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軍校本科學員軍政基礎素質培養對策研究

2023-02-18 23:51雍成綱宗山水張廣林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軍政軍事素質

雍成綱,宗山水,張廣林

(國防科技大學 1.教育訓練部;2.軍政基礎教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3)

一、引言

過硬的軍政基礎素質,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的首要著眼點,也是新型軍事人才成長成才的基石。軍事不過硬,一打就垮;政治不過硬,不打自垮。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我軍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這個本領就是指能打仗、打勝仗?!盵1]52“政治標準是我軍人才第一位的標準,政治要求是對我軍人才最根本的要求?!盵2]

強軍興國,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標定了“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為戰育人”這個核心指向,抓住了一個時期以來軍事人才培養扎根不牢、與戰脫節的傾向性問題,也抓住了軍事教育的根本使命。俗話說,“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軍政基礎教育在軍事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系列調查證實,凡是軍政綜合素質高的學員,更容易融入官兵、得到領導的認可、發展相對順利,部隊上下比較歡迎;凡是軍政綜合素質弱的學員,往往一開始就很難融入官兵、很難適應部隊、很難順利發展,個別畢業學員甚至成為部隊的“包袱”、營連的“個別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必須把軍政素質培養放在突出地位,扣好“第一??圩印?,鑄牢“第一層基座”,強化“第一任職能力”,力爭使學員首次任職“站得穩”,長遠發展“行得遠”。

軍隊院校是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具有“軍中之?!焙汀靶V兄姟钡碾p重屬性。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普遍規律,又要突出軍事職業教育的特點;既要注重打牢學員科學文化基礎,又要全面夯實學員軍政素質基礎。要創新教為戰、研為戰、練為戰的育人模式,體系設計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和軍政素質培養環節,培塑基于高等教育的軍政素質培養特色品牌,實現軍事教育的專業化、職業化、精英化,走好軍事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二、著眼世界一流,明確軍政基礎素質培養目標

必須著眼“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目標,根據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維度科學設計新時代軍校本科學員軍政基礎素質培養目標,并努力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三階遞進躍升。

(一)掌握軍政基礎知識

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外拓展為輔進行知識傳授是培養軍政素質的基礎。軍政基礎知識傳授要著眼軍事職業、戰爭特點等,突出基礎性、全面性、時代性,科學設置軍政基礎通識課程。軍政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軍事理論知識(軍人常識、共同條令、軍事歷史、軍事思想、軍事戰略、聯合作戰等)、軍事技能知識(輕武器、防護與急救、戰備與戰術等)和軍事體能知識(軍體訓練身心適應、軍體訓練衛生保健、訓練傷病預防、訓練營養需求等),以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軍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中國近現代史、人民軍隊歷史與優良傳統等。

(二)夯實軍政基本能力

通過課堂教學訓練、課外拓展訓練等提升能力是培養軍政素質的關鍵,是對軍政基礎知識的主觀運用,是軍政基礎素質的外在表現。軍政基本能力培養要著眼對接戰場、對接部隊,突出實戰性、操作性、思維性、謀略性,主要包括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研究和解決現實軍事問題的政治理論和軍事理論思維能力,擁有戰場環境下機動、打擊、生存、防護、通信等單兵技能和健康的體魄體質,掌握軍事基礎技能、體能訓練規范和方法,具備操作示范和組訓施教能力,具備一定的組織指揮能力,具備基層政治工作的組織實施能力。

(三)培養軍政基礎素質

素質是把外在獲取的知識和能力內化于人的身心,升華形成穩定的品質和素養,是軍政素質培養的核心[3]。知識是形成素質的基礎,素質則為知識和能力引導方向[4]。新時代軍校學員軍政基礎素質,主要包括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牢固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戰爭觀、和平觀和安全觀,具備聽黨指揮的政治品格,具備獻身國防、強軍報國、扎根基層的理想信念,具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具備建設一流軍隊、打贏未來戰爭的創新精神,永葆軍人優良作風。

三、著眼內涵發展,把握軍政基礎素質培養原則

內涵發展是新時代軍事高等教育的建設內容,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著眼內涵發展,必須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長規律,圍繞解決“水土不服”“質效不高”等突出問題重點把握以下幾條原則。

(一)堅持為戰育人

姓軍為戰是軍隊院校的根本屬性,院校教育必須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使培養的人才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需要,向著部隊、實戰、未來貼近再貼近。當前學員軍政基礎素質培養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對接部隊需求不夠,在摸準“戰”的能力需求、確立“戰”的培養標準上存在差距,教戰一體、學訓一體的教學內容體系還有待建立,部隊建設、作戰訓練、裝備發展的最新成果未能及時融入課堂教學,存在院校學的到部隊用不上,部隊需要的又學不到的現象;二是對接成長需求不夠,依據崗位任職能力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力度不大,教學內容設計崗位針對性不強,實裝實訓條件建設有差距,存在有什么教什么、會什么教什么的現象。

(二)堅持質量為本

深化教育訓練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院校教育的永恒主題。當前,制約軍政基礎教育訓練質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有:質量意識樹得不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尚未形成;培養理念更新不夠,學員為中心、產出導向教育、教學學術等新理念還樹得不牢,引領教育教學改革作用不強;培養方法革新不夠,課程教學“科技+”“網絡+”“智能+”改造力度不大,教學實踐環境和創新活動平臺建設滯后;培養模式創新不夠,管理育人功能發揮不充分,學員教育管理模式有待優化完善。軍政基礎教育必須立足新時代新要求,堅持守正創新,貫徹運用新理念、新標準、新方法、新技術,切實提升軍政基礎教育的說服力、貢獻力和支撐力。

(三)堅持科學統籌

軍政基礎素質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貫穿人才培養全流程全領域,需要科學統籌各方力量和資源,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當前,軍政素質培養仍然面臨科學統籌不夠的情況,主要體現在軍政融合不夠,軍政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有待加強,教學內容仍存在知識點重復、知識體系分散的現象,思政強能與軍事培元的聯動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教管結合不夠,課程教學育人與經常性管理育人銜接不夠緊密,學員隊結合日常管理實施軍政基礎教學訓練的機制有待完善;聯合育人不夠,開放式辦學、院校與部隊聯教聯訓、軍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式發展等還需持續深化固化。

(四)堅持戰技結合

習主席深刻指出,“科學技術是核心戰斗力,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我軍建設發展”[1]124,特別強調要“下大氣力強化科技素養,提高打贏現代戰爭實際本領”[5]。當今時代,戰略戰術與技術耦合越來越緊密,不了解軍事高科技發展總體趨勢,不洞察技術發展規律,不把握技術對戰爭的影響,就不能理解軍事變革的本質,也就不可能制定出制勝未來的戰略戰術。因此,不能把學政治、學軍事與學科技看成相互獨立的知識模塊,而應該在本科階段就強化學員戰技結合、指技結合、理技結合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對戰爭和軍事的科技認知力。

四、著眼融合培養,創新軍政基礎素質培養機制

所謂融合培養,就是通過建設一流的軍政課程、管理模式、實踐平臺,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軍政基礎素質培養體系,同時通過運用一流的方法手段、探索一流的培養機制,實現軍政基礎素質培養的提質增效。如此,方能適應軍隊院校學歷教育和首次任職培訓融合式培養改革的需要,實現生長干部的指揮與技術、基礎與崗位融合式培養[6]。

(一)建設一流軍政課程,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

課程建設始終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建設質量是教育教學質量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始終把課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實。要加強課程建設頂層設計,堅持學科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的統一,堅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的統一,全力打造“金專、金師、金課、金教材”。要聚焦各層次各階段培養目標要求,體系化設計教學內容,實施課程“軍事+”“政治+”“科技+”改造,推動課程融合建設,構建特色鮮明、相互銜接、逐級遞進的軍政課程體系。要結合軍隊院校新一輪人才培養大綱修訂,整合軍事理論、政治理論課程,統籌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訓練,優化政治理論和軍事基礎課程教學安排,運用“教學內容—能力貢獻”轉換矩陣方法優化教學內容設置,增強課程體系構建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創建一流管理模式,釋放管理育人效能

學員管理,其形式是管、目的在育,重要的是讓學員在接受管理時主動學習管理方法、培塑優良作風、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必須著眼學員長遠發展創新管理模式,要樹牢以學員為中心的理念,專題組織開展學員教育管理方法研究,完善學員考核與淘汰榮譽激勵機制,改進基層干部管理方式方法,既堅持依法從嚴管理,又注重關心關愛,構建以人為本、寬嚴相濟、啟發自覺、充滿活力的教育管理環境。要建立健全學員自主管理機制,持續優化學員大隊機關和模擬連運行模式,推行干部“參與式”和“導師式”管理,讓學員唱主角、挑大梁,構建指揮管理組訓能力實踐平臺。要持續加強基層管理干部和學員骨干隊伍建設,加大從部隊選調優秀基層干部力度,優化完善能力培訓體系,突出抓好心理咨詢師、體能訓練師和領導力訓練師培訓,全面提升管理育人能力。

(三)打造一流實踐平臺,拓展能力鍛造路子

搭建高水平實踐平臺、強化學員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是軍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軍事高等教育的鮮明特色,因此必須聚焦學員能力素質生成建設創新實踐平臺。軍事實踐能夠融合思想政治、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技能、指揮管理、身體心理等多方面的訓練,是克服水土不服、增強軍政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徑。要統籌野外綜合訓練、畢業聯考、畢業綜合演練等重大教育訓練活動,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統一,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和考評體系,構建任務牽引、興趣驅動、特色發展的創新實踐體系。要加強軍事基礎實踐教學中心、政治工作能力訓練中心、軍事文體俱樂部等創新實踐活動條件建設,健全實踐性軍政理論教學環境、實戰化軍事技能教學環境和科學化軍事體能訓練環境。要打造高水平比武競賽平臺,系統設計政治工作能力、軍事智能體能技能賽事,實現“政治+技能+體能+指揮+謀略+科技”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學員綜合素質,推進軍政素質與科技素質的融合發展。

(四)運用一流方法手段,創新教學訓練方式

教學訓練方法手段是實現育人目標的工具和橋梁,先進的方法手段對提高教學訓練質量起到倍增器的作用,因此必須緊跟現代教育發展趨勢創新方法手段。要深化教學訓練模式改革,積極探索課程教學免修和分層分級機制,大力推廣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探究式學習、案例式研究等現代教學方法,全面落實課程實踐教學和自主研習環節,強化學員自主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7]。要緊跟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趨勢,推進軍政課程沉浸式教學改革,探索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現實虛擬相結合的全息式授課手段,將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前沿技術引入課堂,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靈活、智慧。要積極探索“科技+”“網絡+”訓練新手段,優化重大訓練環節設計,研發模擬對抗訓練系統,構建“課堂+模擬訓練室+訓練場”訓練模式,提高教育訓練質效。

(五)探索一流培養機制,凝聚“三全育人”合力

聯合育人有利于調配優質教育訓練資源,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內涵要求,凝聚育人合力。要強化軍政一體育人機制,實施軍政課程融合式教學改革,推動課程教學實踐與日常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建立教員掛鉤學員隊制度,為學員隊配備政治、軍事、體育、心理指導教員,全面提升軍政素質培養質效。要深化與部隊聯合育人,探索推行各院校任職教育培訓班學員對生長干部學員的帶教育人活動,邀請優秀指揮員、杰出校友擔任職業發展導師,遴選優秀學員參加全軍重大演訓活動,推動人才培養向部隊需求貼近。要大力推動學員軍政素質與科技素質的融合,強化學員“從科技的視角研究戰爭、設計戰爭、部署戰爭”的思想,大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和專業課程實戰化改革,完善落實學科專業教員課外學習訓練輔導機制,充分發揮助學、助訓、助管、助研作用;要深化與地方聯合育人,充分利用駐地的紀念館、博物館、名人故居、戰場遺址等紅色教育資源,以及國防軍工單位、高科技企業、各類重點實驗室等軍事教育資源,開展軍政基礎教育訓練活動,形成軍地育人合力。

五、結語

總之,要體系設計融合式培養模式下的軍政基礎教學,按照“崗位牽引、指技融合、逐級遞進”的思路,指導優化軍政基礎教育訓練體系。建設以政治理論鑄魂育人、理論研究拓展提升、文化活動浸潤熏陶、課外拓展開闊視野的政治教育訓練體系,以軍事理論培養思維、軍事技能提升能力、軍事體育強化體能、科技素養理解戰爭、比武競賽綜合鍛煉、軍事管理高效育人的軍事教育訓練體系,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提供堅實的軍政基礎素質支撐。

猜你喜歡
軍政軍事素質
開創輝煌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WU軍政觀察社:在正經中爆發宇宙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新中國大行政區軍政委員會的緣起與演變
軍事幽默:局
軍事
軍事幽默
素質開發完全圖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