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幼兒園師德建設的著力點和有效路徑探析

2023-02-11 01:42郭美娟
中國教師 2023年2期
關鍵詞:師德建設有效路徑著力點

郭美娟

【摘 要】文章探討了師德及其具有的多重屬性,并對標“四有”好老師,依據師德的屬性,根據學前教育階段的特點,提出新時代幼兒園師德建設的四個著力點,并結合具體實踐探討了新時代師德建設的有效路徑,以期對當下幼兒園師德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 師德建設 著力點 有效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的根本任務、新時代教師的使命等關鍵問題作了重要論述,并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這些文件都強調了師德建設的極端重要性?;A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新時代幼兒園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非常值得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一、新時代師德與師德建設

1. 師德及其屬性

師德,從字面理解為教師道德或教師德行。一般認為,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1]。師德是教師職業之魂,是區別于其他職業的本質特征。

師德具有多重屬性。第一,具有道德和法律的雙重屬性,既包括職業理想追求的崇高美德,又包括職業道德要求的底線和法律義務要求的紅線。第二,具有社會屬性和個人屬性,既有滿足國家、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社會價值需要,同時教師個體也在培幼育人中實現自我追求和體現自我價值。第三,具有歷史繼承性和鮮明時代性。師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會隨著社會歷史的變化而呈現出相應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盵2]“希望廣大教師認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教育和引導學生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意識到肩負的責任,牢固樹立為祖國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立志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盵3]可見,新時代師德突出強調教師的國家使命、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體現了教師個體、群體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致性。

2. 新時代的師德建設

從師德的概念和多重屬性來看,在新時代的師德建設中需要關注“四個兼顧”:第一,兼顧群體與個體。教師群體師德行為影響教師個體道德修養,促進教師個體道德行為認同的穩定,反過來,教師個體道德修養也會推動教師群體師德的發展。第二,兼顧底線與崇高。將守住底線、不觸碰紅線與追求崇高結合起來,既要關注教師個體的道德成長,又要兼顧不同道德水平教師的發展需求,鼓勵教師在堅守師德底線的基礎上,不斷錘煉高尚師德。第三,兼顧道德培育與法制教育。既發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對教師行為的剛性約束,也要注重增加職業信仰和職業精神培育,相互支撐,剛柔相濟。第四,兼顧師道傳承與時代意蘊。在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師道文化精神的基礎上,進行新時代師德內涵重構與道德踐履。

二、新時代幼兒園師德建設的著力點

新時代對幼兒園開展師德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八挠小焙美蠋煶蔀榱⒌聵淙耸聵I的導向,也成為幼兒園師德建設的指引方針。對標“四有”好老師,依據師德的多重屬性,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幼兒園的師德建設開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重發力。

第一,將思想政治學習與理想信念教育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象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盵2]理想信念教育是師德建設的核心,是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學習有助于推動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明白教師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和成為時代新人“引路人”的現實職責,從而堅定扎根基層、獻身幼教、勤于施教、安于樂教的決心。

第二,將職業行為規范與道德情操教育相結合。幼兒園教師必須規范保教行為,尊重幼兒權益,依法依規執教。教師道德情操是指其道德情感和職業操守,這是好老師踐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質,也是促使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涵養高尚道德情操離不開職業行為規范的指導和約束,但它不是一種單向性的外部強加,而應是教師自主由內而外的表達或自我道德發展的內在需求。培養教師的道德情操需要通過正確的理念和合適的方式進行引導,以及教師自身基于實踐,不斷地進行行為反思和重塑,并在自覺自愿地遵守職業行為規范的實踐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

第三,將培幼育人具體實踐和扎實學識積累相促進。在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成長規律,注重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堅持保教結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且應主動提升專業能力,與時俱進,積累深厚的專業學識,積極探索創新的教育模式與教育方法,不斷改進保教工作質量,制訂符合時代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案,努力實施高質量的幼兒教育。

第四,將“兒童為本”教育觀和仁愛敬業精神相融合。長期以來,呵護、照顧幼兒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國幼兒園教師的典型職業形象,然而,在實踐中師幼互動質量不高,成為制約保教質量提升的重點和難點。觀念決定行為,教師的兒童觀、教育觀直接反映了其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并決定其教育行為。堅持“兒童為本”就是要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具有兒童視角的教育意識,真正成為兒童發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三、新時代幼兒園師德建設的有效路徑

1. 發揮園長道德領導力,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

在園長的領導力影響中,最持久、最深刻、最直擊心靈的莫過于道德領導力。依靠道德領導力去影響教師道德領導的觀點,是美國當代教育管理學家薩喬萬尼(Sergiovanni)在《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一書中提出的?!暗赖聶嗤驈V泛共享的專業及共同體的價值觀、理念、理想而感到富有義務和責任的權威—將領導大力推進到舞臺中心?!盵4]“只有當更符合準則的具體行為與其背后的理想和價值觀相連接—只有當教師所做的與教師為什么做之間的聯結為人所接受—專業的準則才不會成為專業規范的條例,而是有力的道德表述?!盵5]薩喬萬尼認為,學校本質上是一個學習共同體,這種本質使得學校成為有別于其他社會組織,依靠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來實現對成員的控制,基于道德權威的領導能夠把學校轉化為學習共同體,為此,必須重視共享的價值觀、目的、情操、信念、愿景、專業理想、團隊精神、成員自然互依、對社會的承諾等方面的建設。

幼兒園園長自身的道德修養、教育理想、專業信念在有意或無意之間都會影響他人。這要求園長要做教師道德榜樣的示范者,成為具有人格魅力的師德師風領導者,令廣大教師自覺認同、信任、欽慕、敬仰并緊緊追隨;要把培幼育人的觀念提高到信念的境界,大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建設優秀的教育團隊,以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構建教師共同的精神家園;要做服務型的領導者,以大公無私的精神服務于相關利益群體,通過組織文化、和諧人文、民主共商來凝聚人、感染人和帶動人,使得理想和信念不僅成為教師,乃至成為家長和社區共享的價值觀,將校園打造成“道德共同體”。

2. 以師德培育為手段,涵養高尚職業道德情操

師德培育的本質屬性就應該是對教師作為教育者這一身份所應具備的品德與品格的培育和塑造[6]。新時代的師德培育應側重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注重思想政治學習。不僅重視日常性的思想政治學習,將其作為全園會、教師專項培訓等的固定內容,而且善于抓住重要教育時機,比如,在建黨100周年時,將師德建設活動與“四史”學習相結合,組織參觀、朗誦、合唱、情景劇表演等多形式的活動,引導教師愛黨、愛國、立足崗位、積極奉獻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霸诼L的職業生涯中,教師能夠克服自己的弱點,始終自覺追尋教師美德,其所依憑的是堅定的職業信念?!盵2]宣讀教師誓言就是一種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它是教師對教育工作的從業宣言和莊嚴承諾,富有強烈的情感色彩,且飽含教育理想和使命,因而,每次誦讀都有喚起教師對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為之奮斗的作用。三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欣賞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等,幫助教師了解和把握相關教育政策,明確成為一名德才兼備優秀教師的相關要求,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堅定愛國強師之心和教育報國之志。四是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是涵養教師精神生活及加強師德養成教育的重要資源,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言必行,行必果”等,至今仍對師德養成發揮著價值導向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盵2]要提升教師自我的師德修養,一方面,注重培養教師學思行并重,即勤學善思、慎獨自省、明辨篤行的品行,引導教師將師德規范融入教育教學、待人接物的工作中,并注重培養教師自我反思和自我改進能力,養成修身、自律的習慣;另一方面,要為教師增權賦能,即從園所管理的對象向教育教學的主體轉變,管理者應賦予教師更多的工作自主性和專業自主權,激發并喚醒教師內在的道德發展愿望和道德發展潛能,或者說是教師道德主體的自我覺醒、自我約束、自我修養。

3. 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引導教師堅守師德底線

師德建設需要發揮國家有關教師、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這是我國教育行政部門首次頒布的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體現了國家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法律化、規范化、制度化。

明確師德底線是師德建設的前提。師德底線是所有教師必須遵守的最低道德要求,具有行為要求的一致性和強制性特征,突破師德底線意味著師德失范,以及承擔道義或法律責任,因而,必須要加強底線宣傳和警示教育,使教師從師德失范案例中汲取教訓。

4. 以“四有”好老師為目標,發揮榜樣示范激勵作用

榜樣是一個時代的標桿,是有形的精神力量。典型榜樣的力量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開展組織評選“四有”好老師師德標兵的活動,深入挖掘師德榜樣所具有的職業特質、個人特質、時代特征及廣為認同的價值取向,不僅是對優秀教師工作的肯定,而且為幼兒園營造以德立身、立德樹人的良好育人環境,促進幼兒園整體師德建設。身邊的榜樣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親和力、說服力、感召力,使得教師認識到師德是可親、可敬、可及、可學的,符合教師對凡人榜樣的需求和呼喚。

5. 以制度建設為依托,建立師德師風長效機制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堅持制度化和長效化,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包括培育、宣傳、激勵、考核、監督、懲處、問責等師德建設制度,并結合工作實際完善工作機制。第一,嚴把教師入口關。在招聘教師時堅持師德為先,通過面試、心理測試、考查等方法將教師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作為首要考量。此外,在崗前培訓中加強師德教育,通過組織新入職教師宣誓,簽署《師德師風承諾書》,學習園史、園風、園訓等,切實增強新入職教師的職業神圣感、榮譽感。第二,完善師德考評和激勵。建立以家長、幼兒、領導、同事為主體共同參與的師德評價,并重視教師對師德的自我評價;在評先評優、崗位聘任、職稱評定等方面始終堅持將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將師德考評納入職稱評定和績效考核。第三,重視日常監督與指導。管理者要及時發現教師在日常保教行為中存在的不足,指導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有愛更要有方法;暢通師德投訴舉報渠道,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工和家長的監督作用;成立師德建設與監督委員會并制訂相關工作辦法,發揮其在師德監督、指導、審查、復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落實責任追究。建立領導分工明確、責任明晰、任務層層落實的師德責任體系,把師德建設作為園長和干部履職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師德表現不佳的教師要及時教育、勸誡,經勸誡仍不改正的,要依據相關制度和程序嚴肅處理;除追究當事教師的責任外,還要進行責任倒查,一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王正平.應用倫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40.

[2]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02).

[3]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人民日報[N].人民日報,2016-09-10(01).

[4] 薩喬萬尼.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9+66.

[5] 劉志.中小學師德培育的前提性思考[J].人民教育,2022(1):48.

[6] 韓玉.德育的關懷:邁向教師的意義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57.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莎

猜你喜歡
師德建設有效路徑著力點
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統一的著力點
學好集合的三個“著力點”
鄉村振興的幾個著力點
把治污的著力點放到基層去
財經類高職院?!罢n證融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探析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對策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貫徹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強師德建設的研究
淺析我國生態旅游管理的現狀及其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