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外交往來

2023-02-20 20:43束有春
尋根 2023年6期
關鍵詞:明王朝洪武安南

□束有春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向大臣們自豪地說:“自有天地以來,即有君臣上下之分、中國四裔之防。我朝混一之初,海外諸蕃,莫不來享?!苯涍^30年經營,明王朝已經樹立起萬國來朝的東方大國形象。在東南亞及南亞各國朝貢過程中,明王朝也不是如菩薩一般只接受供奉,對他們也實行賞賜式回贈;對一些動亂不安甚至膽敢冒犯邊境的蕃國,耐心調停與重拳出擊并重,既維護了宗主國地位,又起到了以華夏文化愛民重道來積極引導蕃國的作用,從而形成鮮明的外交特色。

明王朝賜予蕃國《大統歷》

據《明史》記載,元代進士劉基(字伯溫)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禮聘后,曾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備受朱元璋信任。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1368年明王朝建立,即以太史院太史令身份向朱元璋呈上《大統歷》?!洞蠼y歷》作為新政權制定頒布的歷法,為明王朝的華夏正統地位做出巨大貢獻,既保證了新政權的合理運行,也為新政權對外宣傳交流提供了重要法物。

明朝政府在與番邦交往中,十分注重由皇上親自賜予對方《大統歷》,意味著向這些蕃國頒布了以明朝為主的歷法,使他們的紀年按照華夏正朔來運行,以進一步樹立起明王朝主權國地位和形象。有的國家與明王朝不存在與臣屬關系,但通過贈送《大統歷》,也達到了宣傳中國文化、樹立東方大國形象之目的,這一點,在鄭和七次航海過程中體現尤為明顯。

明朝向蕃國賜予《大統歷》,有時是與對該國國王的任命書同時,有時是與其他回贈品一道,有時則單獨進行。如洪武二年(1369年)任命高麗國王王顓,由使者送去金印誥文,朱元璋又賜予王顓以《大統歷》;洪武四年(1371年)賜予日本國王良懷以《大統歷》;洪武五年(1372年)賜予琉球國使者以《大統歷》。對于東南亞地區的《大統歷》賜予,記載隨處可見。

占城國王在得到明朝皇帝冊封賞賜后,派使者來朝,呈給朱元璋一張長一尺多、寬五寸、由黃金制成的奏表,盛贊明皇帝“撫有四海,如天地覆載,日月照臨”,并懇請明朝皇帝用金印冊封他為國王。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賜予占城國國王以《大統歷》,同時令占城國與安南國修好罷兵。

據《明史·外國列傳》記載,占城國居南海中,是周王朝時期的“越裳國”?!霸缴选币嘧鳌霸絿L”“越?!??!逗鬂h書·南蠻傳》載:“交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譯而獻白雉?!睎|漢王充《論衡·恢國篇》中有“成王之時,越常獻雉”語。秦朝時,占城國稱“林邑”,西漢時稱“象林縣”,三國東吳時稱“越裳縣”,唐代稱“占不老”或“占婆”。因其國王所居之地叫“占城”,后來即以之為國號。

真臘國位于占城國南面,約在明朝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改國名為“柬埔寨”,并沿用至今。洪武四年,真臘國向明朝進貢時,詔賜《大統歷》及彩幣。

暹羅國,原稱暹羅斛國,在占城國西南面,即今日之泰國?!睹魇贰ね鈬袀鳌酚涊d,洪武四年,暹羅國向明朝進貢時,朱元璋下詔,賜其國王錦衣,后又賜其《大統歷》及彩幣。

須文達那國位于今日蘇門答臘島八昔河口。洪武十六年(1383年)來進貢時,朱元璋賜予《大統歷》等。

早在南朝劉宋孝武帝時期,三佛齊國就經常遣使奉表進貢,梁武帝時亦數至京師建康城“修貢不絕”。洪武四年,三佛齊國遣使奉金葉表呈上,朱元璋下詔賜予《大統歷》。三佛齊國即今日蘇門答臘島之“舊港”。

爪哇國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一帶,洪武二年,朝廷賜《大統歷》,洪武三年(1370年)九月,國王親奉金葉表前來祝賀明朝。

洪武三年,“西洋瑣里”國派遣使者到明朝京師時,“奉金葉表,獻方物”。朱元璋賜予對方豐厚的文綺、紗羅等物品,并賜予《大統歷》。洪武五年,“瑣里國”奉表朝貢,向明王朝獻上瑣里國的土地山川圖。朱元璋很體諒這些遙遠的海洋小國家前來朝貢之艱辛,對大臣們說:“西洋諸國,素稱遠蕃,涉海而來,難計歲月。其朝貢無論疏數,厚往薄來可也?!辟n瑣里國《大統歷》及金織文綺、紗羅等。

從明朝政府向須文達那、三佛齊、爪哇國、西洋瑣里國賜予《大統歷》情況看,當時東南亞及南亞的海洋島國,甚至鄭和航海所到阿拉伯灣和紅海流域,只要與明王朝有往來,應該都會被賜予《大統歷》,《大統歷》成了明王朝的國禮和重要法物。

明朝對蕃國也有親疏遠近之別

在明朝的蕃國中,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針對蕃國進貢問題,向中書省及禮部大臣下達諭旨:“古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九州之外,則每世一朝,所貢方物,表誠敬而已。惟高麗頗知禮樂,故令三年一貢。他遠國,如占城、安南、西洋瑣里、爪哇、 泥、三佛齊、暹羅斛、真臘諸國,入貢既頻,勞費太甚,今不必復爾。其移牒諸國俾知之?!?/p>

(一)安南國王由陳變黎(胡)

安南國在唐以前一直屬中國領土,后趁中國“五代”混亂之機,被當地土著曲承美竊據稱王。到了宋初,朝廷封丁部領這個人為“交郡王”,但三傳后,政權被大臣黎桓篡奪。黎氏亦傳三代,為大臣李公蘊所篡奪。李氏傳到第八代,無子,傳位給女婿“陳日炬”,政權從此歸陳氏。到了明朝,朱元璋續封陳氏后裔陳日為“安南國王”,在詔書中明確希望他能繼承祖父事業,“守境南陲,稱藩中國,克恭臣職,以永世封”。

洪武十年(1377年),陳叔煒當國王,朱元璋對安南侵犯廣西表示不滿,“移檄數其奸誑罪”,并讓禮部不接納安南使臣來訪。陳叔煒遣使謝罪,連年“進貢奄豎、金銀、紫金盤、黃金酒尊、象馬之屬”,同時送五千石糧食給云南作軍餉。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認為安南貢物太奢侈了,命令仍然三歲一貢,并且特別提醒“毋進犀象”。

一直到永樂元年(1403年),權署安南國事、自稱是原來安南國王陳日外甥的黎(胡)姓派人來向明朝奉表納貢,“望天恩賜封爵,臣有死無二”。

賜封與否,永樂皇帝將任務先交給禮部,讓禮部展開調查。禮部派人隨同安南使者前往,以核實安南陳姓國王是否有子嗣存活。最后得到的結論是沒有。永樂帝即派遣禮部郎中夏至善前往安南,封胡為安南國王。

正在這時,安南國原陳姓國王的故臣裴伯耆立志要仿效戰國時楚國申包胥到秦國“乞師”救國的壯舉,向明朝告發黎季父子弒主篡位、屠戮忠良、“滅族者以百十數”的罪行,以及“一旦篡奪,更姓易名,僭號改元,不恭朝命”的情況,希望宗主國能夠幫助做主,重新立陳氏后裔為安南國國王。

原來,安南國國王陳氏的后裔中還剩有一個名叫陳天平的人,他是陳日的弟弟,當年黎氏滅陳時,他跑到了老撾。聽說永樂大帝“入正大統”了,陳天平感到有所依歸,在老撾國的幫助下,“匍匐萬里,哀訴明廷”,希望“圣慈垂憐”,發兵討伐黎(胡)氏,讓陳氏重新奪回政權當國王。永樂皇帝對此深為感動。

永樂三年(1405年),永樂皇帝命令御史李琦、外交官王樞拿著皇帝的詔書去查驗責問胡,要他將篡弒過程如實交代。此時,云南寧遠州又向朝廷再次控訴安南國“侵奪七寨,掠其婿女”的行為。

(二)永樂帝出兵平亂定蕃邦

永樂皇帝聞之大怒,命由成國公朱能掛帥,派新城侯張輔、西平侯沐晟、豐城侯李彬、云陽伯陳旭等率幾路大軍前往討伐。永樂五年(1407年)正月,在木丸江這個地方大破黎季軍隊。永樂皇帝下詔,繼續尋求陳氏子孫,希望安南國政權還是由陳氏子孫來執掌。

在這種情況下,安南國的耆老大德們又組織1100多人的請愿隊伍,來到明軍大營轅門前請愿,他們說,安南國陳氏被黎氏賊人殺光了,已經沒有繼承人了,渴望明朝朝廷直接接管安南國,因為“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

永樂六年(1408年)六月,張輔等人整頓部隊,共獲象、馬、牛等二十三萬五千九百多頭,米、粟等一千三百六十萬石,船八千六百七十余艘,軍器二百五十三萬九千八百件,振旅還京后,并將交郡地圖上交朝廷。

但是,安南國“蠻人自以非類”,明朝待他們再“寬厚”,他們還是驚恐不安,結果在向明朝投降的過程中又有人逃跑了,重新拉起隊伍反叛,其中以一個叫簡定的人為首,他重新建國號“大越”,紀元“興慶”。等到明朝大軍還師時,就瘋狂攻占搶奪地盤。后來他們奉簡定為太上皇,立一個叫陳季擴的人為國王,紀元“重光”,并派遣使者到明朝軍隊營帳前,稱陳季擴是前安南國王的孫子,希望朝廷給予封爵。結果遭到明軍將領張輔的痛斥,并斬了使者。

永樂八年(1410年),陳季擴的主力遭到明軍殲滅,只好奉表乞降。永樂皇帝知道他是假投降,但還是先奏準了,授陳季擴為交布政使,其手下阮帥、胡具等人為都指揮使。

永樂九年(1411年),“念賊無悛心”,考慮到陳季擴這些反賊沒有真心悔改,朝廷又派張輔與沐晟會合,率軍二萬四千繼續討伐。永樂十一年(1413年),張輔與沐晟在昆傳山圍剿時,反賊軍隊“列象陣”與朝廷軍隊作戰,最后還是被打敗,一直追趕到老撾,才將陳季擴等活捉。永樂十三年(1415年),張輔、沐晟軍隊班師回京;永樂十五年(1417年),命豐城侯李彬前往鎮守。

(三)宣德帝“順天保民”訓蕃王

到了宣德元年(1426年),安南國是“渠魁未平,小寇蜂起”,朝廷只好繼續派大軍征討,同時向老撾國打招呼:不得容叛人!

宣德二年(1427年)九月,黎利向明朝總兵柳升謊稱:陳氏還有個遺嗣名叫陳,在老撾20年了,現被尋訪到了。黎利又率大小頭目到柳升大軍營帳前上書陳情:“乞罷兵,立陳氏后裔”。

柳升對黎利的上書都沒有來得及打開,就派人快速向朝廷奏明。但就在這期間,柳升的軍隊在倒馬坡這個地方又遭到安南軍的伏擊,致使柳升率領的這支明軍“相繼盡歿”。朝野為之震驚。

宣德皇帝“心知其詐”,但朝廷長期征討安南的效果不佳,他也想就此罷兵息民,所以在與大臣楊士奇、楊榮討論交問題時,“即欲棄之”。于是,宣德皇帝下詔,撫諭安南人民,盡赦其罪,與之更新;同時撤銷三司,盡撤軍民北還。

當時明朝得以回還的人只有八萬六千人,“為賊所殺及拘留者不可勝計”。

明朝以為安南政權又回到陳姓國王手中了,誰知到了宣德四年(1429年),黎利又遣使到明廷奉表謝恩,詭言陳已經病故,陳氏子孫已經絕跡了,并說安南國的人民都要求推薦他黎利“守其國”,現在只是謹慎期待明朝皇帝的任命。

宣德皇帝不為所動,知道即使陳氏有后裔存在,黎利也不會如實反映,所以還是下旨“再訪”陳氏后裔。宣德五年(1430年),黎利又遣使向明廷進貢金銀器和土特產,同時呈上安南國“頭目耆老”的奏請,希望由黎利攝國政。但宣德皇帝還是堅持不松口,要求安南國繼續尋訪陳氏后裔,同時要求黎利把扣押的中國遺民放還。

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遣使謝罪,答應放還扣押的中國遺民。同時再次進呈“頭目耆老”們的奏折,企圖通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物出面請求,好讓朝廷承認黎利在安南國的合法地位。這一次,宣德皇帝雖然同意了,但只是任命黎利“權署安南國事”。

得到了宗主國皇帝的認可,黎利再次派使者到明廷進貢金銀器和土特產。

宣德八年(1433年),宣德皇帝通過使者向黎利講陳“順天保民之道”,并準備正式封他為安南國王。但也就在這一年,黎利死了。他雖然生前沒有得到宗主國的認可,但實際上已經當了六年的安南國國王。

到了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四月,明王朝正式冊封黎利的兒子黎麟為安南國王。

(四)依禮賜弁安南國

1465年,明憲宗踐阼,時任安南國王的黎灝又遣使來貢,再次“請冕服”。明廷仍然“不從”,只是賜給安南國王以等級低的“皮弁冠服及紗帽犀帶”。

到了成化四年(1468年),安南國王黎灝自以為國富兵強,又開始侵占我廣西憑祥和廣東瓊州、雷州地區,同時侵略占城國,將占城國改為“交南州”,并派兵戍守。

明憲宗讓邊境守臣詰問黎灝為什么要侵占占城國。黎灝回答說:占城是個貧窮落后的地方,“家鮮積貯,野絕桑麻,山無金寶之收,海乏魚鹽之利,止產象牙、犀角、烏木、沉香”,“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得其貨不足富”,所以他不會侵奪占城國。但事實上,安南已經侵占占城國很久了。

到了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朝廷賜安南國國王黎暉以皮弁服、金犀帶。但安南使臣認為,他們的國王所賜服裝等級低了,乞求明朝皇帝“改賜”。

但是,明朝禮官認為:“安南名為王,實中國臣也。嗣王新立,必賜皮弁冠服,使不失主宰一國之尊,又賜一品常服,俾不忘臣事中國之義。如今使臣所請求的,會使祖制紊亂,不可許?!痹俅螐拿弊?、服裝等級上將安南國置于臣屬國地位,并且還要比表現好的臣屬國降一個檔次,以警告他們,不要對宗主國行僭越之禮和侵擾之事。

(五)“中國碑”在蕃國

婆羅國地處“東洋盡處,西洋所自起”,在唐高宗時就經常有使者到中國進貢,到了明朝永樂四年,婆羅國東、西二王同時派遣使者奉表朝貢。萬歷年間,婆羅國的國王祖籍是福建人,據說是鄭和出使婆羅國時,有位福建籍人隨鄭和出海到了婆羅國,最后留居其地。這個福建人的后裔在婆羅國發展得很好,最后“竟據其國而王之”。人們發現,這位國王的府邸旁豎立著一塊“中國碑”,以表示對宗主國中國的感情。國王還收藏有一枚篆文漢字金印,印章上方刻有獸形圖案,稱說是當年永樂皇帝賜予的。這枚印章成了當地的神圣寶物,民間嫁娶時,如果能夠得到國王的恩準,將此印印在新娘、新郎的后背上,人們會感到是莫大無比的光榮。一塊碑、一枚印章,見證了明朝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見證了中國傳統文化在蕃國人民心目中產生的巨大影響。

貢品折射出的物產與人的等級

蕃國向明王朝納貢,明廷都要以皇帝賞賜的形式予以近乎等值的補償,明王朝要的是面子,蕃國要的是利益,皇帝對一些表現忠誠的蕃國,更是“賞賜優渥”。正是在這種利益驅動下,整個明王朝的蕃國或鄭和航海經過的其他國家的人來到中國,有的純粹是為了表達蕃國的誠心,有的是把貢品當商品,趁機“走私”撈油水。其中“安南入貢,多攜私物”已經成為明廷共識。

自從朱元璋對蕃國進貢次數進行限定,明朝歷代皇帝基本上都秉持這種政策理念。明英宗正統元年,朝廷再次重申蕃國三年一貢,但是“蕃人利中國市場,雖有此令,迄不遵”。由此可見,中國這個國際貿易大市場在明代就已經被異邦所認知。明朝“海上絲綢之路”有的是披上了“進貢”的漂亮外衣,但更多應該是兩地“方物”貿易的互惠互利。

當時有一個名叫“合貓里”又名“貓里務”的島國,永樂三年九月就曾派使者來進貢。該國土瘠多山,但山外就是大海,饒魚蟲,人知耕稼,天然的港口位置優勢又使其成為商舶往來必經必停之地,從而漸成富壤?!叭A人入其國,不敢欺陵,市法最平”,所以華人為之語曰:“若要富,須往貓里務?!?/p>

我們僅通過各國貢品禮單便可窺見各地物產之豐饒,也可對那個時代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等級差別有所認識。當時的貢品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珍禽異獸。

象、馬、虎、黑熊、白猿、六足龜、白麂、火雞、鸚鵡、孔雀、犀牛等,都是東南亞國家進貢的禽獸物種。

洪武四年,安南國兩度遣使貢象。永樂四年,占城國“貢白象及方物”,但是到了天順八年(1464年)明憲宗嗣位后,占城國使者曾向明朝“求索白象”。到了永樂六年“鄭和使其國”時,占城國王又遣其孫貢象及方物,以表謝恩。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暹羅國進貢白象及方物,惜白象死于途中,使者以珠寶飾其牙,盛以金盤,并尾來獻。另外,暹羅國還向明朝進貢過六足龜。

南亞國家如榜葛剌國,即天竺國,為東印度,永樂十二年(1414年)貢麒麟、名馬,正統三年貢麒麟,還有鸚鵡等。

《明史》對距離更遠國家的進貢情況也有記錄。如,永樂時期,竹步國進貢獅子、金錢豹、駝蹄雞,麻林國進貢麒麟、天馬、神鹿諸物,忽魯謨斯國進貢有獅子、麒麟、駝雞、福祿、靈羊等。

阿丹國于永樂十四年(1416年)遣使奉表貢方物;永樂十九年,中官周姓者前往阿丹,買到獵睛,重二錢許,珊瑚樹高二尺者數枝,又大珠、金珀、諸色雅姑異寶、麒麟、獅子、花貓、鹿、金錢豹、駝雞、白鳩以歸。在阿丹國的貢品中,肯定包含了其中的一部分。

第二類是名貴藥材與補品調味品。

東南亞各國盛產香料,進貢物品動輒以萬斤計。如,真臘國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進貢香六萬斤;暹羅國于洪武二十年進貢胡椒一萬斤、蘇木一萬斤,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進貢蘇木、胡椒、降香十七萬斤。

片腦、米腦、糠腦、腦油、腦柴、薔薇水、碗石、丁皮、阿魏、柴梗、藤竭、藤黃、硫黃、沒藥、烏爹泥、安息香、羅斛香、速香、檀香、黃熟香、降真香、乳香、樹香、木香、丁香、烏香、胡椒、蘇木、肉、白、蓽茇、烏木等都是東南亞各國進貢之物。

第三類是珍玩寶物與服飾布料。

象牙、犀角、孔雀尾、翠羽、龜筒、寶石、瑪瑙、珍珠、玳瑁、珊瑚樹、金母鶴頂、玻璃盞等,都是東南亞諸國的進貢物品。

在服飾布匹上, 泥國于洪武三年進貢西洋布;須文達那國于洪武十六年進貢幼布十五匹,隔著布、入的力布各二匹,花滿直地二、番綿綢直地二,兜羅綿二斤,撒剌八二個,幼賴革著一個,撒哈剌一個;等等。

第四類是“代身金人”與下等人。

前文已明,宣德四年,安南國的黎利為了讓宗主國認可,向宣德皇帝進貢“代身金人”,但宣德皇帝不為所動。還有另一種特殊貢品,就是將那些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當作貢品送到明王朝。

在東北亞地區,有些國家曾向明朝皇帝進貢美女以作為宮女,同時也進貢過侏儒等,這種現象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也普遍存在。

洪武十年,安南國國王陳叔煒連年向明廷“進貢奄豎”,這里的“奄豎”就是指宦官。

真臘國于洪武二十一年在進貢大象二十頭的同時,進貢象奴三十四人,另有番奴四十五人。

爪哇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進貢黑奴三百人,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進貢黑奴男女百人。

綜上所述,明王朝在與東南亞、南亞蕃國或友好國家交往中,展示出了宗主國大國外交威嚴和責任擔當,表現出了明王朝對外開放所帶來的強大國際貿易市場吸引力,也揭示出了當時世界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豐富多彩的一面。從各地進貢的珍禽異獸類別來看,有些為今人熟知可見,有些已經不知其為何種動物了,如麒麟、騶虞等。

猜你喜歡
明王朝洪武安南
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
春滿人間
膽小鬼的歡喜冤家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雜劇風格論
The effect of a curved bed on the discharge equation in a spillway with a breast wall*
“給僧道度牒”與“命道篆司造周知冊”
安南黎氏佐領編設始末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