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探析

2023-02-11 18:34王渭清趙磊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鳳翔東湖蘇軾

王渭清,趙磊

(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公元1061年,蘇軾到任鳳翔簽判,標志他仕宦生涯的開始。在3年任期中,蘇軾共創作了139 首詩歌①蘇軾在鳳翔任上創作詩歌139 篇是以其在關中的具體行跡統計的(包括其調任后返京途中未過函谷關的作品)。據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第一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其中寫景紀游詩97 首,約占總量的70%,足見詩人對關中自然、人文景觀的喜愛。這些自然、人文景觀正是蘇軾創作的“江山之助”[1]。據曾大興先生定義:“文學景觀,全稱文學地理景觀,就是指那些與文學密切相關的景觀……簡而言之,所謂文學景觀,就是具有文學屬性和文學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觀?!保?]在此,不妨將蘇軾簽判鳳翔時期創作的相關景觀稱為蘇軾關中文學景觀。蘇軾關中文學景觀主要集中在關中西部地區,覆蓋京兆府、華州?,F在,通過蘇軾詩文全面考察蘇軾關中文學景觀,還原蘇軾關中行跡的地理空間,可以從文學地理學的角度管窺蘇軾任職鳳翔期間的文學創作活動,挖掘蘇軾賦予這些景觀的文化內涵,為重新認識、發掘這些文學景觀提供幫助。

一、蘇軾關中行跡所涉景觀概述

蘇軾詩歌中所見蘇軾關中行跡涉及鳳翔府下轄鳳翔、寶雞、虢、郿、岐山、扶風、盩厔7 縣,京兆府下轄長安縣、臨潼縣、鄠縣,華州下轄華陰縣,共提及景觀52處②本文蘇軾總游覽數目,具體時間段的游覽天數,游覽景觀數目、名稱、存毀情況等數據均據《蘇軾全集校注》(第一冊)卷三、卷四、卷五統計而來。所引地名以當時地名為準。。這些景觀一部分是蘇軾直接主持創建或受蘇軾題詠、影響的新生景觀,一部分則是因蘇軾游賞、題詩作文而增值的已有景觀。

(一)緣于蘇軾的新生景觀

1. 蘇軾主持修建的景觀

蘇軾治理西湖,留下了“西湖長”的美稱,而疏浚東湖尚早于治理西湖。據《乾隆鳳翔府志》記載:“東湖:東門外,蘇文忠公引鳳凰泉水潴成?!保?]43鳳凰泉在“(鳳翔)城西北水分二支,一自城北轉東,匯為東湖?!保?]30蘇軾引鳳凰泉水,并借助鳳翔西北高而東南低的地利優勢修成東湖①其事當不晚于《鳳翔八觀》匯編。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第一冊)認定匯編時間在嘉祐八年(1063)春,因此蘇軾疏浚鳳翔東湖的時間應在此之前??紤]到蘇軾于壬寅二月出差,所以蘇軾修東湖當在壬寅二月也就是嘉祐七年(1062)二月到嘉祐八年(1063)春之間。,隨后便寫詩稱頌:“不謂郡城東,數步見湖潭。入門便清奧,怳如夢西南?!雹诒疚乃K軾詩除注明文獻外,均引自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詩集》(第一冊),不再另外標示。將東湖景觀與自己的家鄉相比,可見其喜愛之情。東湖由蘇軾修筑,經蘇軾描寫,具備了人文屬性和文學屬性,成為文學景觀。此后,不斷有人吟詠東湖。明代李貞《東湖》詩云:

鳳鳴樓下竹亭前,菡萏雙頭各斗妍。對舞秋風驚渚鶴,相依月夜笑嬋娟。蓬壺浪說千年樹,華岳今開十丈蓮。好取奇葩獻圣主,豈容駢首老江邊。[3]492

也有不少蘇軾的繼任者對東湖進行擴修治理,最終使東湖變成擁有內外二湖,橋、廊、榭、亭、臺、樓、閣等建筑兼備的人文勝地。

這些建筑中尤以喜雨亭最為出名。此亭原為蘇軾在其住處修建的北亭③北亭就是喜雨亭,參見張文利《蘇軾在關中》,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96 頁。另據《乾隆鳳翔府志》(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43 頁)載:“舊府判廳舍,蘇文忠公建?!睹麆僦尽罚骸畺|坡以斗酒易牡丹一叢,花大如斗,在蓮池亭北,今廢?!倍K軾《次韻子由岐山下詩》序載“:予既至岐下逾月,于其廨宇之北隙地為亭……又以斗酒易牡丹一叢于亭之北?!保ㄒ姀堉玖?、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第一冊),第224頁)所以蓮池亭就是北亭,亦即喜雨亭。。蘇軾曾為亭寫詩道:“誰人筑短墻,橫絕擁吾堂。不作新亭檻,幽花為誰香?!碑斖そǔ芍H,鳳翔久旱逢雨,蘇軾將亭更名為“喜雨”,并寫下了著名的《喜雨亭記》?,F在喜雨亭已移至東湖,成為東湖景觀的一部分。

2. 蘇軾題詠的新生景觀

凌虛臺是蘇軾上司陳公弼修建。興建之初陳公弼命蘇軾作記一篇,便有了著名的《凌虛臺記》。在這篇記中蘇軾言道:“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保?]350并在結尾時指出“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4]351。含有對陳公弼修建凌虛臺的譏諷。這原是因為二人早有嫌隙:陳公弼到任鳳翔后屢次批評蘇軾,對蘇軾起草的公文也多有改動,所以蘇軾對陳公弼也不太尊重,還創作《客位假寐》一詩挖苦諷刺。但是,《凌虛臺記》寫成后,陳公弼一字不改,當即命人鐫刻于凌虛臺上。在蘇軾了解到陳公弼對他的折辱原是為了磨煉他的心性時,才幡然醒悟。隨后在凌虛臺落成的儀式上,蘇軾寫下了《凌虛臺》詩,全詩一改《凌虛臺記》的諷刺之意,充滿頌美之情。凌虛臺雖然不是由蘇軾主持修建,但正是他寫下的一文一詩讓凌虛臺名揚天下。同時,他與陳公弼的事跡也為凌虛臺增添了文化內涵,使凌虛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景觀。

3. 紀念追慕蘇軾而新生的景觀

蘇軾在游終南山南溪時,曾寫下《南溪有會景亭,處眾亭之間,無所見,甚不稱其名。予欲遷之少西,臨斷岸,西向可以遠望,而力未暇,特為制名曰招隱。仍為詩以告來者,庶幾遷之》一詩。詩題提到的會景亭,遠在盩厔田峪河,早已荒廢。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鳳翔知府傅世煒于東湖東部建會景堂一座[5]135,方使后人可以一睹風貌。

蘇軾離任鳳翔簽判后,人們為了紀念蘇軾在鳳翔的功績,修有蘇公祠④鳳翔東湖蘇公祠最早應在明朝修建。參見李萬德《蘇軾與鳳翔東湖》,寶雞市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編《蘇軾鳳翔研究論文集》(內部資料),1990年,第177頁。。此祠也不斷為歷代詩人歌詠。明朝朱宗良《蘇公祠》詩云:“西蜀藏名士,東湖托隱居。野云寒織屨,春雨曉栽蔬。心為踰垣苦,才寧濟世疏。悠然江海外,不報故人書?!保?]表達了對蘇軾的仰慕之情。蘇公祠現在也位于東湖景區,成為東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扶風地區有一座天和寺,蘇軾攜全家前去游玩,并寫下了《扶風天和寺》,詩中云:“遠望若可愛,朱欄碧瓦溝?!焙笕吮愀鶕嗽?,在天和寺所在飛鳳山上修建遠愛亭用以紀念[5]138。除了以上與蘇軾具有可靠關系的遺跡外,關中地區還遍布同武功縣的碾盤街一樣因蘇軾傳說形成的遺跡①相傳嘉祐年間,蘇軾出行路過武功,突遇大雨,見武功東街道路泥濘,便施計張貼告示,書曰:“本縣急需舊碾盤一個賞錢十貫?!苯Y果許多商賈抬來碾盤,蘇軾只要了一個。原來眾人理解為“本縣急需舊碾盤,一個賞錢十貫?!倍K軾的解釋是“本縣急需舊碾盤一個,賞錢十貫?!北娙藷o奈,又加之碾盤太重,便隨地放置,由此鋪好了街道。這便是武功縣碾盤街的由來。其實這件事于史無載,不過是民間傳聞,但足見蘇軾的影響力之大。(參見武功古城建設管理委員會所立碾盤街碑,2019年9月立。)。這些因蘇軾產生的文學景觀通過自身具有的文學、文化內涵,生成了極大的文化價值,增強了關中地區文化的影響力。

(二)因蘇軾游賞而增值的已有景觀

蘇軾擔任的簽判一職,“掌裨贊郡政,總理諸案文移,斟酌可否,以白于其長而罷行之”[7]。蘇軾公務雖然繁雜,但卻可以借外出工作考察的機會游覽關中景觀。這些關中景觀雖然不為蘇軾修建,但因蘇軾的游賞而平添了文學和文化內涵。在任職鳳翔府的3年時間里,蘇軾總共出游74次。74次游賞活動中,多處文學景觀蘇軾反復游覽,這促使詩人天性與關中文學景觀相結合,推動關中文學景觀內涵的增值。

1. 鳳翔縣文學景觀

鳳翔府府治鳳翔縣共有文學景觀8 處②8處分別為孔廟、真興寺、普門寺、開元寺、天柱寺、李氏園、秦穆公墓、大老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十二月下旬,蘇軾到任鳳翔府后,便立即前往孔廟參觀石鼓。他寫詩道:“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鉗在口。韓公好古生已遲,我今況又百年后!”面對先秦遺物,蘇軾心懷敬意,反復觀摩,寫出了石鼓及石鼓文的古樸厚重。同時又能從石鼓遺跡生發出興衰之嘆:“興亡百變物自閑,富貴一朝名不朽。細思物理坐嘆息,人生安得如汝壽?!狈从称渥吭降囊娮R,亦可見蘇軾高超的鑒賞能力。

2. 寶雞縣、虢縣文學景觀

寶雞縣的文學景觀共4處③4處分別為雞嶺、龍宮寺、大散關、斯飛閣。,虢縣文學景觀共3處④3處分別為磻溪石、曾閣、青峰寺翠麓亭。。值得注意的是寶雞縣與虢縣的文學景觀基本上都是蘇軾禱雨途中所見。嘉祐七年(1062),蘇軾禱雨結束后,放松閑游,游覽中他登上寶雞斯飛閣遠望,題詩云:“野闊牛羊同雁鶩,天長草樹接云霄?;杌杷畾飧∩铰?,泛泛春風弄麥苗?!睂懗隽怂癸w閣下古陳倉的風光。再比如嘉祐八年(1063)七月,蘇軾因天旱無雨出禱磻溪,磻溪中的磻溪石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晚上蘇軾就在磻溪邊的曾閣休息,他寫詩云:“深谷流風終夜響,亂山銜月半床明?!彪m然無心觀景,但是寫出了曾閣的清幽環境。

3. 郿縣、岐山縣、扶風縣文學景觀

郿、岐山、扶風三縣蘇軾共游歷景觀8 處⑤其中郿縣景觀5 處,分別為郿塢、太白山、崇壽院、蟠龍寺、懷賢閣;岐山縣2 處,分別為五丈原、周公廟;扶風縣1 處,為天和寺。,雖然較少,但這些文學景觀都非常有名。嘉祐七年(1062)二月,蘇軾前往減決囚禁途中經過郿縣太白山,寫詩云:“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巖崖已奇絕,冰雪更琱鎪?!斌@嘆于太白山的雄偉。同時此行也讓蘇軾認識到太白山求雨靈驗,“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所以此后為了禱雨,蘇軾經常前往太白山,還寫下了《太白詞》5首。

嘉祐八年(1063)在岐山縣,蘇軾站在諸葛亮曾經駐兵的五丈原邊,抒發感慨,“公才與曹丕,豈止十倍加”,表達對諸葛亮的惋惜之情。九月因與陳公弼不和,蘇軾索性往終南山溪堂讀書,并前往游覽了扶風縣周公廟。在周公廟蘇軾瞻仰古跡,感慨萬千,遂云:“吾今那復夢周公,尚喜秋來過故宮?!眽舨坏靡姸沃芄实?,滿是崇敬、欣喜之情。

4. 盩厔縣文學景觀

盩厔縣是蘇軾游覽關中景觀最多的地方,共17處①17 處分別為司竹監、太平宮、南溪、南溪溪堂、樓觀、大秦寺、延生觀、玉真公主堂、黑水谷、仙游潭、中興寺、仙游寺、玉女洞、馬融石室、避世堂、受經臺、姚氏山亭。。這不僅是由于盩厔名勝古跡眾多,更是因為盩厔景觀與蘇軾天性自由的一面不謀而合。

嘉祐七年(1062)由于蘇軾禱雨成功,天降甘霖,蘇軾便前往太白山謝雨,謝雨后蘇軾得以閑游盩厔。在仙游潭中興寺,蘇軾參觀玉女洞和馬融讀書室,描摹此處清幽環境“清潭百尺皎無泥,山木陰陰谷鳥啼”;在樓觀臺蘇軾借樓觀古跡興發盛衰之感,云“門前古碣臥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諸如此種游賞詩作,均反映了蘇軾高超的景觀鑒賞水平。

嘉祐八年(1063)三月蘇軾再次出游盩厔終南山,寫道:“去年新柳報春回,今日殘花覆綠苔?!边@是一次沒有公務煩擾的出游,蘇軾盡顯輕松?!肮徘購椓T風吹座,山閣醒時月照杯”,道出了其內心的閑適。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是蘇軾任職鳳翔的最后一年。這一年十二月,蘇軾奉命出差盩厔司竹監,目睹了園中燒葦、捕獵的盛況。在享用了山野美味之后,蘇軾心情大悅,寫下了《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貽勖左藏,以其徒會獵園下》一詩。詩中先寫燒葦草“官園刈葦留枯槎,深冬放火如紅霞”,極言火勢之大。緊接著寫捕獵盛況,先寫野物之多,次寫捕獵之狀,最后盛言野味之佳。全篇以“酒酣上馬去不告,獵獵霜風吹帽斜”作結,全然一副灑脫姿態,與整首詩所寫之景、事相呼應,正合紀昀“通體遒緊,無一懈筆”[8]450之評價。

5. 長安縣、臨潼縣、鄠縣文學景觀②長安縣景觀3處,為石林亭、逸老亭、中隱堂;臨潼縣景觀1處,為驪山;鄠縣景觀1處,為渼陂湖。

蘇軾曾四次游歷京兆府,第一次是上任途中路過,與好友劉敞相會長安,寫詩描寫了劉敞所購“石林亭”。第二次是有事前往長安,順便應友人邀請參觀了薛周逸老亭和王紳的中隱堂。第四次是返京途中游臨潼縣的驪山寫下了《驪山三絕句》,盛贊驪山風光的同時感嘆世事興衰。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次,蘇軾與好友泛舟鄠縣渼陂湖上,一睹“渼陂”風采。后來友人又送來“渼陂魚”,蘇軾便寫詩贊道:

霜筠細破為雙掩,中有長魚如臥劍。紫荇穿腮氣慘凄,紅鱗照座光磨閃。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

這里不僅體現出魚意象的“自然生態之美”[9],還盡顯蘇軾老饕本性。

6. 華陰縣文學景觀③華陰縣景觀2處,為華山、潼關。

鳳翔任滿后,蘇軾啟程返京,路過華陰縣,留下了他描寫關中勝景的最后詩作《華陰寄子由》。詩中寫道:“三峰已過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言及華山和潼關之形勝。三年任期一朝任滿,帶著鳳翔任上的磨煉以及滿滿的對關中勝景的回憶,蘇軾離開了關中。雖然蘇軾再沒有來過關中,但他內心的情感借助詩文卻跨越千年,為今人所解讀。依憑詩文,探尋舊跡,便是傳承的開始。

上述景觀,經蘇軾詩文描寫后,與作者的詩思相結合,似天人交響,風采無限,其作為文學景觀的價值也因之而倍增,突顯了一代文豪的強大影響力。當然,最值得稱道的是蘇軾面對關中自然人文之勝,以飽滿激情寫下的諸多詩篇,它們不僅見證了青年蘇軾的性格特點,增添了關中景觀的人文精神內涵,還彰顯了關中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體現了文學家與文學景觀之間的良性互動。三者結合,散發出文學地理空間的詩性光輝。

二、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化及其價值

蘇軾在鳳翔時,集八首詩組成《鳳翔八觀》①本節相關地名,因為涉及現代轉化與利用之故,均采用當前行政區劃統一稱之,在詩文分析時仍用宋時地名。。八首詩并非一時創作,集結表現出強烈的文學景觀意識。序文中云:

《鳳翔八觀》詩,記可觀者八也。昔司馬子長登會稽,探禹穴,不遠千里;而李太白亦以七澤之觀至荊州。二子蓋悲世悼俗,自傷不見古人,而欲一觀其遺跡,故其勤如此。鳳翔當秦、蜀之交,士大夫之所朝夕往來。此八觀者,又皆跬步可至,而好事者有不能遍觀焉,故作詩以告欲觀而不知者。[8]297-298

序言共有四句:第一句言“八觀”是“可觀者”,不足觀者不在此列。說明成為“觀”是有條件標準的。第二句言名人尋古跡。名人追尋的古跡定然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他們前往瞻仰留下文字,古跡也因之而愈顯。第三句言游觀心態,景觀能滿足世人的心理需求,“不見古人”“欲觀其跡”說明了景觀的情感價值。第四句道明了寫作動機,“作詩以告欲觀而不知者”反映蘇軾的景觀宣傳思想,透露了以“文字標記”為景觀增色的意識??梢哉f,正是蘇軾超前的思想意識,推動了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形成。這一符號的形成及其內部的意義與價值都將是推動蘇軾文化與關中文化傳承創新的動力源。

(一)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的符號化

蘇軾作為文化名人,業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這啟示我們蘇軾關中文學景觀也可以符號化。由于上述蘇軾創作關中寫景紀游詩,創作時間為蘇軾任職鳳翔簽判期間,創作空間集中于關中西部地區,創作特色具備蘇軾早期文學創作的基本特征。這便為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的符號化奠定了基礎。同時,蘇軾作為文化符號隨時代發展而發展,便推動了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的文化內涵不斷增值,早已脫離了原有的景觀文化內涵所涵蓋的范圍。因此,將蘇軾關中文學景觀視為一種文化符號,是對蘇軾文學景觀地理資源價值的理性認知。

1. 蘇軾文化符號與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之關系

談蘇軾文化符號與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之關系,首先要明確兩點:一是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不是蘇軾與關中文化景觀的簡單相加,它熔鑄了蘇軾文化精神與關中文化精神,并在交融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二是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是對蘇軾早期文學創作內容、心態、思想的集中反映,它以蘇軾創作的關中寫景紀游詩為基礎。雖然它們的生成與蘇軾關系密切,但也是深烙關中文化印記的符號,具有獨立地位。

其次,在歷史的長河里,世人通過閱讀蘇詩,重游其地感受這些文學景觀的魅力。清人周方炯寫有《東湖覽勝》,中有“流水不隨時代異,游人未卜古今同”[3]496,道出了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經久不衰的魅力。同時,歷代文人的詩作有的繼承蘇詩內涵,增加數量,如清代劉自唐《和李郡侯喜雨亭慶雨》詩云“及時膏雨滿秦川,太守湖邊慶有年”[3]494,再次重申喜雨亭的喜雨內涵;有的詩作則突破原詩,增添新的文化意蘊,如清人周方炯《凌虛遠眺》詩云“行人匹馬周原上,舊跡摩挲撫斷碑”[3]496,這種登高懷古之感自不同于蘇軾《凌虛臺》。以上諸作,體現出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具備了獨立的價值。

再次,蘇軾影響力是巨大的,他的人生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他的文學創作具有極高的文學史價值。這也使蘇軾成為一個不斷生長的文化符號,成為一種印記。這種印記與地域文化結合,形成了東坡西湖符號、東坡赤壁符號、東坡嶺南符號。就這一點而言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也是蘇軾符號印記與關中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具有獨立地位的符號。

2.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獨特內涵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獨立地位決定了它具備獨特內涵,即符號內容的固定性、符號品質的獨有性、符號文化的生成性。

所謂符號內容的固定性是指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內容是固定的,以蘇軾鳳翔三年詩歌所提及景觀為核心,以歷代沿蘇軾舊跡再度吟詠詩文為延展,輪廓明朗,發展有序。蘇軾詩歌中的文學景觀有一部分已經消失,對消失的部分需要重新進行價值評估,看其消失是否對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存在影響。對留存的部分也要做嚴謹考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豐富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文化內涵。畢竟符號內容的固定性是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獨特內涵的物質基礎。

符號品質的獨有性是指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是蘇軾與關中文化相遇而碰撞出的文化火花,它是蘇軾受關中文化及其風物影響產生的奇妙花朵,這是其品質獨有性的基礎。而隨著時間推移,它所具備的獨有品質不斷聚集相同的文化因子,從而形成獨有的文化魅力。清晰認識這一獨有的文化魅力,可以更好地把握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內在理路。因此,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品質的獨有性是其獨特內涵的價值核心。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品質的獨有性不斷聚集相同的文化因子,也是其具備符號文化生成性的原因之一。它的生成性還得益于蘇軾的廣泛影響力,以及關中自古以來深厚的文化底蘊。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不斷從蘇軾與關中文化中汲取營養,在歷史中積淀自己的文化底蘊。它借助蘇軾打通文學與地域的關聯,借助關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力量。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文化的生成性成為其獨特內涵的活的動力。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依靠其特有的物質基礎、價值核心、活的動力成為富于頑強生命力的符號。它不是形成后就固定不變,而是通過其活力,形成了具備動態發展軌跡的符號,由此為世人源源不斷地進行景觀審美創造活動提供了對象。

(二)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作為具備獨特內涵的獨立符號,一定具有獨立的意義與價值。簡言之,蘇軾關中文學景觀作為符號的意義在于能夠增強文化凝聚力,推動景觀內涵的豐富和創新,而它的價值則有以下三點。

1. 促進對蘇軾早期文學創作活動價值再審視

蘇軾的詩歌創作最早見于《南行集》,這是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乘舟順江而下時的作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寫景紀游詩。這些作品是蘇軾詩歌創作的起點,是蘇軾文學藝術風格的初創之作。而到了鳳翔時期,蘇軾的詩歌創作已經發生變化,要認識到蘇軾在關中的詩作已經突破了其“南行紀游詩的局限”[10],思想傾向也更為明顯?!傍P翔三年的政治實踐和人生思考初步奠定了蘇軾以儒為主、心儀道家并初涉佛家的思想格局?!保?1]這一特征就清晰地反映在蘇軾在鳳翔的寫景紀游詩中。比如許多寫景紀游詩都是為民求雨途中的創作?!靶膬x道家”也有諸多反映,如《授經臺》詩云:“劍舞有神通草圣,海山無事化琴工。此臺一覽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以劍舞、草書、琴事傳達出老子思想。初涉佛家則體現在《維摩像,唐楊惠之塑,在天柱寺》一詩,詩云:“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變化浮云隨。世人豈不碩且好,身雖未病心已?!?,證明其詩歌已經開始融入禪理。這些細微的部分多因瑣碎被研究者忽視,但通過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可以將這些細微的部分整合起來,重新審視蘇軾早期文學創作活動,探討其思想內核。

2. 促進蘇軾文學景觀分析路徑清晰化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履跡多地?!按诵陌蔡幨俏徉l”[12]的心態使得他足跡所至處均留有文學景觀。目前對這些文學景觀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景觀符號上,幾乎沒有以地域為視角研究蘇軾文學景觀。某一景觀符號雖然為蘇軾文學景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但其延展性畢竟有限。而且割裂了地域文化之間的整體性,忽視了蘇軾文學創作的階段性。從地域空間角度梳理文學景觀創作則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蘇軾在某地停留時間較長,會使其詩歌創作在一個時期呈現出統一風貌。首先,以蘇軾在鳳翔的創作為例,所呈現的創作傾向不同于南行時期,也有別于杭州任上。因為關中為周秦漢唐舊畿,景觀多名勝古跡,這使蘇軾心有朝圣訪古的興奮。而早年南行,沿江而下,更多是對新事物的新奇;后來任職杭州,因當地山水俱佳,則多賞玩情趣。其次,創作的階段性與地域性大體一致。關中的文學景觀自然與杭州不同,就是相類似的文學景觀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同為寫湖泊,描寫鳳翔的東湖更多流露出得遇東湖勝地的喜悅之情,描寫杭州西湖則從多角度寫出西湖山水之美。再次,蘇軾的文學創作會對所經地域的風土人情有所反映,當地的文化氛圍,社會環境都會影響到蘇軾的創作。比如,儋州在宋代文化經濟落后,蘇軾在儋州的心境便經歷了從初來乍到,心生恐懼,到逐漸適應,慢慢喜歡,再到產生認同,愿為土民[13]的過程,這既不同于蘇軾青年時期任職關中的昂揚進取心態,也與蘇軾自請為官杭州的不得已不同。

通過對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的研究,開辟了蘇軾文學景觀分析的新路徑。那就是從地域視角入手,考證地域詩歌,整理地域文學景觀,分析創作心態,探求符號價值,尋求創造發展。按照這一路徑,可做的研究其實有很多,比如:蘇軾長江文學景觀研究、蘇軾杭州文學景觀研究、蘇軾儋州文學景觀研究等。

3. 促進關中地區文化內涵的增值

關中是文化底蘊深厚之地,歷史人文景觀豐富多樣,古跡數不勝數。同時,關中也是自然風光形勝之地:秦嶺72峪、八川分流、古塬起伏。歷代文人墨客為關中留下了數不盡的詩文。而蘇軾作為文人中的一員,也為關中文學景觀增添風采。蘇軾文化本身的特點也融入關中文化當中,豐富了關中文化。這些豐富,既是景觀呈現的豐富,也是景觀精神內核的豐富。蘇軾文化符號與關中文學景觀符號互通共濟,推動關中地區文化內涵的增值,使關中文化形成更加廣泛的影響力。

三、蘇軾關中文學景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蘇軾關中文學景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是隨著歷史變遷,大多數景觀并沒有得到正確認知和保護。在全國各地倡導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今天,蘇軾關中文學景觀亟待再創造,以重塑活力,從而推動區域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保?4]推動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再創造就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創新創造,尋找新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具體說來,可以考慮如下策略。

一是開發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研學旅游線路。研學旅游是當今文化旅游發展的一個新思路。蘇軾關中文學景觀可為文化研學提供可貴的教育資源。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研學之旅以鳳翔、周至為核心,前者行政區劃上屬于寶雞市,擁有深厚的姜炎文化、周秦文化積淀,后者屬于西安市,業已形成依托終南山的文化景觀群落。中間穿插周公廟、五丈原,以及張載祠,構成蘇軾文化研學線路。這種以蘇軾文學景觀為線索的研學正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具體實踐。

二是突出重點,集群發展。圍繞鳳翔中心突出人文之旅,在古跡遺址樹立石碑,碑文簡要記述古跡名稱、價值,豐富鳳翔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縣的人文內涵。在鳳翔城主要街道或文化部門、學校集中區豎立蘇軾塑像,以激勵本地學子,營造文化氛圍。加強東湖遺址的文化內涵建設,在東湖內專門建立以“蘇軾在鳳翔”“北宋鳳翔文化”為主題的微型建筑群。圍繞周至中心可以突出山水風情,建設南溪自然之旅,遍覽終南群山,豐富山水養生的休閑內涵。結合樓觀、大秦寺、延生觀開展山水建筑之旅,體驗中國古代人居自然的和諧統一。圍繞一線可以發揮聯動集群效應。以周至為中心,向東借助關中環線交通優勢,聯動秦嶺國家植物園、鄠邑渼陂湖、太平峪、中國國家版本館(文濟閣);向西借助關中環線轉連共線,串聯眉縣、太白山、岐山、五丈原、虢鎮釣魚臺、寶雞古遺跡,溝通鳳翔中心,打造關中自然人文線。

三是樹立文化品牌,文旅結合。文學景觀影響力的發揮自然需要好的宣傳方式,而再好的宣傳方式也需要文化品牌與文創產品的加持。蘇軾一生所到之處均留下美食傳說,而美食亦少不了美酒的相伴。鳳翔、眉縣、周至、鄠邑均有自己的美食、美酒。在鳳翔可以打造西鳳酒品牌,借蘇軾飲酒主題的詩詞文賦及本人對中國酒文化的影響力來宣傳。同時可以推出周邊文創產品,做好文化品牌推介工作,將文化創意產業思維融入蘇軾關中文學景觀開發過程中,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鏈。換言之,這是將知識的原創性與變化性融入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之中,使它與經濟結合起來,開發文化符號創意產品。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將會擴大景觀的文化內涵、給文化旅游服務增值,能在客觀上提高消費者的需求層次,彌補傳統旅游產業資源稟賦性的不足,從而可擴大市場需求。比如鳳翔縣劇團創作了《蘇軾平冤》秦腔劇目,如果能進一步利用互聯網+思維,文旅結合,將與蘇軾關中文化符號相關的內容故事化,利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泥塑展現出來,開發立體化的蘇軾文學景觀傳播產業鏈,必將推動蘇軾關中文學景觀更好地傳承下去。

四是利用數字時空,多維互動。2022年鳳翔東湖景區官網上線了東湖全景漫游體驗服務,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大眾可以足不出戶游覽東湖美景。時間與空間不再是難以逾越的屏障,這便是數字化時代的特色。發展蘇軾關中文學景觀也可以利用線上游覽的方式,推出數字人文之旅,點亮蘇軾關中行跡。同時還可增設三項內容:第一,線上互動。將蘇軾數字化為導覽人物,增設AI 對話功能,讓體驗者能夠實現與蘇軾對話。只要體驗者點亮相應區域,數字蘇軾就能為體驗者介紹詳細內容或回答體驗者關于蘇軾的相關問題。第二,線上線下聯動。體驗者可以建構自身虛擬形象,以虛擬形象與喜歡的景物合拍,并截屏保存。景區也可為此專門設置網絡打卡地。有需要的體驗者還可以選擇獲取自己喜歡的景點明信片。第三,多屏互動。建設3D化的蘇軾網絡形象,讓體驗者可以與蘇軾互動并合拍,甚至可以加入詩詞問答環節,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與網友互動,激發體驗者的興趣。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就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保?5]數字化蘇軾關中文學景觀不但為推動蘇軾關中文學景觀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提供了幫助,也為加快數字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2000年,蘇軾被法國《世界報》評為過去1000年中出現的12 位英雄人物之一。由此可見,作為一位世界級文豪,蘇軾的作品已經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他詩文的美與自然的文化魅力正在傳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今天,我們再從他的詩文中探尋他的足跡,重提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的再創造,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他詩文中的無限魅力。并以此為依據,以傳統和現代結合的方式,打造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在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的同時,講好關于蘇軾的中國故事,促使蘇軾關中文學景觀符號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為全世界人民留下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猜你喜歡
鳳翔東湖蘇軾
從善如流
定西市安定區鳳翔幼兒園
鳳翔探索“提醒制”
東湖一角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村“兩委”換屆“十嚴禁”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游東湖
東湖雪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