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所職業院校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2023-02-16 14:12范士喜
中國教育網絡 2023年9期
關鍵詞:智能化轉型校園

文/范士喜

如何為社會培養大批新型的數字化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是擺在職業院校面前的核心課題。這也是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深職大”)近年來數字化探索和應用的重點??傮w來看,深職大正從師生發展、數字資源、管理服務等七大要素出發,體系化地推進數字化轉型。

夯實基礎 迎接挑戰

當前,深職大數字校園整體建設和應用水平高、基礎厚。2018 年至2021 年,學校在數字校園建設上投入超過2 億元,建設了技術先進、業內領先的數字校園基礎設施、支撐系統、數字資源、教學平臺和管理服務系統。重建設的同時重應用,全校范圍內已建立起了從立項到運營,貫穿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項目和應用機制體制,實現了數字化大規模全面應用,成效顯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

全校師生、領導等已完成了校園教學、工作、生活的數字化理念轉型、習慣轉型。學校一網通辦業務量超過2000 萬人次,掌上學、掌上辦、消息推送、無感通行等已成為校園學習生活常態,完善的數字環境、豐富的數字應用場景、優質的資源供給、高質量數字通識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大大提升了師生數字素養水平。職能部門已普遍獲得數字化帶來的管理服務效率和水平提升,實現管理精細化、規范化。

2022 年5 月,學校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設立“職業技術教育數字化教席”。教席將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通過南南合作與多方合作,開展職業技術教育數字化理論研究,開發數字技術類專業及教學資源庫,推動傳統專業的數字化轉型,開發通用數字技術職業資格證書與教學標準,建設智慧課堂與虛擬實訓生態系統,加強教師數字化能力培訓,探索數字技術賦能教與學的新技術和新方法,提升職業院校數字化治理與教學能力,縮小“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終身學習和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經過數字校園1.0 和2.0 建設,學校逐步形成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學校治理“三位一體”的智慧校園體系,基本實現校園智慧運行,但也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中易于數字化、智能化的內容已基本完成轉型升級,成熟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數字化效益紅利已基本兌現,師生用戶對數字校園的智能化、個性化、安全可靠要求卻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整體數字化轉型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已全面實施,學?;A設施體系和教育教學管理服務體系將產生全要素、全流程的系統性變化,對學?,F有觀念、工作模式、教學和管理方式都將產生根本性變革,對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和學校治理,實現模式創新,獲得轉型實效,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新的數字校園建設必須迎難而上,重點解決長久以來學校信息化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爬坡過坎,奮力消滅數字化轉型的空白領域;攻堅克難,研發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創新模式。

2022 年11 月,學校印發《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簡稱《方案》)?!斗桨浮穼底只D型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全面夯實學校數字化基座,深化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創新數字轉型時代的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技創新與院校治理,提出了到2027 年的量化目標,列出了10個方面共30 條舉措,為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全面的保障。具體建設目標可以歸納為“12345”體系(如圖1 所示)。

圖1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數字化轉型技術體系框架

落實七大要務 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

師生發展:高站位打造師生數字素養與能力。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認識數字化轉型時代對人的影響和發展需要,支持師生數字化素養和能力的全面發展,適應數字經濟、數字中國建設,為培養符合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求的數字化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體系。對標世界一流高校教師數字化能力框架,形成具有深職特色的教師數字化能力模型,重構數字時代教師能力結構。多部門協同開發教師數字化能力標準化培訓課程和項目,編寫開發培訓課程,構建具有深職特色的教師數字化能力培訓課程體系。打造教師數字化能力全周期培訓體系,分層分類推進教師數字化培訓、促進教師數字素養的持續提升。有效組織學?,F有高水平教育教學信息化專家隊伍,建立高水平數字素養能力發展咨詢服務體系,提供數字技術融合、多學科融合、新教學技術與方法應用等方面的定制化、個性化服務。通過國培省培和開放課程平臺服務職教戰線,實現數字化素養和能力提升對外幫扶持續規?;_展,輻射帶動效果明顯,打造深職品牌,為職教數字化轉型戰略行動做出積極貢獻。

數字資源:高質量打造數字資源開發和應用。

聚焦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數字資源開發、選用、應用的難點堵點問題,積極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落實數字資源“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目標。在現有已較為豐富齊全的數字資源基礎之上,以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形成一批高質量專題化課程資源,針對性滿足數字化、智能化教學深入推進帶來的新的數字資源需求。進一步加大優質虛擬仿真資源開發和應用的覆蓋面,形成體現職教特色、穩定有效的虛仿資源開發和應用模式,沉浸式仿真資源應用效果明顯,有效支撐遠程實訓教學,形成示范引領效應。全面提升學校數字資源過程管理和資源內容的合規性、規范性。高站位推進優質資源高效開放共享,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深職品牌數字資源。

教育教學:高水平打造智能化教學實踐。

聚焦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問題,清楚掌握數字化教學的客觀規律和根本需求,真正實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因材施教,力爭在課堂教學重構實踐、數字化教與學的體驗和成效上取得突破,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得到明顯提升。人才培養方案緊密貼合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前沿需求,提升對產業追蹤的時效性、準確性和便利性。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普遍開展的基礎上,進一步變革數字化時代下的職業教育課堂形式,實現多種交互形式融合靈活、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合理利用智能化助學助教的高效課堂。形成一套易于落地推廣的職業教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一個充分體現人工智能時代技術優勢、全自動采集、可視化分析的課堂教學評價平臺工具,以及一批職業教育課堂分析應用典型案例,實現職業教育數據多源匯聚、動態更新、深度融合、智能分析和場景式應用。在虛擬仿真實訓多年探索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數字化實訓體系,探索線上線下實訓教學、實踐和考核的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實現課堂、實訓教學兩個全過程數字化。

管理服務:高起點打造管理服務智能化體驗。

學校管理服務已實現廣覆蓋、多場景、高負載、可移動的數字化應用體系,在師生滿意度總體較高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管理服務的智能化、個性化服務模式,推動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突破傳統一網通辦千人一面模式,著力提升校務服務智能化、個性化水平,為師生用戶提供具有智能性、自主性、交互性、反應性和主動性的全天候、全過程精準個性化服務,持續提升師生用戶信息化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學校數據匯聚共享成效顯著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并發揮數據的價值,緊貼業務需求,推動學校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為學校各單位大數據分析應用賦能,提供分析服務和工具,為學校個性化人才培養和校園治理提供智庫能力。全面變革校園智能化管控方式,實現隨時隨身、個性化管控校園全面運行動態,推動管理由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持續提升校園管理水平和效率。

深職大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刻認識數字化轉型時代對人的影響和發展需要,支持師生數字化素養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支撐條件:高標準打造數字化轉型基座。

在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整體性能仍然較強的基礎上,聚焦學校整體數字化轉型中對穩定可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全面準確踐行“數字基座”的理念,高標準提升校園網絡和算力設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持續推進校園網絡演化升級,重點建設高品質校園無線網絡,實現遠距離分校區的一體化接入和管理。進一步推進遍布全校線下服務終端的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升消費、通行等校園線下場景智能化體驗,豐富校園感知網絡數據來源。進一步體現數據作為基礎支撐能力和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滿足全校各部門自主數據分析需求,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破局數據要素隱私安全與數據要素價值挖掘之間的矛盾,將數據分享轉變為價值分享。

網絡安全:高要求打造網絡安全合規。

進一步提升學校整體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全面達到安全合規、風險可控、責任到位、執行有序的網絡安全保障目標。確保服務器、個人終端、辦公終端和物聯終端等全口徑網絡設備的安全運行。兼顧共享和安全,使得在盡可能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提升網絡安全管控措施下的用戶用網體驗、后臺運維管理體驗。全面提升學校二級單位的網絡安全管理意識和水平,實現學校、部門兩級網絡安全管控工作有機協同,配合密切。

組織體系:高層次打造數字校園機制體制。

形成學校數字化“一盤棋”建設格局,構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機制,保障學校數字化轉型實踐順利推進,促進各數字化要素充分發揮作用,支持學校教學創新和管理改革,切實提高學校數字化建設效益。

猜你喜歡
智能化轉型校園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轉型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灃芝轉型記
開心校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