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復中先生的稀土人生

2023-02-17 07:11霍知節
稀土信息 2023年12期
關鍵詞:稀土

霍知節/文

章復中先生簡介:

章復中,江蘇武進人,教授級高工。1962 年7 月北京鋼鐵學院金屬物理專業畢業,1992 年3 月獲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物理博士學位。1962 年8 月起從事力性實驗室的設計、基建和檢驗、稀土處理鋼、稀土在鋼中作用機制、稀土相圖、高溫超導材料、發光材料、永磁材料的研究與開發。1993 年調北京聯合大學任材料系主任,創辦新型建材高職示范專業、裝飾裝修工程等,“高職教育改革”獲北京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完成多項總裝備部預研基金、國家和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金屬型巨磁阻抗非晶絲的研究”通過了總裝備部評審驗收和教育部的鑒定:“填補國內空白,國際先進水平”。2000 年退休,之后在北京科技大學申報成功國防科工委軍品民口配套項目兩項,總裝備部國防科技基礎課題一項,創辦北京國浩微磁電子傳感技術研究所、常州微磁非晶絲傳感器有限公司等。

稀土是寶貴的戰略資源、高新技術產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新能源、環保諸多領域。稀土材料可謂國之重器,包頭稀土研究院建院60 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精英人才,在稀土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3 年8 月15 日,包鋼集團首屆白云講堂暨包頭稀土研究院建院60 周年慶祝大會在包頭舉行。與會院士、專家學者、高??蒲性核托袠I企業代表,共同回顧建院60 年來包頭稀土研究院助推我國稀土產業發展壯大的拼搏歷程,共同展望未來我國稀土事業科學發展的廣闊前景。會議間隙,筆者有幸訪談了章復中先生,章復中先生是位頗具風骨的儒雅學者,精神矍鑠、思維敏捷,短暫的訪談中,回顧了他的成長經歷和稀土人生。

一、成長與求學

(一)家世背景

1939 年9 月17 日,章復中先生出生于江蘇省武進縣厚余鎮。章復中先生的父親章海宏是當地的米商,生于家境殷實的大家族。在上?!鞍艘痪拧笨箲鸷?,章父曾向上海孤島船運去了500 擔大米(每擔150 斤),保障了上海民眾的大米供應。

章復中先生18 個月時,父親因病去世,他在母親的撫養與親戚的幫扶下艱難成長,并在當地求學。他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讀六年級時因考了全班第一名,還得了3 斗米的獎勵,章先生如今講述起來依舊非常開心。1953 年他順利考上了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該校是江蘇省的重點高中,在這所名校他依舊是優秀的拔尖生。報考大學時,他報考了北京鋼鐵學院,以五門課總分數376 分的成績,順利進入該校的冶金系。

(二)大學六年

當年考入冶金系的學生1200 人,該系有“煉鐵”“煉鋼”“軋鋼”“金相熱處理”“金屬物理”五個專業。金屬物理專業是已故柯俊院士(柯?。?917—2017),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創中國第一個金屬物理專業。除了在學術上的突出貢獻外,柯俊還是一位不斷創新的教育家。)留英回國后創建,是研究金屬和合金的微觀結構、成分與性能之間關系的一門新興學科。因此,860 多名新生選擇該專業,柯俊先生從中精挑了60 人,分為“物61.1”“物61.2”兩個班教學,章先生便是該專業的全國第一屆學生。

柯俊先生絞盡腦汁為金屬物理專業配備了精銳之師:曾在法國居里夫人實驗室工作過的物理學家顧靜徽教授講授“統計物理學”,留法八年獲得數學、天文兩個博士學位的現代數學家,原輔仁大學教務長劉景芳教授講授“行列式和微積分”,曾任北大校長的沈克琦教授講授“光學”。此外,“四大名旦”組成了該專業四個主要領域的教研組:柯俊先生為首的相變組、以張興鈐先生(張興鈐(1921—2022)出生于河北武邑,金屬物理學家,兩彈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教授、科技委顧問。1942 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礦冶系,1949 年獲美國科士理工學院物理冶金碩士學位,1952 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冶金博士學位,1991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張興鈐系統地研究了在蠕變過程中純鋁及其二元單相合金的形變和斷裂機構,尤其是晶粒間界行為。)為首的力性組、以肖紀美先生(肖紀美(1920—2014),出生于湖南鳳凰,是金屬材料科學家、金屬學專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鋼鐵冶金、金屬材料和金屬物理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在合金鋼、晶界吸附、脫溶沉淀、晶間腐蝕、斷裂學科和氫損傷等領域進行科學研究。)為首的合金相理論組、以方正知先生(先后留學美國和蘇聯,兩彈一星功臣,后為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心主任。)為首的X 線結構分析組??梢哉f,最優秀的學生配備了最精銳的教師。章先生解釋說,理論上可跟北大的物理系相媲美,工程實踐課程比金相熱處理專業的課程還要深和寬。金屬物理專業是理工結合的新興專業,全世界都沒有這樣的專業,章先生話及此處頗為自豪。

章先生1956 年進入北京鋼鐵學院,1962 年大學畢業。所學金屬物理專業學制5 年半,柯先生決定延長半年做畢業論文??驴∠壬@樣跟學生們解釋,“在德國你們這就是碩士研究生水平了”。大一時兩個班共有5 名學生獲得了全5 分的成績,章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在多位名師六年的精心培養和實驗指導下,他不僅掌握了全部所學知識,而且動手能力超強,幾乎能解決所有機械設計,強電弱電技術。工作實踐證明幾乎沒有什么事情能難住他,即便是有難題也總能找到很科學的解決方法,人稱“萬能工程師”。如他自己所言,研究領域很廣,諸如力性實驗室的設計、設備的安裝調試,稀土處理鋼、稀土在鋼中作用機制、稀土相圖研究,以及高溫超導材料、發光材料、永磁材料等研發,只要他上手便能出成果??梢?,大學扎實的基本功對一個人后續科研成長多么重要。

圖1 金物樓建于1961 年,章復中先生的畢業論文就是在這個樓里做的實驗

二、工作與學術的艱辛求索

1962 年7 月章復中先生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包鋼工作。他離開熟悉的北京鋼鐵學院,在包頭開啟了長達31 年工作之旅,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里是歷盡磨難、鑄就輝煌之地。

(一)艱辛地奮斗

章復中先生回憶,出站后先去包鋼八宿舍報到。他記得特別清楚,同天報到的還有王琦、陳瑛和廖秀清三位女同志。屠一夫先生負責安排新分配大學生的工作。章先生被安排到機械室,就是力學性能實驗室(力性檢驗室),實際上就是對包鋼生產的鋼材做常規機械性能檢驗。五室(鋼種室)正在研發新鋼種——稀土鋼10PMnNbRE,鋼材含磷量高脆性就會很大,添加了稀土就不再那么脆。章先生的任務就是去研究它的機理,于是他就到中央實驗室工作,住在包鋼四宿舍(原包鋼招待所對面)。

1962 年工作期間,章先生每天往返于河西中央實驗室與住地四宿舍之間。他回憶40 多分鐘的上班路,天天跟潘工(潘玉良)兩個人邊走邊背誦單詞,潘工背法語單詞或法文,他背日語單詞。雖然寒冷,雖然饑餓,途中還有個洗煤廠,只要風起黑乎乎煤塵即刻漫天飛舞,遮天蔽日,一米內互不見人,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知識的燈塔照亮了他們的前行路,并給了他們無限的溫暖。在一年之后,迎來了新轉機。

1963 年包頭冶金研究所(以下簡稱包冶所,包頭稀土研究院的前身)正式成立,由聶榮臻元帥指示籌建,旨在綜合利用包頭白云鄂博稀土資源。此舉極大地激發了滿懷科學理想的年輕人,章先生工作積極性高漲,他們看到了能夠發揮自己專業特長,能夠從事稀土材料研究的希望。包冶所(成立之初,由楊長全、閻復初工程師為首,李良一、胡履繩、章復中、王乾、王元浩、路勵真、陳樹理、牛樹生、楊瑞、陳節先等13 人組成了“包冶所籌建工藝設計小組”)與包頭鋼鐵設計院、北京設計研究院共同設計。章先生翻譯、安裝所里購買的德國和瑞士設備,作為主力出色地完成了力學性能實驗室的設計和基建任務。

包冶所的成立為來自祖國各地的數百名知識精英,搭建了稀土科學事業的舞臺,推動了我國稀土工業的建設和發展。

(二)科研的碩果

20 世紀80 年代,包冶所迎來了建所以來的黃金時期,1983 年在葛鴻文書記和安治禮所長的領導下,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逐步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稀土研究機構。章復中先生也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完成一系列冶金部的重大課題,現將他的科學研究成果整理如下(摘錄自:《包頭稀土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紀念叢書》編輯委員會《使命·歲月·歷程》):

1.冶金部軍工辦課題“抗滲碳電熱合金的研究”。研制成抗滲碳鐵—鉻—鋁—釔電熱合金,用該材料研制成“援阿(阿爾巴尼亞)軍工項目”無罐滲碳爐。該項目榮獲冶金部重大科技成果四等獎。

2.“白銀煉銅法—抗冰銅腐蝕風管材料的研究”。創造性地提出用鐵—鉻—鋁—稀土電熱合金進行現場抗冰銅腐蝕實驗大獲成功,確定了抗冰銅腐蝕材料的基本成分,解決了白云煉銅法的關鍵部件——風口、測溫管和爐底磚的選材問題,使白銀煉銅法最終獲得成功。獲得了冶金部和內蒙古自治區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

3.“稀土元素對鐵鉻鋁抗氧化機制的研究”。得到了稀土提高鐵鉻鋁電熱合金氧化皮結合力的完整實驗數據,第一次無可爭辯地闡明了稀土元素提高鐵鉻鋁電熱合金氧化皮結合力,是提高合金抗氧化性能的主要機制。第一次發現了稀土元素擴散、聚集、內氧化的現象,提供了電子探針、離子探針的稀土元素內氧化層照片。研究論文和李培的論文同時在《金屬學報》復刊后的第二期上刊登,這是包冶所第一次在《金屬學報》上刊登論文,在稀土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4.1987 年5 月,研制成釔—鋇—銅—氧高溫超導材料,零電阻溫度達到98.9 K,創造了當時世界超導材料最高零電阻溫度紀錄。獲得冶金部部長電報嘉獎,以及國家科委主任、方毅副總理的接見和宴請。

基于以上幾項成果,章復中先生獲得了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5.研究稀土相圖,鈦—鋁—釔系、鐵—稀土系、鈷—稀土系、鎳—稀土系、銅—稀土系、鋁—稀土系、鎂—稀土系、鈦—鋁—鏑系、稀土相圖的類型和結構、研究了稀土二元化合物形成規律等,發表論文10 余篇,對國內稀土相圖的研究和應用起到了普及和啟蒙的作用。

6.從稀土相圖闡明了稀土在鋼中的物理基礎,精確地實驗測定了稀土在純鐵中的固溶度,否定了稀土作為合金元素能明顯固溶于鋼中的假說,證明了稀土在鋼中作用的機制主要是硫化物形態控制,而不是所謂的合金化作用。

7.與國務院稀土在鋼中應用辦公室主任余景生教授、中國稀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余宗森教授共同主編《稀土處理鋼手冊》,擔任主筆,總結了我國幾十年稀土在鋼中應用的理論和實踐,闡明了稀土在鋼中作用的物理基礎,手冊被翻譯成日文出版。

8.應日本稀土學會秘書長、大阪大學足立吟也教授的邀請,赴日本大阪大學應用化學系任主任研究員,獨立完成了由美國K.A.Geschneidner 和E.Eyring 主編的世界性權威手冊《Hand-book on the Chemistry and Physics of Rare Earths》的第 99章“Rare Earth Carbides”。章先生是中國第一個在此手冊上著文的科學家。

足立吟也教授用“Excellent”一詞高度評價該文章,改變了他對中國稀土學術界的看法,大大提高了中國稀土科學家在世界稀土界的學術地位。同樣,此次赴日之行也深深觸動了章先生的內心,尤其是觸及了他的學歷短板。

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一)成為博士

1987 年章復中先生結束了國內超導材料的研究后,應邀到日本大阪大學編寫稀土手冊,4 個多月后順利完成編寫回國。這次出訪日本對章先生觸動很大,他接觸的日本學者都是博士學歷,在德國有博士學歷的教授或工程師很吃香,而他只是個“高工”。章先生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就想補上這塊短板,于是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博士論文導師是余宗森先生。

1992 年3 月,53 歲的章先生拿下了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物理博士學位。我很好奇地問他,“別說是1992 年,就是現在,國內稀土界像您這樣的情況也很少吧?”章先生很得意地回答,“全國獨一份!”。1990 年至1992 年,他在北京科技大學攻讀材料物理博士學位,是該校年齡最大的博士,共完成了9 門課的考試。

如今,53 歲讀博士的人也很少,況且章先生博士畢業距離退休只有8 年,通常很少有人去做這個事情。由此,章先生熱愛知識、終身學習,孜孜不倦為科學事業奮斗終身的精神可見一斑。他的傳奇還不僅止于此,如他所言:53 歲拿下博士,73 歲成為領軍創業人才。

(二)成為領軍創業人才

1993 年春,章先生被北京市委組織部作為科技人才引入北京。他離開了包頭稀土研究院,但是刻骨銘心的奮斗史,將永遠銘刻在他的心中。調入北京后,他任北京聯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開啟了教學、科研、創業的多元化新征程:他創辦新型建材高職示范專業、裝飾裝修工程等專業,“高職教育改革”獲北京教委教學成果一等獎;他完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預研基金項目和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金屬型巨磁阻抗非晶絲的研究”,通過了總裝備部預研基金辦公室的評審驗收,教育部鑒定為“填補國內空白,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0 年退休后,章先生開啟了我國磁導航、磁制導的新紀元,對提高國防實力具有重大意義。在北京科技大學申報成功國防科工委軍品民口配套項目兩項,總裝備部國防科技基礎課題一項,以及軍工研究項目的可行性報告。經答辯和評審通過3 項,申請到國防項目經費465 萬元。發現了巨磁感抗效應,研制分辨率1 nT 的巨磁感抗非晶絲微磁傳感器和分辨率達到0.01 nT 的Co-Fe-Si-B-RE 系非晶絲三軸正交磁通門傳感器,為國防建設服務。

73 歲高齡的章先生被破格認定為“常州市千名海外留學領軍創業創新人才聚集工程”“南京321工程”領軍創業人才,創辦北京國浩微磁電子傳感技術研究所、常州微磁非晶絲傳感器有限公司等。他創建巨磁阻抗非晶絲傳感器的高新技術公司,終于開發成功分辨率達0.01 nT 正交磁通門三軸磁強計和快速響應GMI 微磁傳感器,為微磁電子傳感器的工業化生產貢獻了力量。

四、結語

回顧過去,章復中先生作為第一代稀土人之一,為我國稀土事業發展奉獻一生;展望未來,年輕的科研人員應學習前輩對待科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傳承和弘揚內涵豐富的“稀土精神”,為推動我國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稀土
中國的“稀土之都”
2022 年7 月我國主要稀土產品平均價格
2022 年5 月中國稀土出口統計
2022年2月中國稀土出口統計
2022年3月我國主要稀土產品平均價格
2021年12月中國稀土出口統計
2022年1月我國主要稀土產品平均價格
2021年11月中國稀土出口統計
2021年12月我國主要稀土產品平均價格
稀土鈰與鐵和砷交互作用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