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E理念下英語閱讀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探究

2023-02-20 16:47慶,胡
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思政語言英語

余 慶,胡 竹

(西昌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 西昌 615013)

一、引言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旨在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我國高等教育中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多重功能,教育者理當在“教書”的同時“育人”,培養大學生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這樣的時代任務下,許多地方院校都在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2018 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突出學生中心、突出產出導向、突出持續改進”三大原則,即以OBE 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為建設方向的思政教育整體目標。OBE 理念也稱為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它堅持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反向設計的思路進行課程建設和教學目標的制定。本文以OBE 理念為導向,結合課程思政教育目標,論述了英語閱讀課程對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對課程思政融入英語閱讀模式進行探索。

二、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目標

《英語閱讀》作為英語類專業語言技能核心課程,在完成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扮演重要角色。通過任務式、項目式、合作式、翻轉式、演繹式、閱讀競賽和自主學習等創新性教學方法,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專業水平的同時,與通識教育和拓展教育培養目標有機結合,培養政治方向正確、人格健全、身體健康,具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意識,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以及語言與教育服務一線崗位需求,解決跨文化交際和相關專業領域實際問題的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門人才。

蔣洪新將2020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英語專業教學指南》的教學目標歸納為“致力于培養語言基本功扎實、人文素養深厚、國際視野寬廣、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強的英語專業人才”[1]。由此可以得出英語類專業人才的五大培養目標或能力: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運用能力;較深厚的英語文學、語言和文化基礎知識;良好的人文和科學素養;較強的思辨能力(包括信息應用能力等);跨文化交際能力。

從英語語言水平的提升來看,英語閱讀課程著力于語言能力中最核心最基礎的“讀”,也就是在擴充學生英語詞匯量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的獲取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行為的鼓勵和引導,因而思政指導是常態化教學中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從文學文化知識的吸收過程來看,其基礎方法之一就是通過語言和文化的對比,從而對西方世界進行批判性認知和接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當今國情的了解是閱讀課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從人文科學素養的養成來看,英語閱讀課程致力于學生的閱讀愛好和習慣,鼓勵學生在閱讀中求真求知,依靠堅實的語言基礎遨游廣闊的知識海洋,憑借廣博的知識儲備來客觀公正地認知世界。從思辨能力的培養來看,思辨行為是閱讀過程的內在屬性,閱讀課程強調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認知論和方法論,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此,課程思政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而關鍵的角色。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塑造來看,英語閱讀課程為聽、說、寫、譯各項應用能力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和知識基礎,是邁向跨文化交際的第一步;同時,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本身也以建立學生的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為教學目標之一,這也是閱讀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著力點。

英語閱讀課程中,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和課外指導,將中國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開闊學生國際視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讓學生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新時代人才。因此,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找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英語閱讀課程教學同向同行的切入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融入語言課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極具重要性和緊迫性[2]。由此可見,課程思政與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環環相扣,與“三全育人”緊密結合,能夠充分實現課程思政這一時代賦予的教育新任務。

三、英語閱讀課程特色與思政優勢

二語習得與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學者和專家的認可。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3]強調,英語學習者只能通過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來學習。趙世開[4]提出“假如沒有大量的、經常性的閱讀,語言學習是很難有長進的”。黃源深[5]認為“讀書是在上下文中學英語,學到的是地道的、自然的、生動的、快速的。大量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讀書也是增加詞匯量的一種重要方式,讀得越多,你的詞匯也就越多。讀書可以拓寬視野,提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這是毋庸置疑的”。很明顯,閱讀是英語學習中最直接、最直接的信息來源。英語學習過程中,閱讀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其他技能的掌握與提高。同時,在工作和生活中,閱讀是最實用的應用技能之一,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課程本身也具有鮮明的教學特點。

(一)取材多樣,思政元素豐富

《英語閱讀I》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語泛讀教程1》作為授課教材,題材豐富,風格鮮明,主題多樣。比如,第一單元以世界大同的“愛”為主題,激發學生走進英語世界的欲望。第五單元以生動俏皮的敘事向讀者揭示“誠信”的重要性,在輕松愉快的語境中讓學生感受美德對人性的重要影響。第七單元是美國著名作家杰克·倫敦小說《野性的呼喚》的縮寫版,既讓學生欣賞到文學名作的藝術魅力,又從中知悉到西方世界殘酷的資本競爭和貪婪的金錢欲望??偠灾?,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能夠從各個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知識補給、文化熏陶和思想指引。

(二)主題寬泛,思政空間廣闊

課外閱讀既可以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第一課有關“愛”的主題可以布置學生閱讀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代表作《贖罪》,讓學生在吸收文學養分的同時更深刻地體會愛和救贖的關系;又可以是相對獨立的長期性實踐練習。對China Daily(《中國日報》英文版)的定期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積微成著的寶貴品質,也可以為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量和百科知識;還可以是時事話題的開放性信息檢索和獲取。安排學生搜集對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國內外報道,鍛煉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閱信息的能力,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在自由包容的閱讀方式中,學生的閱讀技能和認知水平將得到潤物無聲的培養和促進。

(三)目標明確,思政途徑清晰

從教學目標來看,英語閱讀教學的思想道德目標旨在通過閱讀和思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素質目標致力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和思辨能力。從教學方法來看,英語閱讀課程以任務型和講授型教學為主,在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從閱讀中獲取有效信息的同時,為學生構建了自主摸索實踐方法,批判性吸收所讀信息的學習模式,為學生建立成熟完善的思想道德體系提供了先決條件;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教師必然要將所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進行解析和評點,讓學生見微知著,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認知習慣。從教學過程來看,無論是課前的資料搜集,課內的文本分析,還是課后的擴展閱讀,都能讓學生收獲豐富的中西文化知識,讓學生成為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建設者??梢哉f,英語閱讀課程在課程思政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四、課程思政融入英語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結合英語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特色,思政元素在其課程建設中既具不可或缺,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盡可能深入發掘與課程相關的思政資源,著力將“立德樹人”貫穿整個課程建設的內容,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綜合素養。

(一)文化交際行為需要正確的思政引導

大學教育是為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培養建設人才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每一門課程都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海洋,還是一個確立理想信念的情感空間,學生既要通過外語學習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又要在語言文化的比較和辨析中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而是通向西方文化認知的大門,而文化中蘊含的西方思想紛呈雜糅,從英語閱讀中獲取西方思想,進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英語泛讀教學具有“泛”和“讀”相結合的特點。從“泛”的角度來看,黃源深主編的《英語泛讀教程》(第1冊)(第三版),涵蓋了英語國家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文化、文學、歷史、宗教、體育、環保、風土人情、科普知識等。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修的課程大都以西方國家的名人、文化為主題。那些剛從高考進入大學的大學生,心態相對松散,觀念、價值觀都處于建立階段,面對大量的外來觀念、文化,往往會產生錯誤的判斷;過分強調西方文化的精髓,忽視了中華的傳統,產生了對外國的崇拜。所以,在英語泛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覺、民族自豪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適時引進和擴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西方文化的機會,有效地將中西文化進行比較,進行跨文化交流,從而達到辯證思維的目的。

(二)中西薈萃場域具備獨特的思政優勢

首先,作為思政教育的高地,高??梢灾鲃訁⑴c地方發展建設,充分挖掘各個渠道的思政資源,為思政資源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語料庫。其次,作為精通專業課程知識的群體,專業課教師是英語閱讀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力軍。教師可結合專業知識和學科特色,通過各種現代教育方法和教學技術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樹立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鞏固學生的人格品質。另外,日趨完善的各大全國性課程思政學網絡教學平臺,課程思政教材教輔推動了課程思政建設的規?;?、系統化發展,確保了思政教學全面、均衡開展的良好環境,在降低了課程思政開發成本的同時,提升了思政教學資源的質量。

英語泛讀課程是英語專業核心課程,所有學生都要進行學習,它覆蓋面廣、學習時間長,具有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優勢。英語是一種交流用語,它與國外思想文化碰撞最為激烈、也最容易受到外來思潮和文化影響。語言和思想、文化密切相關,英語的教學過程其實也是思想文化理念的一種傳遞過程,因此文化融入思政內容有其天然優勢。在學生閱讀英文文摘、聽英語廣播、欣賞英文電影的時候,他們已經不知不覺在接觸文字背后的價值觀念。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而是積極的思想反饋者。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要融入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語言學習資料,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增強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同時學生還能以辯證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中西方文化,學會求同存異,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思想覺悟和文化自信,又達到了教書育人的效果??偠灾?,教師在英語泛讀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豐富的課程資源, 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學習,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了思想認知,這樣也有利于他們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

五、OBE 理念下《英語閱讀》課程思政融入探索

OBE 理念認為教學主體是以學生為中心,同時強調教育的出發點是以成果為導向,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根據現有教學情況進行改善[6]。課程思政本質上要求教師在課程建設上要有破有立,摒除不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思想意識,樹立健康完善,與時俱進的價值體系。OBE 教育理念以結果導向,著重培養思辨能力,使人才培養更加貼合當代中國發展需求?;贠BE 理念“定義產出—實現產出—評估產出”這個閉環[7],將課程思政和人文教育有機融合,形成成效顯著的產出導向課程體系。

(一)創新教學理念,創立體驗式教學環境

OBE 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體驗和探索。傳統的英語閱讀課過分強調英語詞匯、英語語法和英語閱讀技巧的培養,在教材和理論的灌輸下,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閱讀興趣;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處在機械和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對英語的理解還不夠透徹,不能將應用中的英語知識轉化為英語技能。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性,營造“以人為本”的體驗式教學,不斷創新和優化英語閱讀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技能的掌握;保證學生能夠把自己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和應用的英語技巧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使其成為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情緒和態度。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發展的需要,對英語閱讀課進行科學的設計,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探究,并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課程思政理念與以學生為主體的OBE 教學理念相得益彰。思政本質要求學生對閱讀內容深層理解,不僅要學其“形”還要悟其“神”,這就需要學生主動挖掘課文內容的內在精神主題,并將其內化為自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師應巧妙進行引導,既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身份,又要為學生的理解和吸收過程保駕護航,確保學生獲得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滋養和知識熏陶。

(二)發揮媒介優勢,設計目標式教學任務

新時代下,通過課程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英語水平和媒介素養,也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之一。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滲透媒體信息,實施媒體教育,其價值就是利用這些媒體資源,使其在英語閱讀環節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且提高自主獲取信息的能力。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中,合理地引入媒體信息,進行英語閱讀教學,能保證學生在準確把握媒體語言的基礎上,能夠獨立地判斷和思考文章的內容;使學生對媒體的欣賞和使用媒體資源的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將媒體信息導入到英語閱讀的課堂中,能夠確保其閱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英語閱讀課程教師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保證學生能夠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去看待各種社會現象,并充分利用媒體的優勢和功能,使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內容和語篇種類更加豐富。比如,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用英文來檢索和時政有關的新聞;然后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在自主閱讀階段,則會發現對于同一主題不同的新聞報道,其重視程度和側重點各不相同,不同媒介對于同一種題材的新聞報道,其用語也有顯著的差別。他們所表達的立場和看法是截然不同的。此時,教師可以恰如其分地引入思政教育,幫助學生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對時政和評論進行甄別判斷,讓學生從容地應對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成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能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完成OBE 視域中的結果導向目標。

(三)挖掘思政元素,培養思辨型語言人才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一些英語教師由于受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更多地關注于機械的語言現象學習和模仿,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忽略對文本的理解。應當指出,語言應用和語言能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機械地使用,是對語言的接受;而后者則需要對語言的理解和轉換能力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科學的判斷,從而發現語言背后的深層意義。與使用語言相比,語言綜合能力對學生的要求更高。

OBE 教學理念認為,在英語教學和課程思政相結合的大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所培養的語言人才不僅會使用語言作為交流工具,而且能夠對語言進行由表及里的探討研究,使語言能夠成為文化交流,經濟發展的橋梁。教師應該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為目標進行有效的教學引導,比如,當今閱讀材料往往是從英語書籍、電視節目和網絡上摘錄的,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更多的是強調一成不變的語法和詞匯的教學,這與時代感強、渠道豐富的語篇環境有著很強的沖突。為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高校英語教師必須在新媒介的幫助下,主動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拓展英語閱讀的內涵。通過閱讀各種語篇,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看待文章的思政內涵,探究其深層意義和寫作背景、文化背景,通過閱讀課文和讀者進行對話,從而引起學生的情緒共鳴,從深層次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

(四)滲入思政考核,促進綜合型素養發展

OBE 強調以學生中心且不斷完善學生學習進度,如此便需要相應的評價標準來實現學生動態化管理[8]。當今高校各門課程的考核通常以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也就是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按一定比例折算之后之和。將思政融入考核雖然勢在必行,目前來看,多體現在過程性評價的平時成績當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師評分或學生互評,這是一種較為主觀的評價方式,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進行參照性自我提升,也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選拔。

因此,一方面可嘗試將思政元素放入終結性評價,比如設計時政新聞閱讀的論述題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點考查及翻譯等等。另一方面,在過程性評價當中盡量設計可量化的客觀考查點,如定期課外閱讀打卡,時政新聞詞匯搜集整理,中外文學閱讀筆記等等。雖然意識形態的具體評估有一定難度,但是閱讀習慣、閱讀數量及閱讀反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和質量。以考核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接受思政教育,也可使課程思政得到課堂和師生的認可和重視。

六、結語

“在教育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下,在高校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勢在必行”[9]。在本科院校中,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一樣,擔負著為當代中國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OBE 理念進一步明確了以適應當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為產出目標的課程建設路徑。英語閱讀課程是高校英語教學中最重要最基礎的課程之一,囊括了語言學習、文化熏陶、價值引領等諸多方面,其思政元素的內在本質不言自明。英語閱讀是英語專業學生綜合學習和掌握英語語言的窗口,需要積極主動地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推進課程改革,以期在課程思政大背景下使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同時,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培養出德才兼備、知行合一、務實創新、體健心康、尚美愛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猜你喜歡
思政語言英語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語言是刀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讀英語
我有我語言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