,提高技術的轉化和應用效率[2]。此外,政府還加強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中的信息安全管理,確保用戶數據的隱私和安全[3]。這些政策支持不僅僅是資金上的支持,更是產業環境的塑造、人才的培養和技術標準的制定等多方面的支持,為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推動整個行業不斷創新和進步。

2.行業需求日益擴大

隨著時間的變遷,媒介形態也經歷了由傳統紙質媒介向網絡媒介、全媒介過渡的過程,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從傳統的紙質媒介到網絡媒介的轉變,使新聞在保持即時性、真實性的同時,也拓寬了公眾獲得信息的渠道。在移動網絡的發展下,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4],這就要求新聞以更加多樣的形式來滿足人們的閱讀習慣。

3.用戶需求黏性越來越高

在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的關鍵之一是用戶需求黏性的提高。這種現象的背后,是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大數據技術使新聞內容可以跨越不同平臺,用戶可以在網站、移動應用、社交媒體等多個平臺上獲得個性化的新聞體驗,增加了用戶的依賴度。因此,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新聞媒體更好地理解和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需求黏性,使用戶更傾向于在特定的新聞媒體平臺上獲取信息,建立了更緊密的用戶與媒體之間的連接。

二、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特點

1.新表現

在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媒體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表現”。這種新表現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新聞報道的形式體現出多媒體的融合,其內容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文字,而是以生動的文字、引人入勝的圖片和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視覺體驗。其次,互動性得到增強,新聞媒體通過大數據支持的互動性工具(如投票、評論和在線調查等),使用戶能夠參與到新聞報道中,形成更加豐富的信息交流和互動體驗。再次,數據可視化成為可能,新聞媒體利用大數據分析結果,通過圖表、地圖等形式將數據可視化,使得復雜的信息變得直觀易懂,增強了信息的表現力和解釋性。最后,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的興趣和偏好,進而對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推送,提高了用戶體驗感和滿意度。這些新表現不僅提升了信息傳遞的效果,也拓寬了用戶獲取信息的途徑,使得新聞報道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

2.新生態

“新生態”在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這里指的是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媒體與其他產業、平臺和用戶形成的一種全新、多元的合作與互動關系,構建起一個更加復雜而活躍的生態系統。

在這個新生態中,新聞媒體與其他行業(如科技、文化、教育等)進行跨界合作,共享資源和信息,促成了產業融合與創新。同時,新聞媒體與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互聯網平臺形成合作,通過數據共享、內容傳播等方式,拓寬了信息傳遞的途徑和渠道。這種多元合作的模式使得新聞報道更具多樣性和綜合性,豐富了新聞產品的形態和內容。

新聞媒體在大數據支持下可以更精準地了解用戶需求和興趣,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新聞服務。這種個性化服務不僅提高了用戶滿意度,也增加了用戶對新聞媒體的黏性,促使用戶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3.新責任

新聞媒介的宗旨是服務于社會治理。換言之,新聞媒介作為傳播新聞的媒介在引導社會輿論、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維護公共信息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種角色在很大的范圍內對公眾的輿論生態和媒介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5]?!岸桃曨l+扶貧”“短視頻+直播”等新聞形式,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大數據環境下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策略

1.融合新技術,提升新聞內容質量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步與新聞媒介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智能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其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有V R全景新聞報道、“5G+8K”高清電視直播等。這種改革對優質新聞進行了整合,對公眾輿論進行了理性的引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

在新技術的持續推動下,新聞媒介在生產過程、傳播方式、更新方式和交互方式上均有較大的改變。以微博、抖音和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媒體聚合了信息生產的各個環節,并將優質的信息發布出去。首先,我們要加速新技術的融合,把新技術與新聞媒介的創新結合起來,促使新聞內容的生成更加準確、低耗和全面,避免由于大量信息造成的新聞內容無序化。其次,必須有一個信息中心,以有效地對資訊進行處理,可以利用衛星互聯網和5G等信息技術,實現大量的數據收集和實時傳送,推動各方面的信息交互,提升計算中心的信息處理效率[6]。

2.打造全媒體傳播模式

在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迎來了智能化發展的機遇。政府的政策支持不斷加強,為新聞媒體提供了資金、技術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時,用戶需求的黏性逐漸增強,得益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新聞媒體能夠實現多方面的創新和改進[7]。在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中,涌現出新的表現形式,包括多媒體融合、數據可視化、互動性增強等,使得新聞內容更加生動、多樣化,并且更符合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構建多元化新聞文化圈層

在世界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主動聽取不同意見,打破東西方文化壁壘,構建多元的新聞文化圈。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潮流文化”“二次元”“草根文化”,這三種文化形態都有著鮮明的特點。當代的新聞媒介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把融媒體的特點充分地利用起來,把新聞媒介融入到不同的文化圈子之中,讓文化之間的互動,讓視聽暢通,內容多樣化,民族共享[8]。

4.形成大數據全媒體績效考評機制

大數據時代,媒體呈現出一種顯著的“融合”發展趨勢,傳統媒體對稿件、版面、圖片等采編業務的評價方式發生了變化,出現了“統一采集、多元生成、多元分發”的智能化內容生產新模式。這一變化改變了人們對產品質量的關注,而不是對產品數量的關注[9]。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媒介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通過對不同形式、載體和渠道的評價,促進新聞媒體的深入融合,使其由“媒介加法”向“媒介融合”發展[10]。以浙江日報為代表的傳媒企業,已將大數據運用到了績效考評中,并融合了自然語言處理和大數據分析,創建了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影響力評價指標。該評價機制拋棄了以往單一、離散的評價方式,使其融合程度更高。

5.促進新聞數據庫完善

促進新聞數據庫的完善在大數據環境下的新聞媒體智能化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過程始于強大的數據采集系統,包括網絡爬蟲和社交媒體監聽工具,以確保新聞信息的廣泛覆蓋和多樣性。隨后,數據清洗、去重和標準化處理確保了數據的質量和一致性,為進一步的分析和應用提供了高質量的數據基礎。與此同時,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確保數據在傳輸和存儲中的安全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數據分析與挖掘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數據庫中的潛在新聞線索和趨勢,為新聞報道提供更深入、具有洞察力的內容。用戶參與和反饋也是關鍵,鼓勵用戶參與數據庫的建設,提供用戶反饋通道,以了解用戶需求,不斷優化數據庫內容和功能。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的催化下,新聞媒體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和創新。融媒體、全媒體、智能化等概念不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要在數字化的世界里得以充分體現。在新聞傳播的生態中,大數據技術充當著關鍵角色,為新聞媒體提供了更加精準、多樣化的服務。

同時,媒體形式的多樣性和互動性愈發凸顯。新聞媒體的發展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遞,而是注重互動、體驗和服務。社會治理與媒體的融合,為公眾提供了更多參與的機會,也為政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反饋途徑。

總的來說,大數據時代,新聞媒體需要積極擁抱創新,不斷優化服務,使得新聞傳播更加智能、高效,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信息體驗。只有在不斷創新中,新聞媒體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實現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新聞媒介新聞媒體智能化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探討網絡新聞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整合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時代召喚老區新聞媒體
網絡新聞媒介人力資源管理探析
廣播電視新聞媒介面對海洋格局的報道機制
轉型期我國新聞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會心理學分析
新常態下的新聞媒體人
石油石化演進智能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