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研究

2023-02-24 14:29生艷梅劉春楠
關鍵詞:方差高管油氣

生艷梅,劉春楠,孫 明

(東北石油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0 引言

油氣資源是現代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基礎,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油氣資源開發與利用產業作為國家支柱性產業,對于促進經濟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油氣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多種化學藥品,產生多種污染物。近年來發生的化工廠爆炸、石油泄漏、天然氣管道爆炸等惡性事故,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為了加強環境保護,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推動油氣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研究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動力因子,對提高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效果,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選取與研究假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是推進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動力主體。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動力既有源自內部的自發需求,又有來自外部的各種壓力。源自企業的動力因子為內部動力因子,源自政府、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動力因子為外部動力因子。近年來,學者們開展了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見表1。

表1 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成果匯總Tab.1 summary of accomplishments on the dynamic factors in the performance of CER

分析國內外研究成果,結合油氣企業的經營特點,選取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內部動力因子,包括企業規模、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成立年限、監事會規模、股權集中度、股權性質,以及高管特征等指標,選取環境責任履行的外部動力因子,包括法律制度環境、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監督,以及市場認可度等指標。依據油氣企業內外部動力因子與環境責任履行效果之間的關系,假設股權集中度與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效果呈負相關,假設各動力因子與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效果呈正相關。

2 實證分析變量

為了檢驗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效果與動力因子之間的關系,設計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實證分析變量。

2.1 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為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效果CER,通過構建油氣企業環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衡量。由于油氣企業屬于典型的重污染企業,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點,因此,對環境管理能力、環保投入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借鑒學術界環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兼顧不同類型樣本企業環境責任信息披露的差異,確定油氣企業環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環境管理能力、環保投入、能源節約,以及污染物排放4個一級指標[8],通過設置相應的二級指標進行衡量。其中,環境管理能力通過HSE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進行衡量;環保投入通過環保投入金額與營業收入的比進行衡量;能源節約通過能源節約種類數和資源循環再利用種類數進行衡量;污染物排放通過污染物減排種類數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置率進行衡量。油氣企業環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根據各年度環境責任評價指標的衡量結果,采用因子分析法計算各年度環境責任綜合得分,作為實證分析中被解釋變量的數值。

表2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Tab.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oil and gas enterprises

2.2 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包括內部解釋變量和外部解釋變量。內部解釋變量包括企業規模、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成立年限、監事會規模、股權集中度、股權性質,以及高管特征等9個指標,其中,高管特征除包括高管年齡、高管性別、高管薪酬等因素外,也包括任職期限、學歷及職業背景等因素,但考慮高管特征與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效果之間的關系,為確保變量衡量數據的客觀性,僅選取高管年齡、高管性別和高管薪酬3個特征。外部解釋變量包括法律制度環境、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監督和市場認可度等4個指標。

實證分析的變量、代碼及衡量依據見表3。

表3 變量設定及衡量依據Tab.3 variable setup and measurement basis

3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的實證分析

選取主營業務與油氣資源勘探、開采、銷售、儲運和加工相關的上市公司,剔除處于ST、*ST狀態的公司,最終確定滬市A股20家,深市主板13家、中小板18家和創業板7家,共58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企業。按照實證研究假設,對58家樣本企業近10年環境責任履行效果與動力因子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3.1 相關性分析

進行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的解釋變量相關性分析的目的是判斷各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為進行回歸分析提供依據。

(1)Pearson相關性檢驗及雙尾檢驗。采用SPSS25.0對解釋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檢驗,并對解釋變量間的相關性進行雙尾檢驗。由計算結果可知,解釋變量間相關系數最大為0.64。若解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小于0.8,則表明解釋變量間相關性不高,不會對多元回歸分析產生影響。

(2)方差膨脹因子檢驗。借助Stata15.0對解釋變量進行方差膨脹因子(VIF)檢驗,所有解釋變量的VIF小于10,表明各解釋變量間無共線性問題。

3.2 回歸分析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動力因子實證分析的變量數據屬于典型的面板數據,通過F檢驗和Hausman檢驗確定建立個體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1)對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初步擬合。在采用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初步擬合前,為防止財務比例數據出現異常值,采用Stata15.0對所有公司層面的財務比例數據連續變量在1%水平上進行縮尾處理,產生新的指標為X2_W、X3_W、X4_W;由于成立年限(X5)具有時間趨勢并且非常規則,為防止該變量對多元回歸產生影響,將其舍棄;為避免部分樣本企業數據量不足而影響回歸分析結果,剔除數據量少于7年的樣本企業,最終建立57家樣本企業近10年非平衡面板數據模型為

采用Eviews10.0對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解釋變量X1、X3、X8、X10和X11在90%的置信度下對被解釋變量通過顯著性檢驗。

(2)殘差截面相關性檢驗及異方差檢驗。通過對模型進行殘差截面相關性檢驗和殘差異方差檢驗,發現多元回歸模型存在截面相關及殘差存在個體異方差,需要對模型進行廣義最小二乘法加權處理,并且對系數標準差進行截面加權處理。

(3)采用調整后的模型進行擬合,得到的回歸結果見表4,X3、X8、X9a、X9b、X9c、X10、X11和X12通過顯著性檢驗;X1、X2、X4、X6、X7和X13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中X1、X2和X6與環境責任呈正相關,X4、X7和X13與環境責任呈負相關。

表4 回歸結果Tab.4 regression result

(4)模型穩健性檢驗。采用凈資產報酬率代替總資產收益率作為盈利能力衡量指標,對模型進行再次回歸,結論與調整后的模型一致,通過了穩健性檢驗。

4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五力模型的構建及作用機理分析

通過動力因子進行降維處理,提取環境責任履行的主要動力因子,構建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模型。

4.1 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的提取

(1)因子適合度分析。對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KMO值為0.614,介于0~1,且大于0.5,表明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檢驗中近似卡方為172.981,顯著性概率為0.000,顯著性水平小于0.01,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指標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因子載荷矩陣分析。為了提取主成分,需要構造樣本矩陣,并對樣本矩陣進行相關分析,通過特征值得到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和方差累積貢獻率。依據武松等[9]提出當K個主成分的方差累計貢獻率達到70%以上時,可以保留前K個主成分,根據表5的結果,當主成分達到5個時,其方差累積貢獻率達到71.358%,涵蓋了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主要動力因子,因此,提取5個主成分。

表5 總方差解釋Tab.5 total variance of interpretation

(3)公因子提取。運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正交旋轉,旋轉在6次迭代后收斂,提取旋轉后的5個公因子,其中F1、F2、F3、F4、F5分別表示第1至5個公因子。公因子F1是由X1、X6、X7、X8與X9a等5個變量構成,命名為公司規模及股權結構因子;公因子F2是由X10與X12兩個變量構成,命名為政府及社會監管因子;公因子F3是由X2與X3兩個變量構成,命名為企業經濟效益因子;公因子F4是由X9b與X9c兩個變量構成,命名為高管團隊建設因子;公因子F5只包括變量X11,命名為區域經濟發展因子。

4.2 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模型的構建

根據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主要動力因子的提取結果,政府及社會監管因子、區域經濟發展因子屬于外部動力因子,公司規模及股權結構因子、企業經濟效益因子、高管團隊建設因子屬于內部動力因子。政府及社會監管是推動環境責任履行的制度推動力,區域經濟發展是推動環境責任履行的區域帶動力,公司規模及股權結構是推動環境責任履行的發展聯動力,企業經濟效益是推動環境責任履行的效益驅動力,高管團隊建設是推動環境責任履行的管理拉動力。內外部動力因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效應,外部動力因子作用于內部動力因子,促使外部動力逐漸轉化為內部動力,共同推動油氣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為刻畫五大動力因子對環境責任履行的作用機理以及內外部動力因子之間的關聯效應,構建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五力模型,見圖1。

圖1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動力因子五力模型Fig.1 five forces model of dynamic factors for the fulfillment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oil and gas enterprises

(1)外部動力作用機理分析。外部動力因子中政府及社會監管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7.234%,區域經濟發展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6.842%,說明制度推動力是推動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關鍵外部動力。完善有效的政府及社會監管體系為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發展提供外部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營造公平健康的營商環境,吸引眾多具有市場潛力的投資項目,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2)內部動力作用機理分析。內部動力因子中公司規模及股權結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24.221%,企業經濟效益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2.493%,高管團隊建設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0.568%,說明發展聯動力是推動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關鍵內部動力,效益驅動力、管理拉動力的貢獻率雖然不及發展聯動力,但貢獻率均超過10%,同樣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油氣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公司規模的擴大,促進公司股權結構的完善;公司規模的擴大以及股權結構的優化,必然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公司規模的擴大及股權結構的優化能推動高管團隊的建設。高管團隊建設提升公司整體的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擴大企業規模,優化股權結構。內部動力是油氣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直接推動力,效益驅動力、管理拉動力和發展聯動力之間相互促進,從內部推動油氣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

(3)內外部動力相互作用機理分析。制度推動力來源于政府及社會監管,政府及社會監管有助于調整企業投資人之間的關系、保障職工合法權益、促使企業依法實施風險管理、促進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最終轉化為環境責任履行的內部動力。區域帶動力源自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優渥的外部經濟環境,有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和公司高管團隊的建設,最終轉化為環境責任履行的內部動力。大型國有油氣企業在發展產業選擇和多元開發中,能吸引所在區域的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帶動所在區域油氣資源開發與利用產業的發展,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演化,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5 結語

油氣企業環境責任的履行,既要依托外部動力,又要挖掘內部動力,借助內外部動力之間相互作用機理,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方差高管油氣
平涼,油氣雙破2萬噸
“峰中”提前 油氣轉舵
概率與統計(2)——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與方差
《非常規油氣》第二屆青年編委征集通知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重要股東、高管二級市場增、減持明細
方差越小越好?
計算方差用哪個公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