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職協調發展視域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使命、困囿與路徑

2023-02-24 09:08鄧金強商譯彤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優質中職院校

鄧金強,商譯彤

(成都市中和職業中學 a.教務處;b.現代服務系,四川 成都 610095)

2022年《新職業教育法》提出“國家優化教育結構,科學配置教育資源,在義務教育后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盵1]普職協調發展對中職院校提出新的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提出大力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優化布局結構,實施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團辦學等措施,建設一批優秀中等職業學校和優質專業[2]。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中職院校要瞄準區域經濟建設、服務技能社會轉型,充分結合國家用人需求與人才全面發展要求,為區域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夯實職業基礎教育、找準辦學使命、突破現實桎梏、找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的邏輯路徑,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一、普職協調發展視域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價值使命

(一)從“斷頭路”到“立交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第一動力是“引流”

自1983年《關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結構、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意見》文件提出“力爭使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體相當”到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普職比問題在近40年的改革發展中一直堅持“大體相當”的規劃路向。直至2022年5月1日實施的新職業教育法首次提出“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協調”二字為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指明方向,新時代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應凸顯類型教育重要地位,其發展重在“引流”。

“引流”是實現普職合理“分流”、促進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耙鳌钡奶岢鲈从诮┠曛新氃盒N^低,中職學生就業壁壘諸多,升學通道受限,致使高考壓力下移等亟須解決的相關問題。新職業教育法普職協調發展的提出打通了中職院??v橫相容的多向通道,促使中職學校學生發展的“斷頭路”變為“立交橋”,為中職學生搭建升學、就業、全面發展的新平臺,學生選擇的多元性甚至優于普高學生的高考單一路向。中職優質院校建設逐步找到職業基礎教育的全新定位,打造特色中職教育,提升辦學質量,提高中職教育吸引力,承擔起同等重要的類型教育責任,所以“引流”是當前中職優質院校建設的第一動力。

(二)從“示范?!钡健皟炠|?!?中職優質院校建設內在要求是“協調”

教育部于2010年11月印發了《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提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的建設,示范校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促進中職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就業崗位要求相耦合的辦學新模式。歷經幾年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就業年齡要求后移、家庭對子女學歷要求提高、企業對員工綜合素質要求提升。2022年職業教育法提出了中職優質院校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制度的完善賦予中職優質院校建設的全新使命,并在以下三方面“協調”發展。首先,重視內涵建設,強化品牌效應,因地制宜地結合本地區學生能力、教育水平與教學資源、找準辦學定位,協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通道發展。其次,做好職業前置基礎教育,在普職融通基礎上與職教本科、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標準、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相銜接,中職優質院校應與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最后,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應與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在“示范?!钡幕A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動態化調整中職院校專業與課程設置,所以中職優質院校建設內在要求是“協調”。

(三)從“新時期”到“新時代”: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核心目標是“發展”

“新時期”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拉開序幕,中國歷經4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帶動傳統產業快速轉型升級。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提出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3]。

新時代新征程,國家經濟發展、社會轉型、產業升級都離不開職業教育體系提質升級的支持。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關鍵基石,中職院校需適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普職協調發展提出后,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更為明確,導向更為清晰,定位更加明晰。中職優質院校高質量發展任務是為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打好“文化素養+職業技能”的雙重基礎,所以從“新時期”到“新時代”,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核心目標是“發展”。

二、普職協調發展視域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現實困囿

(一)歷史之困:社會偏見削弱了中職院校的教育功能

20世紀90年代,伴隨傳統工業生產裝配線在我國高速發展,勞動技能人才缺口較大,中職院校在各地區逐漸創辦興起,擔負起培育應用型技術工人的使命。但隨著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與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中國多年的“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傳統文化觀念影響下,社會主流價值觀對職業教育偏見頗深,中職院校一度陷入招生難、管理難、聘師難、就業難、發展難的窘境,導致一批中職院校不得不合并辦學或轉型發展。

近年來,中職院校的發展建設并未能與歷史困境剝離。首先,“唯學歷”論的社會文化導向導致中職院校辦學定位模糊,未找準職業啟蒙教育與技能基礎教育的關鍵,學校究竟是以“就業”為主還是“升學”為主的目標導向未梳理清晰。在普職協調發展、職教高考制度改革、中職院校發展良莠不齊的情況下,為提高升學率,易模仿普高育人模式,走入“應試”教育的誤區,違背了職業教育“立交橋”搭建的初心[4]。其次,辦學模式陳舊,傳統的中職院校5年一貫制、3+2、3年等分班模式與人才培養體系在普職協調發展下不相適配,針對不同文化課成績的學生與專業技能水平的學生分層次的分班教學模式有待創新。最后,傳統文化偏見導致中職院校吸引力不足,招生規模不固定。普職協調發展沒有強調普職“分流”的制度引導,中職院校缺乏辦學特色與文化底蘊,生源質量無從保證,整體削弱了中職院校的職業教育基礎功能。

(二)發展之限:內部條件抑制了中職院校的升級速度

中職院校高質量的轉型發展,離不開學校自身的“軟硬”條件支持,但目前大部分中職院校辦學條件、管理模式、師資力量與科研水平都有諸多缺陷,抑制了中職優質院校的建設與發展。

在辦學條件方面,大部分中職院校存在教學設施陳舊、實訓設施不完善、校園數字化建設未全面覆蓋等硬件問題,在升級的過程中需要較多的資金與時間支持。管理模式方面,傳統的中職院校自身定位的模糊導致學校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師與行政人員晉升通道堵塞;師資動態激勵制度不健全,導致教師自我效能感極低;學生管理方式無特色,未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師資力量方面,中職院校教師質量良莠不齊,“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企業技能人員入職中職教師崗位缺乏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對青少年教育心理學了解甚少,老教師學歷受限,缺乏系統的技術技能的培訓體系,中職學校教師能力與水平有待提升??蒲兴椒矫?在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的新時代,為避免政策與執行“兩張皮”現象,普職融通、1+X證書、中職、高職與職教本科的銜接發展,都需要中職院校具備一線科研人員,提出結合中職院校實際且切實可行的發展政策與規劃方案,但中職院校整體科研水平較低,影響了中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5]。

(三)銜接之籬:主體間隙阻滯了中職院校的培優提質

在普職協調發展政策下,對普高與中職融通、中職與高職銜接、中職與職教本科銜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但當前多主體之間的專業設置、目標導向、課程方案、評價體系都存在間隙。

在普高與中職融通方面,招生標準、培養方案、師資配備等多方面頂層架構落地困難,其中職業教育課程的實施,離散了普職融通政策的初心。專業設置同質化嚴重,中職院校招生以傳統職業教育專業為主,且缺乏特色。如會計事務、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機械加工技術等,與高職大數據會計、新能源汽車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雖相近,但專業建設上缺乏有效溝通,導致無法有效銜接。中高職與職教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導向不一致,雖然是職業教育這一類型的三種教育層次,但銜接藩籬導致培養目標沒有層次性[6]。課程設置方面,存在斷層與重復的現象,缺乏合理的知識進階課程安排,多元主體“閉門造車”,導致中職學校學生升學后無法較好適應。人才質量評價體系方面,中職院校在多元評價方面缺乏高職與職教本科的系統指導,“各自為政”的評價體系下,學生綜合能力與技術技能無法合理考評,多方面的發展藩籬影響中職人才培優提質的效率[7]。

三、普職協調發展視域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路徑探析

(一)找準定位:打造多元化辦學模式

普職協調發展下中職優質院校建設首要目標是找準職業基礎教育關鍵定位,應明晰中職階段是絕大多數學生職業教育的起點而非終點,要堅持“文化素質+職業技能”兩條培養主線,避免向普高教育模式趨同,為學生升學打好文化課程基礎的同時,應以提升學生職業技術技能為側重點。在職教高考改革下,為整體提高中職院校吸引力,根據學生不同學習基礎與偏好,打造多元化辦學模式,加大院校普職融通建設、國際化發展、職業資格培訓,設置普職融通班、大專班、國際班等多班型并行制度,滿足學生個體多元化需求。

普職融通為普高與中職的互融互通,不是“普”向“職”單一方向的流動,兩校雙元或區域內多元打造檔案學籍互轉、教學資源共享、優質師資互通、學分等級互認的普職融通新模式,打破傳統普職融通的困境,真正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也為在普通高中有職業技能偏好的學生提供可為空間。完善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利用國際化新視野,在引入國際化中職辦學理念的同時引入優質教學資源,積極搭建國際化發展路徑,加強國際學校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創新中職院校國際辦學模式,打造品牌效應,為留學生的輸送奠定基礎。職業資格證書方面,加大1+X證書建設,在中職學習周期中,制定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業學分的互認政策,為學生高水平職業技能打下堅實基礎,也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的輸送質量提供保證。

(二)文化厚植:加強中職院校內涵建設

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文化屏障突破,不能只依靠國家政策、社會導向與政府扶持,中職院校自身在重塑辦學定位的基礎上還要厚植職業素養精神的文化根基,秉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加強學校內涵建設,保障中職優質院校輸出的學生德技并修,符合國家對新時代青年的要求,也適配行企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訴求。

首先,打造優質校園文化,創設德育先行的育人環境,培育學生職業素養與大國工匠精神,為中職學生高質量學習技術技能供給精神養分。定期開展大國工匠講座,播放職業教育領域相關德育視頻,普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相關最新政策與法規。其次,完善“三全育人”工作,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讓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育人全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喚起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技能、擔當作為的新時代青年精神。最后,培養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大賽,引導學生在比賽中感受職業自豪感,以賽促學、以賽促創,在技能挑戰賽中磨煉意志品質,提升中職院校育人質量。

(三)載體重塑:完善新時代中職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與技能的關鍵載體,在普職協調發展下,對中職課程提出新的要求,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應將課程載體重塑,打造新時代中職全新課程體系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課程學分方面建立互認雙學分制度,調整文化素質課程比例,傳統中職課程公共基礎課程比例較低,大約占總課程的三分之一,作為職業基礎教育的中職院校,與文化素養相關的公共基礎課程應提高數量,在總課程數量中應與專業技能課程大致相當的比例。雙學分制度下,兩類型課程學分進行分別匯總,但考慮中職院校學生公共基礎課程薄弱,為提高職業教育公平性,可實行必修課和選修課結合制度,兩類型課程的學分互認。另一方面,基于職教高考“知識+技能”的基礎要求,剖析高考大綱,探索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將技能高考所涉及的內容融入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設置進階式職業技能課程體系,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適配,加快傳統職業技能課程轉型速度。職業技能課程從高一到高三難度逐級提高,且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掛鉤,學生取得課程學分,須取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課程學習效果最有效的檢驗方式,同時加強與區域內相關企業合作,開發崗位導向課程,打破中職觀念滯后、教材陳舊、技術落后等壁壘,整體提高中職院校課程質量。

(四)乘勢而變:創新設置專業動態銜接方案

技能型社會的建設離不開中職優質院校的積極參與,隨著新產品、新業態、新工藝的新發展,新崗位、新技能、新職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中職院校應對接職業結合中職院校自身特點,整合產教資源,以“服務全區經濟發展,培養產業亟需人才”為初心使命,緊密響應國家政策,加強與高職院校、職教本科合作設置專業動態銜接方案。

中職與高職、職教本科的專業動態銜接方案,關鍵在于動態二字,中職專業應契合新興產業亟需而“進”、瞄準經濟發展需求而“化”、適配市場用人需求而“新”、耦合人才自身發展需求而“走”,緊隨高職與職教本科的專業課程的新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多元主體構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共建人才質量評價體系。中職優質院校建設應立足實際、明確導向、突出重點,以全球化的辦學視野和現代化的育人理念,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踐教學中凸顯優勢,在中高職一體化育人中彰顯特色,為人才職業技術技能的提升打好基礎,為國家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輸送提供保證。

(五)提質增效:組建中職優質教師隊伍

中職優質院校的建設離不開一批優質的教師隊伍,要打破“吸引難、留住難、發展難”的困境,就要完善激勵制度、加強教育培訓、合理配備師資、增強使命擔當,組建一批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素質優良的教師團隊。第一,在激勵制度方面,應建立合理透明的績效薪資待遇體系,鼓勵青年教師敢于擔當、服務大局、創新工作,實施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績效考評方案,同時明晰教師上升發展通道,鼓勵有能力、有學歷、有水平的青年教師多擔當、多作為、多奉獻。第二,在教育培訓方面,加大技術技能、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的培養,制定赴企業定期培訓方案,提高教師自身職業技能與水平。第三,在教學水平上,完善培訓體系與考核標準,提高教師說課、賽課、授課的能力。定期組織教科研專家開展培訓,尤其在政策法規、項目調研、成果總結、論文撰寫方面加強培訓力度,有效展現優質院校切實可行的優質辦學方案。第四,在師資配備方面,提高對中職教師學歷、技能水平與教學能力要求,將文化素質教師、職業技術教育師范生、企業“雙師型”教師合理配備,三者優勢互補,共同培育高素質中職學生。第五,在使命擔當方面,加強對學校教師的政治素養的培訓,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入黨,全力打造信念堅、政治強、業務精、情懷深的中職優質教師隊伍。

猜你喜歡
優質中職院校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