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探析

2023-02-24 07:46鄭曉娜王鏡歡
關鍵詞:互補性親和力客體

鄭曉娜,王鏡歡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沈陽11013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是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底蘊的重要載體,是集中體現當代中國精神的思想藍本。因此,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為重要航標,深入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路徑,是立足于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著眼于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地位,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重要舉措和現實需要。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特質

“親和力”一詞常常被用來作為主觀感受的語義表達。如,在一定人群數量范圍中,通常形容某個人或某群體在互動過程中,具有親切感、吸引力的獨特魅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方面,其親和力的特質具體表現為:

(一)人民性

所謂人民性,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表現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體現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重要堅守。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2]。因此,強調要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人民性,這里強調的是中國作為傳播主體,世界作為傳播客體,強調重視世界人民的力量,以世界人民為中心。其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人民性是立足在世界共同發展的全局觀。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下的發展所面對的復雜形勢,于國家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是站在世界人民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共同享有美好生活的出發點所厚植的天下情懷。其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人民性是聚焦于世界人類共享文明發展成果的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是拓寬對外文化交流領域平臺,同世界人民共享中華文明發展成果,激發世界人類文明多樣性、創造性、靈活性發展,促進人類文明燦爛發展,以滿足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精神文化需要。其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人民性是緊扣于世界人類思想共同發展的大局觀。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對外傳播促進了世界人類的思想發展,拓寬了世界人類思考發展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偟膩碚f,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人民性是中國作為傳播主體,從關心人類世界美好生活的角度出發,從世界格局落實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二)互補性

所謂互補性,是指具有一定數量的個體或群體,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特質層級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且彼此間共同作用可以彌補此差異性。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互補性,是立足于互相交流、相互對話的基礎之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念為完善全人類共同價值貢獻中國智慧。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增強了對外交流的能動性,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內涵的發展與完善贏得更多機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3]。因此,中國與世界作為傳播的主體和客體具有互補性,具體體現為:其一,中國作為傳播主體與世界其他國家作為傳播客體在理論方面的互補性。理論來源于實踐,也在實踐中發展。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經歷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歷史時期,從世界發展來看,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是空前獨有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始終堅持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且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是在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的前提下,在世界交流對話中,汲取世界文明優秀成果,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亦為世界其他國家發展本國的價值觀理論提供了中國智慧。其二,中國作為傳播主體與世界其他國家作為傳播客體在實踐方面的互補性。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國際環境、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存在不同,進而在實踐活動方面有著地域性、民族性、社會性、現實性的認知差異和實際考量等,極大豐富了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實踐經驗總結。因此,中國作為傳播主體在對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與傳播客體相互補充實踐經驗方面的空白與短板。

(三)主動性

所謂主動性,是指主體為達成一定目的,根據主體對時機的把控,不被動地擇取方式,所采取的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4]1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是事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勢必要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蘊藏的主動性內涵。具體闡釋為:其一,主動把握對外傳播內容。增強內容選擇的主動性,通過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品質、源源不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動力,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魅力。其二,主動把握對外傳播過程。立足對傳播過程中的整體性統籌,從傳播伊始,在傳播主體形象、傳播內容、傳播手段、傳播媒介等多方面綜合考量,主動性做好對外傳播方案,充分調動傳播主體的主動性,有利于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所達成的效果,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其三,主動把握對外傳播效果。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性對外傳播,向世界展示中國與世界共享人類文明發展成果的決心,凸顯中國關注世界人類發展事業的真心、盼望世界人類共同發展的大愛之心,彰顯中國兼濟天下的博愛情懷,以此樹立正面的國際形象,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力。

(四)民族性

所謂民族性,是指某群體在客觀上與其他群體存在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區別,通常表現在文化認同上,民族性是一個民族所共有的特質,一般表述為民族認同、民族團結、民族自信、民族振興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調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5]。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中的民族性,指的是民族獨立、民族自信、民族復興的民族性引申內涵,是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大國親和力形象的生動體現。從傳播主體形象的角度來看,民族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重要內涵,具體闡釋為:其一,獨立。獨立二字,是潛伏在中華文化傳承之中,流淌在中華兒女民族血脈之中。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的民族團結精神,勢必要求民族擁有獨立的文化傳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頑強不屈,勢必從民族壓迫中獨立站起來的具體體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亦是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的重要體現。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客體而言,彰顯了可信的大國形象。其二,自信。自信二字,是凝聚在高度的民族認同感和強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礎之上,根植于優秀的中華文化沃土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4]95。堅定的文化自信鑄牢了堅定的民族認同感,鑄就了中華民族將走向輝煌的民族自信,是振興中華民族赤誠之心的具體體現。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客體而言,彰顯了可愛的中國形象。其三,包容。包容二字,體現在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友好相處、學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重要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中華民族這樣的具有開放包容胸懷的民族,才會容納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匯”[4]406。開放包容是中華民族“和”的思想文化的重要體現,“和平”“和諧”的思想貫穿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百年來,中華民族珍視和平、珍愛和平、維護和平的生動實踐,以開放包容的胸懷尊重世界文明發展交流,是中華民族關于“和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從民族獨立到民族復興,“和諧”的思想文化使中華民族繞開了國強必霸的歷史定律,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客體而言,彰顯了可敬的中國形象。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價值意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價值觀凝練?!案粡?、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的是國家的價值觀追求?!白杂?、平等、公正、法治”,彰顯的是社會的價值觀遵循?!皭蹏?、敬業、誠信、友善”,凸顯的是個人的價值觀遵從。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次的總體來看,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結合中國具體實際的繼承與發展,亦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新時代的理論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親和力探究是在耦合馬克思主義科學、傳播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基礎之上,以親和力增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魅力。其重要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

其一,增強中國話語體系親和性。通過傳播,話語權的提升既要依托傳播內容的選取,又要不斷探究傳播形式,其目的均是提升對外傳播效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效果,提升國家話語權,而親和力在中國話語對外傳播中起著重要的契合性作用。從傳播形象、傳播內容等角度提升中國話語對外傳播的親和力,傳播主體與傳播客體能夠拉近心理上的傳播距離,增添傳播客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親切感,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熟悉理解程度,進而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程度,從而更好地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地位。

其二,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彰顯的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內容,正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繼承和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這是中國關心世界人類發展問題的具體縮影,親和力亦是從中國在關注世界發展問題時有所體現。價值理念的傳播勢必要發揮話語表達的作用,對外話語表達的親和力亦是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的重要因素。話語表達作為良好的表現形式,通過親和力在語言、語氣等方面發揮作用,能夠直觀地表現中國可親的國際形象,從而樹立良好國際形象。

其三,增強中華文明影響力。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緊扣傳播中國好故事,對標彰顯中國價值理念,使世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過程中感受親和力,催生認識中國、激發了解中國、渴望信任中國的決心,在國際交流對話中,認識中國的歷史發展,了解中國的文化底蘊,信任中國的實踐經驗,進而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提升中華文明的影響力。

其四,樹立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中國始終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親和力是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表現,體現出中國關注世界全人類發展問題,擔負凝聚共識的責任,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與世界共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以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的目標同向同行。

三、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路徑

聚焦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人民性、互補性、主動性、民族性的特質,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作用,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路徑,已勢在必行。

(一)立足人民性立場,彰顯胸懷天下的傳播形象

立足于人民性的立場觀點,闡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關注全人類發展事業,是胸懷天下的中國形象的具體體現,對人民性的深刻詮釋,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親和力。具體措施為以下三方面:其一,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民性的理論深度。圍繞“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深入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民性上的理論呈現。專家學者要從“人民性”“人民至上”“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等相關理論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入探索,深入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關于人的理論學說的共性,進一步探索理論深度。其二,拓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性的輻射廣度。著眼提升傳播媒介效能,通過網絡技術融合圖片、聲畫、文字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體現人民至上的信息進行對外傳播,向世界傳遞中國關注世界人類發展問題的聲音,同世界共享人類發展成果的美好愿景,為全人類共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其三,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性的價值溫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4]58。因此,中國人民在社會生活中所感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魅力,使對外傳播更具底氣。人民從生活中汲取感受,以普通人視角講述中國老百姓故事,往往會發現更多打動人心的細節。

(二)挖掘互補性特征,闡明互惠互利的傳播理念

深耕針對傳播客體挖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補性特征,向世界闡明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價值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互補性內容探索,既要呈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具體內容,又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的美好生活中選取傳播內容作為呈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性的可靠依據。以分眾傳播為主線,具體路徑為:其一,探索于傳播客體的互補性價值。針對傳播客體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發展背景等,深入挖掘益于傳播客體正向發展的互補性價值,以此適切貼近傳播客體的實際需求,引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話語共鳴,增強傳播客體接受傳播內容的能動性。其二,探究于傳播客體的互補性理念。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價值理念的厘清,針對傳播客體所需的互補性價值,深入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的互補性理念,以此追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傳播客體的吸引力,強化傳播客體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主性。其三,探求于傳播客體的互補性內容。價值理念的對外傳播既要依靠精煉簡短的文字內涵表達,又要實現傳播內容對價值理念深層次、直觀地表達。對焦在滿足傳播客體的互補性價值,發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互補性價值理念,尋找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張力的傳播內容。

(三)發揮主動性效能,激發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

著眼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性對外傳播,是統籌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傳播路徑等多個方面考量,是聚焦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效果,通過對傳播過程中的細節方面整體把握,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主動性。具體路徑為:其一,調整傳播限度的主動性。唯物辯證法認為,量的積累在達到“度”的標準時,會產生質的變化。所以,要在實踐中把握適度原則。這里的適度,主要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主動性不是鏗鏘有力、一步到位的,而是要潤物無聲、循序漸進,根據傳播客體調整傳播的限度。其二,選取傳播方案的主動性。主要是指對外傳播的客體在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現實背景等方面有所不同,中國作為傳播主體,主動地做好對傳播客體背景的調查工作,根據傳播客體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首因效應、曝光效應等心理學知識,主動地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方案,拉近與傳播客體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親切感。其三,擇取傳播內容的主動性。具體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作為傳播的關鍵核心內容,除此之外,傳播的內容還包括了能夠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意義的現實社會發展表現,能夠增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魅力的人民精神境界提升。主動地充分發揮傳播內容選取的靈活性,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傳播的表現層次。

(四)堅定民族性理念,發揚強而不霸的傳播價值

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民族性內涵,向世界展示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陳情說理發揚中國強而不霸的價值理念,以此增強傳播客體對中國的傳播主體認同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友好相處,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合作,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4]4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的民族性內涵,是依托于民族獨立、民族自信、民族包容的民族性理念,不斷探究對外傳播方式,促進強而不霸觀點的對外傳播效能,形成傳播主體與客體間的價值共識。具體路徑為:其一,情感交流與話語溝通并舉。立足民族性價值理念,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親和力,從話語溝通落實到雙方的情感交流,亦是從中實現對外傳播的單方獨白到雙向互動的飛躍。在話語溝通中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情感交流中感悟中國強而不霸的價值理念。其二,一元主導與多元并存共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由政府主導把握傳播的整體方向,吸納企業、個人作為傳播者,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中。政府主導傳播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社會整體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企業、個人通過講述企業發展、個人生活蛻變,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于民族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由政府主導、多元共存的傳播主體構成,使傳播客體在整體與細節處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而不霸的價值理念。其三,語言文字與聲音畫面同行。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根基深厚,文字更是歷史文化底蘊的彰顯。在交流中,文字作為一種符號代表,其背后可以引申出更深層次的意義表達。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價值理念時,通過中文轉譯成外語,其語言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勢必需要結合聲音圖畫,使對外傳播的理念表達更加全面、深刻。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親和力探析,要充分挖掘其親和力的深刻內涵,依托親和力的理論體系探究,不斷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方式和方法,進而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世界上的傳播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彰顯中華現代文明魅力。

猜你喜歡
互補性親和力客體
符號學視域下知識產權客體的同一性及其類型化解釋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淺析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互補性
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管理對象的選擇
將親和力應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討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的機制*
企業外部互補性資產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關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