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庭與唐朝的絲綢之路管理

2023-02-20 09:04孟憲實
甘肅社會科學 2023年1期
關鍵詞:高昌安西貞觀

孟憲實

(中國人民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872)

提要: 唐朝經營西域,繼承的是漢朝傳統。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都有西漢體制的影響。最初,唐朝在北疆以西州為中心展開建設,即使在安西都護府轉駐龜茲之后,西州的地位依然重要。安西都護府下轄四鎮,四鎮駐軍數萬人,南疆地區終于獲得穩定。繼續探索北疆的管理體制,最終設置北庭都護府,把庭州建設為北疆的軍事政治中心。至此,天山南北分別設立兩個軍事政治中心,互有分工又彼此配合。唐朝的西域管理體制終于從漢代的制度模式中發展起來,擁有了唐朝制度特色。南北兩個軍事政治中心既分工又配合,在穩定西域、維護絲綢之路暢通方面,唐朝的新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漢張騫“鑿空”絲綢之路,至唐代,絲綢之路已經擁有千年歷史。絲綢之路的發展,擴大了歐亞大陸各國的交往,物質與文化交流豐富了各國的生活。保證絲綢之路暢通,除了各國的自身穩定之外,絲綢之路的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絲綢之路管理主要是國際交接部分,對于中國而言,重心就是西域。西漢創立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西域各地存在多所屯田校尉,是西域都護府主要屬下,也是重要戰略支點。在天山以北,則以戊己校尉為中心,管理天山北部、東部地區。唐朝繼承發展這套西域管理體系,對于理解唐朝的絲綢之路管理頗有價值。天山南部,從西漢的西域都護到唐朝安西都護的問題已經有所討論①,本文重點關注天山北部的北庭,希望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所推進。

一、平定高昌之役

唐朝經營西域,是從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平高昌開始的。此前伊州歸附是伊州居民的主動行為,唐朝并沒有動用軍事力量。但是,伊州有一個從西伊州(貞觀四年)改名為伊州(貞觀六年)的過程,張廣達先生認為,這個過程表達的是伊州性質的變化,從羈縻性質轉變為正州性質,從而使得唐朝可以立足伊州經營西域②。

唐朝正式對西域展開軍事行動是貞觀十四年(640),起因是高昌聯合西突厥對伊吾、焉耆等發動軍事攻擊,甚至占領焉耆領土,而高昌和焉耆都是唐朝的藩國,唐朝有保護義務?!杜f唐書》卷一九八《西域傳·焉耆》:“十二年,處月、處密與高昌攻陷焉耆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焚其廬舍而去?!盵1]5301-5302《舊唐書》卷一九八《西域傳·高昌》的記載是高昌“尋與西突厥乙毗設擊破焉耆三城,虜其男女而去。焉耆王上表訴之,太宗遣虞部郎中李道裕往問其狀”[1]5294。兩傳記合讀,便知原委。高昌與西突厥攻擊焉耆后,焉耆向唐朝控訴,唐朝派使者前往高昌問責。后續,唐朝決定出兵高昌。唐朝《討高昌王麹文泰詔》,“高昌麴文泰,猶為不軌,敢興異圖,事上無忠款之節,御下逞殘忍之志”,對高昌的內外政策都有否定性的揭示[2]702-703。最有追問余地的是詔書中有關西突厥的說法:

又西蕃突厥戰爭已久,朕愍其亂離,志在安輯,乃立晊利始可汗兄弟。庶令克復舊基,文泰反道敗德,惡安好禍,間諜酋豪,交亂種落,遂使氈裘之長,亟動干戈,引弓之人,重罹涂炭。[2]702

西突厥內部分裂,是在貞觀之初,而兩派西突厥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幾乎沒有停止過,西域包括高昌、焉耆等都卷入了西突厥的戰爭之中。高昌與焉耆之間的戰爭,其實是西突厥內戰的一部分,只因為焉耆和高昌隸屬于西突厥的不同派系。高昌參與的攻打焉耆,主導者是西突厥欲谷設一派,而在貞觀十三年這個時間點上,欲谷設一派勢力正旺,大有一統西域的可能。令唐朝難以容忍的是,欲谷設恰恰是唐朝反對的一派西突厥,而唐朝支持的西突厥,即咥利失可汗正不斷地遭受失敗。對此,《資治通鑒》有一段文字,說明當時的形勢:

西突厥咥利失可汗之臣俟利發與乙毘咄陸可汗通謀作亂,咥利失窮蹙,逃奔汗而死。弩失畢部落迎其弟子薄布特勒立之,是為乙毘沙缽羅葉護可汗。沙缽羅葉護既立,建庭于雖合水北,謂之南庭,自龜茲、鄯善、且末、吐火羅、焉耆、石、史、何、穆、康等國皆附之。咄陸建牙于鏃曷山西,謂之北庭,自厥越失、拔悉彌、駁馬、結骨、火燖、觸水昆等國皆附之,以伊列水為境。③

這里,乙毘咄陸可汗即欲谷設,他的可汗之位在唐朝的眼里是自稱,唐朝不予承認。西突厥內部的分裂,自統葉護之后,已經常態化,西域因此陷入無休止的戰亂之中。 在西域的戰亂中,各個綠洲王國都是西突厥的附屬力量,沒有能力獨立自主,對此唐朝也是知情的④。貞觀四年(630),高昌王麹文泰曾經赴長安朝見唐太宗,唐朝招待甚厚,賜其妻子宇文氏為李氏,封常樂公主。但后來,西域陷入西突厥的分裂,高昌與唐朝的關系遭遇危機。其間發生一件事,唐朝“征其大臣冠軍阿史那矩入朝,將欲議事。文泰竟不遣,乃遣其長史麹雍來謝罪”[1]5294。這位阿史那矩,雖然名義上擔任高昌國的冠軍將軍,其實他是西突厥派駐高昌的代表,是高昌的太上王⑤。依據《舊唐書》卷一四四《突厥傳下》的記載,從統葉護時代,西突厥在西域的各個屬國中“遣吐屯一人監統之,督其征賦”[1]5181。至于阿史那矩,明顯是突厥可汗家族成員,根據嶋崎昌先生的推測,阿史那矩應該是高昌預備襲擊伊州的突厥指揮官⑥。麹文泰沒有能力指揮阿史那矩,只能派人來謝罪⑦。

唐朝決定動用軍事力量解決西域問題,表面上看來,是高昌國的罪行引發了唐朝的軍事政策調整,其實唐朝針對的是西域形勢,尤其是西突厥欲谷設一派的發展。如果唐朝不及時出兵,欲谷設一派長期控制西域,唐朝與西域的關系只能更加惡化,未來將會更加難以處置。但是,唐朝不能跟欲谷設直接對話,所有出師之名皆來自高昌國,正因為如此,唐太宗的《討高昌王麹文泰詔》才會把麴文泰描寫成西突厥內戰的罪人。

從麹文泰應對唐朝使者的語言中,還是能夠看到西突厥的影響的,他敢于在唐朝面前泰然自若,是因為背后西突厥力量的存在。依據《舊唐書》卷一九八《西戎傳·高昌》,麹文泰的態度有個人經驗作為判斷依據:“吾往者朝覲,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設今伐我,發兵多則糧運不給,若發三萬以下,吾能制之。加以磧路艱險,自然疲頓,吾以逸待勞,坐收其弊,何足為憂也?”[1]5295事實上麹文泰的經驗已經過時,唐朝的國力以及雄心,顯然是隋朝不能比擬的。歸納文獻資料可知,為平高昌,唐朝出兵眾多,因為唐朝的主要對手設置,始終是西突厥而不是高昌。

高昌國都位于今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西突厥欲谷設的力量駐扎在天山北部的可汗浮圖城,彼此可以相通聲氣、互相支援?!杜f唐書》卷六九《侯君集傳》的記載比較簡略,但很重要:

初,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約,有兵至,共為表里。及聞君集至,欲谷設懼而西走千余里,智盛失援,計無所出,遂開門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國,俘智盛及其將吏,刻石紀功而還。[1]2511

平高昌之役,欲谷設未戰先逃,高昌王國孤立無援,唐朝戰事順利,很快贏得勝利。其中,欲谷設逃跑是關鍵。唐朝準備充分應該是欲谷設逃跑的基本原因,所謂充分,不外是兵力投入足和戰略針對性強而已。

唐平高昌之役,兵力投入沒有清晰的記載。按《舊唐書》卷一九八《西戎傳·高昌》的說法是:“太宗乃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交河道大總管,率左屯衛大將軍薛萬均及突厥、契苾之眾,步騎數萬眾以擊之?!盵1]5295雖然沒有言及軍隊數量,但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到有突厥、契苾部落軍隊。而突厥的軍隊,應該是阿史那社爾統帥,據《舊唐書》卷一〇九《阿史那社爾傳》,貞觀“十四年,授行軍總管,以平高昌”[1]3289。而契苾軍隊,是契苾何力帶領,《舊唐書》卷一〇九《契苾何力傳》也記載了此事:貞觀“十四年,為蔥山道副大總管,討平高昌”[1]3291。史書多記載這次行軍的名號是交河道行軍,侯君集為交河道大總管。但同一戰役,契苾何力的職務卻是“蔥山道副大總管”。阿史那社爾統帥突厥兵,既然書寫在契苾之前,數量理應更多,行軍軍銜也不應低于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在投降唐朝之前,長期在高昌一帶活動,而大本營就是可汗浮圖城。所以,最大的可能是阿史那社爾是蔥山道大總管。交河道與蔥山道是分工協作關系,侯君集的交河道行軍,重點進攻對象是高昌國,而阿史那社爾的蔥山道行軍,主攻可汗浮圖城。

《侯君集傳》中有“刻石紀功而還”的記載,現在所知《姜行本紀功碑》當不在其列,因為此碑是戰前預備時期的刻石,不是勝利之后的紀功?!督斜炯o功碑》,簡稱《姜行本碑》,本文題為“大唐左屯衛將軍姜行本勒石□□文”,所缺兩字可能就是“紀功”。此紀功是記錄他們具體任務的完成,不是平高昌的完成。姜行本擔任左屯衛將軍之前是將作大匠,“及高昌之役,以行本為行軍副總管,率眾先出伊州,未至柳谷百余里,依山造攻具。其處有班超紀功碑,行本磨去其文,更刻頌陳國威德而去”。姜行本擔任后勤保障工作,非戰斗部隊。平高昌之后,唐太宗曾用璽書慰勞,晉升為金城郡公,具載于《舊唐書》卷五九《姜謩傳附姜行本傳》[1]2334。

此碑文補充史籍之處甚多,是了解平高昌之役十分珍貴的史料。碑文的文字對于侯君集的稱謂更完整:“詔使持節光祿大夫、吏部尚書、上柱國、陳國公侯君集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副總管左屯衛大將軍、上柱國、永安郡開國公薛萬鈞,副總管左屯衛將軍、上柱國、通川縣開國男姜行本等爰整三軍,襲行天罰……”除了統軍者之外,碑文還寫下了姜行本所承擔的任務,“五月十日師次伊吾時羅漫山北登黑紺所,未盈月克成奇功”,他們的奇功就是伐木制造攻城器械。姜行本的部下,有沙州刺史劉德敏、右監門中郎將衡智錫、左屯衛中郎將屈昉、左武侯郎將李海岸、前開州刺史時德衡、右監門府長王進威等。立碑時間明確是六月二十五日,撰文應該是“瓜州司法參軍河內司馬……”碑左側,另有文字很重要,“交河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吳仁領右軍……”“交河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領兵十五萬”[3]。吳仁,薩孤吳仁與牛進達一樣為當時名將。這是侯君集交河道行軍的最詳細資料,尤其是牛進達領兵十五萬,與前文對應考慮,應該是左軍,如此左右軍就是三十萬。按理必須有中軍,也應具備相應的規模。雖然這種紀功碑存在夸大軍力的可能性,但侯君集統帥的交河道行軍實際人數應在二十萬左右。

侯君集的交河道行軍,與契苾何力的蔥山道行軍,是一體兩面,有分工有協作。但交河道的兵力,不能將蔥山道的軍力一起計數。若兩道行軍加起來,總數應該超出二十萬。唐朝龐大的軍力加上極強的戰略針對性,使欲谷設聞風而逃。唐朝平高昌之役,以唐朝的全面勝利而吿結束。

二、設置安西都護府于西州

高昌平定之后,如何善后,唐廷內部存在爭議,設置西州,把高昌故地納入中央的直接統治區,是一派意見。以魏征為代表,則堅持另外一種意見。對此,《唐會要》的記載具有概括性,其言為:

十四年八月十日,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副總管牛進達平高昌國,下其郡三,縣五,城二十二,戶八千四十六,口三萬七千七百三十八,馬四千三百疋。太宗欲以其地為州縣,魏征諫曰……上不從,以其地為西昌州,又改為西州。以交河城為交河縣,始昌城為天山縣,田山城為柳中縣,東鎮城為蒲昌縣,高昌城為高昌縣,并為都護府,留軍以鎮之。初,西突厥遣其葉護屯兵于可汗浮圖城,與高昌為影響,至是懼而來降,以其地為庭州,并置蒲類縣。國威既震,西域大懼。焉耆王詣軍門請謁,留兵鎮守,刻石紀功而還。⑧

具體如人口數字,《唐會要》的記載比《冊府元龜》更準確,而以高昌之地置西州,西州之下分別設立高昌、交河、天山、柳中、蒲昌五縣,在可汗浮圖城設立庭州等,是一個系統的改建計劃??傊?,唐朝的高昌之役,自始至終都是包含可汗浮圖城在內的,同時設立西州與庭州兩個軍政機構,留兵鎮守,不僅保障戰爭的成果,還為后來的進一步經營西域做好鋪墊。

在唐朝的善后設計中,西州的重要性明顯高過庭州。貞觀十四年(640)八九月,唐太宗的朝廷連續推出政策,針對剛剛平定的高昌:“(八月)癸巳,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平高昌,以其地置西州。九月癸卯,曲赦西州大辟罪。乙卯,于西州置安西都護府?!盵1]51-52八月癸巳為二十八日,九月癸卯為九日,乙卯為二十一日?!锻ㄨb》記載此事,八月只言高昌善后事,魏征反對以高昌為州縣,太宗不從?!顿Y治通鑒》卷一九五,貞觀十四年記載:“九月,以其地為西州,以可汗浮圖城為庭州。乙卯,置安西都護府于交河城,留兵鎮之?!盵4]6156在諸書記載略有參差的情況下,《通鑒》后出則重視時間,可以為憑。先是朝廷內部有爭議,反對設立西州的魏征意見沒有被采納,西州與庭州同時宣布設置,不久又宣布在西州設立安西都護府。

如果說西州與庭州同時宣布成立,并不能區分二州之間的輕重關系,那么很快成立的安西都護府,令西州的地位陡然提升。安西都護府分明是從西漢的西域都護府傳承而來,是唐朝治理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短屏洹访枋龆甲o府的職掌“都護、副都護之職,掌撫慰諸蕃,輯寧外寇,覘候奸譎,征討攜離;長史、司馬貳焉”[5]755。同時,在敘述都護府來源時則徑直從漢武帝開始:“漢武帝開西域,安其種落三十六國,置使者、校尉以領護之。宣帝時,鄭吉為西域都護,始立幕府;都護之名,自吉始也?!盵5]754這種敘述文字絕不是簡單的歷史介紹,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才是重點。

唐朝安西都護府的第一代都護是喬師望,《貞觀年中巡撫高昌詔》中已有“安西都護喬師望”字樣[6],希望圍繞喬師望,展開對高昌的安撫工作⑨。因為安西都護喬師望名字出現在詔書中,并非完整的職官表達。第二任安西都護郭孝恪,任職資料便相對完整,如《舊唐書》卷八三《郭孝恪傳》稱“貞觀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祿大夫、行安西都護、西州刺史”[1]2774;《冊府元龜》卷三九八《將帥部·撫士卒》稱“郭孝恪為安西都護,督西、伊、庭三州諸軍事”[7]4511。很明顯,郭孝恪是以安西都護兼任西州刺史的,而《冊府》中的文字,是唐朝一般任命方式的體現。郭孝恪是安西都護,同時是使持節,西州刺史,都督西、伊、庭三州諸軍事。這里,西州的重要性很突出,不僅是安西都護所在地,還是安西都護的本官,在軍事上領導西、伊、庭三州。需要稍加注意,這個時候西州、伊州、庭州的排序,庭州排在最后⑩。

此時,唐朝經營西域的大本營就是西州、伊州、庭州三州,而西州是重心所在。安西都護府所在地是西州,西州與安西都護府的關系是合署辦公。此外,唐朝平定高昌之后,在當地采取一系列政策,除舊納新,廢除高昌舊制,推行唐朝制度,接納高昌為唐朝的有機組成部分,為唐朝經營西域打下了重要基礎。

(一)留駐軍隊,推行府兵制

吐魯番阿斯塔納150號墓出土一組文書,整理小組命名為《唐諸府衛士配官馬、馱殘文書》,共三件文書,是多個折沖府馬匹等統計文書,涉及歸政、大池、三畤、秦城、育善、大候、正平、大順等折沖府,主要屬于關內道、河東道的軍府。這是交河道行軍的部隊,高昌平定后,繼續留駐當地。從伴出文書有貞觀十九年(645)的情況看,這組軍府文書也應屬于這個時期。有多少軍隊留駐當地,沒有清晰的資料,因為西突厥主力主動撤離,安西都護府需要足夠的軍隊保護,這是可想而知的。

唐朝宣布成立西州的同時,高昌、交河、天山、柳中、蒲昌等五縣也同時成立。史書記載,唐朝還在西州建立了府兵組織,即前庭府、岸頭府、蒲昌府和天山府。關于四府的成立時間,張廣達先生認為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平定高昌、設立西州都督府等相應軍政體制,在貞觀十四年八月以后不久就建立了府兵制。而唐長孺先生認為西州當地人口過少,推測四個兵府的建立有先后,即“蒲昌、天山兩府設置稍晚,貞觀至高宗初只有前庭、岸頭兩府”,“到高宗時無疑均已建立”[8]。由新出《唐龍朔二年(662)正月十六日康延愿墓志》等資料,可以認為西州建立不久,府兵系統就建立起來[9]。

(二)調查戶口,建立唐式戶籍體系

在州縣等行政系統、折沖府等軍事系統建立的同時,戶籍體系建立。貞觀十四年九月,西州宣布建立的同一個月,在吐魯番出土文書中就見到了當月的《西州高昌縣李石柱等牒上當戶手實》,最后一行文字是“貞觀十四年九月 日戶主李石住牒”[10]43,字跡清晰。唐朝的戶籍制度,統計從住戶的上報手實開始,然后形成各級戶籍。這說明,唐朝幾乎在戰爭結束的同時就開始了戶籍調查工作,而工作的方式顯然是按照唐朝的制度進行的,這也是唐朝戶籍制度落實的開始。手實是戶主申報,負有法律責任,其中的主要內容是家口和土地等資料。手實之外,吐魯番出土文書中還能看到一鄉為單位的人口分類統計資料,如《唐西州某鄉戶口帳》,都屬于這個時期新建立的人口資料[10]7-8。

戶籍資料也包括寺院的統計,無疑這也是按照唐朝的制度進行。2004年,吐魯番巴達木113號墓出土一件文書,首尾俱殘,正面均勻地鈐有九個“高昌縣之印”,可知是官府文書。內容是有關三位僧人的具體資料,文字殘留五行,每人資料單獨排列?!案卟h之印”,六方完整。背面紙縫存半行文字,上倒書“思恩寺”“龍朔二年正月”,文字上也鈐“高昌縣之印”?!八级魉隆比?,屬于騎縫押署之字,其中第一字“思”字右偏,如同一個字的偏旁。此寺名稱,屬于首見。按照相關制度規定,這是高昌縣思恩寺的正式僧籍,是屬于高昌縣政府保存的一份正規僧籍[11-12]。這種僧籍編制,也是唐朝戶籍制度的一部分,不過是因為僧人屬于特殊的居民,唐朝在寺院管理上有另外一套系統,而僧籍編制與戶籍編制是同時進行的。

(三)移民政策

此外,唐朝在西州還有移民政策相伴隨。移民是兩個方向,高昌國的核心家族,以戰俘的名義被遷往中原,主要在洛陽,少數在長安?!杜f唐書·太宗本紀》記載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侯君集“執高昌王麴智盛,獻捷于觀德殿”[1]52,同書的《高昌傳》則記載君臣豪杰?!顿Y治通鑒》卷一九五記錄的是“君集虜高昌王智盛及其群臣、豪杰而還”[4]6156。君臣、豪杰,皆成了唐朝的俘虜。在吐魯番出土文書中,透露出更多的信息。貞觀十四年,高昌群臣豪杰被唐朝作為戰俘押往中原,后來安置在洛陽為多。吐魯番文書中有來自洛陽的信件,他們與依然留在西州的親戚有通信往來,也透露了當時的情況。有的人成為唐朝的軍官,他們自稱生活良好。

唐朝平定高昌,在如何善后問題上,魏征等曾表示反對設立州縣,“常須千余人鎮守,數年一易,往來交替,死者十有三四。遣辦衣資,離別親戚,十年之后,隴右空虛,陛下終不得高昌撮粟尺布以助中國,所謂散有用而資無用”[13]2016??磥?,高昌人口稀少這個歷史基礎,成了唐朝鞏固邊疆的薄弱環節,魏征擔心因此會牽動中原、使隴右空虛。唐太宗不聽魏征的建議,實行移民實邊的傳統政策?!缎绿茣肪矶短诒炯o》記載貞觀“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撫西州。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聽其自首以應募。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實西州”[14]41??磥?,主要是罪犯徙邊,也屬于招募性質。所謂“自首以應募”,當然要赦免其罪?!肚浦君S藏志》收錄一方蓋蕃墓志,原題《唐故曹州離狐縣丞蓋府君墓志銘》,記載了志主與兄長一同前往西州的事[15]。從西州移民的視角看,唐貞觀年間的移民政策確實獲得了貫徹,從而解決當地人口缺乏的問題。到高宗永徽二年,原來遷往中原的高昌移民,獲得朝廷安撫新政的支持,隨西州刺史麹智湛一同返回高昌原地?!秲愿敗肪砭啪乓弧锻獬疾俊溆谒摹酚涊d:“高宗永徽二年十一月丁丑,以高昌故地置安西都護府,以尚舍奉御天山縣公麹智湛為左驍衛大將軍兼安西都護府(西)州刺史,往鎮撫焉?!盵7]11748一方面,證明唐廷對于高昌故人已經放心;另一方面,高昌故人返回,也有利于加強當地的人力資源[16]。

(四)官制轉換

如何對待高昌原來的國人是唐朝的重要課題,高昌原來的國王、群臣和豪杰,這是可能存在的敵對勢力,不利于西州未來的建設,所以移民中原,能夠減少西州在建設之初可能遭遇的阻力??梢哉f,這在戰前就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秲愿敗肪戆怂摹兜弁醪俊ど忮兜谌酚腥缦掠涊d:

(貞觀十四年)九月癸卯,以交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擊高昌麹文泰,破之。曲赦其部內大辟罪已下,其佞邪之徒勸文泰為惡并兇逆不變、抗拒官軍者,不在赦例??珊垢D城及從軍兵士,非犯十惡,并從赦免;其士卒有父子犯罪以下罪,期親犯流,大功犯徒,小功、緦麻犯杖罪,悉皆放。若妖言惑眾、殺人、官人枉法受財、劫賊監治之主守自盜所監治,不在赦限。[7]925

所謂“不在赦限”包括各類罪犯,但更重要的是“佞邪之徒勸文泰為惡并兇逆不變、抗拒官軍者,不在赦例”。而不赦者,就是被遷徙到中原的群臣和豪杰。如何處置眾多的中下層高昌人士呢?這是《貞觀年中巡撫高昌詔》中公布的政策:

宜遣五品一人,馳驛往西州宣揚朝旨,慰勞百姓,其僧尼等亦宜撫慰。高昌舊官人并首望等,有景行淳直,及為鄉閭所服者,使人宜共守安西都護喬師望,量擬騎都尉以下官奏聞。[6]

唐太宗專門派遣一名五品官作為使者,前往西州,與安西都護、西州刺史喬師望配合,分別給予高昌舊官人和有威望的民間領袖騎都尉以下的唐朝武散官,相當于唐朝用自己的方式接收了高昌國的官員。這樣一來,高昌的官員按照高昌的等級,相應地獲得了唐朝的官品,他們在唐朝依然維護了自己的社會地位,對于唐朝的新政策,可想而知應該是歡迎的。

根據侯燦、吳美琳《吐魯番出土磚志集注》的墓磚資料[17],排列高昌官員的原來官職和入唐的官職轉換如表1。

表1 高昌到西州官職轉換一覽表

官職對接,新統一政權接收高昌王國的官員,這是統一的重要一環,減少了沖突,贏得了人才,政治平穩過渡,有利于未來的建設。中國歷史上的統一較多,如此清晰的政治理路,讓人印象深刻。

平定高昌之后,在西州推行度量衡的統一,這是中國歷代悠久傳統,唐朝在西州有所行動,這是可想而知的。比如量器斛斗之制,高昌時期有統一的斛斗,契約中或者不必明說,或者寫作“官斗斛”。唐朝建立西州,采用唐朝統一的斛斗,但在民間,高昌的斛斗依然沿用了一個時期,所以契約中會特別標明“高昌斛”。至于其他方面,如文化風貌等,統一之后如何轉變,更不必贅言[18]。

平定高昌之后,唐朝設置的新體制從西漢體制起步,安西都護府是西漢西域都護府的繼承。但是,就西州、庭州兩個新設州的情況看,明顯西州受到更多的重視,庭州則幾乎成為西州的下級。有如此判斷,是因為后來兩州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轉變。

三、庭州的設立及其危機

平定高昌是唐朝經營西域的開篇之戰,而從戰爭的最初設計到最后勝利,唐朝一直把高昌與可汗浮圖城看作雙重目標。雖然后來建設重點是西州,但戰爭的主要對手卻是西突厥,從這一點審視西州和庭州,會發現錯亂的背景和復雜的前途。

貞觀十四年(640),唐朝平定高昌,在高昌設置西州,同時在可汗浮圖城設置庭州。史書記載昭昭,都承認庭州與西州同時建立。根據《元和郡縣圖志》卷四十的記載“庭州,因王庭以為名也”[19]。這個命名承續了西突厥“北庭”的概念,稱作“庭州”,作為一州之名,自然與王庭不再牽涉。

有關庭州的設置,薛中正先生認為庭州始設于貞觀二十二年,即阿史那賀魯投降之時。即《舊唐書》卷四十《地理志三》所記“二十年四月,西突厥泥伏沙缽羅葉護阿史那賀魯率眾內附,乃置庭州,處葉護部落”[1]1645。貞觀十四年并沒有設置庭州。其中一條根據是原來駐扎在可汗浮圖城的西突厥葉護投降,其人便是阿史那步真,而在投降后“攜家人屬入朝,授左屯衛大將軍”。薛中正先生大概把此事理解為因為阿史那步真離開了庭州,唐朝的力量也沒有留守庭州。

如《冊府元龜》卷八四《帝王部·赦宥第三》的記載,薛中正先生是引用的,本文討論“官制轉換”時已引。

唐太宗曲赦高昌,是包括可汗浮圖城在內的,都屬于善后政策。既然有“可汗浮圖城”,說明這里當然有人需要曲赦。其中包括唐朝的從軍兵士,也應該是占領該城的士兵。至于阿史那步真入朝,自然不能統帥軍隊,他的原來部落只能繼續留在庭州。如果考慮到道路往返,那么高昌戰俘押送和阿史那步真入朝應該都是同時期的事情。而唐太宗的曲赦詔令,也只能是這個時候下達。

此外,薛先生沒有舉證郭孝恪的任職,而郭孝恪的職務是“安西都護,督西、伊、庭三州諸軍事”[7]4511。庭州赫然在列。如果此時沒有庭州,朝廷的任職斷然不會有如此內容。而郭孝恪的任職在貞觀十六年九月[20]。劉子凡引用《括地志·序略》的資料,證明貞觀十六年庭州已經被編入《括地志》之中,可證薛先生的說法不確[21]63-64。

《舊唐書·地理志》的記錄,最后一句“處葉護部落”難解。孟凡人先生認為,《舊唐書》把阿史那賀魯的兩次投降混為一談[22]64-78。一是阿史那賀魯在貞觀十四年以可汗浮圖城降唐,但很快又追隨欲谷設,繼續與唐朝為敵。直到貞觀二十二年,欲谷設失敗,阿史那賀魯也只好再次投降,率眾內附,根據《唐會要》卷九四《西突厥》的記載為貞觀“二十二年四月,葉護賀魯來降”[13]2007。阿史那賀魯兩次投降,《舊唐書·地理志》未辨。

庭州設立及其時間,理應無誤?!杜f唐書》等史籍,對于庭州下屬諸縣也有記載,如卷四〇《地理志三》北庭都護府條下記載,金滿、輪臺、蒲類,“已上三縣,貞觀十四年與庭州同置”[1]1646。作為邊州的庭州,擁有屬縣,十分正常,而這些屬縣與庭州設置同時,也符合常情。

庭州在唐代有一個低潮期。平定高昌之后設立安西都護府,負責西域的軍政事務,而都護府設置在西州的交河城,與庭州無涉。貞觀十六年,安西都護府派人從西州出發,攔擊西突厥對伊吾的襲擊,連續進攻取得勝利。在唐朝經營西域的戰略中,此時的庭州沒有顯現出應有的地位。而西州,不僅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大本營,還是政治、軍事中心。

在后續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庭州因為幾乎戰事不斷,雖然受到關注,但地位長期沒有改變。在原來西突厥的系統中,庭州因為是北部汗庭而受到重視,這里是西域的北部政治中心。這個政治中心是長期積累的歷史結果,同時也有一些必須重視的理由。庭州位于天山北部,與山麓和戈壁之間連綿不斷的草原緊密相連,利用天山南北穿越毫無問題。這意味著庭州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尤其有利于游牧民族對于草原絲綢之路的利用。唐朝力量未入西域之前,從伊吾經過庭州,向西進入伊犁河谷,進而到達中亞,已經是公認的一條通途。玄奘取經到達伊吾,“法師意欲取可汗浮圖城過”[23],原本就是要走這條道路,后來受到高昌王麹文泰的邀約才走了高昌之路。

唐朝文獻中清晰地記錄庭州的地位,但唐朝的主要對手是西突厥,而庭州作為西突厥的大本營,唐朝對庭州有所防范是自然的。阿史那賀魯是欲谷設的部下,他雖然以庭州投降,唐朝對他的戒心必然是存在的。事實上,阿史那賀魯最終還是成為唐朝最危險的對手。阿史那賀魯以可汗浮圖城投降,雖然成立庭州,他依然是庭州的重要力量。他什么時候再次投奔欲谷設,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最大的可能是貞觀十六年,欲谷設進攻伊州,阿史那賀魯協同?!杜f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下》,記載欲谷設襲擊伊州的事如下:

遣兵寇伊州,安西都護郭恪率輕騎二千自烏骨邀擊,敗之。咄陸又遣處月、處密等圍天山縣,郭恪又擊走之。恪乘勝進拔處月俟斤所居之城,追奔及于遏索山,斬首千余級,降其處密之眾而歸。[1]5185

此事,《資治通鑒》記載于貞觀十六年八月郭孝恪行安西都護任職之后。此時的阿史那賀魯,不見記載。再出現,是《舊唐書》中,被射匱可汗追擊“賀魯不常厥居。貞觀二十二年,乃率其部落內屬,詔居庭州”[1]5186。據《新唐書》卷二一五《突厥下》記載,在這以后,特別是龜茲戰役之后,“擢累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處其部于庭州莫賀城,密招攜散,廬幕益眾”[14]6060。莫賀城屬于庭州范圍,不是庭州。

值得注意的是,阿史那賀魯的駐扎之地一直在庭州附近。后來,利用唐太宗去世的機會,阿史那賀魯再次發動叛亂,而《新唐書》卷二一五《突厥下》說他是“謀取西、庭二州”[14]6060,后來“遂寇庭州,敗數縣,殺略數千人去”[14]6061。叛亂的賀魯自號沙缽羅可汗,建牙于千泉,但他東向進攻的時候,總是以庭州為重要目標。

阿史那賀魯平定之后,軍政建制在西域北部回到從前?!杜f唐書》卷四《高宗本紀》:“(顯慶三年二月)甲寅,西域平,以其地置蒙池,昆陵二都護府。復于龜茲國置安西都護府,以高昌故地為西州?!盵1]78安西都護府遷置龜茲,管理蒙池、昆陵兩大都護府。西州變為都督府,請高昌國前首領麹智湛擔任都督?!秲愿敗肪砭帕摹锻獬疾俊し鈨缘诙罚骸?顯慶三年)五月,以左驍衛大將軍兼安西都護天山縣公麹智湛為西州都督,統高昌之故地?!盵7]11170因為安西都護府遷離西州,東天山一帶包括西州、伊州和庭州,整體的軍事實力反而下降。

庭州地理位置重要,但唐朝的重視程度一直不高。龍朔二年(662年),曾任宰相的來濟戰死庭州,《新唐書》卷一〇五《來濟傳》記載:

龍朔二年,突厥入寇,濟總兵拒之,謂其眾曰:“吾嘗絓刑罔,蒙赦死,今當以身塞責?!彼觳唤閮俣Y賊,沒焉,年五十三。[14]4032

突厥進攻庭州由來已久,已經足夠證明庭州的戰略地位重要,但唐朝的庭州設置始終無法滿足該地的戰略需要。來濟之死,讓庭州一帶的危機全面爆發,加強庭州軍事力量迫在眉睫。根據孟凡人先生的研究,這就成了金山都護府的設置的背景,而擔任者正是著名的裴行儉,他代替來濟成為庭州刺史,同時兼任金山都督[22]64-78。

金山都護府的建立是庭州發展的重大事件,但學界研判,因為資料不足而意見不同。孟凡人先生認為裴行儉是第一代庭州刺史、金山都護。劉安志曾經認為來濟是第一代都護[24]。劉子凡利用新獲吐魯番出土資料,發現龍朔三年十月之前,金山都護尚無存在[21]157。

從貞觀十四年開始,庭州不斷遭遇戰爭,庭州建制的存廢也有反復。唐代文獻關于庭州的記載十分稀少,與一山之隔的西州形成強烈對比。說明唐朝對于庭州重要性的認識一直比較模糊,其重視程度與西突厥形成巨大反差。圍繞庭州的危機不斷發生,經過二十多年,終于設立金山都護府。金山都護府的建立表明庭州的戰略地位終于獲得承認。在西域的軍事斗爭中,金山與西州成為重要的支撐力量。唐高宗時代,四鎮方向的斗爭起伏不定,直到王孝杰收復四鎮,武則天重建四鎮駐軍,安西都護府與四鎮才終于贏得了較長的穩定期。

四、設立北庭都護府

根據孟凡人先生的考證,金山都護府從龍朔二年(662)一直延續到北庭都護府的建立,持續四十多年。北庭都護府是金山都護府的升級,一方面,得益于金山都護府的成功。另一方面,對應天山南部的四鎮體系,天山北部的軍事實力需要繼續加強。長安二年(702)北庭都護府的設置,是西域歷史重大事件,也是西域北部地區的大事件。從此以后,西域管理構架獲得平衡,絲綢之路的管理終于進入穩定發展時期。

如果說金山都護府與西州都督府是平行而相互支持的機構,那么北庭都護府的設置,則把這種平行的機構改變為上下級的關系,如同貞觀十四年西州領導庭州一樣,現在天山北部地區,伊、西、庭三州之地,皆納入北庭都護府的領導之下。后來,北庭都護府又稱北庭節度使,在節度使制度日漸成熟的情況下,軍事職能更加突出?!杜f唐書》卷四十《地理志三》在介紹北庭都護府時,使用如下文字:

長安二年,改為北庭都護府。自永徽至天寶,北庭節度使管鎮兵二萬人,馬五千匹;所統攝突騎施、堅昆、斬啜;又管瀚海、天山、伊吾三軍鎮兵萬余人,馬五千匹?!诰熚鞅蔽迩甙俣?,東至伊州界六百八十里,南至西州界四百五十里,西至突騎施庭一千六百里,北至堅昆七千里,東至回鶻界一千七百里。[1]1645-1646

統合相關資料,北庭所管轄的軍隊有二萬人,這是指瀚海軍(庭州)一萬二千人,天山軍(西州)五千人,伊吾軍(伊州)三千人。北庭軍隊的構成,瀚海軍具有絕對優勢,這是天山軍、伊吾軍遠不能比的。這樣的力量結構,實際上是戰略重要性的一種表達。與四鎮的軍隊的二萬四千相比,北庭依然能夠維持平衡,可以獨立應對任何突發軍事件。

北庭統轄地區廣,甚至西向直到突騎施的中亞地區。突騎施牙帳,《舊唐書》卷三八《地理一》之序言和《資治通鑒》天寶元年十節度條的記載都是“突騎施牙帳,在北庭西北三千余里”[1]1385,[4]6848。北庭管轄范圍從突騎施牙帳到伊吾界,正是絲綢之路的繁榮路段。其中的四至,最北是七千里,這應該是一個模糊距離,表達的是北方概念??傊?,北庭轄地是一個遼闊的區域,尤其是掌控草原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對于東西方聯系的作用巨大。

張廣達先生曾經論證西州的人力緊張問題,沿著這個思路,從庭州到北庭,人力緊張程度遠較西州為甚。北庭時代,西州變成第二道防線,成了北庭的后方,因為接受北庭都護府的指揮,西州在人力上支援北庭變得十分日常[25]。吐魯番曾經出土一件開元四年(716)的《唐李慈藝受勛告身》,可以從中看出北庭主力的瀚海軍的兵員來源情況,錄文參見陳國燦《〈唐李慈藝告身〉及其補闕》一文。

1 瀚海軍破河西陣、白澗陣、土山陣、雙胡丘陣、伍里堠陣、東胡祆陣等總陸陣,

2 準開元三年三月廿二日 勅,并于憑洛城與賊斗戰,前后總敘陸陣,比

3 類府城及論臺等功人敘勛則令遞減,望各酬勛拾轉。

4 白丁西州李慈藝 高昌縣

5 右可上護軍

6 黃門:涇州梁大欽等壹拾肆人,慶州李遠

7 托等伍拾漆人,絳州張忠等捌人,鄜州楊元

8 暕壹人,延州王守琳等壹拾貳人,瓜州郭無

9 惑壹人,坊州王阿婢等壹拾陸人,晉州郭

10 敏子壹人,蒲州程崇憲等壹伯參拾伍人,

11 北庭府任慈福等壹拾肆人,隴州強懷貞

12 等玖人,甘州王懷義等參人,岐州霍玄慶

13 等壹伯伍拾人,寧州王思智等壹拾玖人,西州

14 石定君等壹拾壹人,虢州蔡大悅等貳人,

15 豳州陳思香等貳人,總肆伯捌拾伍人,并戰

16 若風馳,捷如河決,宜加朝獎,俾峻戎班,

17 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18 開元四年正月六日[26]

文書抄寫有遺漏,列舉立功人員共455人。這些人都是瀚海軍的兵士。他們經歷了河西陣、白澗陣等六個戰陣,獲得酬勛十轉的獎勵。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受勛兵士來自各地,其中關內道280人、河東道288人、瓜州1人、甘州3人、西州11人,而屬于北庭本地的人只有14人。瀚海軍是靠全國調配力量支撐的,可見,這是與提升庭州地位并存的政策,考慮到庭州人力有限的問題,實行全國調集軍事力量的辦法予以解決。

西漢時期,絲綢之路開辟,同時探索絲綢之路的管理方式,西域都護府不僅是漢朝的制度,還被后代所繼承。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軍事保護是必備條件,唐朝繼承西漢體制,又多有發展,加強西域的軍事力量是逐漸探索出來的發展路徑。最初,唐朝以西州為基地,設立安西都護府,而安西都護府轉移到龜茲,應該是最初的設計如此。庭州的戰略地位逐漸被發現,最終圍繞庭州建立北庭都護府,成為新的軍政體制。北庭都護府的建立,與天山南部的安西都護府齊頭并進,成為管理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雙峰。北庭都護府是經過多年的探索才最終設立的,顯示出歷史發展的螺旋上升特征。

北庭都護府的建立,標志著唐朝西域和絲路管理體制的探索最終完成。事實證明,新體制在維護邊疆穩定、絲綢之路暢通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功用。

注 釋:

①參見孟憲實:《論漢唐西域軍政體制的繼承與發展》,見鄭阿財、汪娟主編:《張廣達先生九十華誕祝壽論文集》,新文豐出版公司2021年版,第345-369頁。文章雖然以西域軍政體制為題,但重點討論的是南疆部分,即漢代西域都護府與唐代安西都護府的繼承發展關系。

②張廣達:《唐滅高昌國后的西州形勢》,原載《東洋文化》68期,1988年。后收入張廣達:《西域史地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13-173頁。

③《資治通鑒》卷一九五,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6151-6152頁?!顿Y治通鑒》的總結是有依據的,參見《舊唐書》卷一九四下《突厥傳下》,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181-5185頁。

④參見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第九章《唐朝在西域的活動與西突厥汗國局勢的演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337頁。

⑤薛中正先生認為高昌在突厥挾持下反唐,頗有道理。見薛中正:《突厥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92-296頁。

⑥參見嶋崎昌:《唐の高昌國征討の原因について》,收入嶋崎昌:《隋唐時代の東トゥルキスタン研究—高昌國史研究を中心として》,東京大學出版會1977年版,第81-112頁。

⑦姜伯勤先生根據吐魯番出土文書,發現這個時期西突厥與麹氏高昌國來往十分頻繁。姜伯勤:《敦煌吐魯番文書與絲綢之路》第三章第一節《高昌麹朝與東西突厥》,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第84-105頁。

⑧參見《唐會要》卷九五《高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016頁?!秲愿敗肪硭亩拧秾洸俊ね赝痢酚浭鑫淖致酝?,鳳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4868頁。

⑨參見柳洪亮:《安西都護府初期的幾任都護》,收入柳洪亮:《新出吐魯番文書及其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5-362頁。柳先生認為喬師望的任職時間是貞觀十四年九月至十六年九月,可從。

⑩參見劉子凡的討論。劉子凡:《瀚海天山——唐代伊、西、庭三州軍政體制研究》第一章第三節,中西書局2016年版。

猜你喜歡
高昌安西貞觀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策略
淺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扶貧雜感
分析唐朝貞觀之治的當代啟示
從敦煌到高昌——寶石壁畫沉浸式大展
要錢還是要命
唐貞觀年間“罷大都督府”事考辨
案上水仙(外二首)
硫唑嘌呤聯合小劑量曲安西龍治療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分析
元代高昌魯氏家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