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柳琴戲劇的傳承與發展

2023-02-24 02:20李易真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柳琴戲劇文化遺產

李易真

(澳門城市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澳門 999078 )

柳琴戲是一種起源于徐州的地方戲曲,由弦子和揚琴伴奏,屬于小調類戲劇,也稱“小曲”或“柳琴小調”。由于它的旋律動聽且歌唱過程中會在最后一句的高七度顫音上再升一度或者伴隨其他聲音,使得它具有獨特的吸引力而被稱為“拉魂腔”。江蘇省尤其是徐州作為中心地帶的北部區域是柳琴戲劇的主要傳播區,同時,安徽北部及河南東部等地也有廣泛的柳琴劇流傳。柳琴戲傳承發展存在的問題有:一是缺乏專業傳承人;二是受眾范圍小;三是市場嚴重縮水;四是創新活力不足[1]。柳琴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柳琴戲需要政府的扶持和鼓勵,增強維護力度,制定并優化相關法律條例,明確各方的責任與義務,努力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理念和行動。如何傳承和發展柳琴戲劇并且利用其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柳琴戲的生存現狀

柳琴戲作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戲曲形式,已經滲透到人們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當地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新中國建立之后不久就有兩支專門從事此類工作的團隊,分別設在南京和合肥,這兩個地點這段時間也出現不少優秀的劇本,吸引很多觀眾前來觀看欣賞。然而,如今雖然有許多其他類型的節目存在,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較小且與之相關的重量分配不當,舞臺上的演職員不得不尋找其他的職業道路以維持生活,該種藝術形式的發展陷入困境之中。從事柳琴戲工作的年輕一代人才出現短缺的情況,后繼乏人。伴隨著年歲的增加,喜歡這類古老文化的老年人逐漸離世,柳琴戲的觀看受眾呈下降趨勢。柳琴戲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為:新一代柳琴戲傳承人青黃不接;受眾群體縮小,市場縮水;文化保護機制落后[3]。

2 當前柳琴戲發展存在的問題

柳琴劇種的藝術魅力和其他劇種一樣,源于歷史文化的沉淀。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這種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傳統戲曲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其原因有資金支持難以保障、大量人才流失、戲曲創作與市場演出分離、舞臺演出方式單一等。這些阻礙柳琴戲延續的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1 政府支持力度不夠

政府并不重視柳琴戲這一劇種的發展,導致沒有專業演出場地、演出數量不夠、演員人數不夠等。對柳琴戲的宣傳力度小,當地百姓不夠了解,對柳琴戲的保護意識淡薄。目前,徐州柳琴戲保護工作機構尚未建立,也沒有專門工作人員,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與考核機制,財政投入較少,撥款給柳琴戲的經費少,導致保護與傳承工作往往達不到相應的效果。雖然柳琴戲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嚴重制約柳琴戲的傳承和發展。

2.2 傳承人少之又少

盡管柳琴戲依然廣受大眾喜愛,然而其發展正遭遇嚴重危機:年長的表演者逐漸離去,現存的中堅力量也日漸衰老,新的一代因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轉變,對傳統戲劇興趣寥寥無幾,缺乏關于演出者的專業水準探討及觀眾欣賞能力的研究。當前,創作人員數量不足。同時,伴隨著藝術學院戲曲課程的調整,眾多專攻于此的演職員和專家紛紛改換職業道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承人很難依靠自己的文化技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條件。

2.3 資金投入較為缺乏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要求巨大的人才、物資和錢財,如果資金投入不夠,就會對其傳承與發展造成阻礙。因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因素并未提供充足支持,眾多卓越的歌唱技巧、方式及表現手法無法獲得有效繼承。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不足,缺少專項資金支持計劃,缺少社會資本投資,缺少民間資金參與。

2.4 非遺保護的專業人才隊伍匱乏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主要以文化機構業務干部為主,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隊伍數量不多,業務人員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基礎理論知識和水平有待提升,知識儲備不足。專業的非遺保護人才隊伍匱乏,培訓培養機制不健全,職業發展通道不清晰,未來前景更是令人擔憂。

2.5 民間文化藝術傳承青黃不接

大部分的柳琴戲資源都是散落或者在民間流傳的,由于時間的推移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缺乏持久的展示平臺。傳承仍然處在口傳心授、自覺自愿的狀態?,F有的柳琴戲表演藝術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學藝周期長、經營收入低,很難吸引年輕人主動融入,一些依靠口傳心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不斷萎縮,甚至消失。柳琴戲劇本資源缺少積累和沉淀,表演人才青黃不接,表演形式缺少創新。

3 新時代柳琴戲傳承與保護路徑

面對柳琴戲當前存在的問題,“博物館化”的傳承并非我們的期望,而我們期待的是它能實現持續性的“動態保存”。為了確保柳琴戲保護與傳承的效果,必須依賴政府部門、社團組織、表演者、觀眾甚至各個行業的人士齊心協力,共同呼吁,攜手推動。促進柳琴戲傳承發展的策略有:一是注重人才培養,二是建立文化體系,三是傳承藝術底蘊,四是加大潛力挖掘力度,五是創新傳承方法[4]。從我國國情和地方實際出發,多方面探索柳琴戲傳承與保護路徑,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和發展之路。

3.1 深入理解保護柳琴戲的重要性,不斷增強保護傳承的力度

柳琴戲的保護,首先是保護戲劇的種類,確定保護的方向,然后對劇團、話劇、專業進行保護,同時對人才和數據進行保護。為了維護民間創作的戲劇——柳琴戲,必須讓其保持并發揚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在對柳琴戲的保護過程中,需要提升認知水平,增強對文化傳承的責任心與緊迫感。隨著進一步推動文化體系變革的重要呼聲,為柳琴戲劇提供巨大的歷史挑戰。適應市場的需求,以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原則的方式調整并優化市場結構,營造利于其成長的環境是當前的關鍵任務。要實現柳琴劇的進步,就必須深入理解保護柳琴戲的重要性,不斷增強保護傳承的力度,合理地制定計劃與策略,深度探索該領域,從而使自身獲益。通過實施社會收費服務模式等,維持自身的藝術特性,持續吸引公眾關注。

3.2 積極尋求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不斷擴大資金投入的強度

為了緩解柳琴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資金短缺難題,必須依賴政府部門、市場力量、慈善機構和社會資本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及援助。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維護通常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物資和財務支持,因此如果缺乏足夠的資金,將會阻礙其延續和進步。建議政府擴大投資,通過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財政支出,同時設立專門的項目預算以吸引更多人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引入市場機制,如文化旅游、手工藝品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變為經濟價值,進而為保護提供資金來源。成立專門的公益基金,接受社會各界捐款,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工作。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并利用社會資源籌集管理和運營資金,通過合理開發及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獲得收益支持其長期維護和管理。為了緩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短缺的社會問題,需要政府、市場體系、公益基金以及社會資源等各個領域合作與支援。

3.3 挖掘和培育柳琴戲的專業人才,在實踐過程中進行保護

保護和培養柳琴戲專業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編劇、導演、演員、音樂創作者、編舞者以及樂隊伴奏等各方面的人才都受到保護和培養。人才的培養是柳琴戲曲保護的重要課題。通過開設課程,甚至建立正規的柳琴戲曲藝術學校,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在此領域中,有著成功案例的存在——例如,1949年和1950年,連續兩年時間,徐州市便開始設立傳統的戲劇學堂并招收大量演員加入這個行列之中;1956年,又一次舉行一場盛大的演唱會活動,期間約計三十位來自江蘇省內的年輕學員組成一個名為“江蘇省柳琴劇團青壯年演員隊”的新團體亮相于眾人面前。此后數年,徐州市繼續推進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并在當地開辦專門的教育學院以提供專業的教學服務與指導;根據初步的不完整數據分析顯示,這五十多年以來共累計培訓超過五百名專職從事柳琴戲的專業人員。挖掘和培育柳琴戲專業人才,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首先,需要創建一座柳琴戲劇博物館儲存珍貴的文本與音頻信息,以便相關專家學者能夠用于教育、研究及欣賞之需,同時作為創作者的重要參考素材。其次,整理并分析清朝時期的所有柳琴劇目及其衍生品,特別是現今的新興柳琴劇種類。為了柳琴戲劇煥發新的活力,可以對柳琴劇本進行全面修訂,對可循環使用的對話也要相應的修改。此外,還需要大量且有序地執行各種規范化的舞臺表現方式,以期能引起觀眾共鳴,觀眾更深入地理解和認知柳琴戲劇,從而自發主動地加入保護柳琴劇的工作中。

3.4 大力促進柳琴戲的創新,在實踐過程中開辟新方向

為了迎合當代的生活步調及品質需求,把握新的生活實況并塑造藝術上的新實況,柳琴戲正在不斷演變,其簡潔而富有幽默感的藝術表達形式,已產出一些膾炙人口的小型劇目。這些小型劇目的題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經由藝術化的處理和提升后,更加深入地揭示生活中的真實狀況。采用各種表演技巧,旨在實現視覺美感的同時,也充分展示歌舞與傳統戲曲等多種表演手段的融合,并且巧妙地使用獨特的古典演唱方法吸引觀眾。此外,還在身體動作的表現、音色構造的轉變、舞臺照明的調整、服飾設計的改良等方面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改革與創新,從而實現清雅優美的舞臺呈現。舞臺技術在柳琴戲保護、傳承和演出中的創新應用有:一是創新舞臺燈光技術,增強柳琴戲演出張力;二是創新豐富觀看體驗,滿足觀眾視覺享受[5]。還需要根據市場的需要,逐步形成一種適合新時代的新型戲劇,以此提高觀影率,也應努力培養青少年的觀賞熱情和國粹經典的喜愛度。另外,也需嘗試改變傳統的現場演出模式,把舞臺移至風景宜人的風景區,像徐州的云龍湖沿岸或公園的涼亭等地,這不僅能滿足民眾精神文化的追求,還能拓寬戲曲的影響范圍。

3.5 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不斷拓寬傳播途徑和渠道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新媒體已然崛起。在新媒體時代,徐州柳琴戲也不再拘泥于傳統的信息傳遞方法,轉而采用網絡及新型媒體推廣與營銷自己。例如,柳琴劇團擁有自家的微信公眾號,并創建一個專門的網頁以實時更新有關資訊,分享優質的戲劇影片、戲曲大師解讀、為了迎合柳琴戲迷的需求所編排的話劇等;還構建一套專屬于柳琴戲的社交平臺,觀眾可以暢談心得,給柳琴戲藝員帶來了額外的競爭優勢;此外,部分年輕的演職人員也會利用業余或休假時間拍攝他們的表演,并在熱門短視頻平臺上直播或是把它們發至各大型的視頻網站,以此向更多的人展示和推介柳琴劇。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柳琴戲得到更多傳播和宣傳,得到積極推動。柳琴戲在網絡直播平臺上的傳播,可以讓更多的觀眾瀏覽、收聽和欣賞。在網上直播表演和娛樂節目可以讓柳琴戲傳播到全國各地。也可以設置互動彈幕,觀眾參與討論,一起加入柳琴戲的學習和傳承中。利用短視頻平臺,柳琴戲內容傳播更迅速和廣泛,更多人了解并喜愛柳琴戲。社交媒體是柳琴戲宣傳和推廣的另一個渠道,通過社交媒體建立喜歡柳琴戲人群的群聊,鼓勵開展線下活動,戲迷們可以線下交流,一起切磋技藝,分享心得,迅速傳播到更多的人群之中。

3.6 大力運用數字化技術,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通過數字化處理,柳琴戲的表演更加清晰、流暢,同時也能夠進行全球化推廣。數字化技術還使柳琴戲得以保存和傳承,確保其斑斕文化得到更好延續。柳琴戲藝術的數字化傳播策略有:在定位方面找準用戶需求,在推廣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社交元素,在內容方面把握文化內涵、豐富表現形式,在互動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6]。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的媒介手段,采用多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首先,大力開展數字化保護,通過數字技術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記錄、收集、保管和傳播,確保其得到永久保存和傳承。其次,大力推動傳統技藝的科技化創新,將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成數字產品,并通過互聯網等媒介,向外界免費或付費展示和推廣,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提高公眾的關注度,更多人了解并參與柳琴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大數據開發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旅游項目,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契機,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一種宣傳推廣途徑。通過宣傳與當地學校進行合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教育工作,通過課堂教學或社區活動等形式,更多的人知曉和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

4 結語

柳琴戲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只有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主流文化,保護傳承,融合發展,才能創作更好的作品,帶動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同時還要有創新思維,創作老百姓喜愛的新作品,增加演出,多做推廣,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積極開拓演藝市場,提升舞臺表現力和歌唱技巧等。此外,柳琴戲表演者對藝術的高級探究與革新也包括對自身形式及內容的改進。唯有這樣,演員的創新進步才能夠讓古老的地方劇種保持活力,而只有得到政策的支持,這些傳統的地域戲劇才有機會持續繁榮。充分借助新媒體等手段,線下與線上相結合,大力宣傳,全面推廣,不斷擴大影響力與知名度。保護和傳承柳琴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全面落實保護政策,加大傳承教育力度,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推動創新發展。弘揚柳琴戲文化,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柳琴戲、喜愛柳琴戲,做柳琴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無形的代言人。

猜你喜歡
柳琴戲劇文化遺產
一曲柳琴戲,最美拉魂腔
柳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有趣的戲劇課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柳琴改革發展軌跡
戲劇類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