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域下孫中山國家夢的三個維度

2023-02-10 14:47劉明昊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孫中山中國共產黨

【摘要】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先行者,其一生都在致力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孫中山的國家夢包括:欲求民族意識開放,應以行知辯證法刺激中華民族的心理建設;欲求國民經濟發達,應以中國實業建設開拓中國市場;欲求人民幸福安樂,應以建樹民權凝聚中國民心。中國共產黨領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備條件,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道路,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堅定為人民謀幸福的理想信念,在國際社會亮出中國自信。

【關鍵詞】孫中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夢|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我們如今正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節點,回望建國之夢、富國之夢、強國之夢的理想設計,近代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以戰略思維,開創未來之愿景,為中國現代化構畫了無與倫比的錦繡藍圖,提出了富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方針。深入分析孫中山的國家夢,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欲求民族意識開放,應以行知辯證法刺激中華民族的心理建設

孫中山國家夢中體現著開放夢。民主共和一直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愿望,孫中山長期致力于民主共和,為此迫切想要改造國民心理,開放民族意識,發揚中華文明。開放是近代中國人深感缺憾的一環,孫中山蓄意通過思想改革與開放,求得強國之實——思想解放、民族團結、開放包容。在《家事遺囑》中他就曾寫道:中國從前守舊思想,是因為人人皆不知改革開放的幸福,以為我中國的文明極盛,如斯而足,他何所求。于今游學志士見各國種種的文明,漸覺得自己的太舊了,故改革的風潮日烈,思想日高,文明的進步日速。如此看來,將來中國的國力能凌駕全球,也是不可預料的[1]。他主張開放主義、主張革命,不僅僅局限于制度革命,更重要的是思想革命,希望通過富有哲學思辨性的知行之辯來啟發民智,為民國初建打好群眾基礎,喚起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同時能夠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與世界接軌,落實中國之人民民主,發展中國之經濟建設,發揚中華之文明。

論行易知難是孫中山欲破中國心理之大敵的重要基礎。近代滿清、軍閥、帝國主義的壓迫并不能使中國人民所屈服,依舊不斷涌現出想要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認為中國近代革命舉步維艱,寸步難行,勝利果實無法穩固的重要原因在于,國民錯誤地認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這種思想數千年來深入人心。他還認為,這種人心錯誤所向威力大于滿清,會奪人心志,迷人之心,阻礙中國的革命。

孫中山實證了行易知難,說明中國革命只知道機械式地做,而不知道如何革命,究其來源在于不知其所以然。由于過去中國“摸著石頭過河”毫無革命建設經驗,只能照貓畫虎地學習他國革命路徑,到頭來許多大大小小的革命都無法適應本國的國情,問其為何失敗,為何革命,無一人清楚其實在意義、其革命目的。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得不承認孫中山所述“實踐行動是相對容易,而認識實踐是相對困難”的哲學道理。

孫中山強調國民要認識到行易知難的目的在于啟民智、強民心,欲求中華民族思想解放。由于在革命中,許多人經歷多次失敗后畏手畏腳,毫無信心,使得中國人逐漸喪失了斗志。為此,孫中山提出“能知必能行、不知亦能行、有志竟成”等論斷,為中國革命者注入了“強心劑”?!澳苤啬苄小笔窍Mㄟ^學習西方已有的科學技術,來發展本國的科技,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從他知變我知我用?!安恢嗄苄小笔菑娬{了本國發展相對落后,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他國,要想實現飛躍,必須先發展基礎實業,再發展教育,實現兩者有機統一。

二、欲求國民經濟發達,應以中國實業建設開拓中國市場

孫中山國家夢中體現著建設夢、強國夢,他以中國的實業建設為基石,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展商品經濟,從而達到國民經濟發達的成效。孫中山一直把發展交通運輸作為強國夢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了許多建設目標,例如交通運輸建設、港口商埠建設、河流治理建設、礦業建設、工業建設與民生發展等多方面的具體建設。

孫中山在六大計劃中強調要大力建設中國的運輸業、重工業、輕工業等。他敏銳地發現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是在兩次工業革命后以大機器生產為契機,以重工業發展為保障,進行殖民掠奪,開拓國外市場,中國作為地大物博的“大蛋糕”,有著許多豐厚的原料資源、廉價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為此在鴉片戰爭后成為了重點侵略目標。所以孫中山認為中國要想改變命運,必須大力發展本國控制下的運輸業,便于將國內礦產原料運輸全國重要地方,同時加強重工業輕工業的發展,利用學習西方在工業革命后的先進技術進行開發、生產,實現生產、交換、消費的有序發展,以本國實業打破被西方壟斷的市場。

孫中山為保證能夠順利發展中國實業的目標,還著重地分析了世界三大問題即國際戰爭、商業戰爭、階級戰爭,他認為中國通過實業發展可以啟示世界一一解決三大問題。孫中山希望國家秉持和平原則在中國設立新銀團,避免戰爭,謀求中西共同發展;他還認為可以在本國建設國營企業與西方資本家的投資進行合作,實現共同利益;他還支持西方在中國開辦企業,為中國勞工提供就業機會,確保人民收入。他的種種設想是融合了西方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長處,企圖將兩者用以中國社會發展經濟,調和人民,促進世界之進步。這無不體現了他為實現國家夢而做出的重大思考,試圖將中國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適應,大力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發展商品經濟,促使民生富裕。

三、欲求人民幸福安樂,應以建樹民權凝聚中國民心

近代社會主義學說傳入中國對孫中山關于民生領域的觀點影響非常之大,以至于他將民生主義說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他預想中國將實現完全統一,成為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民主共和國。至于國家政治體制,提出要將“政權”與“治權”分離,使人民擁有政權,政府擁有治權,實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察五權分立,實現以權治能,權能的平衡,這種全民政治和萬能政府必定使國人在享受平等自由的同時,解決國內的社會矛盾,滿足人民的政治需要。孫中山在新三民主義中也吸納了社會主義理論,所以他也進一步設想了國家夢的未來定是大同世界,即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2]。

孫中山認為通過建樹民權、凝聚民心能夠喚起民眾的建設熱情。在三民主義中他分別解釋了關于民權、自由、平等的真諦,以西方歐美等國為參照物,對比中國的傳統政治制度,得出結論即中國自古以來存在相對民權,依歷史因素考量,西式民權的作為不完全適合中國的國情,在中國應當構建“權”“能”分開的政治機構,這樣才能改變人民對政府的刻板印象,對政府保持信心,圍繞政府團結一新追求國家夢。

孫中山獨創性地提出五權憲法,欲將國家“政權”與“治權”分離,以四個人民享有的政權來管理政府的五個治權,實現政治平衡。他認為富強民主的中國人民應當是國家的主人,享有必要的政治權力,而政府就是替人民管理事物的工具,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本著主權在民的思想創制了這套政治構想。在他的國家夢設想中,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在中國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想。

在民權初步中,他根據實際情況,草擬了各項法律大綱。其中體現了人民的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復決權,以及關于議會的各項章程。在五權憲法里,他也規定了政府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他希望以系統的法律體系保障著人民的權力,規定著政府的作為,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實現人民與政府的相互配合,在全國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下團結奮斗,走向國家夢的理想目標。

孫中山以三部曲進行著國家夢的步步構想,其中體現了重要的唯物史觀色彩,他不僅強調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還以科學的社會發展規律來定義中國的發展藍圖。他在心理建設中呼吁民族覺醒,力圖發揮民族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推進社會意識的進步;在物質建設中發展生產力,發展經濟基礎;在社會建設中完善社會制度,健全上層建筑。以發展經濟確保先進的生產力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推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發展,相互作用。我們從孫中山國家夢設想的主要內容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啟示新時代中國夢的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讓我們看到構想中的許多局限。

四、結語

孫中山國家夢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對于我們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而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夢的概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29日,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的。習近平深情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3]。這高度契合了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的民族振興夢想。展望未來,我們要弘揚孫中山國家夢的思想理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 王建民.孫中山的中國夢與實現路徑[J].今日中國,2016(11):32-35.

[2] 宋浠睿.孫中山民生主義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0.

[3] 周建勇.國家治理的中國方案[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劉明昊,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孫中山中國共產黨
別開生面先行者——孫中山的哲學創意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論文藝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
生態文明建設三題
論鄧小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民國時期孫中山郵票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