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百年黨史融入高校思政課創新路徑探究

2023-02-10 00:47王萍
中國軍轉民·下半月 2023年12期
關鍵詞:思政課程創新路徑高校

【摘要】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落實好大學生思想意識引導和價值觀建設至關重要,本文從高等院校的思政課角度出發,圍繞著中國百年黨史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打造多元化的課堂教學體系,以培訓教師的綜合能力作為出發點,落實好教學方式的創新,依托實踐活動以及網絡媒體實現思政課程優化,能夠為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百年黨史|高校|思政課程|創新路徑

有關于中國百年黨史的論述和分析,早在我國十九屆六中全會上便有了相關闡述,《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要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明確強調需要堅持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利用黨的理想和信念凝聚人,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通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這是培養新時期接班人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中國百年發展歷史是一部極為豐富的教科書,不僅可以傳承黨和國家發展奮斗的歷史姿態,還可以總結發展經驗。將百年黨史與高等院校的思政課程相融合,是辦好中國教育、推動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培養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高等院校落實黨史與思政課融合的現實價值

首先,將百年黨史和高校思政課融合,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念,避免歷史虛無主義對學生思想認知造成影響。大學生是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希望,提升大學生對于黨的發展歷史的認可,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政治站位,也可以提升政治覺悟,讓學生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成果和經驗,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唯物史觀,能夠讓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大環境下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不易。尤其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和多元文化環境下,讓學生認可黨的發展價值,客觀分析黨史資料中的信息,闡明正確的黨史事件,并且合理利用黨史優化當前的社會發展格局,這是培養一批優質青少年群體的重要手段,也是規避歷史虛無主義對于新青年產生影響的前提條件。

其次,將黨史融入高校思政課程中能夠堅定學生愛國的情懷,也可以讓學生堅持自身的理想信念,不斷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要緊抓青少年的學習和教育,將出發點放置在講好黨的故事、英雄故事、革命故事,厚植愛黨、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的情感[1]。從中可以發現,落實好大學生黨史教育,將黨史融入思政課程中,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艱辛和不易,也可以了解黨帶領全中國人民不斷艱苦奮斗的信心,感知黨領導人民發展的自信自強,堅持守正創新。讓學生勇于克服困難,不斷實現自我突破,這是讓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現,也有助于讓新時期的青年群體成長,有著更為明確的目標。

再次,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黨史教學,能夠提升教學體系的完整性,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更新。歷史本身是一本極具教育價值和宣傳價值的教科書,將黨的百年發展歷史融入思政課程中,能夠讓思政課程始終具備時代性和創新性,黨的發展歷史不能局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改革開放前期,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黨的歷史是不斷累加的,這可以始終為高校思政課創造新的教學內容,也可以讓思政課的教學理念以及方向始終與時代發展進步相協調,確保歷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相輔相成,自成一體,由此能夠讓思政課真正迎合時代發展特征,讓學生的思想認知符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二、百年黨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誤區分析

綜合當前絕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情況來看,已經認識到了黨的發展歷史的教育價值,并且能夠在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黨史分析,也形成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重德、實施力行的全民學史浪潮。但是由于部分院校自身的課堂體系不夠完善,教師的綜合能力還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在落實黨史教育與思政課教育融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部分誤區。

一方面,學生的黨史知識欠缺成了阻礙黨史教育和思政課融合的主要因素。學習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在義務教育階段主要集中在歷史課和政治課方面,但是在傳統的義務教育改革模式下,文理分科的模式,讓部分學生對于歷史教學的認知不夠完善,基礎知識不牢固;而進入大學之后,專業發展又會影響學生對于普遍性理論的認知[2]。這也導致目前一部分大學生對于黨史并不感興趣,對于部分歷史發展事件認知不清,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時受到了阻礙,部分教師在上思政課時依舊需要如同歷史課一樣解析歷史事件,不僅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影響教學進度,也難以將側重點放在思想政治理論方面;而課堂體系的復雜程度有所增高,又會反向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一方面,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下,學生對于歷史的發展存在認知偏差和觀念偏差?;ヂ摼W時代以及網絡環境的興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但是社交軟件眾多,多種意識形態和思潮相互碰撞、沖擊,絕大部分的社交軟件存在較強的娛樂性,而這種娛樂性會沖淡政治性,導致學生在使用社交軟件以及互聯網的過程中,很難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具體實踐的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相關內容進行全面的認知。尤其一部分網友利用網絡發表不當言論以及觀點,這對于大學生的歷史觀很容易造成影響和錯誤引導。網絡輿論越發嚴重,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越深,但學生群體基數較大,通過思政課轉變學生的網絡認知偏差、引導學生學會進行輿論分析的難度較高。這也讓中國百年黨史和思政課之間的融合有了更大的難度。

三、中國百年黨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創新路徑

鑒于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可以發現對中國黨史融合產生阻礙的因素存在多元化特點,外界的客觀環境、內部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主體的能力等是主要因素?;诖?,結合當前大部分高等院校思政課的開展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創新。

(一)重點抓教師能力培訓,強化引導作用

將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對于教師的挑戰較大,而教師的綜合能力也象征著課堂融合的效果以及質量,因此將重點放置在教師能力培訓方面,全面強化教師團隊的綜合實力,增強教師對于黨史的分析能力和把控能力,也有助于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一方面,對于教師的黨史知識進行培訓。由于黨史知識內容較為復雜,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把控不全面的現象,因此,合理進行黨史知識的培訓和集中學習,了解歷史事件的時間節點,掌握歷史事件的發生背景以及社會影響,是提升教師黨史解析能力的核心手段。高等院??梢哉归_階段性的黨史學習和培訓,定期組織教師參與知識培訓以及考核,也可以引進優質黨校專家、教師培訓和創新。堅持培養一批高質量的教師,才可以讓思政課的落實具備更強的規范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建立在教師評比的基礎上展開創新??梢越Y合黨史與思政課融合的教學需求,單獨開設評比項目,教師單純記住黨史知識,并不是培訓的核心內容,還需要通過實踐教學,了解黨史與思政課之間的融合緊密性和實際效果。確保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傳授有關黨史的內容,解析其中的觀點,并且實現背景分析??梢哉归_以學期、學年為階段的評比活動以及課題研討活動,高校的思政教師以及有關黨史教學或者歷史教學的專業課教師可以組成課題科研小組,發揮不同主體的能力和作用,提升黨史教學和思政課之間的融合效果。打造良性的競爭體系,有助于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實現優質人力資源的匯總,從而提升黨史教學質量。

(二)嚴把教學方法創新,強化課堂靈活性

大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更傾向于以實踐為依托進行知識內化,對于單純的理論講解模式已經存在了抗拒心理,因此在黨史教學與思政課相融合的大環境下,需要注重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并且合理把控創新方向和創新載體。

首先,善于在課堂上利用演示法把思政內容滲透給學生。這種方式大部分應用在學生熟知的歷史事件中,例如有關南京大屠殺、抗美援朝等內容的案例,可以通過視頻演示、圖片演示甚至話劇演示等方式,讓學生從視聽的角度重新感受歷史事件的氛圍。不僅能夠直觀掌握黨的艱辛歷程以及中國發展的不易,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以及愛國情懷,而演示法也注重激發學生的共情意識,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對于歷史發展有更強的信賴感和認同感。

其次,善于迎合大學生的學習特征,利用討論法實現觀點碰撞和輸出。黨史學習和思政課之間的融合,不能局限在傳統的課堂和教材中,需要為學生提供思維拓展的空間以及實踐活動的場地,那么通過討論法或者項目分析法,讓學生圍繞著相關主題展開討論和探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可以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觀點的碰撞,更加立體、客觀、多層次地認識黨的發展。比如“中共一大的召開背景”可以作為討論主題,讓學生通過查閱史料、觀看視頻、閱讀文獻等方式,重新了解最為客觀且真實的歷史發展事件,掌握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并且從中獲取優質經驗[3]。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游刃有余地把握思政課的模式和環節,并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觀點,在多方觀點輸出的環境下,能夠讓學生形成層次化的認知,從而提升黨史教學的效率。

(三)大力落實實踐活動創新,提升課堂時效性

為了確保黨史教學和思政課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還需要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感知黨史的不同存在方式,這就需要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出常規的學習模式框架,通過親身體驗以及對外交流的方式,重新感受黨史在人類生產生活過程中留下的痕跡。

一方面,通過學校內部的實踐創新打造思政紅色基地。借助校園內教師、優質學生、學生黨員、團學組織等主體,共同組建紅色基地,并且圍繞著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公開展出,例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實踐、背景,能夠讓學生對歷史有著大致的了解,更可以形成跨越時空的互動體驗,在熟悉各個階段歷史發展的環境下,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另一方面,堅持推動學生進行實地活動調研。這種實踐模式通常應用在即將畢業階段。鼓勵學生以學習黨史為依托深入社會、生活進行調研,而這種調研不能單純以歷史存在為載體,還需要圍繞著歷史的現代化演變為主題。比如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全面實現了小康社會,讓學生圍繞著小康社會的發展歷程、實際效果進行社會調研,以日常生產生活為載體,收集有關歷史發展的信息,從中總結經驗,分析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對于現代化社會建設的指導性成果。將這種類型的社會調研以及實踐活動與學生的考試以及日常學分掛鉤,從中汲取歷史發展的力量和經驗,也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組織和創新中,通過實踐活動來學史愛黨、愛國。

(四)充分利用現代網絡體系,實現教育模式創新

互聯網對于學生產生的影響較為深遠,但網絡也具備教育價值,依托網絡體系進行黨史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最大化網絡資源的教育價值,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當時的認知水平。

比如學??梢詮乃颊n程開展的角度出發,建立微信公眾號,依托學習通等現代化的教學軟件,發布關于思政教學的理論內容,以及課題研究項目,讓學生從網絡渠道了解黨史知識,也可以采取線上網課、線上線下互動等方式轉換傳統的思政課程模式,讓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更加快捷。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是一部極為生動的教科書,其中蘊含的經驗和成果能夠帶領人民不斷奮勇前進,具備極強的教育價值,將其作為教育素材與高校思政課相融合,對于學校發展乃至人才培養都有極強的現實價值。那么從教學主體的角度出發,落實好教師團隊的培養,打造多元化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轉換傳統的實踐方法和實踐平臺,讓黨史學習融入日常的生活和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有利于提升黨史和思政課之間的融合深度,也可以讓高等教育體系具備更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智慧,賈中海.地方黨史與高校思政課的耦合育人——以晉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史資源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23,14(5):32-34+65.

[2]袁永昶,高發水.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意義及路徑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1):204-206.

[3]汪慧英,唐元兢.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三重向度[J].商貿工業,2023,44(7):193-195.

(作者簡介:王萍,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講師,學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政課程創新路徑高校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極致新聞:回歸受眾本位的創新路徑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